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戏剧演出的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668
颗粒名称: 三、戏剧演出的影响
分类号: J892.3
页数: 3
页码: 64-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的戏剧演出活动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活动,培养了戏剧爱好者和戏剧界的名流,并促进了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戏剧演出在杨柳青的影响下,使人们享受戏剧艺术的同时,也启发了绘画、花会、音乐等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
关键词: 杨柳青 戏剧演出 社戏

内容

四百多年的戏剧演出活动,使戏剧艺术深深植根于杨柳青民众之中。并对杨柳青其它民间文化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1.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活动。
  从至今还流传着“拉大锯呀扯大锯,姥姥家门前唱大戏呀,接闺女,叫女婿,小外甥也要去”这首歌谣,即可见戏剧演出的影响之深,虽然歌谣并未作正面渲染,只是从人物心理作了透视,但戏剧演出时,男女老少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盛况还是可想而知。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不知从何年何月,有部分志趣相投者利用工余和冬闲,聚集在一起咿呀学戏,自唱自乐,已渐成杨柳青群众文化活动之主流。
  据悉,早在辛亥年间,杨柳青出了一位名票友,名叫李德全。此人天赋极好,外号“一声雷”。因其善唱河北梆子黑头,故又名“直隶黑”。平日靠开染坊度日,工余,常和几个“相知”凑在一起学唱河北梆子。后来唱得有了几分名气,就在马神庙、药王庙等处唱座前戏,也常搭来杨柳青的戏班登台演出。他不仅自己酷爱戏剧,还请人教习两个孙女学唱青衣花旦。几年后,搭班到天津第一台去演出,奈因授艺不精,又无舞台经验,两个孙女都没能唱红。李德全先生为了补台,连唱三天爆满,轰动了津门戏剧界。可终因两个孙女没能唱红,满腔希望破灭了,自此,他再没登台演出过。
  2.造就了一批戏剧界的名流。
  由于在旧社会,统治阶级并不关心群众的文化生活,杨柳青,戏剧活动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致使很多既酷爱戏剧,又有天赋的戏剧人才没能跨入艺术的殿堂而抱恨终生。然而,也·有些家庭条件好的,自幼受到戏剧熏陶的爱好者,却也能在杨柳青开花,到外地结果,而成为梨园之秀。如:
  景凤仪,民国年间人,自幼酷爱戏剧后去天津入科学戏。学成后和雷喜福、高百岁等各演员在京津一带演出。并有一定声望。
  李春林,自父一辈就爱好戏剧。12岁去北京入科学戏。和张春山、刘春燕是师兄弟。为一流里子老生。晚年,充任梅兰芳先生的管事。
  小菊处,本姓安,原住天齐庙前通河胡同口。为河北梆子名老旦(后改唱京剧)。幼年爱好戏剧,后在天津学戏,终成名流。曾来同乐剧场演出。演出剧目有《行路训子》等。
  杜颍陶,学生时期即是戏剧爱好者,并有一定造诣。20岁入京,后从事戏剧研究工作。成为有影响的戏剧理论家。其成就已载入《中国戏剧家》大字典及《中国戏剧志·天津卷》。
  3.促进了其它民间艺术的发展。
  戏剧演出,不仅促进了戏剧艺术本身的发展,也启迪了其它门类的艺术,促进了其它门类艺术的发展。如名扬中外的杨柳青年画,其特点之一是色调艳丽,内容富贵吉祥。年画的作者通过看戏,采拮了戏剧中的喜庆场面绘成画稿,再制成画版,刷印出深受中外人民喜爱的《龙凤呈祥》、《奇双会》、《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等精品。再如民间花会中的《高跷》有《青蛇白蛇闹许仙》、《石秀卖柴》等故事。其人物扮相,表演动作都是模仿戏剧中的角色。《法鼓》音乐中的大悲调也是取材于戏剧《关公辞曹》、《张公赶子》等。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西青文史第二册》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杨柳青地区的文史资料和相关内容,包括国外杨柳青年画、杨柳青石氏家族、杨柳青近现代运输、杨柳青棉花业沿革等。此外,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如沦陷时期的砸铜风波、庆生号的发家与年鹤民的敲诈等。最后,还提到了一些杨柳青地区的特色,如杨柳青公园的建设和杨柳青地名碑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景凤仪
相关人物
李春林
相关人物
小菊处
相关人物
杜颍陶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