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九一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795
颗粒名称: 毛主席视察九一九
分类号: K271
页数: 8
页码: 1-8
摘要: 本文描述了李中原在1959年9月中旬的一次工作经历,他参与了公社的秋收任务检查。在夜晚被叫到李楼管理区后,他听说中央要派专家来视察公社的水稻和白菜。随后,他和其他干部一起赶到视察地点,在那里迎接了毛主席的到来。毛主席考察了水稻和白菜产量,并与李中原就产量进行了讨论。最后,他们回到杨庄子管理区,准备向全公社社员汇报毛主席的视察情况,并在秋收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 李中原 秋收任务 公社管理

内容

一九五九年九月中旬,我们红旗公社党委成员正分头到各管理区检查秋收任务的落实。我分工去杨庄子、曹庄子、李楼三个管理区,白天在洼里转了一天,晚上在李楼找队长开了半宿会,太晚了,我就住在管理区。
  刚过午夜,公社办公室主任赖福昌骑着摩托车来到李楼管理区的院子里,下车就用力砸我隔壁播音室的门儿。播音员韩若兰问:“谁”——。
  ——“我”——赖福昌答;
  “你是谁,想干什么”?
  “我姓赖,找李书记”!赖答;
  “三更半夜李书记来我这屋干嘛!你……”。韩若兰几乎要骂街了。
  她(他)们的对话,使我在梦中惊醒,披衣开门,赖福昌见到我着急的说,“区委书记张寅和高翼飞亲自来电话找你,快走吧”。
  “什么事”!我问:
  不知道!赖说:
  我穿好衣服把被褥简单整理一下,坐着赖福昌的摩托车直奔杨庄子管理区。一进门,就见张寅、高翼飞,陈建章(公社第一书记)满面春风的说:“就等你啦”!管理区书记邓秀俭以东道主的身分在那里坐着。
  我问:“什么事,这么急”。
  “好事,今天中央来专家视查你们公社的水稻和白菜。张寅说:
  当时我脑瓜子“嗡”了一下,心想:什么样的专家,能把你们两个书记三更半夜折腾起来,还有“视查”二字。这时候,区委秘书佟世铭进来说:“市委电话找你”!听张寅同志在电话上的对话,心里更明白了。等他放下电话,我说:“我知道了,今天来视察的一定是中国马列主义专家,也是世界马列主义专家”。高翼飞插嘴说:“暂时保密,不准外传,这是党的纪律。”接着就商量怎么迎接,怎么汇报,到什么地方去……。
  我抢先说:“陈建章是公社的第一书记,理应以他为首的接待专家向专家汇报,我跑龙套,因为我新来乍到,情况不熟,事也说不准”。
  陈建章站起来反驳说:“蛤蟆洼改土种水稻从始至终是你搞的;大白菜丰产和种植经验是你搞的;全公社的改土规划和种植安排都是按你的设想去办的;你又新从北京人民大学镀金(毕业)回来。今天的戏还是由你唱吧,我跑龙套”。张寅和高翼飞都同意陈建章的意见,我只好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少数服从多数了。
  这时天有些亮了,看表刚到五点钟,赖福昌用摩托车把曹庄子管理区书记驮来了;南开区公安局长马连理带着大队人马集中在院子里;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张永三满载一大汽车人来,进屋说:“区长、书记和各局长全来啦”。
  张寅出去和大家交待了任务,回屋说:“咱们去看看视察地点吧!”
  张寅、高翼飞带着我们公社五个人挤在一辆吉普车上,其它都坐大卡车。出杨圧子向北先上津—青公路(当时是土路)往西到离围津铁路约1000米处停下来,商量了一会儿,我说:“这算第一个视察点吧!”接着就在稻地沟头和公路上做了一个记号。这是杨庄子管理区赵庄子大队地段,由邓秀俭安排。车过围津铁路约1500米处,指定了第二个视察点;是曹庄子管理区大卞庄大队地段,由张开富安排。又往西走了一小段向北过津浦铁路进杨柳青农场,下铁路第三排地,为第三个水稻视察点;再往北离农场分部不远向东过小桥选定了第四个大白菜视察点。点定完了,张寅先向张永三交待任务说:“你负责修路搭桥”又告诉公安局长马连理负责全面的安全检查。
  我们返回杨庄子,秘书佟世铭汇报说:市委来过五次电话(十分钟一次)讯问。这时候大家都感到累了,邓秀俭派人端来窝头、咸菜、玉米面粥,每人交二两粮票、一毛钱。饭后,分头执行自己的任务。剩下我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准备向专家汇报提纲,难题出来了:毛主席在半月前“视察”过新立村亩产12万斤水稻,我们水稻产量怎么说呢?也睁着两眼说假话吗?把笔一搁,爬在桌子上发愁。晕晕沉沉的像似做梦,只听有人对我说:“共产党员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我一惊,站起来在屋里转了几个圈子,决心定下了,“对,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这时已经快八点了,张寅书记约我,再去视察地点看看落实的情况。先到第一个视察点,邓秀俭和赵庄子支部书记袁世俊在稻地里星星罗棋布的安排社员,我们先打了个招呼,又问了情况,在通往稻地过水沟的临时木板桥上走了几趟,试了桥的承压力。到第二个视察点,张开富和大卞庄支部书记蔡××(女)也在地里给社员安排活计,交待任务。我就蹲在稻田里目测稻堆的距离,数了稻堆的穗数,又数稻穗的粒数。汽车开到杨柳青农场听了党委书记赵一农的汇报,就急着返回杨庄子。约喝一碗水的工夫,秘书佟世铭报告说:“市委准备出发,要咱们到指定地点接待。大家都紧张起来,任师夫的吉普车加大了油门,车上一个说话的也没有,可能都在想什么。车停在第一个视察点,公安局长马连里早就在道边上站着,目光向东看着。我又过临时木桥到应视察的地方看了一遍,就把邓秀俭和袁士俊拉到我的身边以备迎接首长,张寅把我们三个人叫到跟前嘱咐说:“今天你们三个人汇报,不要紧张。”我们点头称“是”!
  这时候,从东方远处开来一辆吉普车,到我们跟前一个说:“车到啦”!人没下车又向前边开去。这时就见远处几辆小轿车飞驰奔来,我下意识的抬手看了看表是九时二十分。一抬头轿车停下了,第一辆是天津市公安局长张怀三;第二辆是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和省长刘子厚;第三辆是天津市委书记万晓塘、赵克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后边的车也顾不上看啦。张寅拉开车门,万晓塘先下车和张寅握手,随着赵克搀着毛主席下了车。万晓塘向主席介绍:“南开区委书记张寅”,握手后,张寅先向主席介绍了我又介绍邓秀俭和袁士俊。主席身穿白布衬衣,脚穿千层底布鞋,站在车旁向南又向西看了一会儿问:“这是什么地方”!
  张寅回答说:“这是南开区管辖的红旗公社新开的蛤蟆洼水稻。”
  主席又问:“这条铁路通向哪”?
  万晓塘抢先一步说:“这是天津的地方铁路,由西站到天津钢厂,专门拉运天津地方物资”。主席点头。回头问我说:“你这个公社有多大”。
  我答:有九个管理区,62个行政村,还有工农联盟、杨柳青两个国营农场,共36000多人,240平方公里土地,现有耕地11万余亩。公社化以后,我们又改建了津西大洼、蛤蟆洼等几大片盐碱地,蛤蟆洼是比较大的一块,由天津西到杨柳青15公里长,北从津浦铁路至南运河边,约两公里宽,过去除运河边有少数园田外,这里都是沼泽地,车不能走,船不能行。每到雨季,积水遍地,春天是一片盐巴,什么也种不了,只长地梨草和蛤蟆,所以人称蛤蟆洼。天津解放时,陈长捷扒开南运河放水,认为这个地方不能走,放松了警惕,反而成了解放军打天津的运兵之地,攻打天津的总指挥部就在杨柳青的南边我们公社管辖的东桑园村。”
  毛主席听完含笑点头,信步走上临时搭成的木板桥,我抢上前去搀他老人家的右胳膊,邓秀俭搀扶他老人家的左胳膊,袁士俊头前带路,张寅在后边紧随,过了木板桥踏上稻地沟,毛主席边看边问,袁士俊把社员的生活、生产、收入等前后对比着向主席做了汇报,尤其人民公社后的情况,袁士俊说的津津有味。主席听了特别高兴,遂问:“有人说公社搞早啦”!还没等主席往下说,袁士俊抢着说:“不早!不早!正是时候,人民公社是贫下中农愿意走的路,土改穷人翻了身,人民公社:才拔了穷根,贫下中农拥护”。主席满意的点头。毛主席指着稻地问:“这稻子一亩能收多少”?我抢先答:平均亩产625斤,毛主席当即停止了脚步,抬手指着我问:你怎么知道625斤。
  我先跳到稻田里,用手指着稻堆比划着说:一亩地按66平方丈计算,这是甩六退五,一亩地能栽22000堆,每堆平均15个成穗,每穗175个粒,用千粒重一乘,就是625斤”。
  毛主席弯腰伸手掂了掂稻穗,看了看稻堆,抬起头来说:“你的计算方法不错呀”!
  我接着说:“这是保证数字,今后不发生天灾(风灾),我们精收细打,还可以超产,等秋收完后,我们再向主席报喜”。
  主席向四外看了看,西边有铁路挡住视线,想往回走,这时候袁士俊一挥手,在稻地工作的社员们,放下手中的活计,都向这边跑来,袁士俊带头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公社万岁!口号声,欢乐声响遍田野。毛主席神彩奕奕的挥手向社员告别。
  这时候,干部和工作人员非常紧张,有的找不到自行车,有的开不开车锁,赖福昌的摩托车发动起来几步就灭火了。原来没给油门,还有的尾随汽车撒腿跟着跑。我们的吉普车仍在前头开路,直奔第二个视察点。张开富和大卞庄支部书记蔡××(女)早己在地头等着哩。我把他(她)二人介绍给毛主席,搀扶主席走过木板桥。抬头向西一看,一眼望不到头的金黄色稻浪,随风起伏好像似给毛主席鞠躬行礼,表示欢迎。主席越看越高兴,指问前边是什么车站?张开富答:“是曹庄子车站,但离曹庄子还有四、五里远”。主席问:“杨柳青在什么地方”……。边问边走,比第一个点向南多走了几十步,一个不认识的工作人员靠近主席说:“我们向回走吧!”主席站着向西又向南看了一会儿,就往回走。在地里干活的社员很自然的向这边集聚,毛主席举起双手摆动,向社员们致意。这时跟在后边的王怀勤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社会主义万岁!……。顿时整个大洼都沸腾了。
  车开到杨柳青农场,场长赵一农和副场长王郁文早在那里等候。我向主席介绍了赵一农,(当时忘了王郁文的名字)。主席先问农场职工人数、生活、住房及建场时间,赵一农一开始就紧张声音嘶哑,嘴唇颤动、头上冒汗,有时回答不准,站在后边的王郁文着急了,想替场长赵一农解解围,刚走到前边还未站稳,就被一个不认识的工作人员拉回原地。一会儿他又往前走,又被那个工作人员拉回去小声命令说:“就站在这,不准再动!”一个女记者,穿着牛皮高腿马靴,手举照像机,在稻地水沟上跳过来,跳过去选找镜头。突然脚下一滑,“哗”的一声水响,掉在了半米多深的水沟里,大家听到水声,都不约而同的把视线扫向女记者,而那位女记者,虽然下身都湿了,却仍然若无其事的手举着照像机聚精会神的拍照,就在她落水将要倒下的一刹那,像机“喀喳”一声响,成功的拍下了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的一个镜头。(韦思襄还保留着这张照片)。
  我们又向北走,搀扶毛主席过小桥,视察大白菜。主席站在畦梗上看到一片菜海,非常高兴。赵一农介绍白菜的选种、整地、播种、管理和产量……。最后谈到白菜的病虫害时说:“对大白菜的病虫害主要经验就是“防重于治”。”主席问:“种白菜你还有个“防重于治“的方针?”赵一农当时没回答上来,大家都乐了,主席也乐了。赵一农的汗也落下来了。
  十一时四十分我们从白菜地出来,主席和我们一一握手,大家目送主席的车走远了。我们带着幸福的喜悦,回到杨庄子管理区畅谈心得。有人提问:“主席在十日前视察新立村,水稻亩产十万斤,咱们才625斤,太悬殊了。”也有人说:“老李向主席汇报产量数字时,看主席的表情,还是满意的。”这时候张寅回头向我说:“李中原,你给主席汇报的产量没有保守吗?”
  我胸有成竹的说:“不保守,也不浮夸,是用科学数据推算出米的蛤蟆洼两万亩水稻的平均数。再说,我己向主席做了保证,秋收后,还要给主席汇报哪!”大家听后,对给主席汇报的数字,才暂时停止了争议。
  张寅书记根据情况,又做了几条指示就回去了。我和陈建章等几位公社干部安排了一下,晚上召开电话会议,还是由我准备材料向全公社社员汇报毛主席视察的全过程,借毛主席东风,将当前的工作,生产推向高潮。各管理区、生产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连续大干三个昼夜。
  隔了一天,人民日报、天津日报,用头版头条刊载了主席视察九一九的新闻。这一年秋收时,社员们精收细打,蛤蟆洼两万亩水稻平均亩(实)产627斤8两。就此我们又如实的向党中央、毛主席和省、市、区有关领导及时做了汇报。
  李中原
  1990、11、13日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四册

《西青文史第四册》

本书收录了《毛主席视察九一九》、《解放前杨柳青年画史略》、《在坎坷中生长的民间艺术之花——天津杨柳青年画》、《精武体育会创始年月及创始人——先祖元甲公生卒年月考》、《忆北平和平解放二三事》、《回忆杨柳青沦陷时期我在小学工作中的见闻》等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中原
责任者
李中原
相关人物
赖福昌
相关人物
张寅
相关人物
高翼飞
相关人物
邓秀俭
相关人物
韩若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郊区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