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津战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726
颗粒名称: 论天津战役
其他题名: 纪念天津战役胜利四十周年
分类号: E297.4
页数: 15
页码: 164-17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解放四十周年前夕,为纪念天津战役的胜利,天津市建立了“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此文为在这个背景下撰写的,回顾了天津战役的历史,并歌颂了这一伟大胜利,强调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天津战役 解放 历史

内容

编者按:明年是天津解放四十周年,天津战役的胜利,对推进北平和平解放,乃至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均具有重大影响。“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就设在杨柳青镇,做为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正式建成“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并于一九八二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宣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馆的同志们根据本编委的要求为纪念天津战役的伟大胜利,研究毛泽东的伟大军事思想,特于天津解放四十周年前夕,邀请付研究员王绪周同志撰写了“论天津战役”一文,这既是对历史的回顾,又是对历史的歌颂。它将进一步启迪我们深刻理解“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伟大真理。进而运用这一真理来指导我们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天津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一次重要的、大规模的攻坚战,是促使北平和平解放和解放全华北的关键。天津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伟大胜利。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战役前的形势
  天津战役是平津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津战役前,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正在急剧地变化,向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当时,我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部队的军事素质已有了很大提高,武装装备有了改善,具备了攻克依靠设防之敌和围歼强大机动兵团的能力。解放区不断扩大,经过土地改革后,人民群众积极性空前提高,人民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支援。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蒋介石政府风雨飘摇,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
  当时,在华北战场,付作义集团受到东北、华北和中原、华东野战军从北、西、南三面夹攻,孤立无援,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犹如“惊弓之鸟”。是守还是逃?正处在举棋不定的困境。蒋、傅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有很大矛盾。蒋介石主张华北部队南撤,而傅作义则主张西逃。蒋介石要求傅作义调整部署、收缩兵力,把主力集中于平、津、唐三角地带,将兵力集中在东面,放弃西面。他的用意是当傅作义抵挡不住我军的时候,可依托塘沽海口,将部队从海上南撤。可是傅作义有自己的打算,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意图行事,只把承德和秦皇岛、山海关的蒋系十三军和八十六军收缩到平津地区。将蒋系的二十四个师都摆在北宁线上,而自己的二十个师均部署在北平——张家口之间。他的意图是,若东北野战军入关,蒋系军队首当其冲,若形势发展有利的话,他们就互相依托,进行顽抗;若形势发展不利的话,傅系军队就可以向绥远逃窜,蒋系军队可以从塘沽海上南逃。就这样,将其六十余万人集中于北平、天津、塘沽、唐山等地,在大约五百公里的狭长地带,摆成一字长蛇阵。其具体部署分为三个防区:第一是张家口防区,以张家口为中心,包括张北、万全、宣化、怀安一线,防守兵力是傅系第十一兵团部,一个军部、七个师;第二是北平防区,一个“剿总”司令部、两个兵团司令部、六个军部、二十个师,第三是津、沽防区,主要是天津警备司令部和十七兵团,共五个军部、十七个师。敌人这一固守点线的态势,为我军对其实施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当时的全国形势和华北战场的形势,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进行了分析,指出:“如果敌人采取固守平津的方针,这对我军是有利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东北、华北主力,将敌人全歼在平津地区,使蒋介石的江南防线无法组成,从而加速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崩溃,如果敌人采取放弃平津的方针,全部南逃或者蒋系军队南逃,傅系军队西逃,我军虽然可以不战而获平津,那就要延迟全歼敌人的时间,从战略上看,对我军是不利的……”①为把华北国民党军稳住,在平、津地区就地歼灭,不使逃跑,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早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前,即电示东北野战军以两个纵队组成先遣兵团于战役结束后向北平附近开进;并指示华北我军撤围归绥(今呼和浩特),缓攻太原,免得太原过早攻下,或归绥敌人告急,使傅作义感到孤立,因而下决心南逃或西窜;随后,又一再指示东北野战军主力早日入关,迅速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其从海上逃跑。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命令东北先遣团及华北第二、三兵团切断平张线,包围柴沟堡、怀来、张家口、宣化等点之敌,相机歼敌一部或大部,以抓住傅系,拖住蒋系,借此掩护我东北野战军主力胜利切断平津、津塘诸敌之联系。十二月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中又指示:在东北野战军未全部入关之前,华北野战军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只作“围而不打”的部署,以防敌人决策逃南。还指示东北野战军入关后插入平、津一线,采取“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切断敌人南逃去路;在整个部署完成之后,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同时指示淮海战场我军对残余敌人两周之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
  二、天津战役前华北战局发展情况
  整个平津战役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是从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二十日。这一阶段主要根据“……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②的指示精神,采取“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原则,抓住傅系,拖住蒋系,稳住敌人,不使逃脱,造成我军从容不迫地各个歼敌的有利态势。
  我东北野战军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先后出发,于十二月二十日全部到达平津前线。十一月二十九日我华北野战军突然包围张家口。敌为保住其退路,慌忙由北平将其主力三十五军调来增援。接着,我东北野战军先遣部队歼敌一个师于密云,造成我军直取北平的假象。敌又急令三十五军东撤,返回北平。我军坚决阻击逃窜之敌。十二月八日,我军将敌歼灭于康庄、怀来。
  至十二月二十日,我军将敌完全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孤立据点上,为各个歼灭被围之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这一阶段我军采取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对已经被围、被隔之敌各个歼灭,以进一步孤立北平之敌。十二月二十二日、我军解放新保安,歼灭了傅作义“王牌”三十五军军部及两个师,给华北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接着,我军于十二月二十四日解放张家口,全歼守敌第十一兵团所属的一个军、七个师。新保安、张家口相继解放后,我军即将攻击目标转向天津。
  三、天津战役的经过
  新保安、张家口解放后,原计划首先解放塘沽,以切断敌人的海上逃路。但因塘沽四周开阔,多盐田,一面临海,部队不易接近敌人,不便大兵团行动。而平、津是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急待解放。因此我军临时改变作战计划,除留东北第十二纵队③主力在军粮城一带担任警戒塘沽守敌和截击天津突围之敌外,集中主要兵力准备解放天津。
  我军于一九四九年一月三日开始了肃清天津外围的战斗。四日,我军一三二师攻克天津东南之万新庄一带;一一三师攻克三元村一带。五日,一三七师、一三八师攻克天津东南大门灰堆。七日,一三〇师、一三二师配属野炮团南、北两面夹攻,攻占东局子、北营盘。同日,一四五师攻占天津西南李七庄一带;一一二师攻占西营门西南之碉堡群。八日,第一纵队攻克丁字沽;第八纵队攻克王串场以东的范家堡、四合窑。九日,一五一师攻克王顶堤;一一五师攻占北新庄、安徽义地。十二日,第七纵队三九四团攻占浙江公墓;三八八团攻占广州义地;一三二师攻克姜家砖窑。至此,胜利结束了扫清天津外围的战斗,形成了对天津的紧密包围,造成突破天津城防,解放天津的有利条件。
  天津周围是易守难攻的水网地带。天津市区被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运河分割成许多片断,地形异常复杂。敌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修筑了强固的城防工事。市区内外共有三百八十个大碉堡,并以大碉堡为核心,构成了很多地堡群。环绕全市挖了一条宽十公尺,深四、五公尺的护城河,并放进运河及海河潮水,水深经常保持三公尺左右。外围设有多层的铁丝网等,并埋设了数以万计的地雷。护城河内侧连接一道土墙,墙高六、七尺,上面装有电网,每隔二、三十公尺有一座碉堡,连同市内和纵深的碉堡共约一千多个。纵深的地堡群直达核心工事区。敌人还将距城五里之内的大部分民房焚烧,造成广阔的无人区、开阔地。整个城市与郊区及外地的交通完全隔绝,只留下有重兵把守的十二个门④可以通过。敌人还利用海光寺、中原公司(今百货大楼)和警备司令部等高大建筑物控制市区,并在重要的街道和建筑物中构筑了许多碉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强固的防御体系。守敌司令官陈长捷夸之为“大天津堡垒化”,并大肆吹嘘“天津城防,固若金汤”。
  天津守敌共有十个师、四个特种兵团及地方部队共十三万余人⑤。战斗力较强的六十二军辖六十七师、一五一师,担任市北——新开河西北、西车站、中正桥(今解放桥)以北扇形地区的防御;八十六军辖二十六师、二九三师、二八四师担任市东——新开河南、东局子、王串场、徐家屯地区的防御;九十四军之三〇五师担任市东南地区的防御;九十四军之四十三师以及一八四、三三三师、三二六师担任市南地区的御防。
  根据天津地区南北长、东西窄⑥,南部多高楼、多水网,北部开阔的地形特点和敌人防守兵力部署的情况,我军采取了打破常规和迷惑敌人的办法,避实就虚,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以绝对优势兵力,做好了攻打天津的部署。部署完成后,为使天津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损失,我平津前线司令部曾写信给天津守敌司令官陈长捷,要求他们放下武器,争取和平解决。但陈长捷拒绝放下武器,妄图凭坚固守,负隅顽抗。
  在天津守敌拒绝和平解决的情况下,我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刘亚楼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上午十时在位于杨柳青镇的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发布总攻令,我军以五个纵队(一、二、七、八、九纵队)二十二个师的兵力,向天津守敌发起总攻。战斗开始后,我军首先用上千门大炮向敌人阵地进实炮火急袭。不到一小时,就在突破口方向摧毁了敌人坚固的城防工事。然后,我东、西两面的主攻部队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于十一时前后以猛烈的尖刀战术迅速突破敌人的城防。我西面主攻部队第一纵队第二纵队配属特司三分之二的炮兵,战车,很快打开西营门、和平门突破口,由西向东攻击;第七纵队、第八纵队配属特司三分之一的炮兵、战车,在连续粉碎东面敌人的二十余次反冲锋之后,打开了民权门、民族门突破口,由东向西攻击;第九纵队附第十二纵队之一四五师由津南尖山一线突破,向北攻击;一八五师从宜兴埠、一五一师从侯家台、一五七师从崔家码头分别向市区进行攻击;第六纵队之一二八师在完成吸引敌主力一五一师的任务后也很快攻入市区。
  我军各部队在纵深战斗中,为了彻底分割敌人截断其相互间的联系,以便各个歼灭,都发挥了勇猛顽强、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战斗精神。东、西两面的主攻部队打开突破口后,即集中兵力向海河中段迅速发展,经十六小时的激战,于十五日二时,在金汤桥会师。从此,将天津守敌分割成数块,使其陷入极度混乱之中。这时,我军趁势大胆穿插。展开剧烈巷战,分散追击,消灭敌人。十五日八时,我军攻克敌人最坚强的支撑点海光寺;十时,又攻占敌核心阵地总指挥机关天津警备司令部,生俘敌司令官陈长捷及副司令官林伟俦、刘翰云等。陈长捷被俘后,敌人立即失去有组织的抵抗,经过二十九小时的浴血奋战,全歼守敌十三万余人,解放天津。
  天津解放后,乘敌人军心混乱之际,我第十二纵队迅速向塘沽进逼,塘沽守敌五万余人⑦由海上仓慌逃窜。我军歼敌掩护部队三千余人,于十七日解放塘沽。
  天津战役胜利结束后,北平二十万守敌⑧,在我严密包围下完全陷于欲战无能、欲逃无路的绝境。由于我方的努力争取,北平守敌在傅作义将军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一月三十一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四、天津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
  天津战役,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大规模的攻坚战;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战例。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很小的代价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呢?我认为,这是因为在战役的准备、发动和进行的全过程中都贯彻和遵循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结果。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从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经过战争实践的反复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军事科学真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天津战役中,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就如下三个问题谈谈学习体会:
  1.坚持了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
  毛泽东同志在十大军事原则中明确指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⑨因为在战争中,没有必要的和充分的准备,就必然会陷人被动的地位,而被动地位注定是要挨打的,是没有胜利把握的。要有把握,就得建立在有充分准备,和对客观事物有充份了解的基础之上。对客观事物不认真调查研究,不掌握其规律,只凭主观臆断,存有侥幸心理,那是非出问题不可的。
  当然,由于战争所特有的不确实性,讲到计划和准备,较之其他事情来说要困难得多。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⑩战争虽然没有绝对的确实性,但也不是没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首先,我军一方是比较确实的。敌人的一方虽然很不确实,但也并不是无朕兆可寻,无端倪可察。毛泽东同志非常赞赏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孙子,曾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早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就引用了克劳维茨?《战争论》中的“盖然性”这个概念,把它作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已经阐述的战争运动必然性的一种补充,得出了与克劳维茨完全不同的结论。他指出:“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是,“先之以各种侦察手段,继之以指挥员的聪明的推论和判断、减少错误,实现一般的正确指导,是做得到的”?并由此规定了一系列侦察、判断到决心、部署的互为前提的军事认识和战争指挥的罗辑路线。他强调在部署作战时,要把对付可能出现的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作为出发点,要“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在平津战役中,我军对自己的情况固然了若指掌,同时也千方百计地对敌人的情况做了详知其细。如对敌人惧于被歼,已成惊弓之鸟的估计,对蒋傅之间矛盾的分析,对敌人兵力部署情况及强点、弱点所在,都十分清楚。因此就有把握地定下了全歼华北守敌的决心,在战役中确定了先分割、包围,后各个歼灭的部署。
  只有建立在熟悉敌我双方各种情况的基础上所下定的决心和制定的计划,才是正确的,才有胜利的把握。但是,这种决心和计划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经过更深一步的调查研究,还会发现新的情况。譬如,在天津战役中攻打塘沽的问题,就是很好的一例。按照《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指出;“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先打塘沽,这在理论上无疑是正确的。按照计划,我军决定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左右以十个师的兵力攻打塘沽、封锁敌人海上逃走的去路。当部队进到北塘以后,再一次进行了实地勘察,发现塘沽蒋军以塘沽外面的盐滩地为防御前沿,从正面向纵深层层设防并用炮兵火力和舰炮火力支援战斗、我进攻部队以盐堤为掩护,作为冲击出发地区还可以,但发起冲击后就进入敌人密集的火力之下,将造成部队的大量伤亡。再者,敌人的军舰在海上,指挥部设在军舰上,我军不能沿海岸包围敌人,而从陆地向海岸平摊过去只能把敌人逼上军舰,从海上逃跑。这样,先取塘沽虽然能完成封锁塘沽海口,但不可能全歼塘沽守敌。从实际情况看,先攻打塘沽不如先攻打天津有利,拿下天津同样可以达到封锁北平守敌的海上逃路的日的,因此,中央军委听到汇报后决心改变原来先攻塘沽的计划,而改为先攻天津。这个计划的适时改变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客观情况的。在这个问题上,亦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关于战略战役指导的灵活性。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经过进一步调查研究,将先攻塘沽改为先攻天津后,即加速了平津战役的胜利进程,虽然塘沽守敌从海上逃跑了,但为数不多,对整个战役影响不大。
  战前准备工作,除了熟悉敌我双方各种情况外,作好战前的各项具体的准备工作很重要。事实证明,准备的愈充分就愈能缩短作战的时间,愈能减少我军的伤亡。
  在天津战役中,我军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充分的。在总攻发起前,我军在政治思想、战术技术训练,器材研制和筹集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攻城前短短的十天时间内,我军指战员们进行了深入的政治思想动员,干部反复研究地形,特别是重点突破地段,各级指挥员都亲临前沿阵地,进行实地勘察,将敌人阵地的各种设施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把敌人的碉堡都编了号码,让步兵和炮兵进行了细致分工,在发起总攻后即按照分工,将各自承包的敌人火力点想方设法迅速摧毁。
  在解决敌人护城河的问题上,我军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终于掌握了河水的来龙去脉,知道了敌人在津西三元村附近将南运河与护城河沟通,使南运河水流入护城河。还在赵各庄、陈塘庄附近堵塞了护城河通往海河的水道,使积水不能流入海河,而向天津西南部广大地区倾泻,造成了大片水淹区,这给我军攻城造成很大的障碍。根据了解的情况,我军在南运河上游的独流和马厂附近找到减河水的水闸(九宣闸)把闸门提起,使南运河水流入减河,切断了天津护城河的水源,解决了攻击天津时的水患问题。
  大面积水患问题解决了,但在发起总攻后如何渡过护城河,仍然是一个难题。为此,我攻城部队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想方设法,就地取料,制作了苇子桥、汽油桶桥、双梯式活叶桥等多种形式的渡河工具并组成架桥队反复进行演习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由于准备充分,在发起总攻后,我突击部队很快就渡过了护城河,并利用预先准备好的渡河工具为后续部队铺平了前进的道路。由于在战前做了充分准备,使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攻坚战仅仅用了二十九个小时就胜利结束,而且伤亡不大。花了很小的代价,取得很大的胜利。
  2.坚持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我军克敌制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军优良的传统战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在十大军事原则的第四条指出:“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集中优势兵力和各个歼灭敌人是互相关联的,核心思想就是打歼灭战,消灭战争的物质基础;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天津战役中,我军坚持了这个原则。在兵力上,敌人是十个师,我军二十二个师,为1∶2.3;敌军火炮约四百门,我军火炮一千一百零九门,为1∶2.7;敌军战车11辆,我军战车46辆,为1∶4.2。在总的兵力、火器对比上我军处于优势。由于我军采取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我军兵力在每个局部上就形成了压倒敌人的绝对优势。如主攻方向的西突击集团,在马厂——天津公路至子牙河南岸3.5公里的主要突击地段上第一梯队的每公里战术密度为:
  在这个局部上我军兵力超过敌人五倍。
  再如主攻方向的东突击集团,第八纵队在民权门至铁路宿舍1.5公里的地段上突击,该纵队之一三五师配属炮兵三个营、迫击炮一个连、坦克一个排,在民权门0.5公里地段上向金汤桥方向突击。该师集中使用了火炮62门,这是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在局部地段上造成的一次最大的炮兵密度。在整个天津战役中的每个局部,我军都是以泰山压顶之势的绝对优势兵力给敌人以毁灭性打击。
  天津战役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彻底胜利,这和我军坚持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是分不开的。
  3.人民战争思想的体现:
  毛泽东同志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天津战役的胜利,是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分不开的。
  平津战役开始后,解放区各级党组织进行了巨大的动员和组织工作,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援战争。当时,通往平津的条条道路上,千千万万的大车手、推车、骡马队,汇成了一股股洪流。人们情绪高昂,不辞劳苦,将大批军需物资源源不绝地运往前方。为了保证解放军迅速挺进,广大群众积极修桥补路,使条条道路畅通无阻。为了发挥水上运输能力,冀中地区组织了五万人的破冰队,日夜奋战,将大清河二百六十里河面上的坚冰全部砸开,创造了冰封季节水路运输的奇迹。
  天津战役前,为了解决攻城时的渡河问题,津郊人民献计献策,为子弟兵制成各种渡河工具。津郊杨柳青镇的能工巧匹还为我军爆破手制成长柄带轮的炸药输送器,使突击部队在进行爆破作业时大大减少了伤亡。
  当我军某部准备通过汉沽大桥包围天津市区时,敌人放火焚毁桥梁,桥面上的木板顿时烧得精光,使部队无法通过。在这紧急关头,大桥两侧的居民,纷纷摘下自家的门板,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块接一块地铺在被毁桥面的铁架上,援助部队顺利通过大桥,消灭了守桥之敌,迅速向天津市挺进。
  天津战役前,市区人民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护厂、护校、反南迁斗争。与此同时,还千方百计将敌人兵力部署、城防工事、军火生产及敌军指挥官等方面的情况搜集起来,搞成两千多份情报,巧妙地传递到我军指挥机关,使我军指挥员对天津敌情了若指掌。如天津守敌中战斗力最强的六十二军原来部署在市中心,当我军得道这一情况后,在守敌司令官陈长捷以谈判为名,派代表和我军接触时,我军将计就计,故意制造我军主力部队和指挥部设在北边的假象,蒙蔽敌人。当那几位为了探听我军意向的“谈判”代表回到天津市区后,陈长捷立即将六十二军调到市北区,从而大大减少了我军从东、西两面进攻的阻力。
  当我军冲入市区后,工人、学生和市民在枪林弹雨中,主动带路,帮助部队迅速扩大战果,消灭敌人。
  在平津战役中,参加支前的农工达一百五十四万人;出动担架两万付;出动手推车两万辆、大车三十八万辆、牲畜一百万头、船三百〇六只;支援粮食三亿一千多万斤。这是天津战役和整个平津战役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天津战役和整个平津战役的胜利,也可以说是军民团结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
  在纪念天津战役胜利四十周年之际,从新总结这一战役取得胜利的经验,对我军发展、建设过程中,新的战略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很有借鉴作用的。

附注

(注) ①摘自1948年11×日,毛泽东同志给我东北、华北野战军首长的电报。 ②摘自《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毛泽东选集》第1257页) ③关于东北野战军的番号问题:根据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日中央军委决定,把原来各大战略区的部队划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三类,将野战部队编为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为第四野战军,原所属的十二个纵队依次改为38军(一纵)、39军(二纵)、40军(三纵)、41军(四纵)、42军(五纵)、43军(六纵)、44军(七纵)45军(八纵)、46军(九纵)47军(十纵)、48军(十一纵)、49少(十二纵)。在天津战役中,一般还习惯用原番号。 ④天津城防的十二个门由北面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名曰:忠孝门、仁爱门、信义门、和平门、胜利门、建国门、复兴门、中山门、民族门、民权门、民生门、 ⑤天津守敌兵力:天津警备司令部(陈长捷) 六十二军:67师、151师、157师 七十六军:26师、284师、293师 ————184师、305师、326师、333师(新建) ————43师(属九十四军) 共计十三万余人。 ⑥天津市区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0公里(1949年时)。 ⑦塘沽守敌十七兵团 八十七军:220师、221师、222师 ————独95师 ————318师(新建) ⑧北平守敌:四兵团(李文) 十六军:22师、22师(重建)、109师(重建)、94师 三十五军:101师、101师(重建)、167师(重建)、262师 九十四军:5师、121师、167师 一〇一军:271师(重建)、272师、273师 一〇四军:250师、250师(重建)、260师(重建)、309师 ————311师 ————骑四师 九兵团(石觉) 十三军:4师、89师、155师(重建)297师、209(新建) 九十二军:21师、56师、142师 三十一军:205师 ⑨摘自《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1143页) ⑩摘自《礼记·中庸》: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其中豫同预字)毛泽东同志多次引用此句。 ⑪摘自《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458页) ⑫克劳维茨(克劳塞维茨):(1780——1881)普鲁士将军,资产阶级军事著作家。著名著作有《战争论》。列宁称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战争哲学和战争史的作家”。 ⑬摘自《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458页) ⑭摘自《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毛泽东选集》第1237页) ⑮摘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64页) ⑯摘自《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1143页) ⑰摘自《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478页)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西青文史第二册》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杨柳青地区的文史资料和相关内容,包括国外杨柳青年画、杨柳青石氏家族、杨柳青近现代运输、杨柳青棉花业沿革等。此外,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如沦陷时期的砸铜风波、庆生号的发家与年鹤民的敲诈等。最后,还提到了一些杨柳青地区的特色,如杨柳青公园的建设和杨柳青地名碑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绪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