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招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933
颗粒名称: 红旗招展
分类号: K292.1
页数: 9
页码: 23-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西青红旗招展的情况。其中包括杨柳青第一次解放目击记、英雄长存等。
关键词: 西青区 红旗招展

内容

杨柳青第一次解放目击记
  任树林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沦陷区天津的广播电台和报纸号外,公布了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消息。冀中军区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按上级部署向铁路沿线顽敌进击,随即收复了青县、静海等地,十八日晨进入了天津西郊杨柳青,并追击拒不投降的日伪顽敌到天津西站一带。这是近五十年前,天津西郊的第一次解放。
  那时笔者还年轻,亲眼目睹了八路军解放杨柳青的情景,并得到了由八路军指战员赠送的一张《前线报》。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驻杨柳青,我把这份《前线报》就秘密地保存下来。从这张《前线报》的消息和当时八路军的实际行动相对照,报导的内容是很准确的。笔者依据当时所记“日记”作一追忆,作为对八路军第一次收复天津西郊的写照。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农历七月初十),晴,电台连续播送日本帝国“天皇”无条件投降诏书的新闻,全镇百姓无不笑容满面,三五成群围聚在一起谈论时事,唯有伪天津县警备队匪军,却藏身在旧中兴当铺的碉堡里,偶见有一两个外出,也是无精打采,面带惭惫神色,失去了过去那种飞扬跋扈的威风,驻在杨柳青小学校的日本守备队敌军,逃回到天津市海光寺,待命受降。街上除饮食店外,许多商铺大都关门停止营业,巷内人家闭户无声。
  八月十八日(农历七月十一日)早阴,天津(伪)县知事王德春派来一群改换了旗帜和臂章的“保安队”,来杨柳青以保卫过渡时期地方治安为名,实际上防御子牙河北八路军渡河南来,在今日早当城村来人谈:八路军已收复了津、保公路的杨芬港(西北距杨柳青九公里)故来阻挡,好使天津市亲日派的汉奸官僚们,得以苟延残喘的机会。街上行人稀少,如过大年初一。
  八月十九日(农历七月十二日)阴转晴,天不亮枪声大作,八路军先头部队越过了子牙河,挺入杨柳青,(伪)警察们早已改换民装远避在家里,(伪)保安队除被歼一部分外,残守在中兴当铺的约廿余人,被八路军团包围住,顽敌龟缩在碉堡高墙内,不明八路军政策,不肯交械投降,其时大部分八路军乘胜追击,主力挺向邵公庄、杨庄子、直抵天津西站,与日(伪)顽抗之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杨柳青的百姓们早有耳闻,八路军的抗日救国主张,也许老百姓在这八年里,吃尽了镇保甲长,汉奸匪霸的苦头、纷纷蒸馒首,烙大饼、送茶水,支援慰劳子弟兵,最令人惊奇的是被围困在中兴当高墙内的(伪)保安队,已成瓮中之鳖,还死不投降,群众三五成群的站在墙外围观,不顾危险,静看着这群顽敌的丑态,八路军也不敢放枪,怕双方交火误伤了群众,后因主力部队命令集合向北宁线开拔,被困的一帮(伪)保安队,才急急的经南村逃往了天津。据当时的《前线报》报导,这次初步战果是,缴获了枪支四十余,炮弹无数。
  八月二十日(农历七月十三日,晴,杨柳青镇内商店大部开门营业,百姓们来往相庆问安。街上不断有路过的八路军,行色匆匆,他们不入民宅,不扰民,不购买食物,休息在小巷避凉处,纪律严明,尊重老年人,开口老大爷,老大娘,爱护儿童,和儿童扭秧歌,百姓们全感觉到八路军真像传说的一样,和人民如同一家。街市上也繁荣起来。这正是农村水稻收割季节,大部水田都是日本强夺农民的土地所开,稻子也是雇佣农民所种,从杨柳青到东边的赵庄子,委派两个朝鲜人监督管理,所收获的稻米,一律用做军粮送往天津仓库,在收割期,农民作业都要按规定路线,也入稻田地,如果发现谁的衣袋有一粒稻谷,都要被打的死去活来,甚至送掉性命。日本投降后,“高丽棒子”(对朝鲜走狗的蔑称)也被赶走了,百姓们无粮的,都下地割稻,夺回了自己辛苦所种的粮米,身穿灰色服装的干部们,在街上张贴《告沦陷区人民书》和《华北联合大学招生》的章程,对农民割粮挑稻谷,一概不闻不问,也不向大家分取。如此太平景象的时日,真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八月二十七日(农历七月二十日)晴,从日本无条件投降,八路军进入杨柳青,已十多天了。傍晚家人叫我把一锅贴好的玉米饼子送到解放军驻地,一位身穿灰上衣的干部接过来,叫我坐下,谈了一些家常和市面情况,临行他送给我一张《前线报》,并动员我去投考华北联大(在张家口),归家时天已九点了,在大寺胡同转向后大街时,忽然听到了枪响,并且声音就在前面很近,这是十多天来,第二次听到的枪声,我立刻紧张起来,战战兢兢的一步步贴着北墙根行走,到大影壁胡同口,见路灯下躺着一个人,在白褂子的前胸还冒着血,吓得我很快的又跑了五十多米路,进入家门,这夜我失眠了。
  八月二十八日(七月二十一日)晴,因为一夜没有睡好,今天起的很迟,起来后家人告诉我昨天晚上发生的情况,原来是南乡的土匪们感觉日本鬼子投降了,以后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打算来杨柳青趁夜进行一次大洗劫,然后逃往北京等地去隐避,他们纠集了几十个人,在傍晚到杨柳青河南玉皇庙前广场集合,冒充八路军。先派了两名匪徒进入街里,看看虚实,这两名匪徒打听到后大街石家正廉堂旧址,是人民支援八路军的办事处、进门正欲强索财物,适逢八路军一个干部、在那里开会,这匪徒就回头连忙退出来,在过道里被干部掏出手枪,击中了后背,就是昨晚我看到的那一幕,后来匪徒们知道街里有八路军,没敢入街行抢,只把夜晚回家的居民劫持了十几个人,由一个匪徒指挥着,将死尸搭到河边,抛入水中完事。
  八月三十日(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晴有风,今晨八路军和干部们奉命转移他地,下午三点,大约有一连(伪)保安队,另换了新装和番号,在汉奸市长和日酋的指挥下,又全副武装的卷土重来。他们已知道八路军撤走远处,旋即开始沿街抢劫掠夺,估衣街、河沿街一带商店,几乎无一幸免,鲜货市附近受害最重,地方上的土豪,流氓,保甲长,也都从窝里钻了出来,依然是作威作福,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八月三十一日(农历七月二十四日)阴雨,家家紧闭门户,商店皆被抢掠一空,街上很少行人,中午家家接到通知:伪镇长、联保主任、各保保长在药王庙开会,据说天津县(伪)县长王德春要莅会训话,结果等到四点,也没看见有人来,大家就悄悄的散去了,晚间甲长说大会决定每保凑玉米三石慰劳“保安队”官兵,又开始向各户伸手敛钱了。,
  以上是我当年所写的部分日记,写的很不好,不过是我当时的亲历亲闻。另外文中所提的那份《前线报》在我手中已存在将近半个世纪了,《前线报》是非对外的部队报纸,为了使大家看清图版中的“大反攻誓词”,以体现八路军对敌我分明的不同态度,及其良好的军纪作风,到现在也没有走样儿。兹将原誓词抄录如下,做为本文的结尾:
  大反攻誓词
  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是反攻的主力,我们是新中国的保卫者。今奉命调赴前线举行大反攻,夺取中心城市与交通要道,最后消灭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当此兴师之始,特宣布以下誓言:
  一、我们要坚决执行朱总司令的命令,英勇作战,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坚决消灭敌人,实现抗战最后胜利。
  二、我们要服从指挥,坚决执行命令,遵守战场纪律,完成上级给予的光荣任务。
  三、我们要爱护人民,如同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彻底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四、我们要坚决执行毛主席论联合政府的十项政策,并要建设城市,优待俘掳。以上誓词是我们每个革命军人的神圣义务.我们誓要共同遵守,如有违犯,愿受革命纪律制裁。
  谨此宣誓
  冀中八路军全体指战员同誓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
  (注:文中括号内的伪字是作者所加)
  英名长存
  张俊祥 尔洪江
  一、记朱明臣烈士
  朱明臣,又名朱长青,1906年出生于天津市西青区(原西郊)岳家开村。
  朱明臣姊妹兄弟8人,5个弟弟因饥饿与疾病,未成年先后身亡,朱家只剩明臣一男孩。其父母谢世后,他到上辛口村投奔大姐,为减轻姐姐家的负担,12岁就开始扛活卖短、挣钱糊口。16岁只身到济南某工厂学徒,学得一手好皮匠手艺,便回津找工作,却被抓了华工。家中得知,四处托人,将其赎回。在那内忧外患的年月里为了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朱明臣干起了卖小鱼,推苇子的买卖。每天往返于辛口,独流之间。这期间,朱明臣结识了党的地下工作者阎思欣(@),在阎的引导下,朱明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我党的一名地下交通员。在1944年,经阎思欣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朱明臣更积极地为党工作,多次以推苇子卖小鱼做掩护,为解放区搜集情报,传递消息,护送我党地下干部安全转移。
  1945年7月,朱明臣任辛口党支部组织委员兼农会主任。他带领“青抗先”队员起了土匪埋在下辛口村上地庙中的12支大枪,交给区小队。配合区小队,组织基本群众抢收了莲花淀地主的庄稼分给穷苦百姓,还带领群众在区小队支持下开展了减租减息斗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但据守在津浦线上的日伪军仍然勾结在一起企图负隅顽抗。活动在这一带的我区小队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接照静大县三(七)区(后改为静海县五区)区委的指示,辛口党支部在“青抗先”中挑选了20余名队员成立了第十破路队,由朱明臣任队长。根据上级的指示,他们连夜动身赶赴西翟庄,坐船沿着贾口洼向南进发,当时队员手中只有破路工具没有武器,为了避免日伪残余武装的搔扰,昼伏夜行经过两夜的急行,天亮前赶到了指定地点——静海县西翟庄。驻在堡垒户家里,队员们白天做好了准备,天刚黑就投入了战斗。剪电线的剪电线,刨电线杆的刨电线杆,卸铁轨的卸铁轨,扒路的扒路,和其他破路队一起,经过一个夜晚的连续作战,把唐官屯以南10公里长的铁路夷为平地,胜利地完成了破路任务。
  1945年12月,由于形势变化,按照上级指示,辛口党支部的活动转入地下。这里逃亡到天津的土匪头子高继鹏和王二楞重新网罗残部建立了反动自卫团武装,回到了当城,疯狂报复革命群众。朱明臣带领群众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1946年春,区小队接到朱明臣送来的消息:上辛口自卫队新买支大枪。当天夜间区小了采取了行动,将自卫队包围在村内小学校里。躲在屋内的团丁发觉情况不妙,急忙向外胡乱打枪。我区小队占领房上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向自卫队团丁射击,经半个小时战斗,缴获了全部枪支弹药,并俘虏了伪保长陆思敬,团丁高天善,刘书文等。区小队将他们带到解放区,除陆思敬被留下受训外,其他团丁经教育后释放。
  因陆思敬被俘虏和新买的10支大枪丢失,副大乡长陆耀清急急忙忙召集陆梦庚等人研究对策。他们一致认为这些事都与朱明臣有关,决定报复朱明臣。陆耀清跑到当城,向王二楞诉说:“辛口有八路军的地下工作者,起枪绑走陆保长就是朱明臣干的。”撺掇王二楞派人去抓朱明臣。经王二楞等人的策划,抓捕朱明臣的诡计就定下来了。最后王二楞告诉陆耀清:“你先回去盯着,看到朱明臣在家时,按所定的计策办,然后,赶紧来报告。”
  1946年5月中旬的一天,陆梦庚跑到当城向王二楞报告了朱明臣在家的消息,王二楞便集合团丁30余人,由陆带路,杀气腾腾地向辛口扑去。再说朱明臣刚吃过晚饭,陆思齐等人到了朱家,说陆思敬的老婆有事求朱明臣帮助,将朱明臣骗至陆家,朱刚一进院,事先埋伏好的团丁一拥而上,把朱明臣围在院中间,朱一看知道中计了,他挥起双拳向扑上来的团丁打去,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捕了!当天被抓的还有赵钱坤,赵锡俊和王恩焕的父亲。王二楞将他们押至当城,关在一间小黑屋里。第二天,村里来了几位保人,保回两人,朱明臣和赵锡俊不放。夜间提审朱明臣,一无所获,连续多日朱明臣表现坚贞不屈。王二楞只好去天津报告高继鹏。高回到当城,连夜审问朱给区小队干了什么,朱咬定什么也没干。高继鹏恼羞成怒对朱动刑。王二楞用军棍狠狠地将朱明臣打了一顿。朱明臣仍是不承认,高又让团丁方春明用扫帚枝沾盐水抽,朱明臣疼得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一声不吭,眼中却喷出愤怒的火,吓得团丁方春明直往后退。这伙心狠手棘的团丁不甘心,将朱明臣捺倒压杠子,灌凉水、辣椒水,昏过去再用草纸薰。王二楞一看朱明臣仍是不承认,恶狠狠地走上前,用子弹头刮朱明臣的胁条,一边刮一边问:“你说不说?”朱明臣被敌人残无人道的酷刑折磨得死去活来,敌人一无所获。
  1946年6月28日,天刚蒙蒙亮,当城全村戒严,全副武装的团丁把朱明臣押到子牙河渡口,残暴凶狠地敌人将朱明臣枪杀。后来乡亲们将朱明臣的尸体安葬在岳家开村边。朱明臣同志牺牲了,但他的英名长存,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1949年10月4日,静海县人民政府批准朱明臣为革命烈士。
  二、邓砚池英勇就义
  邓砚池,安新县郭里口村人。津南县城工部副部长。1946年3月,受组织派遣到津南县六区任区委书记。
  1946年5月的一天,六区全体工作人员正在阎家冢开会,被静海团泊的伪大队长韩兆桐和土匪赵德谦部突然包围。区小队马上兵分三路阻击敌人,邓砚池固守西南角阵地,从房上打到房下,由屋外打到屋内,困敌人火力太猛,便转入地道打。从刚过午直打到太阳压树梢,敌人才停止射击。因敌情不明,区小队在地洞里坚持了一夜。
  转天上午,敌人抓来一些百姓,强迫他们破坏地道,到处乱挖,发现洞口就灌水,有的洞口被灌满了水,地道也互不通气了。
  邓砚池感到情况十分危险,他认为地下再也不能坚持,便由地道内进入房间,然后从房间纵身跃入院内,发现东房顶上站着2个匪兵,邓砚池将匣枪一甩,两次点射匪兵被打落地,邓趁势蹿到东房檐下,又连跳两步跃入门洞。探头一瞧,一挺机枪封锁门口,他抬手“叭”的一声,给敌机枪手一枪,随着枪声蹿出门外,转身跃入青纱帐,急速外突,冲出约一里地,敌人追来,子弹在他头顶脚下乱飞,不幸腿部中弹,但他咬紧牙关,爬到沟内阻击敌人,敌人害怕他手中的二把插梭新匣枪,不敢接近,,一名小头目大喊大叫:“人枪具获者有重赏!”两个财迷心窍的家伙端着枪往前冲,,邓砚池两个点射,又报销了他们,吓得其他敌人再也不敢动了,双方对峙着……
  敌人从村中抓来百姓,强迫群众从远处挖沟步步逼近。邓砚池沉着地拉开枪栓,膛内仅剩一颗子弹,他低头看了看腿部的伤,鲜血继续往外流,沉默了一瞬间,他慢慢抬起头,望着东方的红日,突然将枪噙入口内,一扣板机,“砰”的一声,随着枪身的爆炸,邓砚池英勇就义。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西青文史第六册》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史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史海钩沉、艰难岁月、红旗招展、乡土百说、工商旧貌、故里采风、人物述林、民俗民风、文物古迹、武林轶事、掌故传说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