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自行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662
颗粒名称: (五)自行车
分类号: U484
页数: 1
页码: 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行车最早由日本人通过李鸿章献给西太后,经过改进和引进,自行车在中国逐渐普及。各国的自行车进口到中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使用,方便了商贸和交通。有些人甚至对自行车骑行技术十分娴熟,成为骑行能手。
关键词: 自行车 日本 进口

内容

我国的第一辆自行车,是日本人通过李鸿章进献西太后的,一个日本人做了当场表演,得到了西太后的欢心和赏识,因此同意批准日本向中国出口自行车。那时的自行车远不如现在的先进,车轮的胶皮带是实心的,不能充汽,骑起来也不灵活,因此打入中国后,销路很不理想。经过不断改进,到民国后各国的自行车才纷纷进口中国,高档的有德国三枪牌,法国的塌把车金人牌、兰牌,英国的登禄普老头牌,这些自行车价格都在一百至二百元左右。后来日本为了竟争,进了一种菊牌的,价格便宜,每辆当时是十八元,并且是分期付款,一时打开了销路。同时我国也自己烧焊架子,用的是水管,当时独流有一家焊工就生产,很实用,可以载重三百斤,人们俗称铁驴,比喻它能任重道远,劳动人民驮货运输,渐渐风行起来,一般商号和小贩,去天津采购商品,勤进勤销,很是方便。再有一部分人,利用自行车蹬二等,拉人坐去天津或附近各乡村,既方便又迅速,也受到办急事的旅客欢迎。赶五集的小商贩,(静海、独流、王庆坨、张家窝、良王庄,集日都不一样。)更是离不开它。也有人骑车成癖,争强斗胜,在我镇最突出有两个人,一位叫韩洛一,是一个缠足妇女,每天到各处集市卖布头、汤布等,骑车技术比一般男人都强。还有一位老翁萧连德,他的车子是法国兰牌,车子好,骑技也高,常常去天津自家的布店,早去晚回,在路上常和汽车赛跑。在别人看来是很危险的事,但他毫不介意。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西青文史第二册》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杨柳青地区的文史资料和相关内容,包括国外杨柳青年画、杨柳青石氏家族、杨柳青近现代运输、杨柳青棉花业沿革等。此外,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如沦陷时期的砸铜风波、庆生号的发家与年鹤民的敲诈等。最后,还提到了一些杨柳青地区的特色,如杨柳青公园的建设和杨柳青地名碑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鸿章
相关人物
韩洛一
相关人物
萧连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