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津南县第六、七区范围和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862
颗粒名称: (1)津南县第六、七区范围和情况
分类号: D235.21
页数: 4
页码: 42-45
摘要: 这篇文章描述了津南县第六区、第七区,以及津沽县第一区(后为津南县第七区)和津郊区(后为砖垛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包括建立党政领导机构、建立村公所和农会、开展减租增资斗争、建立党组织和民兵组织等。
关键词: 津南县 党史 解放战争时期

内容

津南县第六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津南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津南县委决定:在第六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第六区党政领导机构。
  第六区所辖村庄为:大丰堆、砖垛、后寨、杨成庄、宫家屯、双窑、梅厂、前双柳、前毕庄、后杨庄窠、阎家冢、管铺头(以上村庄现属静海县管辖)、陈台子、小卞庄、阎庄子、大、小宽河、王庄子、孙庄子、吴庄子、牛坨子、大、小卷子、郭村、姚村、潘楼、刘庄、马家寺、高村、老君堂、东、西琉城、房庄子、康庄子、张家窝、董庄子、薛庄子、炒米店、古佛寺、南赵庄、周李庄等。
  六区成立后,从9月开始,在所属村庄建立了村公所,委任了村长。在多数村成立了农会,开展了减租增资斗争,取得了较好效果。有22个村对雇工实行粮物工资制,532名雇工增资1,362石粮,一些雇工参加了八路军。在斗争中发现与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在条件较好的村发展了党员。并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到1945年底,全区有党支部7个,党员24名。同时,在一些村建立了民兵组织。
  六区地处碱河两岸,为当地民团土匪赵德谦、李景文等部活动范围,他们凭借国民党势力与我为敌。六区区小队多次与其交战,在一些村挖了地道,就地坚持斗争。1946年5月某日,六区区委书记邓砚池,区长刘志仁,组织委员高本地等人在阎家冢被团泊伪大队长斡兆桐部包围,在突国中邓砚池同志壮烈牺牲。下旬,区委宣传委员郭同起在陈台子突围时被捕,在敌人严刑拷问下,郭同起宁死不屈,被敌人用铡刀刀铡死。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津南地区,六区工作人员被迫撤离。
  津南县第七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津南形势发展的需要,1945年9月。中共津南县委决定:在第七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第七区党政领导机构。
  第七区所辖村庄为:大任庄、大寺、王村、倪黄庄、张道口、门道口、梁元头、王姑娘庄、大倪庄、小倪庄、高庄子、王兰庄、凌口、杨楼、武台、蔡台、王台、于台、辛院、邓店、程村、边村、小南河、大南河、傅村、青凝侯、凌庄子、赵金庄、李七庄、纪庄子、黑牛城、宁家房子、侯台子、王顶堤等村。
  这一地区在“七·七”事变前,即建立了王兰庄党支部。日本投降后,曾成为天津工委第二市分委的活动区域,以王兰庄为中心,工作开展较快。七区成立后,在所属各村建立了村公所,任命了村长。大部分村成立了农会,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增资斗争,并着手建党工作,局面很快打开。但当地民团、土匪在这一带活动也很猖獗。10月某日拂晓,国民党义勇壮丁队赵德谦部包围了在王庄子开会的七区干部,区委书记张良和区长刘志仁率领干部分路突围,张良在吴庄子过路时,不幸中弹被捕。敌人将张良带到良王庄伪团部严刑拷打,张良英勇不屈,被装入麻袋内扔进河中壮烈牺牲。1945年建立津沽县。经津南县委决定:将七区多数村庄划归津沽县,成立第一区。津南县第七区仍保留原建制。
  津沽县第一区(后为津南县第七区)
  根据冀中区党委指示,1945年10月,津沽县成立,将划入的津南县第七区的多数村庄,改为津沽县一区。一区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建党建政工作的领导,继续开展了减租减息(借粮)、雇工增资斗争。梨元头村斗争了地主郭七,借粮3000斤,同时,还做了改善人民生活的工作。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到1945年底,全区有党支部5个,10个村有党员37名。双十协定签字后,为防止国民党背信弃义,在各村建立丁民兵组织,还在梨元头、王姑娘庄、大、小倪庄等村挖了地道,并通过市内关系,购置了子弹。11月,国民党军队抵津,收编了当地的顽伪势力,伺机向我进攻。11月10日,区委副书记肖英等四人外出工作,当晚在小南河村住宿,被该村伪保长马德禄向匪首赵德谦告密,当夜,敌军100多人包围了小南河,肖英等四人被捕。于1946年春,肖英在国民党94军集中营被杀。 1946年1月,津沽县与津南县合并,一区又恢复为津南县第七区。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津南地区斗争日渐残酷。七区根据县委指示,就地坚持斗争。6月1日,敌还乡团200多人进攻梨元头村,包围了七区区公所,范松云、胡全等人同敌人进行地道战,打了一天。把敌人击退.第二大,敌人增加了兵力继续进攻,范等坚持抵抗,天黑时,张裕普带入增援,打退了敌人。在两次战斗中,敌军伤亡30余人,我方无一伤亡。为保存革命力量,随即撤出七区。1947年2月,津南县建立津郊区,成立武工队,返回津郊,七区成为津郊武工队的活动区域。
  津郊区——砖垛区
  1946年6月,原津南县六、七区工作人员撤出津南地区到大城整顿。为利于恢复津南地区,8月,经冀中区党委与渤海区党委商定,将津南县划归渤海区一地委领导。1947年2月,县委建立了津郊区,其范围为原六、七区一带村庄。津郊区建立后,武工队在津盐公路以西一带村庄,开展政治攻势,打击敌军,恢复关系,扩大影响,活动范围扩展到天津近郊。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急速发展,渤海区党委和冀中区党委研究决定:将津南县于1948年8月从渤海区一地委划回冀中区八地委领导,与此同时,津郊区改名为砖垛区。1948年12月津南县改名为天津县。这一时期,一些村庄的工作已经恢复,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开始转入支前活动。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西青文史 第五册》

本书为天津市西青区文史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政治领导人的致信和视察记录、地区发展和历史背景介绍、文化艺术的探索和发展、个人回忆和传记、反映和讨论、补充和订正、文史资料征集公告。

阅读

相关人物

石泽年
责任者
邓砚池
相关人物
刘志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津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