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坎坷中生长的民间艺术之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797
颗粒名称: 在坎坷中生长的民间艺术之花
其他题名: 天津杨柳青年画
分类号: J218.3
页数: 5
页码: 3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年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和印绘结合为特点,受到了国内外的赞赏。在杨柳青镇,经历了历史的起伏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后,杨柳青年画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重视和支持,重获新生并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通过持续的发展和创新,杨柳青年画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并在国内外进行展览和收藏。
关键词: 杨柳青 木版年画 民间艺术

内容

提起天津杨柳青真可谓中外闻名,家喻户晓。它之所以名扬四海,是因为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我国民间艺术奇葩——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居我国民间年画之首,至今已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始于明代崇祯年间。
  杨柳青年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民间艺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部分反映人民生活和风俗习惯,艺术上受宋、元传统绘画影响,手法上善用寓意,装饰和象征来表现。印绘结合是杨柳青年画的主要特点。通过民间艺人们的精心套印、彩绘画面栩栩如生,细腻刻划的面部,色调明快的服饰,丰满逼真的构图,成为当今我国民间艺术的珍品。
  就是这种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艺术瑰宝,在三百多年的历程中,经受了风风雨雨,历尽了万般艰辛。
  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以前的一段时间,是杨柳青年画极盛时期。到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以后,由于战争频繁,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广大农民受到清朝统治者和八国联军的蹂躏,生活极端困苦,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杨柳青年画亦无可避免的受到了严重打击而日趋衰败,几乎达到了艺绝人亡的地步。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柳青年画重获新生。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十分重视年画工作,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精神,一九五三年由韩春荣、霍玉堂、张兴泽组织业已倒闭的“德盛恒”、“新记”、“景记”等年画作坊的艺人成立了年画生产互助组。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逐步又吸收了老艺人陆恩荣,尹青山以及年仅十九岁的韩秀英、霍秀英,并在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杨柳青镇文化馆的协助下,经过短期筹备于一九五六年成立了杨柳青画业生产合作社。当时,主要生产普及品,销往东北、内蒙、河北一带。虽然画业社厂房简陋(仅有七间。老艺人韩春荣、霍玉堂的私房)人员仅十几位,但声誉很高,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及全国各地的专业画家都先后来画业社视察或参观。同时,还接待过苏联等国家的客人。
  由于杨柳青画业生产合作社的声誉和影响不断扩大,一九五九年天津“荣宝斋”接管了画业社,改名为《杨柳青画店》.并聘请了潘忠义、马云清等民间彩绘艺人,招收了十几名学员。扩大了绘画力量。厂址由杨柳青二街河沿大街迁到了杨柳青十六街和平大街1号。厂房扩大了,人员增加了。从此,杨柳青年画这枝久经风霜的艺术花朵,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又重新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一九六〇年春节,周总理亲临画店参观,并对杨柳青年画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一九六〇年三月又招收六十余名学员。成立了杨柳青年画训练班,聘请了老艺人和专业美术工作者进行授课。从而大大地增强了杨柳青年画专业技术力量,有力地促进了杨柳青年画事业的发展。
  遵循周总理“要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指示,一九六○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征集工作,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共征集画版四千三百二十八块,有关资料一千五百二十八件。
  为适应杨柳青年画事业的发展需要,于一九六三年,将“天津荣宝斋”、“德裕公画庄”名称取消,统称:“天津杨柳青画店”。郭沫若同志为“天津杨柳青画店”题了字。
  在此期间,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宋庆龄、徐特立、罗瑞卿、周扬、钱俊瑞均光临过杨柳青画店。同时,还有苏联、保加利亚、马来西亚等外宾到画店参观。
  从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六年这七年的时间里,从事杨柳青年画专业技术人员由十几人增加到了一百余人;品种由原来的几十种增加到几百种,产品质量提高了,销路扩大了。广大年画工作者,不但继承了民间年画的艺术风格,而且还致力于这一民间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正值这朵艺术之花盛开之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杨柳青年画被戴上“复旧”、“倒退”的帽子禁锢起来。绘画停止了,艺人改行了,连“天津杨柳青画店”的牌子也被摘掉了,改为“天津东方红画店”的牌子。
  在这场浩劫中,有百分之六十的画版被焚毁,而杨柳青年画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发展,相反,它在艰苦的道路上前进着。
  一九七三年,在周总理关于在发展工艺美术方面,除了反动的、黄色的、丑恶的以外,可以生产,并积极组织出口的指示下。国务院批转了外贸部,轻工业部《关于发展工艺美术生产问题的报告》后,杨柳青年画方得正名。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年画工作者,在“双百”文艺方针的指引下,认真学习和继承杨柳青年画的艺术传统和技法,创作了大批表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优秀作品,从而为之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年画艺术宝库。
  近几年,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杨柳青年画作为民族文化珍品,曾分别去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展出,深受国外人士的喜爱。国际友人黄文欢同志曾挥笔赞扬杨柳青年画“艺术精湛、成就辉煌”。西班牙驻华大使意拉莫雷纳、卡尔维特高兴的赞美“杨柳青年画真是美极了,简直难以想象。”
  我国领导人也题词赞扬杨柳青年画。李瑞环同志题词“津门瑰宝,杨柳青青”。江丰同志题“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色彩绚丽,和顺积中,英华海外,蜚誉国内近三百五十年之久,为我国民间艺术园囿中别具特色之花”。耿颷同志题“艺术精华”。朱穆之同志题“发展民间艺术”。黄华同志题“杨柳万年青”。王首道同志题“艺苑精品”。吕正操同志题“出神入化,驰誉中外”。
  目前在广大年画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先后收集,整理传统杨柳青年画资料三千余种,出版近五百种。同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先后有新作五百五十余幅问世,其中三十余幅赴法国、意大利等国展出,二十五幅被外国收藏。与此同时,还有许多作品在国内获奖。如:《春晖颂》、《五子爱清洁》、《政通人和庆有余》、《同贺新年》、《春光好》、《摔跤图》、《山集春来早》等。近年来,杨柳青年画还赴四川、黑龙江、江苏、山西、吉林、山东、珠海、深圳等地展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
  杨柳青年画自建国至今经历了四十一个春秋,尽管它遇到了道路坎坷,但在党和人民的辛勤浇灌下,它的根已深深地扎在了杨柳青这块沃土上,并结出了丰硕果实。
  为了使这一民间艺术不断发展茁壮成长,我们正积极培养人材,积极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以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好更多的新杨柳青年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正如原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张映雪同志所说:“杨柳青年画是美术园中一枝独具地方特色的鲜花,、为了贯彻党的双百方针,要排除各种干扰,积极扶持它、培养它,使这枝花开得更加艳丽夺目,这是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问题”。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四册

《西青文史第四册》

本书收录了《毛主席视察九一九》、《解放前杨柳青年画史略》、《在坎坷中生长的民间艺术之花——天津杨柳青年画》、《精武体育会创始年月及创始人——先祖元甲公生卒年月考》、《忆北平和平解放二三事》、《回忆杨柳青沦陷时期我在小学工作中的见闻》等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邢富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