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658
颗粒名称: (一)火车
分类号: U21
页数: 3
页码: 51-53
摘要: 本段描述了杨柳青火车的历史发展和对当地交通的影响。清光绪末年修建的津浦铁路使杨柳青成为其中的南下第一站。最初的设计计划是经过海河,但由于种种原因改为在杨柳青建立西站、杨柳青站和良王庄站。津浦铁路的开通使杨柳青形成了水旱码头,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带来了便利。
关键词: 火车 津浦铁路 杨柳青

内容

清光绪末年,政府派尚书(部长)吕海寰,从英、德两国借款修筑津浦铁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动工,到宣统三年(1911)完成,全长二千零二十八华里。杨柳青是津浦铁路南下第一站。但最初并不是这样,原始的设计是,由东站循海河南行,在海河上架一高空铁道桥,因怕影响海轮在海河中行驶,加之架桥费用较高,英、俄商人也不同意,因而采取了建立西站、杨柳青、良王庄车站的方案。当时良王庄到李七庄路基已建成,所以在解放前,该路基还相当完好,当时外国人修建津浦铁路的目的,无疑是为了便于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但从另一面看,也算是一件好事,因为在清王朝的腐败统治下,是不可能自己修建这样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的。具体到杨柳青,自从有了这条铁路,就真正的形成了水旱码头,繁荣了市面,便利了群众。附近各县镇的旅客上下车,土产商品的进出装运,既缩短了在途时间,也降低了费用开支。
  津浦铁路建成之初,从杨柳青镇和四乡的群众来看,乘火车去天津市或独流等地的短途客运,并不太多,其原因之一,是乡亲们对坐火车还陌生,再是人们经济上还不富裕,票价虽不算高,(民国初年天津北站到杨柳青三角五分)但也舍不得,好在人们既有步行,又有乘小船、坐马车的习惯,既省钱,(船到北大关附近一角)又可和乡亲们说说笑笑的到达目的地。另外还有两件事,给乡亲们乘坐火车增添了顾虑,其一是民国十年(1921)津浦铁路增添了“302次特别快车”,(兰钢车)有一、二等软席,卧车和餐车,由天津沿途只有三个停车站,(济南、徐州、浦口)就到达终点。乘客多是外国人和富商官僚。当时军阀孙殿英(字美瑶)在山东临城车站,拦劫了这次列车,使中外旅客无一幸免,特别是外国旅客的大批金银美钞等贵重物品,全部洗劫一空。这一意外行动,震憾了全国,在国际上也影响很深。
  其二是我镇在伊犁经营京货店的文丰泰,同人高某,由杨柳青去天津交售俄币(羌帖),数字很大,乘坐了火车,经过数日,未见回还,四处寻找,渺无音讯,这人资秉诚实可靠,且有妻儿老小,结果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日久天长,不了了之。后来传说有人见到这位姓高的确实上了火车,遇上外国浪人,被拐去杀害,究竟如何?至今还是个谜。
  通过上述两件事儿,谣言四起,有枝添叶,给乘客增添了很多顾虑,使我镇乡亲们,本来对火车就不热乎,这一来更凉了。
  民国十年(1921)以后,由直皖到直奉,到直鲁联军,多次的军阀混战。军队里开小差的很多,散兵游勇,到处乱窜,各种枪枝流入民间,一些歹徒,结合逃兵,到处为非做歹,持枪拦路劫财,再坐小船、大车和人力车,就很不安全了。相比之下,火车比较稳当,群众又趋向火车。沦陷期间,铁路增添了津沧、津德两列短途客车,票价又低,(天津西站——杨柳青两角)时间安排的也很恰当,早去晚回,只要不携带太多的金银货币,又循规蹈矩,不叫日伪注意上,也是比较安全的。
  杨柳青车站是三等站,业务范围只售硬席慢车票,长途软席、卧铺、快车都需要到市里去登车。但三等站也有它的好处,跑单帮的贩运货物,在天津车站不能上车的,杨柳青就能上。到津货物,因天津检查严,就从这里下车,再用大车、小船,转入天津。虽是钻空子投机,也为行商小贩解决不少问题。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西青文史第二册》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杨柳青地区的文史资料和相关内容,包括国外杨柳青年画、杨柳青石氏家族、杨柳青近现代运输、杨柳青棉花业沿革等。此外,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如沦陷时期的砸铜风波、庆生号的发家与年鹤民的敲诈等。最后,还提到了一些杨柳青地区的特色,如杨柳青公园的建设和杨柳青地名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