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牌压力锅漂洋过海的领航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820
颗粒名称: 三角牌压力锅漂洋过海的领航人
分类号: F279.23
页数: 4
页码: 206-209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华不锈钢器皿厂厂长孙振民的创业故事。他在农村组建了一家小型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精神,成功生产出优质的三角牌压力锅,并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他注重产品质量和广告宣传,并且勇于和外国厂商竞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孙振民以傲气和犟劲为动力,坚持不断创新和努力拼搏,取得了企业的成功发展。
关键词: 孙振民 创业 创新

内容

有人说他傲,有人说他犟。然而,他就凭着这股傲气和犟劲,使自己研制的三角牌压力锅漂洋过海,使顾客主动投书报端替他的产品叫好,使外商翘着大拇指说:“你是中国人的这个!”
  他就是西郊区西营门乡小稍口村中华不锈钢器皿厂厂长孙振民。他五十多岁,个头不高,园园的脸上两目炯炯有神。别看他在江河里游泳本领不行,仅会“狗抛”,可是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却能顶风冲浪。你看,他设计生产的三角牌不锈钢复合底双保险压力锅1987年荣获市优产品称号,1988年又分别荣获国家农业部、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各种型号的压力锅不仅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而且漂洋过海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村办小厂1989年跨入市级先进企业的行列。1990年,他这个不足200人的村办小厂,产值1200万元,税前利润70多万元,创汇200万美元,成为国内同行厂家人均产值、创汇最高的厂家。最近,他又研制生产出全国独一无二具有11个规格的不锈钢咖啡、热水壶,美国客商定货每月两万把。他说:“我就不信嘛东西都是洋的好,咱不能总是趟着别人的道走!”
  1984年以前,他曾在天津一个有千余职工的国营不锈钢器皿厂当副厂长,转年,来到小稍口村领办150多人的小企业。为什么要离开城市到农村,离开大厂奔小厂呢?他说:“人争一口气,佛为一炉香。在武大开店的地方,再有技术和抱负也搞不出什么名堂!”他耳闻西郊区领导重视人才、信服科技,觉得乡镇企业天高海阔,大有用武之地,就毅然找到西效区长王怀勤,来了个毛遂自荐。当时听说他要扔掉“铁饭碗”和“乌纱帽”及城市户口,家里人哭哭啼啼,亲友也百般劝阻。他原籍河北省东光县的“县太爷”、人事局长、外贸局长也闻讯赶来四顾寒舍,请他回老家办厂,答应待遇从优。他说:“我已跟西郊说定了,咱心里装着党票,不能为多拿钱票另奔高枝、不讲信用。”西郊区的领导请他到西营门乡当工业公司副经理,他说:“要当官就不来了。”乡政府要给他在市内买一套单元楼房,他说:“我跟老伴喜欢农村三间一院的土砖房。”问他一个月要多少钱?他说:“农民不见兔子不撒鹰,我还没干出点名堂先张咀要钱不行。”就这样,他到了当时机器停转,厂房闭置、60多名职工在家待业的小稍口村拔丝厂。
  乡镇企业的确天高海阔。但是,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要一鸣惊人也决非易事。他五月份进厂,立即挂出“天津中华不锈钢器皿厂”的牌子,一心要拿出在国营大厂想了多年终未办成的填补国内外空白的复合底双保险不锈钢压力锅。可是,村里资金困难,只能投资15万元。职工大都是初中毕业的小青年。亲友看他有点骑虎难下,劝他再回原厂或改换门庭。他说:“我这个人就是不吃回头草,人家这里要是搞的挺景气还让咱来干什么?”于是,他先生产一般家用小器皿餐具,借以进行技术培训。8月份正式投产,到年底产值24万元。1986年5月,厂里兵强马壮了,他划图纸、做模具,拿出压力锅的样品,开始投产。这种锅一次拉抻成型,钢板减少内应力,使用寿命提高八倍,破碎率小到万分之二,具有煎、烙、焖、炒、蒸多种功能。不但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在八月份通过了市科委的鉴定。1987年荣获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从此,三角牌压力锅成了近销国内、远销海外的抢手货。
  问起他经营的决窃是什么?他说:“借助广告是必要的。但是,关键是货好价实。”1987年七八月份,有家报社记者三番五次要他掏5000元广告费,当时刚在别的报上做了广告,压力锅供不应求,他婉言谢绝了对方的要求。也许是巧合,不料,没过十天,这家报纸就登出一个北京用户的批评信,大字标题是“三角牌压力锅双保险不保险,接连出事没法用”。孙振民在见报以后非要找报社问个究竟不可。别人劝他说:“算了吧,即使登错了也不公开给你更正。再说,你就担保压力锅个个合格?”他说:“我设计的我有根,不明不白让人家抹黑不行!”于是,他到报社交涉,又摸清这个用户的地址,派人背了口新锅直奔北京城。到了用户家中一看,真让人哭笑不得。原来用户把安全塞上反啦。没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安装。他们给用户作了安装示范,赠送了一些易损件。几天之后,那个用户主动给那家报社写信,承认属于自己安装不当,影响了厂家的信誉。报上又大字标题登出“压力锅出事故,只因上反安全阀”的消息。三四百字的广告,没花一分钱。
  孙振民从十二岁就来津学机修、模具,“文革”前在业余机械大专班上学,还差半年就毕业,让“红卫兵”的“白专道路”的罪名把文凭造飞了。他认为文凭和才干不能划等号,在工作实践中,他夜深伏案读书,白天试验摸索,成了模具设计的专家。1987年6月,一个德国客商在北京国际展览馆,摆出一台不用拉抻就可成型,标价45万马克的旋压机。这是生产压力锅的必要设备。国内不少厂家认为人家外国产的机器就是好,钱再多也要买下来.市外贸的同志让孙振民去看货定购。他看了样品说:“是驴是马不能光凭对方说,要拉出来试试看,”他临上北京展览馆时,让司机偷偷带了几块国产、日产和德产的钢板,要亲自检验一下旋压机的功能。一进展览馆,那个德国商人正夸耀机器的性能,说:“旋压最硬的德国钢板绝对没问题。”孙振民立即拿出了德国钢板让德商输上电脑试压,自己进屋洽谈。屋外传来机器运转的隆隆声,他凭多年的经验从异常声响中听出了毛病,说:“钢板压裂了。”德商不相信,立即“哈逻哈逻”地叫人去验。果然,钢板裂了。让人重上钢板又试,孙振民在屋里听着听着说:“又裂了”德商还是不信,又赶忙叫人去验,一看果然又裂了,一连试了七八次,钢板都裂了。德商敬佩地翘起大拇指对他说:“你是中国人的这个!”走出展览馆,人们把孙振民围起来问:“你怎么想到了先带钢板来?”他笑了笑说:“咱们的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进设备、做买卖,不能见了外商就象喝蜜一样,要有自己的脑袋!”
  孙振民的确又傲又犟。不过,他的傲不是盲目自大、盛气凌人,而是不甘落后、锐意创新;他的犟不是固执己见、因循守旧,而是据理力争,奋力拼搏、在商品经济的汪洋大海里冲浪,要前进、开拓、胜利,不具备这傲气和犟劲行吗?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四册

《西青文史第四册》

本书收录了《毛主席视察九一九》、《解放前杨柳青年画史略》、《在坎坷中生长的民间艺术之花——天津杨柳青年画》、《精武体育会创始年月及创始人——先祖元甲公生卒年月考》、《忆北平和平解放二三事》、《回忆杨柳青沦陷时期我在小学工作中的见闻》等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杨书森
责任者
孙振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西郊区
相关地名
西营门乡
相关地名
小稍口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