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辛口村今昔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893
颗粒名称: 上辛口村今昔录
分类号: F429.21
页数: 8
页码: 158-165
摘要: 这篇文章讲述了天津西郊上辛口村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特别强调了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对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上辛口村从一个只有数户农家的小聚落发展为一个以植树造林为特色的先进单位,通过艰苦奋斗和长期持续的植树造林工作,使村庄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幸福美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上辛口村的历史人物和他们在革命战争和抗战中的贡献,以及上辛口村战胜困难、恢复发展的努力。整体上,文章强调了上辛口村的发展变化和绿化工作对农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植树造林 农村建设 历史变化

内容

上辛口村,天津西郊上辛口乡政府驻地,闻名全国的植树造林先进单位,她宛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美丽富饶的南运河畔。但是,在距今五百多年以前,它还只是一个仅有数户农家的小聚落,从过去看今天,对于进一步了解上辛口面貌的深刻变化,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很有帮助的。
  古住今来 历尽沧桑
  沧海变桑田,随自然之力。大约到东汉后期,海侵消退,渤海湾西岸,沼泽遍野,渺无人烟,时至今日,星罗棋布的坑、塘、洼、淀仍留下海退的足迹。根据上辛口附近农田出土的文物推断,元代,人们就已经在这里垦荒屯田,开发农业了。但是,绝大部分地区因地势低洼,荒草没胫,则无人垦殖。聚落之始,据村南于家坟碑文考证,可追溯到燕王扫北的年代。相传,明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从内地随军移居者为安,徐两姓,沿南运河左岸分两处定居,曾有东安家窑,西徐家窑之称。到明m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7年),因安姓在南运河设立摆渡口,得名“新口”,后人为书写方便改为“辛口”。民国年间(公元1913年至1949年),因居住分散,逐渐演变成三个自然村庄,该村因处南运河上游,故得名上辛口村,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上辛口村,东滨南运河,西临一望无际的莲花淀。明、清两代,虽有借南运河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但因莲花淀地势低洼又多盐碱,人民群众仍是过着“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
  上辛口村自有它可夸的荣耀,那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初,自幼家境贫寒的李凤明,毅然出走投奔红军。长征途中渡天险,爬雪山,过草地,身经百战,历尽千辛,从留下的珍贵照片中可知他跟随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解放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解甲归田,曾一度生活、工作在杨柳青长征里,晚年,定居上辛口村,于一九五九年因病去世。
  上辛口更有着用血泪书就的历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辛口村和沦陷区人民一样,陷于日寇铁蹄践踏之下,过着暗无天日的亡国奴生活,整日提心吊胆处于法西斯恐怖之中,由于生活所迫,有的家破人亡,有的背井离乡,有的招做华工,真可谓饱遭苦难,九死一生。
  灾荒、战乱,又使得土地荒废,农户濒临破产,反动政府横征暴敛,土匪流氓,明扼暗杀,欺老凌幼,无恶不作,人称“雁过拔毛”之地。到解放前夕,上辛口还到处是一片破败景象,愁云惨雾,瘟疫肆虐,衣衫槛褛,满目疮痍。然而,具有革命传统的上辛口人民,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为迎接曙光的早日到来,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积极为天津地下党组织提供敌情资料,奏出一曲曲壮丽乐章。朱明臣烈士原是我党地下工作者,一九四六年春,被敌人告密逮捕、暗杀。捕后,罪大恶极的土匪头子王二楞及其同伙,施尽惨无人道的酷刑:灌辣椒水,压杠子、用火烫、拔肋条……。朱明臣烈士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黑暗总有尽头,胜利的一夭终于来到了!一九四九年一月,上辛口村解放了;从那时起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展开了轰轰烈烈地生产运动,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使上辛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自然环境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经济日趋繁荣昌盛。
  林木葱笼 果树飘香
  新中国成立后,村党支部为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集思广义,制定了建设家乡,绿化大地的远景规划,并带领全村群众付诸实施。
  三十三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效,使上辛口村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村森林覆盖率,在全市独占鳌头,在全国也名列前茅。造林面积二百一十三点四亩,四旁植树十九亿五千五百三十三万株,果树面积一十一点五亩,育苗四十七亩。多次荣获西郊区人民政府,天津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的表彰和嘉奖,数十而锦旗和奖状悬挂在村办公大楼,先后接待了日本、美国、香港,台湾及全国各兄弟省市代表团休前来参观。
  凡是到过上辛口村的人,无不被她那花园般的景色深深吸引,登上居民区大楼,极目远眺,犹如置身林海,整个村庄被淹没在绿色之中,道路两旁,沟渠两岸,绿树成荫,宛如道道绿色的长城;一个接一个的果园,每逢春秋季节,繁花怒放,硕果累累,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看到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想起,当年全村上下抱着造福子孙后代的信念,投入绿化家乡建设的口日夜夜。党支部一班人,以行代言,没黑带白地平条田,修渠道,植林带,并率先建立起我村,也是我们区第一支园林专业队。为取经访贤,他们不辞辛劳,跑辽宁,赴山东,去河北,到处拜师学艺,还请来林业技术人员光临指导,积累了丰富经验,从营建六十年代末单一的防护林带,发展成如今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林,农田养护林,水土保持林,固坡护堤林,护岸保路林等,各种林带均按不同要求,不同水土条件分别选育杨、柳、榆、槐、椿、白腊、泡桐及各种果树和紫穗槐等。因地制宜,合理种植,从而使畜积木材达数千立方米,多年来,有计划地采伐更新,不但满足了新村和公共设施建设的需要,还交售给国家部分木材。
  在营建防护林的同时,上辛口的果园也初具规模,并开始受益了。方园九百余亩的果木林,有桃、梨、苹果、柿子、山楂、海棠、萄葡等二十几个品种,年产鲜果六十多万斤。
  这里果树都是通过引种、育苗、嫁接等方法培育的优良品种。如桃树就有十几个品种,品种不同,成熟期也不一样,春、夏、秋三季均有鲜桃上市,尤其“大久宝”果形美观,肉质乳白,细嫩、汁多味甜,除少量鲜食外,批量交售天津水果罐头厂。
  每到金秋时节,那黄金色的天津鸭梨,公斤左右的雪梨,红艳艳,黄橙橙的香蕉苹果、果光苹果;大红柿子,山楂、海棠和葡萄,散发出阵阵清香,那装满鲜果的汽车在果园中穿梭往来,把个上辛口点缀得越发可爱。
  林茂粮丰 四季常青
  土地利用率高,生态农业良性发展,构成了上辛口村农业生产的主要特色。
  莲花淀是产粮区,如今,良田千亩,麦海金波,到八十年代初,全村粮食总产达一百二十五万斤,远远超过一九六三年的六万二千斤,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
  在此基础上为根治一些低洼易涝、盐碱地又因地制宜,挖田筑塘、畜水养鱼、蟹、元鱼、蜻蛙等,这样减轻了水患,也有效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这是当地人民改造自然,利用低地发展生产的方法之一。目前全村已有渔塘、水田、藕坑共三百六十多亩,上市水产二万斤,鲜藕三万斤,水稻八万斤。上辛口初步形成了林、粮、养殖并举的生产体系,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即将展现在面前。
  上辛口蔬菜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天津重要的蔬菜基地之一。品种多,复种指数高,全村园田五百一十三亩,年上市蔬菜五百九十四万斤。南运河畔狭长的地带,水土肥沃,便于耕作,长期以来,人们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卫青大白菜,沙沃萝卜,不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还远销港、澳地区,近年来为使蔬菜生产淡季不淡,普遍建立了塑料大棚和温室,像黄瓜、辣椒、西红柿、韭菜等细菜,一年四季均可上市。更值得一提的是,全乡已形成了以上辛口为中心的韭菜生产基地,数九隆冬,户户暖室春意盎然,春节前后,绿盈盈的韭菜,近销津京地区,远达东北三省,声誉很高,被誉为“韭菜之乡”。
  近几年,由于社办企业崛起,河水污染,影响蔬菜质量,为更好地眼务于城市,减少污染,上辛口村打了深水井,修了水泥渠道和自动喷灌等设施,使农业生产实现了园艺化。
  村办企业 锦上添花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已超越温饱线的上辛口,是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呢?还是再接再励,迈向新的台阶,他们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后者,抓住策利时机,跳出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的藩篱,迅速地发展起一些实力雄厚、素质较高的村办工厂。目前,全村所办工业企业八家,工业总产值达五千二百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八十七。
  素日两脚牛屎,两手泥巴,整天与土坷垃打交道的庄稼汉们,已成了办企业,搞管理,做买卖的行家。
  染布厂,染纱厂都是获市局:“重合同守信誉的先进单位。”印染的尼龙化纤,棉、毛、丝等纺织品,色泽鲜艳、质量上乘,打入了国际市场。
  两家化工厂,能够生产近二十余种化工原料和日用化工产品。氯乙酸行销北方大部分省市;洁洁灵、洗衣液,衣领洁,洁厕液等日用化工厂产品销路更广,在天津国际大厦站住了阵脚。
  电镀厂,建厂早,技术力量强,能承担镀、锌、铬、镍等业务,服务客户满津城,还为兄弟省市发展电镀行业培养技术人才。饮料厂、修造厂、福利加工厂服务本村,面向社会,不断提供种类繁多的商品,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
  村办工厂的崛起,既改变了农村经济的结构,又为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离土不离乡,做工不进城”实现就地农业劳动力转移。目前,全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在乡村企业的成员,使占全村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劳动力从狭小的耕地上转到工厂和第三产业的各部门。为保证农业健康地发展,通过以工补农,以工奖农等形式,支援农业生产。近十多年来。全村投入购置现代化农机设备和水利建设的资金达数百万元之多,添置了佳木斯联合收割机一台,各种型号的汽车近四十辆,还有推土机,拖拉机、播种机及其它排灌设备,极大地解放了劳动生产力。
  实践证明,发展村办工厂,绝非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相反,村办工业的迅速发展,正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强大动力。
  齐心协力 共赴小康
  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踏上上辛口这块土地,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中国农民一旦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上辛口村在党的领导下,由于认真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找出适合本村特点,综合经营,分级生产、分级管理,有奖有罚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克服了生产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集体和个人的两个积极性。如今,全村年创总产值达六千余万元,人均收入一千六百多元,户与户的收入虽然存在着差异,却没有暴发户和贫困户那种悬殊,更不存在因工业化而使一部分农户破产的现象。退休劳保制度的实现,使全体农民消除了后顾之忧。
  改革开放以来,公共积累逐年增加,集体设施和福利事业不断改善。根据总体规划,大街小巷全部铺设了粕油路和砖砌甬道,排排路灯,彻夜通明,全村三百零九户,一千一百四十四人全部迁入新居。那新颖气派的建筑,道路两旁的花坛、松粕、花卉把上辛口打扮得如诗如画,当你沿着绿叶婆娑的街镇漫步时,那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一幢幢别致的小楼,“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在五十年代还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今天却已成现实,全村已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家装了电话,有的还购买了小轿车,录像机、摩托车,他们已悄悄地迈向小康了,
  村里的商业服务设施成龙配套,集体,个人商店十几家,商品齐全,昼夜服务。饭馆、照相馆、理发店,医疗所,浴池、缝纫、修配等行业应有尽有,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改造,扩建了上辛口礼堂,投资组建民乐队,家家装上闭路电视,人们从饮食结构到生活习惯都变得城市化了。
  上辛口十分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重视智力投资。几年来,招聘和引进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百余人,其中有厂长,工程师、设计师等,这些人都在发展上辛口商品经济中起了重要作用。村委会明文规定:青少年必须初中毕业后方能参加工作,那些有能力进入高中和大学深造的青年,如学成后回村工作者,学习费用全部由村里负担。一九八六年集资三十万元,兴建了小学教学楼,校园宽敞,书声琅琅,“械朴作人,菁莪造士”教育正通过其自身的能力,显示出造福人民的巨大力量。
  振兴上辛口,繁荣上辛口已成为上辛口人的共同目标,这目标激励着今天的上辛口人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1991.11.28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西青文史 第五册》

本书为天津市西青区文史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政治领导人的致信和视察记录、地区发展和历史背景介绍、文化艺术的探索和发展、个人回忆和传记、反映和讨论、补充和订正、文史资料征集公告。

阅读

相关人物

徐风琪
责任者
李凤明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朱明臣
相关人物
王二楞
相关人物
卫青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上辛口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