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河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892
颗粒名称: 小南河纪事
分类号: K292.1
页数: 17
页码: 141-157
摘要: 本文讲述了小南河从军寨发展成村寨的历史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地方文化和人物故事。其中包括小南河的起源和发展,大庙台的历史,霍元甲的故事,小南河大塔的由来,以及义和拳和红灯照的活动。
关键词: 小南河 军寨 霍元甲

内容

一、从军寨到村寨
  据宋史《武经总要前集》载,沧州横海军在这一带设立过九个军寨,小南河是其中一寨。西有沙涡祸、独流,东有双港、泥沽。与海河北岸的辽国对峙。从那时起,小南河就已经在这一方水土上出现了。
  小南河作为军寨为时并不太久,随着辽、金的南侵,中原大片国土沦丧,小南河军寨也九失去了边防的作用,从此由军寨变从了村寨,小南河的名宁也就这样沿袭下来。
  小南河村西有一片土地叫大庙台。在那里,挖沟开渠时经常挖出些砖瓦人骨和锅灶碗盆之类的东西。村东是一高台,据传那是小南河的老庄子台,曾在上面出土过宋代铜钱。据先辈讲,在明初燕王扫北以前,这里就曾遭受过战争的洗劫,而且这一洗劫是毁火性的,老庄台和大庙都被夷为平地。后来,人们又在老庄子台西边筑起新村,盖起新庙。
  在这以前只有口头传说,均无文字记载,也不知哪一姓氏最先在此居住。据有关史料考证,明永乐二年,马氏先祖随燕王朱棣北征,由南京迁来,在小南河村西筑台立西马村。那时,小南河就已经有不少久居的人家了。(解放后,西马庄并入小南河村。)明永乐二十年以后,于氏先祖由山东利津东孙村迁来,贴利西南角挖土筑台,建屋立户。据传,在小南河定居最早的当数张氏,张家占地“指手为边”,意思是指到哪儿哪儿就是边界,后米者再往外开垦。
  二、大塔的由来
  小南河村原先有座塔,塔中安葬着马五爷。马五爷名叫马安泰,清康熙五十五年生人,家境贫困,平时靠打短工为生。传说他是道士,很有些功夫,千起活来不知累。每到农忙时节,这家叫,那家请,马五爷总是一一应承。传说他会分身法,能同时在十几家麦地里拔麦子。为了纪念这位一生劳苦、心地善良的老道士,乡亲们把他的尸体放在莲花缸里,埋在村旁,在上面用青砖建了一座塔。
  据说,小南河大塔下的马五爷与杨柳青普亮宝塔下的手五爷在出家为道时同出一师。
  小南河大塔在村旁矗立近二百年,香火极盛,一直被小南河人引以为荣。文革时,大塔做为四旧被破。现在,塔虽无存,可老年人每当提及,仍津津乐道,说的饶有兴趣。
  做为历史,做为人文景观,这毕竟是不可抹煞的一笔。
  三、霍氏家族及武林英豪霍元甲
  到清朝末年,小南河出了个伟大人物——武林英豪霍元甲。
  据传,霍元甲为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族人的后裔。霍去病是山西临汾地区人,而霍元甲的祖先是山西洪洞人。洪洞距临汾很近。明永乐年间,山西大量移民河北,霍元甲的先人就是在那时于河北省东光县定居的。到清康熙年问,翟力通从东光县迁至小南河,隔二世后,至霍文宣生有三子,又得三孙,到霍元甲这一辈,得十个曾孙,即:
  民国年间,说书艺人所说“霍家十兄弟”即指元甲叔伯兄弟十人。艺人说霍家十兄弟个个武艺高强,武功最差的老十也能胳肢窝挟个碌碡在树叉上睡觉,实则仅元甲武功上乘,元卿次之,其余则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
  霍元甲生于清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七(一八六九年一月十九日)。父霍思第,武艺超群,在武林中颇有名望。他家并非豪门富户,不过是中等农家,种一些盐碱薄地,粗茶淡饭,勉强温饱。
  霍元甲青年时习武成名,先在家乡小南河有些声望,后来挑柴到天津卫去卖,一气儿打败了几十个混混儿,为此名声传到天津卫。霍元甲中年时期基本上是在天津谋生,去码头当装卸工,在药栈当伙计。这一时期,他曾做过不少为百姓称道的好事。
  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京津地区惨遭涂炭,愈来愈重的民族耻辱唤起了霍元甲的爱国之心。为雪国耻,霍元甲凭一身过硬功夫,曾先后挫败在中国器张一时的俄国大力士、英国大力士和日本柔道队,并使日本领队臂骨折断。日本人怀恨在心,以给霍元甲治咳症为由,暗下慢性烂肺药,使霍含恨离开入世,卒年仅四十二岁。
  霍元甲为振奋民族精神,强国强种,一洗东亚病夫的耻辱,生前曾创办精武体育会。后来,精武事业得到飞速发展,会员达十几万人。在精武十年大庆时,孙中山先生亲临祝贺,并题写“尚武精神”匾额以示嘉勉,又为会刊《精武本纪》作序,给于精武会极高评价。现在,精武体育会已发展到东南亚及英、美等国。所有的精武人均尊霍元甲为精武元祖,所有的精武会都供奉霍元甲的画像。
  为了弘扬霍元甲的爱国精神,霍元甲家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经多方努力,已经为霍元甲建起了陵园和故居,并已列为天律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点之一。
  霍元甲陵园和故居虽未完工,就己接待大量的国内外游客。香港、台湾时有问胞前来观光,毛泽东的儿媳邵华、孙子毛新宇也来过这里。这儿还经常接待外国客人,诸如泰国妇女代表团、日本友好访华团、阿根廷解放党总书记、莫桑比克外交部长、日本社会党委员长等。这里更是世界各精武会朝拜的地方,他们不远万里,纷纷而至,带来了对元祖霍元甲的崇敬心情,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珍贵的纪念品。
  霍元甲的英名将永垂不朽,小南河也将为之永放光彩。身为小南河的人民也会永远为之骄傲。
  四、义和拳和红灯照的活动
  一九〇〇年初春时节,义和拳开始在天津周围宣传“灭洋”思想,准备设坛聚众。
  那时,小南河来了一个姓韩的外乡人,专做买鸡蛋孵小鸡的生意,村人给他起个外号叫“韩倒蛋”。韩边做生意,边宣传洋人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激发人们反侵略的热情。后来,韩突然丢掉生意不做,打起义和拳的旗号,在小南河设立坛口,广收拳民,公开号召扶清灭洋。当时,周围的村庄和天津卫都动起来了,小南河的青壮年,男的加入义和拳,女的加入红灯照,傅到晚上,村口大场上就有很多拳民演练拳法。
  据八十五岁的郭富贵老人回忆,郭元贞在练拳诵咒、请神附体时,有人用火枪打他,以显灵验,结果铁沙粒打进肉里,每逢阴天下雨,胳膊就酸疼。
  在纪庄子和八里台之间,义和拳曾和洋人展开一场血战,小南河有很多拳民都参加了。马家有两位青年壮烈牺牲。其乳名一个叫狗辣子,一个叫大蛮子。郭富林被洋枪打掉下巴,牙也残缺不全了。
  老人们回忆说,那时,张树昆的奶奶是小南河红灯照的大师姐。
  义和拳不光杀洋人,也杀二毛子。所谓二毛子,就是亲近洋人的人,天主教教徒也算二毛子。那时,洋人在边村设了个天主教党,起初,无人奉教,后来,用钱收买,凡入教者赏纹银二两,有生老病死,天灾人祸者,准予借贷,这才诱使不少人入教。外面放出义和拳要杀二毛子的消息后,天主教徒们终日心惊胆战,东躲西藏。据已故的边云山老人(闹义和拳那年十岁)回忆说,有些人家,既有天主教徒,又有义和拳民,再加上是老乡亲,所以,本村的义和拳没向本村的天主教教徒开杀戒。可是,一天傍晚,别处的义和拳突然闯进村,杀死六个天主教徒。其中有霍元甲的高徒——刘振声的母亲。
  五、民国初年土匪猖撅
  清帝退位,民国到来。时世改道,不但没给小南河的人带来好处,反而招至更多的灾难。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群魔乱舞,祸国殃民。各地都有土匪占山为王,吃小南河这一方的土 匪是赵大欠、张金生。
  赵大欠是小南河村西南孙庄子人,本名赵福堂、字德谦,被人谐音喊为“大欠”。赵大欠由小偷变成大偷,闹得周围村庄鸡犬不宁,惊动本地官府,要拘他归案。赵大欠害了怕,终日钻青纱帐,不敢回家。时值直奉交战,奉军败北。溃军路过此地,被赵大欠捡到两支枪。赵索性大干起来,拉邻村吴庄子的张金生(外号睡不醒),本村的孙小眼和孙桂通(外号大老花子)入伙,逐渐发展到几十个人。
  当时,小南河村因土地多,在周围算是富村,自然也就成了赵大欠眼中的一块肥肉。
  小南河村南洼的土地与小孙庄子、吴庄子的土地相连,每到傍晚时分,赵大欠就带入突袭小南河洼,见牲口抢牲口,见人绑人,绑了人就传信让家人拿钱赎。为此,小南河人只要太阳往西一蹓跶就纷纷往家跑。
  后来,赵大欠越发明目张胆,常常夜半进村,抢劫财物。还在各村安插探子,得知谁家有进项,当晚就如数抢出。
  张文路做贩布生意,白天买进一推车布,被瓦房老八(陈杰青的八子陈德守)看见,马上报告土匪。土匪当夜来抢,时逢张文路不在屋,其妻和岳母与土匪夺布,被打倒在地,而后大哭大闹。已走出屋的土匪嫌她们哭闹,从窗户扔进一颗手榴弹,炸死了张的老婆、孩子和岳母。(在解放初的镇反运动中陈老八被人民政府镇压了。)
  类似这样的事举不胜举,除通匪者外,小南河村可谓无人不受其害。
  匪害日益严重,当地官府不得不管,常常派出“讨伐队”下来剿匪。可是他们每到一村,都是先大吃大喝,然后索要财物,临走时放几枪了事。不但除不了害,反而给老百姓又加一害。为此,村人对讨伐队恨之入骨,称其为“掏筢队”。
  官府管不了,只好自己想办法。村人一合计,自己买枪,组织民团护村,按地亩摊派,百亩一支。每到夜晚,男人轮流值岗。
  小南河村最大的财主是陈杰卿。陈杰卿有八个儿子,数老四和老八最坏。老四抽白面,人送外号“四白面”,因为他无恶不做,又叫“四阎王”。四阎王是村公所的头头,每晚派人值班站岗。看谁不顺眼,就想法琢磨谁,趁夜半打盹之际,抓一点儿错,就愁罚,重者挨打,罚款,轻者冲你嘿嘿嘻笑,说:“你是拿饺子皮还是拿饺子馅?”
  自从小南河村有了枪,赵大欠虽不敢来了,可是,“四阎王”又骑在了人们的头上,老百姓还是喘不过气来。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国民党政府南逃,天津卫很快沦陷。在这天下大乱之时各地上匪豪强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妄图独霸一方。赵大欠自然不甘落后,只是苦于各村都有枪,一时美梦难成。后来,他想出一条毒计,与各村大地主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件是让他们协助收枪。小南河村大枪多,他决心从这里开始。
  当时正闹水灾,漫天遍野一片汪洋。一大傍晚,赵大欠率领匪队分乘几条船,头船打着伪满洲国的五色旗向小南贺飞驰而来。村里人发现后,立刻组织力量抵抗。大地主陈杰卿出面来说:“世道变了,赵大欠已经是官面的人了,你们没见他打着五色旗吗?”这样,赵大欠趁人们犹豫之时,轻而易举地登上庄子台,堵住村口,鸣枪呐喊,说他今后就是这一方的民团团总,为了维护治安,保卫大家过安乐日子,必须把枪全部收归民团。谁不缴,就按抗拒治安治罪,全家诛灭。就这样,他把小南河的三十多支枪全部起走。接着,又如法炮制,把周围各村的枪也收了去。
  赵大欠自封为民团团总后,就公开向各村索要钱粮给养,这是明的。同时,他还在各村安插探子,得知谁家有进项,就偷、抢、绑票,这是暗的。简直把人害苦了。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当亡国奴。日本鬼子不许中国人吃米,若发现,就用刺刀挑死;日本人公开销售鸦片,中国人看见日本人,老远就得脱帽,鞠躬,否则,便毒打。日本兵一进村,家家户户都得打着日本旗迎接,若不,就有生命危险……
  一九三七年,天灾人祸已经把人们折腾苦了,没想到一九三九年又来了一次更大更猛的洪水。西牛道夹在大、小庄子台儿中间,形成一个水口,洪水在这儿显得格外猛烈,象一群怒吼的雄狮一样,咆哮着,奔涌着从这里经过。吞没了满洼的庄稼,冲倒了菩萨庙,洪水半尺半尺地往上长,向庄子台儿上的土坯房逼进。人们在惊恐中与洪水搏斗,拆掉民房,围庄子台打坝。
  洪水到深秋才退净,当年的庄稼全泡了汤,连秋小麦也没种上,人们眼看着生活无指望了,都纷纷跑到城里去,打短工,找碗饭吃。
  天津卫乱成一锅粥,到处都是灾民,到处都是临建窝棚,卖儿卖女的,吃喝嫖赌的,坑蒙拐骗的,大白天行抢的,无所不有。有不少壮年把自己卖到洋人码头当苦力,只管饭吃,不给工钱。卖进去的人都在脸上打上印记。有些地头蛇和把头恶棍更趁火打劫,他们看见河边上、马路上有无业难民,就用大皮印猛古丁地朝脸上一扣,然后就成了洋人码头上的苦力。谁若反抗,打手们便一拥而上,惨遭一顿毒打,也难逃脱。张纯林就受过这种害。
  杨景兴和魏明俩人在一起扛河坝,听人说关外好混,做一个月工除去吃喝还能剩三十块钱,俩人便想去试试。结果到南市三不管去报名,被人领入一条深胡同,走到尽头又拐进一个大院,他们发现院子里的人一个个神色不对,感觉不妙,再想出门已不能了,四个手拿木棍的彪形大汉挡在门口。他们这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卖了。入夜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据说,那是为日本人招的华工,十有七八有去无回。
  总之,抗战初期那几年,小南河人过的是刀尖上的日子,受日本人的气,受上匪汉奸的气,受恶霸的气,再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那日子可怎么个过法。
  六、战争年代纪事
  一九四二年,抗战进入艰苦阶段。日寇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妄图把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彻底消灭。党中央及时采取对策,大部队化整为零。深入敌后开展斗争,牵制、骚扰、破坏、打击,搅得敌人心神不定,有力地配合了“反扫荡”斗争。
  当时,天津西郊、南郊的武装力量是津南支队。在小南河一带活动的有邵九如率领的手枪队和冯景全率领的武工队,他们神出鬼没,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镇压罪大恶极的铁杆汉好,使得敌伪人员闻风丧胆。不少伪保长,都是明着给日本人办事,暗中对八路军给予方便。
  小南河的伪保长霍东明,死心踏地当汉奸,他拒绝为八路军办事,被我武工队抓走,路上恰遇匪兵赶到,他认为来了救星,撒腿就跑,结果被我武工队击毙。
  曾在村公所当过排头(应酬公务)的张明臣,一天夜晚,被土匪拉出村庄,在棒子地里,被一枪打中头部,可幸他大难不死,在平津战役时,当上了小南河村支前委员会主任,积极为解放军号房,找东西,组织单架队,抢救伤员。而今,他已是七十九岁的老人了,仍在发挥余热,看护着霍元甲陵园。
  武工队中有一位叫张裕普的,在群众中声望很高,为人和气,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很谈得来。此此,百姓都愿意为八路军做事。他率领百姓挖地道,同日本、汉奸、土匪作斗争,设法买药品,也买化肥、铜箩底等,送往根据地的兵工厂。
  武工队里还有一位年轻的干部,名叫张良。他勇敢机智,可惜后来落入赵大欠之手,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直到现在,上岁数的乡亲们一提起他,无不为之哀痛。
  小南河曾发生过七英雄遇难的事。一天晚上,武工队肖政委带六名队员住进于洪路新买的房子里。这事被马玉昆(外号大德路)看见,立刻报告了伪保长陈杰青。陈又指使副保长马景山给赵大欠写密信,让马玉昆连夜送去。赵大欠接到告密信后,马上带入,赶到小南河,在天将微明时,包围了于洪路的宅院。此时,张恩潭起早下地千活,在庄于坡下套车,匪兵唱喊口令,张恩潭不知其故,不答,匪兵朝他开了枪,张恩谭当即被打死。
  肖政委和七名武工队员被赵匪包围了,前后院的房敌人都架着机枪还不住地嚎叫着,让武工队投降,我武工队一次又一次地用子弹回答了他们。赵匪无佘,把房东抓来,威胁武工队员,再不投降,就用刺刀挑死房东。为了救房东,七关雄落入赵匪之手。
  事后,马景山被我武工队处决。马玉昆在解放后的肃反运动中被我人民政府镇压了。
  七、建国后的三十年
  熬过严冬,迎来了春光,小南河人和全国人民一样,终于获得了解放。
  当时,村里尚未建立党的组织,只有农会。于洪山任农会主席,魏永恒任副主席,刘玉贵任民兵队长。
  贫苦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但由于人单力弱,没有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卫南洼的土地碱性又大,本来单产就很低,若遇上旱涝灾害,就会颗粒无收。党中央及时号召农民组织起来,互帮互助。陈春茂率先响应,先组织起互助组,后又组织起第一个初级社,起名为“欣欣社”。而后,又有“兴隆”、“红星”等社诞生。入社并非一帆风顺,不少农户持观望态度,非要看看究竞再说。有的农户干脆反对,他们说,“两家养马瘦,两家排船漏”、“鸡多不下蛋,人多打瞎乱”,坚持要单干。然而,走集体化道路是大势所趋,是历史潮流,谁能抗得住?仅隔一年,便由初级社步入了高级社,又隔一年,历史便率领所有的农民走上人民公社的道路上去了。
  一九五六年,村里建立了党支部,刘玉贵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此后,小南河和全国各地一样,反右倾、大跃进、四清运动。义加上十年动乱,几经折腾,直到四人帮垮台,历史步入一个崭新的阶级。
  八、改革第一“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给小南河带来了勃勃生机。一九八二年底,村党支部率领干部群众遵循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从本村实际出步,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入手,领导群众走上了集体致富之路。
  一九八四年寿,南洼那沉睡多年的七千亩荒洼苏醒了。村民们挥舞着尺二的铁铣,抬着小山般的土筐,向盐碱滩开“刀”了。他们一举开发了七千亩鱼塘,头二年就从这里抱出了“金娃娃”,创利润二百万元,职工人均收入一万元。
  九、千头万绪抓根木
  小南河,现有931户,3561口人,1600劳力,93党员。几年来,他们本养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精神,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充分注意了村级组织、民主制度、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配套建设,从而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目前,小南河已初步形成了农、工、商、林、牧、渔全面发展的城郊型经济结构。1990年总产值近5000万元,纯利润400万元。人均年收入1700多元,户均存款万元。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村庄建设,公益事业,社会治安,文化生活,都取得了较大进步。1985年以来,连续五年被评为区级先进单位,1989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和市级先进党支部。团支部和妇代会的工作也受到了市、区的表彰。小南河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的认潮中扬帆猛进,用村党支部书记马鹤棠的话说,就是:“做到了千头万绪不忘抓根本——党的建设。”
  改革伊始,他们也曾一度忽视了党建工作,虽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却忙不出个路数来,非但经济没上去,还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专业队和企业的负责人私心重,干着集体的,想着自己的,还有的想另起炉灶,千二股子买卖,搞个人发家致富,也有的群众明知改革好,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总不满足,整天气呼呼。村里因承包打架的,因房基地发生口角的,邻里闹纠纷的……按下葫芦瓢起来,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形成了恶性循环。
  事实使马鹤棠认识到:党建不抓,党心就散,党心一散,民心就乱;民心一乱,工作就难以招架了。他想:整个社会形势咱左右不了,但我是小南河的当家人,不管社会什么风,自己应保持头脑清醒,坚决走适合小南河发展的集体致富之路,努力改善自己的小气候。
  经支部反复研究,决定从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的核心地位入手,带动各项工作的的发展。他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建议。按照党章规定,党支部定期选举换届,把最得力的党员选配到班子中来;根据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党员分布,重新划分和健全了七个党小组,并选拔党性强、文化高、懂经济的骨干担任组长,使党的组织坚强有力。二是制度建设。几年来,他们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各个方面,建立健全了十几项制度。既有规范织布班子的集体领导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廉政制度,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制度,又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党日活动制度、党课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并注意了积极培养吸收新党员和考察后背干部制度。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使党的建议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三是党员思想建议。他们坚持每月两次党员学习,每季一次党课,一次党员生活会。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四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不论什么事,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首先做到,班子成员要做到“三不一多”,即:不谋私,不特殊,不徇情,多奉献。如:分房基地时,支部成员主动挑离村中心远的,条件差的,把村好地基让给群众。共产党员马敬厚担任渔业队队长以米,为了壮大集体经济,主动做群众工作,按承包合同上缴利润后,又多交了50余万元。党支部书记马鹤棠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廉洁奉公,不徇私情。村里修公路,一些施工队找到他,有的说给提成,有的当面拿出两万元给他。但他不动心,还是按招标办法,谁价格低、质最好、工期短让谁干。近几年村里基建较多,他没拿过施工队一分钱,没收过一份礼。村里搞规划,马鹤棠主动让出自己村中心的老宅基地,要了块地势低洼的地基,建房时连土坷垃都是用钱买的,没沾集体一点便宜。他内弟焊铁门找到他,想利用他的关系少花钱,但他不肯,最后还是让经营部按规定收了100元钱。
  几年来,由于小南河党支部重视党建工作,注意塑造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形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创造了上下一心,政通人和的小气候。
  十、完善机制抓配套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南河村党支部发现工作存存着三个不适应:一是村级组织建设不适应。组织不健全,职责不清,素质不高,整体效能低;二是民主建设不适应。村民在生产、管理、经济上有了自主权以后,参与意识大大增强,而村里工作仍由少数人决策,靠行政命令,三是集体经济发展不适应。集体经济不发达,村政建设不配套,村级组织缺乏应有的凝聚力。经认真分析研究,他们理清了思路,走上了以党支部为核心,抓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强化整体功能的轨道。
  在抓好党建的基础上,他们加强了对村委会、农工商公司、共青团、妇代会和民兵营等组织的建设。为使各个组织自成系统,加强了二级组织建设。村委会下设治保会、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委员会、农业服务队等机构,并建立了36个村民小组;团支部扩建为团总支,根据团员、青年分布情况,设立了3个团支部,7个团小组;妇代会按居民片划为30个妇女小组,由36名妇女代表分别联系各组妇女;民兵营建了3个连,9个排,27个班;农工商公司健全了14个厂、队的工作机构,实现了村级组织的整体配套。
  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他们逐步实现了由“行政管理型”向“民主管理型”的转变,并着重抓了四种制度的建设。一是村民自我约束制度。结合村里的实际,他们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五好家庭条件、》、《计划生育规定》、《民俗改革规定》、《街道卫生管理条例》和《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等项制度。二是干部行为约束制度。为加强群众对干部的监督、考评,他们先后制定了《村民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干部考核奖励办法》等制度。在村务管理方面,制定了《建房管理规定》、《教育委员会工作条例》、《集体经济监督管理规定》、《关于人才使用管理的若干规定》等。三是村务公开制度。实行“四会”制度。即: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议事会”和“村民议事会”,每季召开一次,汇报工作,公开村务。党员大会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每年一次,主要听取村委会的工作报告和年度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村民的参与意识,增加了向心力。四是民主决策制度。决策程序按照村级组织的职能和分工进行。
  从而有效地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十一、公益事业发展迅速
  几年来,小南河村的集体经济先后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是1982年,他们瞄准市场需求,利用本村荒地苇地多的特点,用二年时间,开挖鱼塘7000亩,每年可向市场提供鲜鱼2000吨,成为天津市22个淡水养鱼基地之一;第二步是1987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成1200亩果园,每年可向市场提供200多万公斤水果,使亩产值提高了10倍;第三步是先后开发了14个村办企业。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基础上,他们大力兴办公益福利事业,推平了高低不平的旧庄台,规划翻建了十几条街道,六片居民小区,1000余所新式砖瓦房;投资120万元,铺设了村内外20000平方米柏油路面;安装了18华里高压水银路灯;街道上栽侧〓、是花坛,投资16万元,接通了自来水,结束了村民喝高氟水的历史;为方便村民贸易往来,在村中心修建了农贸市场;实行了村民退休金制度,巩固了合作医疗,翻新了小学校舍,建立了幼儿园;投资10万余元。建立了青年之家、妇女活动室;成立了文娱、体育、武术等7支文体队伍,修建了灯光篮球场,在市区文物部门的帮助下,修缮了民族英雄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国;为村民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初步建成了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二、总书记冒雨视察
  1991年7月28日下午,大雨I洒,村庄被笼罩在雨雾中。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和市委书记谭绍文、市长聂壁初陪同下,冒雨视察了小南河村。
  江泽民总书记一行乘座的面包车,一直开到村党支部委员马敬厚门前。
  马敬厚紧握总书记的手,让进屋。
  “你们村是霍元甲的故乡,你们都会武功吗?”总书记问。
  “总书记,我不会。”
  马敬厚的回答使在场的人都笑了。
  “你多大了?”总书记问。
  “40岁,属大龙的。”马敬厚答。
  总书记点点头,说:“那你今年周岁是39岁。”书记又问:“你在村里干什么工作?一年收入多少?”
  “我是渔业队队长,我和我妻子一年共收入一万元左右。"
  总书记满意地点点头,问:“你们养鱼水面有多少亩?养了几层鱼?”
  “全村共7000亩,上层养的是白鲢,中层养的是草鱼,底层养的是鲤鱼、鲫鱼。一年上市2010万公斤,主要供应天津市。”
  总书记听后非常满意,又详细询向了企业经营、销售等情况后,站起身,看了马敬厚一家的卧室、卫生间、厨房、餐厅等。当总书记看到卧室里的组合家俱和彩电、冰箱、录像机等家用电器后,连连说:“不错,不错,农村确实变样了!
  在小南河村党员活动室,江泽民总书记一行听取了村党支部书记马鹤棠关于如何抓好党建工作的汇报。当马鹤棠讲到党支部十分满意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时,总书记说:“党员的形象很重要,特别是支部书记的形象更重要。”他对小南河村的党建工作表示满意,并希望今后进一步做好工作。
  总书记走了,小南河沸腾了!他们决心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跟着共产党,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一九九一年十月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西青文史 第五册》

本书为天津市西青区文史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政治领导人的致信和视察记录、地区发展和历史背景介绍、文化艺术的探索和发展、个人回忆和传记、反映和讨论、补充和订正、文史资料征集公告。

阅读

相关人物

晨曲
责任者
国成
责任者
朱棣
相关人物
霍去病
相关人物
霍元甲
相关人物
翟力通
相关人物
霍含恨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邵华
相关人物
毛新宇
相关人物
郭富贵
相关人物
郭元贞
相关人物
郭富林
相关人物
张树昆
相关人物
刘振声
相关人物
赵福堂
相关人物
张金生
相关人物
孙小眼
相关人物
孙桂通
相关人物
张文路
相关人物
陈杰青
相关人物
陈德守
相关人物
陈杰卿
相关人物
汤连秋
相关人物
张纯林
相关人物
杨景兴
相关人物
魏明
相关人物
邵九如
相关人物
冯景全
相关人物
霍东明
相关人物
张明臣
相关人物
张良
相关人物
马玉昆
相关人物
马景山
相关人物
于洪路
相关人物
张恩潭
相关人物
魏永恒
相关人物
刘玉贵
相关人物
马鹤棠
相关人物
马敬厚
相关人物
江泽民
相关人物
温家宝
相关人物
谭绍文
相关人物
聂壁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小南河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