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4229
颗粒名称: 教育·科技
分类号: G527;G322.7
页数: 14
页码: 231-2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西青区教育和科技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普通教育、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西青分校、西青区老年大学、天津市西青中等专业学校、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天津交通职业学校、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科技、气象测报等。
关键词: 西青区 教育 科技

内容

普通教育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教育局内设: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人事科、普通教育科、德育科、体卫科、财务基建科、幼教科、法规保卫科、成教职教科、工会、督导室。有工作人员42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40人,工勤人员2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党委书记 高向军
  副书记 杨桂玲
  纪委书记 杨桂玲(兼)
  局长 高向军
  副局长 牛在景(正处级)
  王福盛(调研员)
  李连军
  【概况】
  2011年,西青区有中小学43所,其中中学12所、小学31所,在校学生43214人。其中中学15397人,小学25337人。职专2所,在校学生2480人。幼儿园60所,其中国办园2所、小学附设园21所、民办园39所、集体园4所,在园幼儿11230人。有教师进修学校、启智学校、体育学校各1所,其他单位还有:考试中心、劳动基地、老年大学、少年宫、装备站、教研室、素研室、校办产业服务中心各1所。全区在岗教职工3974人,其中中学1496人,小学1951人,职专149人,幼儿园93人。
  【综述】
  2011年,西青区在推进优化教育环境、校园改造提升工程中,启动大寺镇龙居幼儿园、王稳庄镇中心幼儿园等17所街镇幼儿园建设改造,新建杨柳青二中、曹庄小学、华旭小学等10所中小学建设,以及区启智学校等7项民心工程,是“十一五”期间的近2倍。全区教育各项指标继续保持高水平。学前幼儿3至6岁入园率达95%;小学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阶段年巩固率保持在99%;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5%。高考本科一次上线1459人,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高分段学生突出,680分以上学生3人,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开展校长、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等各级各类培训。中小学专任教师全员第四周期继续教育全部圆满结业。培训校级干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1000余人次。建立健全区、街镇、学校三级校园安全督查工作机制,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免学费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和《关于本区户籍学生就读西青中专免缴学费》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职业教育免学费资助工作措施》。
  【教育经费】
  2011年,西青区教育经费总收入9.82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增长27.34%,其中财政补助收入9.5亿元,事业收入2916万元,其他收入340万元。教育经费总支出9.79亿元,比2010年增加2.06亿元,增长26.67%。其中成人高等学校教育经费552万元,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经费为2819万元,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经费726万元,中学教育经费3.36亿元,小学教育经费4.65亿元,特殊教育经费223万元,幼儿教育经费9492万元,其他单位教育经费3987万元。教育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7.03亿元,公用经费2.76亿元。(注:“其他单位”指教育局机关以及不含学生的教育事业单位。)
  【素质教育工程】
  2011年,西青区创建“活动育人工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节、阳光体育运动、红歌会、读书会等活动。创新形式,与南开区联合成立中小学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邀请《知心姐姐》报告团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全区中小学田径锦标赛、“三跳”比赛、健美操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统计上报机制。结合《关于开展“健我体魄、强我中华”为主题的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的工作安排》中三年规划的要求,进行“西青区中小学阳光体育示范校”,“西青区中小学阳光体育模范教师”,“西青区阳光体育模范青年、模范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推动西青区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提升。推进教学改革。开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高效教学研究,先后启动课改精品课、总结课、双优课等大型活动。
  【教师建设】
  2011年,西青区教育系统圆满完成“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扫尾工作。西青区已有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两名(安玉静、谢广玲)、“265”市级学员12名、区级学员51名、校级学员310名。额外遴选“西青区265骨干教师”300名,充分利用区265校级培训项目,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建立“西青区中小学265工程校级骨干教师研修网”,网站访问量已逾3万人次。组织学员书画作品展并出版成果集。举办“西青区265校级学员培训总结表彰大会”。遴选5名学员参加为期一年半的天津市“中小学优秀教学校长培养工程”首期培训。暑假期间组织50名小学青年教师赴华东师大开展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组织各街镇教学负责人、中小学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共计64人,赴江苏盐城进行为期七天的培训考察。继续开展与海南省对口交流工作。接收10名海南教师学员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基地培养。此外,为方便偏远街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利用节假日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在芦北口小学为王稳庄镇、李七庄街、大寺镇等三个街镇的教师开展继教培训。共培训教师511人。
  【现代化建设】
  2011年,杨柳青第一小学、小南河中心小学、田丽小学、大任庄小学、大沙窝中心小学等5所义务教育学校申报并通过验收。先后5次对申请“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达标校进行指导评估,确保申报学校一次性通过市级验收。实施标准化建设三年来,总共投入4亿多元,实施“校园改造提升工程”、“校舍维修加固工程”、“图书配送和仪器设备升级工程”、“校园安全建设工程”等建设项目,又新建学校5所。已有33所学校达到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80%以上的学校已通过全市验收。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
  2011年,区教育局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学党史,知区情,建设美好新西青”知识竞答活动,共计1000余人参加。区教育局机关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我先行”青年党员论坛,指导青年党员制定三年职业成长发展规划。为每名党员赠送一本《中国共产党简史》。组织机关党员、入党申请人观看影片《建党伟业》、《杨善洲》等影片。为每个直属单位党支部订阅两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和现状。教师节期间,组织以“90年党旗飘扬,教育兴桃李芬芳”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向全系统师生展示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初步成果。制作反映西青区教育事业“十一五”成果专题片。开展“学党史,知党情,红领巾关注“十二五”共绘西青新蓝图”手抄报设计制作评比、“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活动;举办红色歌曲演唱会;征集“红领巾心向党”精品队会方案。围绕“党在我心中”主题,在全系统开展“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通过征文、绘画、红色箴言诵读等形式,使广大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90年来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与区文广局联合在全区中小学举办以“沐浴阳光,茁壮成长”为主题的百科知识竞赛活动。
  【主题实践活动】
  2011年,区教育局参加区组织的“城乡手牵手、干群心连心”主题实践活动。在近半年的活动中,驻村联络员每季度为全村党员上一次党课。抓住入户走访、文体活动、家常闲聊等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宣传党的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组织召开党员、村民座谈会,张贴标语宣讲西青区发展的形式与任务。机关科室、机关党员与精武镇孙庄子村七个因病因灾致贫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春节前夕,区教育局领导带领机关党员、科室走访慰问结对子的困难户,给予物质捐助和精神慰藉,与村“两委”班子及群众代表座谈。
  【体制改革】
  2011年,西青区教育系统开展了一系列推进教育系统体制改革的工作。将街镇属学校杨柳青第二中学、杨柳青第三中学、中北中学、启智学校调整为区直属单位。将由体育局管理的西青区重点业余体育学校移交区教育局管理;并且接收工农联盟农场子弟学校,妥善安置教职工。针对以上几项工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委托专人负责;充分调研、摸底,每一项都做出细致预案,依据政策,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超前谋划。其中接收体育中学教职员工48人、工农联盟农场子弟学校教职员工61人。
  (程洁)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西青分校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西青分校(以下简称西青电大)内设:校长办公室、副校长办公室、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招生办、总务处、文法教研室、数理教研室和财经教研室。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职教师25人。有教学班49个,在校学生2320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校长 宋福铭
  副校长 韩有生 李光江
  李顺田 于绪岭
  【教学工作】
  2011年,西青电大共招收电大学员858人。使用和完善三级网络教学平台(中央电大教学平台、天津电大教学平台、西青分校教学平台)、做好三个导学(辅导教师导学、指导教师导学、管理人员导学)、做好一个提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搞好学生网上学习与管理,强化形成性考核管理工作,使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加大对考试工作的管理,共组织各类考试1.14万人次,平均及格率90.85%。
  【其他工作】
  2011年,完成各类培训1423人,其中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两期共84人,合格率87%;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两期共95人;会计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四期共1244人。网络中心在做好电大西青分校数据导入及平台维护和多媒体教育设备、机房设备的维护保养的同时,承接各类上机考试1900人次。
  (张爽)
  西青区老年大学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天津市西青区老年大学内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有教职工14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校长 宋福铭
  【基本情况】
  2011年,区老年大学有教学班19个,学员总数达到600人。始终按时上下课,有考勤、有制度,使学员有章可循。聘请有名望的教师担任课程,每学期制定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授课,使老年人真正学到知识。在为老年人服务方面,每天为老年人打水,打扫卫生。在迎接建党90周年文化活动中,组织学员到辽宁省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瞻仰参观。
  (陈俊亮)
  天津市西青中等专业学校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天津市西青区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西青中专)内设: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党政办公室、招生办公室。有72个教学班,教职工149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开设汽车、数控、电子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专业。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校长刘志强
  副校长 于恒彪
  【教学工作】
  2011年,西青中专在教学中坚持“改革、发展、安全、提高、创新”的工作方针,以规范教学行为为准绳,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主线,认真抓好学校教学管理、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申报天津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
  【德育工作】
  2011年,西青中专坚持以德育为先导,紧扣时代脉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严格校风校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全校整体工作为指导,狠抓行为规范管理,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建立完善德育工作网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建立20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师生每月定期活动;面对全校学生举办青春期教育讲座;与法制安全共建单位一起开展活动,增强同学们的遵纪守法意识、安全出行意识。举办西青职(中)专第四届校园体育节和2011年校园艺术节。
  【招生与就业】
  2011年,西青中专重视每年的招生工作和推荐工作,接触企业20家。为学生架设多条升学、就业的桥梁。落实东西部联合招生工作,继续与河北省霸州职成教育总校、河北省沧州剑桥学校、陕西洛川职业中专等学校合作。与电大西青分校合作,建立普通中专+开放教育大专双学历班联合办学模式;与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采取“三、二分段”模式培养学生。全年招生740人。毕业生推荐率100%,就业率94%。
  【校务管理】
  2011年,西青中专校区整合面积6.75万平方米,建筑用地7730平方米。已建设1670.25平方米实训车间。安装汽车专业教学设备及数控专业机床,健全了物品采购、供应、发放、维修手续,处置了多年陈旧的教育教学用品2800余件。粉刷了4.5万平方米校舍墙面。学校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落实“开源、节流、堵漏”方针,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李淑芹)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以下简称劳经学校)和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隶属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设26个行政科室和6个教学部,在校教职工为478人。在册学生3885人。有19个专业62个教学班。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党委书记 刘清羽
  副书记 魏贺平
  校长 魏贺平
  副校长 兰旭东 冯克岭
  于忠武 张国兴
  【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劳经学校继续提升办学水平,完成对田径场和篮球场1万平方米的改造。通过专业教师设计,先后完成了焊接实训室和会计综合实训室、绘画基础实训室的建设。并且加强图书信息建设,新购置图书1500册。在做好学校网站建设工作中,积极进行校园网改版工作,扩大网络空间,完善校园网络功能,提高了行政办公及教学管理效率。
  【招生与就业】
  2011年,劳经学校面对严峻招生形势,学校集中分析招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妥善制定招生工作制度,扩大招生宣传规模,组织专兼职人员270人深入天津、山西、河北等6个省份500所生源学校,行程11万公里,发放宣传材料1.7万份,自主招生1120人,保证了生源规模。学校面对就业形势,先后走访100家大中型企业,商谈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安置途径,并选取了一汽华利、三星LED等11家工作环境好、待遇高、发展空间大的知名企业做为合作对象,圆满完成了2009级800名学生的顶岗实习和2008级1200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生就业率达100%。
  【教育教学】
  2011年,劳经学校围绕学校创新教学内涵建设要求,完善了《“双证书”制度》、《教师教学基本要求》,并出台了《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方案》等多项制度。学校注重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积极搭建成长平台。组织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和市级技校系统说课比赛。还组织汽修专业两名教师去北京参加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以及完成全校教师优秀教案评比工作。学校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方式先后与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爱德克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三星视界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达成了订单式培养意向,并与其中四家企业正式签订了定单式培养协议书,推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素质教育】
  2011年,劳经学校根据不同的特点分别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专业知识能力储备教育、专业技能提升教育为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育人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改变管理方法,强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的作用,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和心理疏导,减少强制措施。学生违纪率比2010年下降30%,学生流失率下降了35%。严格执行新的学生德育量化考核标准,加强检查工作,对检查结果实行“一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总结”,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奠定了基础。宿舍棋牌赛和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学生间的了解。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主题为“我离职场有多远”等主题团日活动。为指导引领校园文化活动,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唱红歌”比赛、首届班级风采大赛等15项活动;利用修葺一新的运动场召开了第三届田径运动会等多项体育活动。
  【培训鉴定】
  2011年,劳经学校高度重视培训鉴定工作,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各类培训鉴定工作,组织各类培训考试、鉴定考级和农民工培训5579人次,其中培训方面共培训学生1246人,完成了2288人次的管理与考务工作。在技能鉴定考级方面,组织完成了校内2265人次和校外526人次的鉴定考核,组织农民培训500余人次,为学校发展拓宽了道路。
  (徐静)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内设:物流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路桥工程系、航运工程系。以及基础教学部、体育工作部和国际交流学院。有教职工515人,其中专任教师350人。在校生8572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党委书记 苏敬
  副书记 韩剑颖
  院长 吴宗保
  副院长 李长霞 于静
  张泽玲 王璿
  梁天宇 辛奕
  纪委书记 韩剑颖
  工会主席 刘照香
  【教学成果】
  2011年,学院有三项课题获批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有两项课题获批2011年度天津市教委重点调研课题;有一项课题获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组织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1篇,其中有6篇均为独立完成;出版教材9本,其中学院教师在7本教材中均为主编,在2本教材中为副主编。已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2个。
  【实训建设】
  2011年,学院和金通航空培训服务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的民航服务实训中心。先后为相关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礼仪服务。投资300万元完成物流实训基地改扩建一期建设工程。基地相继完成了《高等职业院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和《高等职业院校物流实训课程开发及其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两个课程研究。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仓储资源库建设”项目,获得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的一致认可,并在100家院校和100家企业测试。
  【技能大赛】
  2011年6月,学院承办的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职组)竞赛,全国有43所院校68位教师进入决赛。此次竞赛包括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整形与钣喷、汽车营销与定损三个项目。比赛采取院校专业专职教师、企业培训师及行业专家同场竞技,网络比赛和现场比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个赛项类别均对参赛选手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进行考核。有两名教师获一等奖,两名教师获优秀奖。
  【校企合作】
  2011年,学院将有关处室中有关校企合作的职能进行了有效整合,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召开了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确定了理事会单位及相关人员名单。与沃尔沃公司共建“沃尔沃集团卡车业务能力发展基地”,填补了汽检专业大型柴油车的教学缺项。新开辟校外实训基地25家。先后确立了地铁、物美、中搜、建城、环渤海物流、津乐园、人保、博达、沃尔沃等一系列新的合作项目,新成立订单定向班16个,订单班学生达400余人。组织各系部先后召开5场大型专场招聘会及20余场小规模的双选会或推介活动,学生顶岗实习率达100%。
  【学生工作】
  2011年,学院录取新生3581人,实际报到新生3029人。先后成立了“思源”助学基金,为困难学生搭建助学平台;完成了2011级新生入学报到、军事训练和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实施了学生公寓提升改造工程,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组织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会等10余项主题教育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再就业方面,实现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08%。
  (胡月梅)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警官职业学院)内设:办公室、政治处、监察室、教务处、学生处、后勤保障处、培训处、教育科研处、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法律教学部、警察技能训练部、侦查系、治安系、警察管理系、图书信息中心、电教室、驾驶员培训中心、保卫科、膳食科、招生就业办公室、公大函授站。有教职工352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175人,工勤人员6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党委书记 尹利民
  院长 尹利民
  政委 吕允新
  副院长 王同安 贾广元
  孙成
  【学院概况】
  2011年,警官职业学院占地面积35.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5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00万元。有学生用计算机670台,装有多媒体教室座位超过1400个;图书馆藏书22.43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500多种,阅览座位1100余个(含电子阅览室);校园内有标准田径运动场及各种球类操场5.3万平方米,警体训练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射击训练场面积3600平方米;整个校园建筑装有闭路电视,教学楼有广播及监视系统,校园网分别与互联网和公安网连接。
  【教育经费】
  2011年,警官职业学院收入5892.29万元,比2010年减少571.71万元,减少9.7%。其中财政拨款4982.2万元,事业收入910.06万元。支出6015.44万元,比2010年减少11.26%,其中教育支出5585.8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97.5万,其他支出232.06万元。
  【招生与就业】
  2011年,警官职业学院计划招生1500人,录取1200余人,实际报到810人。完成侦查、治安管理、公安管理、交通管理、法律事务、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安全保卫、社区管理与服务八个专业847名学生毕业工作,实际就业719人,就业率达84.89%。
  【教学工作】
  2011年,警官职业学院根据青年教师特点,教务处制定实施了《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办法》,明确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教务处通过组织开展拜师“结对子”活动,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经验丰富、治学严谨骨干教师,进行跟踪指导。为检验“结对子”成果,举行青年教师擂台比武,由资深教师组成评委会。完成1.7万人次在校生期末考试工作,大学英语四、六级、AB级考试2281人次,天津市公安局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考试3000余人次,天津市公安局基层民警公安业务知识、计算机应用技能、警务实战技能考核1500人次,天津市公安局处级领导干部法律常识考试400人次,分六场圆满完成了市局直属单位民警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工作。完成2011届毕业生的论文答辩工作。对2010级494名新生的3952条字段信息逐一核对,准确无误完成2010级新生学籍注册工作。
  【民警培训】
  2011年,警官职业学院培训工作涵盖军转干部培训、民警司晋督警衔晋升培训等内容。教训培训部门完成各级各类培训8期,培训学员919人。包括司晋督警衔晋升培训6期,学员791人;军转干部培训班1期,学员98人;宁夏公安民警新警培训1期,30人。此外,还承担274名2010级公安基层民警试点班的学员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
  2011年,警官职业学院安排2008年级公安专业290名学生赴全局公安基层开展实习工作;安排2009年级公安专业2006名学生分两批次赴公安西青分局实习;协助教务处开展2009年级非公安专业519名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外出执行勤务2000余人次。同时,在2011级新生紧张警政训练过程中,组织全体新生分批游览津城新貌并参观周邓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还将全院困难学生进行统计并进行致困原因分析,积极帮助困难学生减免学费,推行接待日和恳谈会制度。此外,通过利用网络、广播等形式搭建与学生之间情感桥梁,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关注校内好人好事、慈心善举。顺利完成2008级毕业生档案整理和学生离校工作以及2011级新生入校、制证、投保、落户等一系列工作。全年发展学生党员74人,推荐入党发展对象73人。
  (马世君)
  科技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区科委)内设:办公室、工业科、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科企科、知识产权科、科普综合科。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0人,工勤人员1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主任 毛玉虎
  副主任 何有才 陈彬
  刘焱(2011.07任)
  2007年4月,区科委加挂知识产权局牌子,无人员编制。
  局长 毛玉虎(兼)
  副局长 何有才(兼)
  区科委下属事业单位:西青区科技开发咨询服务中心,有事业编制人员3人。
  西青区科学技术协会
  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国家公务员)7人,工勤人员1人。
  主席 何有才
  【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
  2011年,西青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规模不断壮大。全区完成网上注册企业1712家,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488家,比2010年新增958家(其中新引进237家,转型721家),科技“小巨人”达到161家。
  【政策扶持】
  2011年,区科委组织召开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兑现会,为29家新发展被认定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颁发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证书并兑现了财政扶持资金730万元,带动企业新增科技投入2.9亿元。兑现科技进步奖及各类科技创新成果资助金300万元,列入国家(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金)的项目配套区级财政资金330万元。召开第二批政策兑现会,对124家科技型企业以及1家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资金支持6240万元。全年直接支持科技企业240余家,兑现扶持资金7600万元。为企业争取市级以上科技扶持资金4786万元,科技金融贷款2亿元。
  【科技计划项目】
  2011年,西青区共有近百家企业的108个科技项目列入市级、国家级科技计划。其中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承担的“电动汽车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规模产业化技术研究”项目列入了2011年度国家科技部首批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并获得专项经费支持725万元。全区3个项目被列入天津市第七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
  【科技成果】
  2011年,西青区新开发99项市级科技成果,其中13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2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34个项目获得区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交易日趋活跃,全区科技成果交易额达5000万余元。新培育了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51家。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2011年,西青区海澜德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西青信息安全特色产业基地”。新注册了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其中凌奥创意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市、区两级认定;凌奥创意产业园列入全市首批7个孵化转化载体试点之一;赛达启航和贝特维奥2家孵化器通过了区级认定。成立13家生产力促进有限公司,总注册资本600万元。培育2个行业工程中心。积极推动中北镇汽车产业园申报市级高新区。
  【科技合作】
  2011年,区科委与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推动1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设立特派员示范基地3处,下派特派员50名。建立银企合作机制,组织全区25家企业参加了全市融资洽谈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接银行,积极协助列入市级周转金项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科技人才与专利】
  2011年,区科委协助组织人事部门申报20名市级、区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通过调研,提出了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的相关建议。申请专利2877件(其中发明专利797件,实用新型976件,外观专利1104件),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13.2%,新授权专利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97件,实用新型698件,外观专利205件)。
  【专利培育与应用】
  2011年,西青区新培育7家市级专利试点企业和12家区级专利试点企业,国家、市、区三级专利试点企业共59家。推动中北汽车产业园开展市级专利试点园区建设。促成立孚光线缆、泰亨气体与金融机构达成3000万元专利质押组合贷款合同。推荐2项发明专利获评2011年天津市专利优秀奖。
  【政策兑现】
  2011年,区科委共受理区级发明专利申请资助300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资助403件,授权发明专利实施转化销售收入超3000万元项目一项。兑现2010年30项授权发明专利和305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的奖励资金,总计120万元。
  【科普工作】
  2011年,大寺镇金三农食用菌科普示范基地和辛口镇科普带头人赵仁顺入选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分别获得中国科协奖补资金20万元和5万元。杨柳青科技园艺博览园科普设施建设项目获得支持资金10万元。实施了12个区级科普项目。
  2011年5月15日至21日举办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西青——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科普惠民”为主题的西青区第二十五届科技周。在西青区范围内开展了三大系列9项重点活动。评选表彰了40个先进组织单位和50名优秀组织者。并且9月在各街镇深入开展了以“大爱无疆”科普日和社区科普月宣传活动收效显著。同时,在西青区九十五中学和师大三附小,与区教育局联合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白武明教授、空军指挥学院徐邦年教授,他们分别作了以《漂移的大陆和活动的地球》和《飞向蓝天》为主题的科普报告会。西青区科协于11月邀请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常宝成主任到张家窝镇京福里社区开展了题为“自我监测才健康”科普讲座,受到广大居民热烈欢迎,收效显著。
  【科协工作】
  2011年,区科协以落实《科学素质纲要》为主线,围绕西青区中心工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着力创新、形成特色,注重加强科普设施和科普阵地建设,丰富科普活动内容,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企业科协】
  2011年11月,在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科协组织。企业科协组织的建立,为企业科技人员提供展示自身的平台,充分调动发挥科技人员的创新力,为企业增效做贡献。
  【种养能手】
  2011年,区科委积极组织各街镇推选热心科普工作和公益事业,推广新技术和新成果,实行科学种养,获得高产、高收益,积极带动周围群众致富的农民申报参评市级种养状元、能手。王满江、张义郎、刘金栋、王庆利、廉艳朝5名同志被评为2011年度市级种养能手。
  (马佩瑶)
  气象测报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气象局内设:办公室、气象测报业务科,防雷中心。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局长 张建国
  副局长 韩玉臻
  【气候业务】
  2011年,区气象局作为国家基本观测站观测的气象数据,定时向中央气象台编报发送,参加全球气象数据的交换,为制作天气预报提供天气实况依据。观测时次为每小时一次,并在02、08、14、20时进行四次基本定时报的发送,在05、11、17、23时四个时次进行四次补充报的发送。每天的观测项目包括气温(包括最高、最低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日照、蒸发、能见度、云量、云状、地面温度、5-20cm(厘米)浅层地温、40-320cm(厘米)深层地温以及天气现象和大气成分等多种要素。全区已建成9个自动气象站,完成了自动检测、自动传输气象要素的功能,为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提供更详尽的气象数据。
  【气象服务】
  2011年,区气象局以多渠道、多手段的服务方式,为全区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渠道包括传真、信函、区自动办公网络、电话咨询、现场答疑、手机短信以及通过各种报刊媒体等。服务内容包括气候预测、中长期天气预报(周预报、旬预报、月预报)、短期预报(24小时至5天)、短时预报、超短时预报以及天气预警等,并提供土壤墒情、雨情公报、气象情报、气象证明等内容的咨询服务。
  【防雷安全】
  2011年,区气象局作为全区防雷安全管理的主体部门,认真组织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加强雷电防御的安全管理。组织防雷安全知识普及,为全区的安全重点单位和企业提供防雷技术服务。
  【气候概况】
  2011年,西青区平均气温12.9摄氏度,与历年平均值持平,年极端最高气温36.2摄氏度,出现在6月7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2.7摄氏度,出现在1月30日;年总降水量485.8毫米,比历年平均值511.4毫米少25.6毫米,年日照时数2245.2小时,较历年平均少130.6小时。年度平均气温与历年平均气温持平,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少。
  (杨洋)

知识出处

西青年鉴2012

《西青年鉴2012》

本年鉴包括区情要览、特载、西青区人民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军事等类目,重点记述了2011年天津市西青区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最新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