《天津杨柳青小志》概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937
颗粒名称: 《天津杨柳青小志》概说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32-33
摘要: 《天津杨柳青小志》是由作者张江裁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撰写的一篇介绍杨柳青社会风情和历史遗迹的文章。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京津风土丛书》中,是历史上唯一专门描述杨柳青的志文之一。《小志》涵盖了疆域、河流、产业、民气、风俗、神庙、诗徵等七个方面,记录了旧时杨柳青地理环境、经济关系、社会形态和人文状况等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西青区 杨柳青小志 概说

内容

《天津杨柳青小志》作者张江裁,字次溪,广东省东莞(今为市)人。擅善文史,熟于旧京掌故之学。民国二十七年,专来杨柳青采风,将其见闻撰成《天津杨柳青小志》概记杨柳青的社会风情及历史遗迹。后将这篇《小志》入其所撰《京津风土丛书》,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出版问世,是以“中华风土学会”名义所刊之专集。该书收文十九章,《小志》是其一,《津门百咏》也是其一,余为京都旧貌及其轶闻。原拟书名“燕都风土丛书”,后因纳入津门数篇,故改为《京津风土丛书》,时有周作人等为该书“奉题”。
  《小志》涵有疆域、河流、产业、民气、风俗、神庙、诗徵等七个方面,从中略可窥知旧时杨柳青地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社会形态及人文状况,并涉猎许多风物门类,是一篇难得的珍贵史料,也是历史上唯一专门记叙杨柳青的志文。该书题记之一,桐城吴北江称:“此篇以为考古者之先导,世之君子以通古连今为务者,其必有所于斯。”
  《小志》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史情记实,至今已近六十年的差异,因之既有积极有益的内容,也会夹杂消极落后的东西。但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参考借鉴和教育意义,当有保存和流传价值。
  《小志》中确有封建迷信、愚昧陋俗之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虽是写真,也是揭露,由于社会进步,相信今人不会效尤其弊,则必选其精华而加弘扬。如是,又可为学术领域提供研究与参考,如:民俗、宗教、文化、艺术、考古等学科皆是。以“兴利除弊”、“古为今用”,为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借以或可发现杨柳青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以利于开发经济、培植民间艺术,或借以发展旅游项目,提高古镇杨柳青的知名度,扩大其影响,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该文存有较多的潜在信息,尚待发现、论证和利用。
  《小志》当属“稗史”之类,即俗称“野史”。凡此,根据作者的阅历、观念、背景、动机与好恶,撰文时会有不同角度和取舍,甚有偏执之处,因此难以“准、信、全、精”,更不可能超越时代,写出与现代人观念相同、而又全都认可的史料,且对撰者之论断,不可盲从,仍应科学的辩证,因这仍属“一家之言”,并非天经地义。但在当年有人能够为杨柳青留下一篇《小志》,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
  近年,由于史志工作相继展开,或因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人们对于乡土史料的需求渐多,因此,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小志》渐被人们发现和欢迎,竟至辗转传抄或翻印,由于传抄的疏误和改动,难免舛错,甚至有悖于原作,如“皆非杨柳青人”误为“皆杨柳青人”之类,虽一字之差,则天渊之别,甚而将所标注的原书名称也搞错了,致使一般读者和后人将“不识庐山真面目”。
  为尊重原著,求实存真,以利存史,尤为避免因循误传,并为社会各界提供妥善的史料,兹按1964年春抄于天津市图书馆之手本,重加校对,力求准确,附于文后。
  因原著无断句,不便阅读,今试加标点,如有不宜,尚请指正。且原文的词语有的与今不同,用字也异,甚至谴词用字也有不妥之处,凡此不再注明,但可用简化字者,则予简化。为保存史料之原貌,文内出现的别字,或疑为误字者均未更改,以留研考之余地。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西青文史第六册》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史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史海钩沉、艰难岁月、红旗招展、乡土百说、工商旧貌、故里采风、人物述林、民俗民风、文物古迹、武林轶事、掌故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玉明
责任者
张江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