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仁斋墓碑说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655
颗粒名称: 从高仁斋墓碑说起
分类号: K877.45
页数: 4
页码: 47-50
摘要: 这段文章起始于1978年杨柳青出土墓碑的故事,其中记录了明代锦衣卫总旗官高仁斋的生平和家族历史。墓碑的发现对研究明代锦衣卫和天津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文章还讨论了明代杨柳青的历史、文化建设以及明代锦衣卫的封建品级观念。
关键词: 高仁斋 明代 锦衣卫

内容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杨柳青十六街社员,在庙园子挖菜窖,出土了一块墓碑。死者高仁斋,(1508—1552)是明代嘉靖年间,天津锦衣卫的一个总旗官,距今已四百三十五年。根据碑文记载,他原名选,字子举,别号仁斋,是元朝末年第一个迁到这里落户的高居宝六世孙。他父亲高霆,在天津锦衣卫做过将军级的司法官员,哥哥高迁,也当过锦衣卫的侍直将军,(宗谱称镇殿将军下同),死后由他承袭顶替,为本卫前所校尉。几年后,晋升总旗,(下级军官管五十名校尉力士),并恩例冠带,很受当时北京锦衣卫都督陆炳的器重,(碑文称上柱国陆翁,“明史”妾幸传有记载。)陆炳是明朝开国以来,品位最高,(太子太保)最受嘉靖皇帝宠幸的锦衣卫都督,(武装特务头子)他曾单独考核过高仁斋的骑射技艺,颁给币帛银花的赉赏,死后又赐钱助葬。
  从高氏家谱得知,他家由第五世到第八世,共四辈,有十一人,都在天津锦衣卫供过职。计高霆、高迁、高宜、高春状、高应成,五个侍直将军,高龙潭一个锦衣卫千户,和高选(仁斋)、高安,两名冠带总旗,还没高思敬、高思绪、两名校尉,及一名力士高思维。他们由明朝正德(约1506)、到万历(1620),共四朝皇帝,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
  按在明代正德年间,天津副使(北方行政长官)胡文璧,曾着手编篡过“天津锦衣卫志”。以后又有人继续补充编写,直到明朝灭亡。是天津市从永乐二年(1404)设卫筑城起,记录最全最早的一部明代史志。可惜到清朝初年,就已经散失无传了。这块碑文的发现,对研究明代锦衣卫、在天津驻扎活动情况,有着极为珍贵的价值。我访问了高氏后裔高成年老先生,据他讲高仁斋在家谱上名日选,其兄名曰迁,属宗支第二大门。他家原有坟地,在西马庄对河北岸地面,叫将军坟,其中有石碑四块,高迁即葬在那里,此碑在北伐前(1928)尚存地面,一九三九年大水,碑圮淹没土中,(如果将来挖掘出土,史料会更加充实。)但高仁斋为什么却另葬于庙园子呢?应该说高仁斋的父亲高霆、哥哥高迁、儿子高宜、侄孙春状,都是将军级,而高仁斋仅是一个只管五十人的冠带总旗,官职卑小。这种封建品级观念,迫使他在一个和尚种菜的园子里,购穴安息,不能祖孙父子同葬在一起。
  另外我们还看到高仁斋的女人姓乔,碑文上是静海将仕郎(平民死后例赠职称)乔仕宁之女。这又证明,杨柳青在明代,原是武清静海两县分管的,直到清朝雍正九年(1731)拨沧州、静海、武清三个县的二百六十七村镇,设天津县,立杨青巡检司,才划属天津,成为一个整体的集镇。当初是以大寺胡同为静海、武清分界线,直到现在,乔姓的后裔家族,还分住在大寺的七街、九街、十街一带,地名也有乔家疙瘩、乔家胡同等等。且高姓则大部分多聚居大寺东的一至五街。在民国二十年(1931)奉军易帜,二次进关以前,杨柳青还能看到一些受两县分管过的影子。从盐引方面口岸区界来说,如大寺东河沿街的津武十三汛东盐店,和大寺西的沧静六汛西盐店,当时对于居民,私自越界购盐约束法规还是很严的。还有两个殡仪杠房,他们把持人的手里,仍然存着世代相传、各属县发给的龙票。在这不到两平方公里面积的旧镇区,关帝庙、土地庙、娘娘庙、火神庙等等,也都是东西各有一座,遥遥相对的。
  至于墓碑撰文的王绂,(江苏松江人)书写文字的朱福(宗室江苏南京人)他们都是明朝的高级官吏。退休后选择到这里来定居。至今已繁衍了十几代人,这也说明,在明代杨柳青的文明建设,已经是很具有吸引力的繁华巨镇了。
  附墓志铭原文
  明故锦衣卫冠带总旗仁斋高君墓志铭。
  中宪大夫,陕西平凉府知府,升从三品俸级,前刑部郎中,云间王绂撰。
  奉政大夫,前鸿胪寺左少卿,南京刑部郎中,致仕金陵、朱福书。
  赐会武第明威将军,锦衣卫南镇抚司管司事,指挥佥事,新城郑承宗篆。
  君姓高,讳选,字子举,别号仁斋,其先小兴州人,始祖居宝,避元乱卜武清之杨柳青里居焉。居宝生得明,得明生俊、能、文、能生通、通生云、腾、霆、震、雩、霁,霆独卓荦不群,益光先业,精于法律,发迹仕版,实君考也。娶梁氏,生子二,长迁体貌魁梧,试克待直将军;次即君也,少英俊倜傥,刻意向上,事亲孝,处兄弟友痛,早失怙,奉母氏备极诚顺,久罔怠愆。比长袭兄将军例止受本卫前所校尉,从事未几,掌卫事上柱国都督陆翁见而奇之,拨西司,从事办事,屡试勤能,改东司房愈切委任矣。君竭尽心力,虽千里外,不惮遐远。寒暑昼夜,不惮劳瘁。过寇交锋,不惮生死。是以捕辑多绩,往岁胡虏猖獗,君掠御尤多,前后获功,累升小旗、总旗之级。迂恩例冠带亦荣矣哉。恒闲习射艺,一日陆翁曾于射所亲试之,君屡中的,受币及银花之赏,旌其能也,使天假之以年,百千万户之候,无难致者,卒之日,陆翁闻之,给以棺敛之资,惜之也。君生于正德戊辰四月二十八日,卒于嘉靖壬子八月二十七日,得寿四十有五。配乔氏,乃静海将仕郎士宁之女,生子一,曰宜,以材质试克待直将军。娶宋氏,女二,长适杨钟,次尚幼。侄曰安,即兄迁之子,乃替君之职役。呜呼!天既赋君以美质大器,而竟弗至于通显,非命耶?宜将以癸丑年三月初八日、扶君之柩,随厥考徙葬于新卜卫河南之原,以国子生安,子春状,偕族叔千兵高龙潭,徵予铭,龙潭予邻契友也,庸可辞?铭曰:天生尔英,为国之桢。生赋英气,死馀英名。幼而壮行,克孝克忠。勒尔贤名,永光佳城。精英不昧,启尔后昆。世笃忠荩,用昭尔灵。
  何谓“贝子”
  读过本刊第一册《清贝子载振与杨翠喜》一文,有人提出载振何为贝子?这要从清代的爵位说起,清代的爵位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和公爵。以亲王最为显贵。被封为亲王的,一般都是皇帝的兄弟子侄。如光绪皇帝的哥哥载沣就被封为醇亲王。所有爵位多被皇亲贵戚所拥有。“功封”爵位可以世袭,即:子承父位;“恩封”爵位则要降级承袭,如父为郡王,其子在承袭时,则降为贝勒,一直降到公爵(如镇国公),其后永得此衔。
  上朔至周朝,始创封建制度,其爵位也有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并切各有被封占的领地,以公爵最为高贵,领地也最大。故有“周天子,家天下”和“分封诸侯”之说。清代与周朝的爵位似有相同之处,即:都具有区分显贵等级的性质和表示享受特权的大小。周朝爵位都有封地,清代一般不设封地。
  (谢玉明)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二册

《西青文史第二册》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杨柳青地区的文史资料和相关内容,包括国外杨柳青年画、杨柳青石氏家族、杨柳青近现代运输、杨柳青棉花业沿革等。此外,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如沦陷时期的砸铜风波、庆生号的发家与年鹤民的敲诈等。最后,还提到了一些杨柳青地区的特色,如杨柳青公园的建设和杨柳青地名碑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晚晴
责任者
高仁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