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柳青戏剧演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666
颗粒名称: 一、杨柳青戏剧演出概况
分类号: J892.3
页数: 2
页码: 6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是文明古镇,戏剧演出逐渐成为民间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昆曲、河北梆子、京剧和评剧是杨柳青的主要戏剧形式。《生死牌》、《借东风》、《龙凤呈祥》、《拜月记》、《打狗功夫》等是杨柳青的传统剧目。
关键词: 河北梆子 京剧 评剧

内容

一、杨柳青戏剧演出概况
  杨柳青是个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据明嘉靖卅二年《高仁斋墓志铭》载:始祖居宝,避元乱,卜武清杨柳青里居焉。”由此可知,早在金元时期,子牙河畔就有此古镇了。但那时,北方战乱频仍、民生凋蔽、民族文化屡遭摧残。元统一中国后,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到此时期,杨柳青的地理位置才有新的变化,成为河北、山东通往天津、大都(即汗八里)的要塞。尤其到明初,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重新疏浚了京杭运河“岸狭水浅、舟不负重”的山东地段,勾通了北京与南方各省的水上运输,杨柳青更成为四通八达的通衢。运输业和商业十分发达,镇内店铺作坊鳞次栉比,镇外帆樯林立商贾如云。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民间文化的发展,戏剧演出逐渐成为民间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
  据翦伯赞编撰的《中国史纲要》中记述:“在明代杂剧已日益衰落,来自民间的南戏代之而起,各地的地方戏非常盛行……,昆山乐工魏良辅和剧作家染辰鱼合作创成了昆曲。昆曲用笛管笙琶合奏,‘听之最是荡人’,以后传入北京,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戏曲。”而后数年,昆曲艺人借助发达的水上交通,来天津、杨柳青一带演出。杨柳青镇的药王庙戏楼就是在明嘉靖49年建成的。由此可见,杨柳青最早的戏剧演出当是昆曲,其历史大约有四百多年。
  其次,是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是由山西蒲州剧溶入弦素曲调,几经演变而成。此剧种大约在乾隆末年形成并传入杨柳青。由于杨柳青当时属于河北省,和河北的缘份极深,加上河北梆子乡土味浓,深受杨柳青人喜爱。
  京剧,是在嘉庆年间传入杨柳青。此剧由安徽地方戏‘徽调’在北京流行,又吸收秦腔、昆曲的优点后形成。由于京剧唱腔典雅,曲调优美,因此,在杨柳青有很多”知音”。
  评剧,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由唐山落子又名蹦蹦戏,吸收其它剧种的唱腔演变成的一个新剧种,在杨柳青的演出史不过百年,
  以上几个剧种,在杨柳青的演出剧目主要有《生死牌》、《借东风》、《龙凤呈祥》、《拜月记》、《打狗功夫》等传统剧目。
  一二、九运动后,杨柳青师范学堂的爱国学生,为了宣传抗日、反霸,曾在药王庙戏楼、天齐庙、教堂等处演出话剧(旧称文明戏)《枪毙佗龙》、《一元钱》等现代剧目,揭开了杨柳青戏剧演出的新篇章。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西青文史第二册》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杨柳青地区的文史资料和相关内容,包括国外杨柳青年画、杨柳青石氏家族、杨柳青近现代运输、杨柳青棉花业沿革等。此外,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如沦陷时期的砸铜风波、庆生号的发家与年鹤民的敲诈等。最后,还提到了一些杨柳青地区的特色,如杨柳青公园的建设和杨柳青地名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