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园——西郊区教师进修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818
颗粒名称: 园丁园——西郊区教师进修学校
分类号: G658.4
页数: 6
页码: 195-2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西郊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创建与发展。该学校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建设,逐渐成为津西地区教师进修工作的中心。学校拥有多层次的班级和课程设置,以及完备的教学设施,致力于培养中小学教师和提升民办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 师资培训 中小学教师 课程设置

内容

杨柳青有一所颇有名气的学校——西郊区教师进修学校。人称园丁的摇篮。这所园丁之园自创建以来,历经二十个春秋几度变革,几经风雨,不断建设,不断前进,终于形成了西郊师训工作的中心,津西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进修学校的创建与发展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诸多因素,西郊区经济发展依然缓慢,教育基础相当薄弱,师资力量十分匮乏。为培植师资人才,启发民智,振兴教育,筹建西郊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九六三年初,区文教科选任从教多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王之楷等三位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借用李七庄村的民宅,辟为教室,因陋就简,选贤兴学。翌年初,学校正式开课。到一九六八年四月,学校被迫解体。
  “文化革命”期间,学校混乱,学业荒废,人才外流,学校骨干力量有的被调任工作,有的被迁送回乡,有的被打倒批判,教师队伍从数量到质量均降低到了无可言状的地步。尤其当中小学入学高峰到来之际,师资力量就越发显得难于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为解燃眉之急,只得请下乡、回乡知识青年和复员军人中具有初高中文化者在乡村学校登台从教。加之后来小学“带帽”的出现,又将小学尚存的骨干教师推上前沿,这样一来,儿童入学后的启蒙教育无疑就受到严重干扰和影响。面对上述情况为迅速提高民办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一九七〇年四月,经西郊区委批准,教育局决定在梨园头中学设立西郊区师资培训班,面向中小学民办教师,进行为期半年的短训,这就是西郊师范学校的前身和雏形。梨园头中学地处偏南,交通不便,不久迁址。
  一九七一年七月,师资培训班迁至六十三中学。当年师资培训班已调入教职工二十余人,并由兄弟学校资助教学仪器,图书资料若干,初具办学条件。同年,师资培训班首次从下乡、回乡的知识青年中招收学员近百名,开办了语文,教学两个专业班,学制两年。接着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又相继开设了音乐、体育、外语等专业班。尽管师资培训班课程设置单一,时间较短,但是,由于学以致用,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到一九七七年二月,经区教育局报请区委批准,西郊区师资培训班再迁杨柳青石家大院,并改名为西郊区师范学校。次年二月师范班正式招生,规定学期两年,学业期满成绩合格者,报请市局审批,颁发给中师专业毕业证书,享受中专待遇。
  西郊师范,在实践中发展在,前进中壮大。到一九八一年九月,根据已有的师资力量,不仅招收学制为三年的中专普师班,而且还承担起全区中师函授和高师函授全部进修课的辅导任务,至此,该校已拥有多层次的班级,多系列的课程设置;和一支博才多学,精通业务、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以及较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形成了全区教学研究的中心和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基地。鉴于它的条件日趋成熟,成绩益发显著,经教育局领导检查,验收后,报请天津市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五日正式批准为西郊区教师进修学校。
  设施齐备 环境优雅
  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进程较快。从一九八七年起,集资一百五十万元,历时两年,建成四千一百五十三点四七平方米的教学楼。
  大楼里,除普通教室、办公室以外,还设有理、化、生实验室,电化语音室(48座)一个,微机房(微机22台)一个,电化教室四个,内装录相机三台,摄相机两台,编辑机一台,放影机两部,电视机九台,电化投影仪两个,幻灯机两台。图书资料室一个,藏书万余册,阅览室一个,订阅杂志达一百八十种,报纸二十六种。此外,还新建了美术、音乐舞蹈专用教室,并配置了各种教学设备,基本保证了教学的需要,初步奠定了进修学校的物质基础。
  建校后,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领导还在美化、净化校园上下功夫。踏进西郊进修学校给人以整洁清新之感,优美的环境,宽敞的校园,令人心情舒畅;尤其那些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孜孜攻读的中师生,更生动的展现着西郊教育健康发展的喜人景象。
  新建教学楼高三层,造型别致,结构精巧,颇为壮观。楼前是较宽阔的校园,楼门两侧半圆形花坛里栽满松柏,水泥甬道间圆形的花坛里,种植了国色天香的牡丹。外围是“弦月”型的紫色圆钢栅栏,公路两侧绿树成荫,流水涓涓,
  清晨,值日生各司其职,把校内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学生食堂宽敞明亮,有四个卖饭窗口,学生宿舍楼内被褥叠得整整齐齐,一切物品各有其位。步入洁白明亮的教学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幅书有:“师表”两个大字的条幅,它字体浑厚,苍劲有力,和整个校园环境协调一致的对全校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育人教育,强化着人们的师表意识。
  优化组合 教学相长
  设施良好的办学条件要与称职的师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师资培训是振兴全区教育的基础工程,培养教师的教师一定要坚持高标准。进入八十年代,学校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一是输送部分年轻教师进高等院校深造;二是从中小学抽调部分教学骨干加强进修学校的师资力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师大本科毕业生分别调来承担师训,干训工作,小学从教三十余年的高级教师调来搞小学教法、教研工作,区内各科的带头人,陆续调入任教。
  目前,教师进修学校已形成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学科齐全,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共有教职工七十一人,其中专职教师四十五人,百分之九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本科毕业生三十名。八七年教师职务首评后有二十一名教师获得讲师以上的职称。德高望重的六名高级讲师,都是我区教育界知名人士,学科得中流砥柱。
  在教学上,一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鼓励冒尖。几年来,全校师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从加强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训练着手,大力突出师范性,即知识传授的宽广性,教学方法的示范性,能力培养的多样性和联系小学的实践性,从而调动了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尊师爱生,蔚然成风。同时还十分注重教学研究,每年都要举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教学实践课,观摩课教学论文比赛和青年优秀课评比等活动,引导教师就教育理论,教育心理,教材教法等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在政治上严格要求,强调职业思想教育,现在不少中青年骨干教师已走上教学科研的领导岗位,使学校充满活力,富有效率。
  桃李芬芳满西苑
  进修学校的全体教职工,不负全区三十万人民厚望,上下齐心协力,为在区内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人员稳定的教师队伍进行奋力拼搏。经过二十七年的辛勤耕耘,目前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
  办学初期,为解决本区由于起步快,师资紧缺的矛盾,学校主办周期短,见效快的师资短训班,自一九六三年到一九七七年二月,共培养中小学教师一千多人。
  自一九七七年二月起至一九八五年七月止。又有六届中等师范专业的普师班、民师班毕业生六百八十五人,两届高师函授大专班毕业生七十二人,五期脱产,业余形式的进修班、小学干部理论班、小学干部培训班、小学骨干教师教研班共一百四十一人结业,现在这总计八百九十名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已成为西郊区各中小学的教学骨干和教育行政骨干。
  到八五年,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趋于稳定。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本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精神,使文化水准更上一层楼,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在职教师学历达标的新要求。“小学中师毕业,初中大专毕业,高中和中专具备本科学历方能任聘。”学校连续五年又培养学制为三年的师范生二百五十人,函授中师毕业生一百八十五人,一年制速师生四十人,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外语等学科的函授,卫星大专毕业生一百五十人。此外还与天津师大,天津外国语学院联办两届英语,地理大专班,培养学生一百名。为市二教育局代培体育中专毕业生三十八人。到一九九〇年八月,共为本区培养具有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七百六十三名,逾期完成了西郊教师合格学历达标任务。
  从成立到一九九〇年八月,累计共为西郊乡镇输送教师二千六百人。
  如今,在西郊范围内,真可谓是桃李满园了,在机关办公大楼,在教育局科室,在乡教委,在重点校,当然,尤其在全区普通中学和小学到处都有西郊师范学校的学生,在以他们的工作实践证明着一个光辉的事实:
  西郊进修学校育人才。
  充满希望的明天
  春华秋实,西郊区教师进修学校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终于走出了一条为郊区农村服务的成功之路,他们的劳动得到西郊人民的肯定,他们的工作受社会上的普遍赞扬。近几年来,在市级优秀课大赛中,语文教师一举夺魁;在“四郊五县”举办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名的好成绩,八七年中师毕业班全市统考,成绩优良,名列前茅,多次博得市局领导的表彰和奖励。
  进入九十年代,西郊教师学历合格的培训任务已近尾声,正处于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过渡时期。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学校一方面在着手机构、人员的调整,开始制定学后继续教育的全员培训规划。同时本积极开拓,勇于进取,深挖潜力的精神,开办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师范班。
  西郊区教师进修学校虽然将近而立之年,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我们相信她前面的道路必将是铺满春光的路,大有希望的路。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四册

《西青文史第四册》

本书收录了《毛主席视察九一九》、《解放前杨柳青年画史略》、《在坎坷中生长的民间艺术之花——天津杨柳青年画》、《精武体育会创始年月及创始人——先祖元甲公生卒年月考》、《忆北平和平解放二三事》、《回忆杨柳青沦陷时期我在小学工作中的见闻》等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凤琪
责任者
王之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西郊区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