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书院、挂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900
颗粒名称: 文昌阁、书院、挂灯
分类号: TU-09
页数: 4
页码: 218-221
摘要: 这段文本讲述了杨柳青的文昌阁,该建筑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文昌阁是一座亭式楼阁,共有三层,其结构玲巧,造型别致。阁顶呈六角形,飞檐高翅,檐角悬挂铜铃,风吹作响。阁周围建有围墙和池塘,并种植了莲芡芦荻。阁内分三层供奉魁星、文昌帝君和孔子,每年春秋丁祭时,文人墨客会在此团聚,称之为"吃字纸会"。此外,文昌阁还举办登高活动和庆贺活动。文章还提到了明朝和清朝时期的重修和破坏情况,以及杨柳青的崇文书院。最后,文中还介绍了文昌阁内的壁灯,以及题字人的简历。
关键词: 文昌阁 杨柳青 楼阁

内容

文昌阁是西郊杨柳青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唯一古建筑,它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距今已有四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建阁之初,因选址地势洼下,附近居民纷纷自愿掘土,叠起丈余小丘,再经夯实后,才动工兴建,修成了五丈余高,上下三层,阁顶呈六角形的一座亭式楼阁,它集镇江金山、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之大成,结构玲巧,造型别致,飞檐高翅,螭卧架头,檐角各坠铜铃,风吹作响。阁周筑围墙,涂以红土,在坡下取土处,整理为池,中植莲芡芦荻,大门北向,池上设板桥,绿槛朱烂,以通出入。建成后登临四望,全镇市亍风貌,河上帆樯往还,近野蔬圃,远树笼烟,尽收眼底。比起附近各县镇的方形或长方形的魁阁建筑,可谓独树一帜了,阁上层祀魁星,中层祀文昌帝君,下祀孔子,当年每逢春秋丁祭,地方上的社会名流,文人墨客,都要团聚在这里,以资望身份大小,先后拈香跪拜,再后谈诗论文,饮宴揖别,乡人称之谓“吃字纸会”。农历九月九日又有登高之举,阁中无僧道,雇看阁工二人,司看守、洒扫之责,还有一条规定是:妇女不准过小桥,儿童不准登阁。
  文昌阁自建成后,因地势耸竣.早起远望,常有烟云缭绕,尤其当细雨霏霏之时,更象空中楼阁,因之被列为杨柳青十景之一:“崇阁濛雨”。但地势高,有利也有弊,遇有战争兵荒马乱时,则常被做为瞭敌之所,故而屡遭破坏。如明天启二年(1622)山东徐鸿儒白莲教起义失败,余部转移蓟北,过此休整三日,因追兵紧迫,临行举火焚烧,变成焦土,事隔十余年,到崇祯七年(1634)才又重新修复,清代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军北伐,又有部分驻此,后转移独流时,再度遭劫,五年后由地方集资重新修茸,因第三层受损轻微,阁顶无恙,所以至今顶上还有“崇祯七年重修”字样,第二次修复时,因资金有余,又添置了各层护栏,及木刻楹联。
  最上层为:
  “迎春柳明星聚五,
  文义高照士无双”。
  横批是“华光射斗”第二层的横批是“文教覃敷”楹联为
  辅世长民,天上星辰兼将相;
  致身竭力,人间忠孝即文章。
  第一层 横刻“文昌阁”三字
  礼乐技术,当时司命;
  文章定价,暗里××(末二字不清)。
  以上楹联在民国后春节时还有悬挂,七七事变后即消失无闻了。
  杨柳青在清王朝中期以后,地方上文风日盛,为了更多的造就人才,由当时地方仕绅石元俊等倡议,在光绪四年(1878)组织崇文书院,得到天津县知事王炳燮的支持,并聘请了本镇耆宿大儒高善观(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举人)为山长,其子雁侬及在乡尚未出仕的几位举人如:周恒昌、刘文蔚、解开元等。参加管理、辅导、讲解诸职务,招收生童数十人,按月考核,奖优评劣,江浙与天津县名士尹澄甫等也常来此讲学,由于院规管理严格,授课质量高,造就了大批秀才、贡监、举人,进士等,天津县志谓:“杨柳青在文昌阁设崇文书院,成就人才,其文艺见称于时,尤为乡镇中所罕见者。”如此存在了二十余年,至清政府令改学制,废科举,建学堂方才结束。
  文昌阁相杨柳青全镇一样,在每年岁末除夕至翌年正月元宵节,也要张灯结采,庆贺一番,在崇文书院未建立前,旧有壁灯二十盏,灯心绘“圣迹图”,以山东汉代刻砖为蓝本,由本地画师临摹,因年月淹久,大部损破剥落,书院师生,决定重制一套为二十四盏,每益拟从劝善经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摘出其格言一句,聘请了当时名画师阎玉桐按该章句语意,构思绘图,约年平时间画稿成后,又遴选出师生二十四人,题字落款,经研究规定阴〓文中之章句,采用汉隶宇体书写,其他讲释举例及落款人名则一律小楷写,用馆阁体,以求一致,每年春节在文昌阁围墙里外,各贴壁张挂十二盏,所书文字乍看仿佛为一人所写,细看笔法则各有轩昂,因之引来各地名人,参观欣赏,都给予高度评价。此灯从清末到解放前,一直由王某精心保管, 1950年尊美堂石家大院修复,筹建西郊区博物馆,这套壁灯又做为馆藏的民俗精品与观众见面。现在仅剩十八盏了,但从民国以后经过多次动乱,能大部保存到今,诚然不易,为了使读者更深的了解这壁灯价值,我们翻阅了很多资料,和走访了几位知情老人,把现存的这十八盏壁灯的画面题字人简历,采录如后:
  周恒昌 光绪元年乙亥恩科举人
  刘文蔚 光绪元年乙亥恩科举人,曾做广西、甘肃等县知事
  解开元(原名开先),咸丰八年戊午科副榜贡生,曾为栾城教谕。光绪二年复参加省试,中丙于科举人。
  刘恩源 光绪五年已卯科举人,山西太原分发知县。
  石作棫 光绪五年已卯科举人,河南省永宁、项城、宁陵等县知事。
  刘学谦 光绪八年壬午科举人,十二年会试中丙戍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光绪甲午科会试同考官,陕西乡试丁酉科副考官,山西道、云南道监察御史,本裕仓稽查管理五城街道礼科给事中,福建乡试癸卯科副考官,工科掌印给事中,四川永宁道、浙江金衢严道道台。
  王炳奎 光绪八年壬午科举人,加五品衔封典。
  杜彤 光绪十一年乙酉科举人,十八年千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湖广道、山东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甘肃新疆提学使,署布政使。
  王兆泰 光绪十五年已丑科举人,候选教谕。
  刘学濂 光绪二十年甲午科举人,历任国子监、率性堂学正,巡警部、民政部七品司员,警政司主事,疆理司员外郎。
  周乾晋 光绪二十七年岁贡生。
  周恩树 宣统元年恩贡生。
  齐微 光绪二十年甲午科举人(通州商藉),内阁候补中书,民国后北洋政府河南省简任职幕僚长。
  高杞年 附生,新疆南疆莎车回城巡检。
  周嘉树 庠生。
  王骏清 庠生。
  王骏基 庠生。
  李绮元 庠生。
  就上述题款人士来看,参加省试得中举人的共十一人,参加北京会试中进士者二人,在道、府、县考中贡生者二人,附生一人,庠生(秀才)四人。其他尚有六盏因已无存,也就难于核考了。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西青文史 第五册》

本书为天津市西青区文史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政治领导人的致信和视察记录、地区发展和历史背景介绍、文化艺术的探索和发展、个人回忆和传记、反映和讨论、补充和订正、文史资料征集公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刚
责任者
徐鸿儒
相关人物
石元俊
相关人物
王炳燮
相关人物
子雁侬
相关人物
周恒昌
相关人物
刘文蔚
相关人物
尹澄甫
相关人物
阎玉桐
相关人物
刘恩源
相关人物
石作棫
相关人物
刘学谦
相关人物
王炳奎
相关人物
杜彤
相关人物
王兆泰
相关人物
刘学濂
相关人物
周乾晋
相关人物
周恩树
相关人物
恩贡生
相关人物
齐微
相关人物
周嘉树
相关人物
王骏清
相关人物
王骏基
相关人物
李绮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