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3845
颗粒名称: 经济建设与发展
分类号: F124
页数: 36
页码: 154-1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西青区经济建设与发展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农业经济管理、水务、鸭淀水库管理、西河闸管理、畜牧水产业、农业技术推广、工业经济管理、街镇规模企业、商务、招商、供销、建设开发等。
关键词: 西青区 经济建设与发展

内容

农业经济管理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农业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农经委)内设:办公室、林业绿化科、农业综合科、农经管理科、执法监察科和项目开发科六个科室,加挂西青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西青区畜牧兽医局牌子。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25人,工勤人员1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党委书记 郝凤新(2011.07免)
  王洪旺(2011.07任)
  副书记 王锁柱
  主任 郝凤新(2011.07免)
  时迎春(2011.07任)
  副主任 刘华展(正处级)
  乔志利 祁百军
  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主任 郝凤新(2011.07免)(兼)
  时迎春(2011.07任)(兼)
  副主任 祁百军(兼)
  畜牧兽医局
  局长 郝凤新(2011.07免)
  王洪旺(2011.07任)(兼)
  副局长 刘华展(兼)
  【主要指标】
  2011年,全区完成农业增加值10.02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产值21.55亿元,同比增长4%。
  【支农惠农】
  2011年,区农经委落实粮食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扶持政策,争取市级以上支农惠农专项扶持资金1.64亿元,为全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撑下,全区设施农业水平明显提高,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村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设施农业】
  2011年,西青区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完成了12个设施蔬菜建设项目。项目涉及杨柳青、辛口、精武、大寺、王稳庄5个镇的9家公司和曙光沙窝萝卜等3个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3465亩,投资2.08亿元,其中中央及天津市配套财政资金693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3465万元,单位自筹资金1.04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8.7亿元,建成种植业设施面积5.21万亩,其中智能温室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新型日光温室2.26万亩、普通温室等生产设施2.95万亩,各类农业设施面积累计达到10.2万亩,其中种植业设施9.49万亩、养殖业设施7100亩。
  【产业化经营】
  2011年,区农经委围绕蔬菜、花卉、食用菌、果品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全区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和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区产业化龙头企业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23家,进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的12家,进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的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5家,并有11家合作社成为市级标准合作社,2家合作社成为市级示范社。
  【“三资”管理】
  2011年,西青区为规范土地流转、大规模整合土地资源,促进规模化、设施化、园区化、标准化生产,建立了区、镇(街)、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信息体系。同时启动农村“三资”(资产、资金、资源)委托代理服务试点工作,成立街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办公设备,确定32个试点村,基本建立起了区、街镇、村三级联网的农村“三资”管理平台。
  【绿化造林】
  2011年,区农经委向全区9个街镇分解了2011年度植树任务,编制了市级重点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全区掀起新一轮的造林绿化热潮,区、镇机关干部及8所高校大学生7500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植树3万株。津晋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工程、荣乌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工程、环城绿化工程、片林工程四项市级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共计完成造林面积6815亩,完成任务计划的100%;植树72万株,完成任务计划的104%。全区共完成造林面积1.24万余亩,栽植各类乔灌木146.25万株。
  【环境建设】
  2011年,区农经委按照道路硬化、街道亮化、饮水安全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能源清洁化标准,完成东台子、杨科庄等3个文明生态村的市级考核验收,高标准建设了大寺镇大芦北口、王庄子和精武镇宽河(提升村)3个文明生态村创建项目。全区文明生态村数量已经达到49个。在深入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的同时,在王稳庄和辛口镇开展了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处理试点工作,在探索符合西青乃至天津农村实际的农村清洁化的有效模式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农民素质工程】
  2011年,区农经委全面完成了为期四年的农民素质提高工程,2008年至2011年,全区累计完成3.99万人培训任务,其中有3.74万人取得了相应证书,有2.68万人实现转岗就业,并建立健全了组织保障体系、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就业与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人力保障。
  【农产品质量监管】
  2011年,为保障全区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农经委对全区313家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农资经营单位进行检查,抽查种子、农药、化肥1.68万吨、农机具100余件套,抽样检测无公害蔬菜样品2000批次,抽检合格率达到99%。在“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中,共排查631家饲养场户,9.9万头生猪,抽检生猪尿样8350批次,未发现“瘦肉精”;在屠宰环节共排查生猪3.6万头,检测尿样1802批次,全部合格。累计发放《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品告知书》631份,并监督生猪养殖场(户)和生猪购销经纪人签订了《畜禽养殖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在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四种疫病为重点的疫病防控工作中,全区共免疫畜禽295万头只,使用各类疫苗650万毫升,保证了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集中开展地沟油排查整治工作,对用泔水喂养的228户生猪养殖户,特别是偏僻地区的重点户进行了多次检查。
  (夏萌)
  水务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水务局机关内设: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人事保卫科、财务审计科、农田水利科、工程规划管理科、水政监察科、地下水资源科、节约用水管理科。还有9个基层单位:即河道管理一所、河道管理二所、津西水利排灌所、卫南水利排灌所、水利机井管理所、水利物资管理站、鸭淀水库管理处、规划设计室及排水收费管理所。有工作人员279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30人,事业编制人员246人,工勤人员3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党委书记高广忠
  副书记 王绪忠
  纪委书记 王绪忠(兼)
  局长 高广忠
  副局长 张福彬 李银亭
  张连启
  节水办
  主任 高广忠(兼)
  【开发利用水资源】
  2011年,区水务局在水资源管理上始终坚持对地下水资源费做到应收尽收,依法合规。新批取水项目6个,凿井7眼,新批取水量73.7万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为1726万立方米,其中企业生产开采量为151.09万立方米,农村生活开采量为421.95万立方米(含公共用水、环境用水、牲畜用水),农业灌溉开采量为1153.34万立方米(含林牧渔业)。全年共征收地下水资源费560余万元。
  【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2011年,西青区对企业下达计划用水指标220.47万立方米。企业全部执行计划用水,征收地下水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费17笔,共计18.4万元。查处3起私自打井取水行为。为用水单位发放市节水型器具三期名目,更换节水型器具1200个,新张贴节水提示牌500多张;对重点洗车业、洗浴业、游泳业等服务行业进行了普查登记,共普查洗车业52家、洗浴业23家、游泳业8家,解决违法用水行为10起,确定对16家高耗水企业进行监控;对跑水单位及时协调自来水公司进行测漏,共测漏32户,节水50万余吨,节约资金300万余元。节水器具普及率均达99%、加价收取率达到95%、节水技术普及率达到8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达到85%、水平衡测试率达到80%、再生水回用率达到60%以上、节水型企业覆盖率达到39%、管网漏失率小于12.5%、年综合节水率达25%以上。
  【水务规划】
  2011年,区水务局按照“十二五”规划计划投资47.33亿元,实施包括承接市重点工程、除涝排沥工程、供水工程、清水工程、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节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镇级河道治理工程在内的八大水利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推进,工业和生态用水水源工程扎实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水源调配能力显著提升,并且使城市防洪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部完成重点河道的清淤、截污、绿化治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形成水清岸绿的景观水系和纵横贯通的区域循环水系。节水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严格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落实,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9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
  【防汛】
  2011年,区水务局调整编制了《西青区二0一一年大清河系防汛抢险预案》等共计13项区级防汛抗旱有关预案。分别新组建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区防汛抗旱办公室。逐级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区、街镇、村三级防汛抗旱责任制。并由区防办将全区77.8公里的防洪堤防划分为10个责任堤段,分别与九个街镇、杨柳青镇农场及建委签订了街镇级防汛工作责任书;由各街镇与所辖村队签订了村级防汛工作责任书。同时汛前完成投入30万元,检修泵站20座,水闸120座,购置400多应急备件。组建4支区级防汛抢险队伍,并且由区防办与舟桥部队官兵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技术培训,还举行了大清河系军地联合大型防汛演习。储备32万条塑料编制袋、4257根木桩、钢管100根、彩条布4380平方米,土工布2010平方米、1760立方米片石、照明灯具18台、4.9吨铅丝、200件救生衣、救生圈50个、电锯1把等区级防汛物资。
  【抗旱】
  2011年,区水务局针对春季西青区干旱少雨的实际现状,结合水源情况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编制完成《西青区二0一一年抗旱预案》,组织相关单位和街镇开展水源调配工作,共计调配农业水源9000余万立方米,有力的保证全区农业的正产生产,促进了全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供水与节水】
  2011年,区水务局在春季调配各类农业水源约5540万立方米,确保完成了2.55万亩冬小麦的两水灌溉任务和11.4万亩各类农作物的及时播种,确保了7.6万亩渔池的正常投苗生产。汛末,全区共计蓄水4070万立方米,其中鸭淀水库蓄水2500万立方米、一级河道400万立方米、二级河道900万立方米、坑塘水柜蓄水270万立方米。申报8项节水灌溉工程,市水务局批复下达5项。其中衬砌防渗渠道4公里,铺设低压管道27公里,新打深井1眼、浅井39眼,总投资338万元,其中市补169万元,自筹169万元,新增节水面积4750亩。
  【农田水利】
  2011年,区水务局研究编制《2011年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共下达11项工程,总投资818万元,其中市补资金409万元、村自筹409万元。衬砌防渗渠道4公里,铺设低压管道27公里,新打浅井39眼、深井1眼,新建泵站7座,建设微灌400亩。新增节水面积4750亩,改善灌排面积2.35万亩。完成土方12.17万立方米,混凝土2203.3立方米,砖砌石2070立方米。开展完成了王稳庄镇东台子村北大港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新挖、疏浚农田渠道2660米,总投资30.34万元,清淤土方1.61万立方米,设计流量11.2立方米/秒,改善灌溉面积22亩。同时对“十二五”期间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规划,包括除涝泵站56座,镇级河道治理36条,桥闸涵更新改造93座,农业泵站36座,支斗毛渠清淤500公里等相关工程,共计投资14.29亿元。
  【工程与环境建设】
  2011年,区水务局完成河道综合整治及河道提升改造26.73公里。其中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涉及卫津河环外段9公里、西大洼排水河中北镇段2.7公里;清淤治理工程涉及南运河镇东节制闸至王庄桥4.2公里、陈台子排河外环线至独流减河10.83公里。结合“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和贯彻落实《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清理河道内垃圾726立方米,打捞漂浮物362立方米,封堵排污口门30个。
  【水政监察】
  2011年,区水务局查处未经审批的涉河建设项目非法工程6起。组织开展了以“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19届“世界水日”和第24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结合法律“六进”宣传活动,深入到全区9个街镇政府、24个重点村庄、53个企业单位、6所学校、3个工业园区和2个社区进行宣传;悬挂布标35幅、展出展牌46块、出动宣传车16车次、宣传人员214人次;发放宣传彩页1.8万张、致全区人民一封信7000张、宣传画20幅、纪念品650份。为确保顺畅排水,各级水政执法部门在主汛前集中清理拆除了阻水网具12处、阻水坝埝9处,清理打捞各类漂浮物620立方米,累计出动1250人次,车辆机械252台班。
  【工程管理】
  2011年,区水务局完成49个涉河建设工程。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南水北调滨海新区供水一期工程在西青境内征地拆迁工作。之后开始实物调查工作,未发生一起因南水北调征迁工作引起的单人或群体性上访事件,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行。完成独流减河西青境内43.7公里的综合治理相关任务。充分利用小孙庄二期、跑水洼泵站开车排水1000万立方米,完成河堤树木株树、品种的核实工作。
  【水利普查】
  2011年,区水务局在全区水利普查工作中完成各专项清查对象名录建设和清查工作。其中水利工程专项367个;河湖开发治理专项清查河湖取水口89个,入河湖排污口规模以上19个,河湖治理保护段59.95公里;经济社会用水专项清查472个调查对象;水利行业能力专项清查水利行业单位数量38个;灌区专项清查灌区对象74个;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清查规模以上机电井数量1912眼。完成了2500个空间数据采集工作。同时,开展典型台账建设工作。对灌区、地下水取水井、河湖开发治理保护、经济社会用水4个专项,按照台账建设工作具体要求,开展了2405个用水对象的台账建设工作。
  【水利经济】
  2011年,区水务局立足服务保障全区经济发展大局。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在水务工作中创先争优,有效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经济稳步增长,各基层单位拓宽资金渠道,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搞好水利经济创收工作。鸭淀水库共捕获各类鱼产品65.5万公斤,渔业产值230万元,钓鱼收入45万元,全年共收入275万元。水利机井管理所全年共打井8眼,成井率100%,总收入120万元。收缴地下水资源费655万元,全部上缴国库。
  (李妍薇)
  鸭淀水库管理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鸭淀水库管理处内设:工程管理科、生产销售科、大堤保卫科、办公室。直属部门有财务室、扬水站等单位。有工作人员59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主任 张连启
  【主要工作任务】
  2011年,鸭淀水库作为西青区西南部的一个重要的水利枢纽,肩负着大寺、王稳庄、李七庄等周边三个街镇和西青开发区平安度汛的重要任务。重视防汛工作,提前动手,做好水利设施维护保养工作,在汛前按时完成了对扬水站水泵等电气设备的维修计划,对水库周边9处26面闸门、启闭机等水利设施进行了检查和保养,设备完好率达到100%,确保了每台水泵运转正常,闸门启闭灵活,给防汛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规范】
  2011年,鸭淀水库以班组学习、试卷答题、电力进网学习培训等三种形式作为提高泵站人员专业水平有效手段。为提高科学技术的运用,把机井变频设备、办公楼、扬水用电设备等改造为自动化控制,提高用电效率45%左右,大量节省能源浪费。加强机电设备维修和改造不良运行线路,维修5台水泵机组及水泵控制开关柜,合格率达到95%以上。蓄水水泵运行1723台时,蓄水量达到1107万立方米。投资2万余元在扬水站安装全方位防盗监控系统,使值班人员足不出户。
  【生产销售】
  2011年,鸭淀水库在苗种投放、水质化验,水体施肥、鱼病防治以及成鱼捕捞等工作环节上由分管领导亲历亲为、严格把关,特别落实了苗种投放、水质调节两个重点工作,全年,共向库内投放优质鱼苗28万公斤,折合90万余尾,组织大水面集中施肥3次,促进鱼苗的快速增长。生产销售人员放弃节假日和公假休息时间,始终坚持公平、公正,从不优亲厚友,从不缺斤短两。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收到很好的效益,生产销售鱼、虾、蟹等各种水产品总计65.5万斤,自养鱼苗7万斤,实现产值420万元,创利润230万元。
  【植树绿化】
  2011年,进行了鸭淀水库绿化工程二期绿化任务,继续利用好水库闲散土地实施植树绿化,平整面积达200亩,种植白腊、火炬等2.6万株。同时,对整个绿化工程进行核实,核准了树木品种、数量栽植面积及土方开挖、平整工程量等,为工程的最终验收做好前期准备。为解决水库西堤外侧垃圾及污水脏乱现象,铺设排污管道200延米,新建垃圾池两个。与驻区部队加强合作,组织了两次集中清理垃圾。
  【工程管理】
  2011年,鸭淀水库配合区水务局完成大沽排污河到鸭淀水库进水闸工程,工程投资87万元,铺设直径1500毫米钢筋混凝土管120米,砌石600余立方米,浇筑混凝土500余立方米,涉及土方1.3万余立方米。施工期间水库工程管理人员加强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吴迎新)
  西河闸管理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海河下流管理局西河闸管理处内设:办公室、工程管理科、水政监察科(与工程科合署办公)、水文站、财务经济科,有工作人员25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2人,事业编制人员13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处长 王兴平
  副处长 吕衡 罗维元
  【工程简介】
  2011年,西河闸管理处管辖范围0.58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蓄水灌溉、航运的综合性工程,是海河干流重要控制工程之一,是天津市防洪重要屏障,亦是引黄济津重要通道,对保卫天津市和津浦铁路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堤防工程总长度为4.2公里,其中一级三类堤防1.9公里,位于西河节制闸上游左、右岸和西河船闸上游左岸,高程为9.0米(大沽冻结);二级二类堤防2.3公里,位于西河节制闸下游左、右岸和西河船闸左岸,高程为8.0米(大沽冻结)。
  【防汛工作】
  2011年,西河闸管理处调整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成员,明确防汛办公业务、调度运用、后勤保障、水情测报、防汛抢险负责人。编制《西河闸管理处2011年汛前自查工作报告》,重新修订了防洪预案,编制了船闸运行和应急度汛方案。加强对防汛抢险物料的管理工作,定期组织人员对库存物进行清点、核实,做到了账、物、卡相符;补充了电动机、发电机、编织袋等部分防汛抢险物资。
  【工程管理】
  2011年,西河闸管理处严格执行海河下游管理局闸门运行调度命令,制定闸门、启闭机操作规程、汛期和非汛期闸门调度命令执行流程图,认真填写闸门运行报告制度,如实填写情况报告,无违反操作规程。按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标准,严格执行合同管理,签订维修养护施工合同7份,完成水闸钢丝绳维护、变压器检测、启闭设备维护、防雷设施检测维护及堤防工程防浪墙维护、浆砌石护坡维护等维修养护项目50项。
  【水文测验】
  2011年,西河闸管理处按照《水文测验规范》和《测站任务书》的要求,做好水文设施维护及测报工作,全年采集水文数据1000组,发送水情报文160条,保证水文数据测得出、测得准、报得及时,没有发生错报、漏报等现象。
  【水政监察】
  2011年,西河闸管理处配合有关部门完成船闸、防浪墙工程立项申报工作。协助局水政和水政监察总队做好水政执法、水资源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完善水政执法巡察制度,坚持水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定期进行水行政执法巡视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完成船闸、防浪墙工程立项申报工作
  【输水任务】
  2011年,西河闸管理处为确保“北京2010年应急调水”工作顺利进行,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份多次派技术人员代表海河水利委员会在黄壁庄水库、王快水库、安各庄水库出库断面完成水量的监测、协调、信息发送工作,保证调水水量监测顺利进行。完成2010年度引黄济津输水任务,共计输水2.742亿立方米。
  (杨绪鸣)
  畜牧水产业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区畜牧水产中心)内设:办公室、畜牧发展指导科、水产发展指导科、科教科4个职能科室以及4个直属事业单位,即西青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区乡镇兽医总站、区畜牧兽医站(下辖7个乡镇兽医站)、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有工作人员43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5人,事业编制人员37人,工勤人员1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主任 刘维汉
  【各项指标】
  2011年,全区生猪饲养量27万头,比2010年减少3万头,存栏11万头,出栏16万头;肉鸡饲养量870万只,蛋鸡存栏37万只;蛋鸭存栏20万只,禽蛋总产量734万公斤;奶牛存栏3600头;鲜奶总产量888万公斤;全区肉类总产量2824万公斤,畜牧业总产值5.36亿元,同比增长7.2%,增加值2.25亿元,同比增长21.6%。西青区水产养殖投产面积为5.37万亩,与2010年相比,养殖面积减少1万亩。全区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万吨,还有观赏鱼8000万尾。水产养殖业总产值4.55亿元,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畜牧水产总产值9.91亿元,同比增长3.2%,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23.4%。
  【动物疫病防控】
  2011年,西青区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对西青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解,修订了应急预案,与各街镇签订了防控责任书,完善了三级防控网络,对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进行了充足准备。组织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四种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保持100%。共免疫畜禽295万头(只),使用各类疫苗650万毫升,保证了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组织实施科学养殖规范提升工程,强化防疫条件整改监督,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养殖场户做好免疫、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工作。组织集中消毒10次,投入消毒药剂30余吨。加大各类疫病监测面和监测数量,组织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检测各类样本6000份,各类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对全区饲养的3500余头奶牛组织实施了奶牛结核病检疫净化,同时认真抓好新城疫、布病、狂犬病等疫病防控工作,严防疫病发生。
  【培训与服务】
  2011年,区畜牧水产中心为了不断提高全区畜牧水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及时深入重点街镇、村场,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全年举办各类养殖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2000人次。深入生产一线,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共化验水质2000份,提供技术咨询1500次,帮助养殖渔民制定养殖方案和技术管理措施500份,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00份(本、册),有力地保证了全区畜牧水产生产的顺利进行。
  【推广与示范】
  2011年,区畜牧水产中心先后承担了市农委“大宗淡水鱼新品种引进繁育与养殖技术示范”、市水产局“天津市水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及产地准出示范项目”、天津市农学院“黄金鲫”良种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市科委“半咸水体新型套养模式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国家扶持“菜篮子”畜产品生产项目等科技项目。引进异育银鲫“中科三号”、芙蓉鲫、黄金鲫、从江香猪等新品种,并成功进行了乌克兰鳞鲤、异育银鲫“中科三号”、黄金鲫等良种繁育,良种繁育数量2.4亿尾,为全区及周边区县提供了优质良种。向全区推广了精养南美白对虾疾病生物防控技术和池塘合理套养南美白对虾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等新技术。
  【质量安全管理】
  2011年,区畜牧水产中心为提高“瘦肉精”查处力度和生鲜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对规模养殖畜禽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散养畜禽产地检疫率达到90%以上;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率达到100%。进行瘦肉精尿样日常抽检8350批次,抽检组织样品230批次;在开展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中,对510家饲养场户、8.4万头生猪进行瘦肉精排查,对临近一个月出栏的1.9万头生猪进行尿样抽检,共抽检生猪尿样1802批次;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审批发放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和准运证,抽检送检奶样86批次。全区水产病害监测点已增加到7个,共检疫各类苗种30亿尾。强化对养殖基地、苗种场、饲料、渔药等投入品使用监管,杜绝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违禁药物行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无公害产地、水产品生产企业和苗种场等生产单位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建档率达到100%。
  【重点项目建设】
  2011年,总投资1300万元,新建设施面积2.5万平方米的精武镇隆鑫发现代肉鸡和大寺镇凯润现代奶牛养殖市级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实施辛口镇宏乐、王稳庄镇东元奶牛养殖场和精武、王稳庄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总投资740万元,提升改造设施面积3.2万平方米,已完成验收;完成投资1200万元,建设面积1.02万平方米的杨柳青益君生猪养殖建设项目和投资436.65万元,建设面积8639平方米的王稳庄永庆发畜禽养殖建设项目。在已建成的5个优势水产品养殖园区的基础上,启动王稳庄恒兴富民水产养殖园区建设,计划投资830万元,已投入资金600万元,完成了620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开展精武观赏鱼养殖示范园区提升改造项目,投资900万元,新建温室内部设施1.3万平方米及其他配套设施。
  【基础设施】
  2011年,畜牧水产中心为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在全面完成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基础上,启动西青区街镇兽医站基础设施续建项目,投资35万元,为七个街镇兽医站购置仪器设备779(套),全部为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完成后,为西青区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王斌)
  农业技术推广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区农技中心)内设:办公室、财务科、农技信息综合科、农机发展指导科和设施农业发展科。下属12个事业单位:蔬菜工作站、种子管理站、林业工作站、土壤肥料站、植物保护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监理站、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青区分校、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和农业机械供应站。有工作人员95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5人,事业编制人员80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主任 时迎春
  党组书记 任秀元
  副主任 任秀元 郝庆德
  刘学旺
  【设施农业建设】
  2011年,西青区完成农业设施建设1.2万亩。全区12个设施蔬菜建设项目中,杨柳青二街、五街、二侯庄、大寺王庄子、当城等工程建设已经完工。在设施农业建设的带动下,形成以蔬菜、花卉园艺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格局。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5.68亿公斤,产值10.18亿元;鲜花种植面积2757.6亩,销售额达到1.87亿元。
  【农技推广】
  2011年,区农技中心引进西红柿、甜瓜、葡萄等优新品种20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31万亩,建立13个测土配方查询终端。物理农业技术、精细农业管理技术示范353亩,推广保护性耕作3万亩,推广激光平地6000亩,土地深松1.2万亩;推广卷帘机等农业机械共1790台。向社会输送大中专毕业生328名,涉农产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完成235人次;举办内容涉及花卉养护管理、蔬菜栽培技术、食用菌种植、冬枣管理农民实用培训班12期。
  【农业服务】
  2011年,落实粮食补贴面积7.5万亩,补贴资金总计525.48万元;落实良种补贴面积4.3万亩,补贴资金共计51.85万元。补贴农业机具1834台套,受益户数1395户。补贴总额491.279万元,拉动农民投资980万余元。“三夏”、“三秋”期间,成立“三夏”、“三秋”工作领导小组和“三队一站”农机服务组织,人、财、物全部到位、全程服务,确保了“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执法与农产品安全】
  2011年,为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区农技中心开展了多次农业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检查农资数量8697.6吨。未发现经销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和农机的坑农害农事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每月保证无公害蔬菜抽检样品100个以上,全年合格率超过99%。同时,新申报无公害产地530亩,新增无公害单品认证22个。
  【防灾减灾】
  2011年,区农技中心共监测林地面积11万亩;监测粮田、菜田近2万亩,林地测率达到96.3%;各种病虫害防治面积达5.48万亩;确保了5.6万亩东亚飞蝗防区蝗虫不起飞、不危害;苗木检验检疫率达到100%。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结合人影可视化平台系统完成区减灾应急体系指挥平台建设,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适时。
  (刘皓)
  工业经济管理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工业经济委员会内设:办公室、经济运行科、行业技术管理科、综合管理科、投资与项目管理科和工业企业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35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21人,事业编制人员14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主任 梁广义
  副主任 张勇(调研员)
  张俊兴 刘尧
  张炳柱(2011.07免)
  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
  局长 梁广义(兼)
  副局长 张勇(兼)
  刘尧(兼)
  【基本情况】
  2011年,西青区有工业企业5351家,从业人数25.62万人。拥有总资产810.5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502.18亿元,固定资产308.39亿元。街镇工业企业拥有总资产481.91亿元,其中流动资产304.87亿元,固定资产177.04亿元。开发区拥有总资产328.66亿元,其中流动资产197.31亿元,固定资产131.35亿元。
  【主要经济指标】
  2011年,西青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21.31亿元,同比增长25.01%;实现销售收入1549.82亿元,同比增长25.32%;实现利税179.73亿元,同比增长17.83%。
  街镇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7.01亿元,同比增长26.29%;实现销售收入999.81亿元,同比增长26.97%;实现利税101.61亿元,同比增长16.34%。
  开发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4.3亿元,同比增长22.78%;实现销售收入550.01亿元,同比增长22.43%;实现利税78.12亿元,同比增长19.82%。
  【规模工业】
  2011年,西青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68家,总资产769.29亿元。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26.04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利税总额175.53亿元,同比增长21.77%。规模工业在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实现了产销两旺,产销率达到99.15%。
  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16家,比2010年增加19家。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63家,10亿元以上企业26家,20亿元以上企业13家。亿元以上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78.49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89.65%;实现利税总额167.1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95.23%。
  【重点行业】
  2011年,电子、汽车、医药三大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98.32亿元,同比增长12.55%,占规模工业的34.94%;实现利税总额69.87亿元,同比增长14.22%。
  电子信息业规模企业有64家,实现产值247.94亿元,其中电子元件实现产值128.65亿元,占该行业的51.89%;实现销售收入248.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6%,占全区规模工业企业的17.4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企业达到66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16.44亿元,同比增长14.45%,占全区工业比重的15.18%,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以上企业33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产值达199.46亿元,同比增长14.37%。
  【外资企业】
  2011年,西青区规模工业中外资企业达到235家,从业人员8.86万人,总资产407.2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61.25亿元,占西青区规模工业的46.37%。实现利润总额52.55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43.19%;实交税金34.3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3.68%;销售收入利税率达到13.13%,高于内资企业1.54个百分点,高于西青区规模工业平均水平0.83个百分点。
  【私营个体工业】
  2011年,西青区私营个体工业企业达到5028家,其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245家,亿元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61家。实现现价产值588.44亿元,同比增长33.69%;实现销售收入571.75亿元,同比增长34.27%,以上指标分别占工业总量的38.68%和36.89%。街镇私营个体工业企业达到4781家,实现销售收入543.22亿元,同比增长31.91%,占全部私营个体销售收入的95.01%;实现现价产值560.05亿元,同比增长31.37%,占全部私营个体现价产值的95.18%。
  【工业园区】
  2011年,示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27.27亿元,完成“七通一平”面积22.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道路建设107.3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绿化面积76.61万平方米,累计建设标准厂房29.26万平方米。新引进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213亿元;园区新老项目当年完成投入70.94亿元。园区共有驻区企业272家,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74.2亿元,同比增长62.1%;完成税收7.57亿元,同比增长45.9%。街镇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7.16平方公里,完成“七通一平”土地面积18.72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25.9亿元,区内企业1775家,累计引进内资到位资金274.2亿元、外资4.26亿美元。
  【节能降耗】
  2011年,受区政府委托,牵头组织建委、发改委等部门接受市节能评价考核组对西青区“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和工作开展情况的现场核查。西青区节能工作考核成绩被评为超额完成等级,节能工作继续走在了天津市区县前列。对万元GDP能耗指标下降4%的目标进行了分解,与9个街镇和重点企业签订了2011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调整了能源评估和审查工作办事指南,办理2011年合理用能批准事项共计158件,无一例超期办件,无一例行政效能投诉,按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积极发挥各级政策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全年支持节能项目近10项,促进节能1万余吨标准煤。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量首次突破200亿元。西青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9.25亿元。全区工业企业建设开工项目累计258个,计划总投资707.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7.1亿元。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89个,计划总投资171.64亿元,计划投资134.25亿元,资金到位108.31亿元;结转项目69个,计划总投资535.61亿元,计划投资142.85亿元,资金到位120.93亿元。已完工项目173个,计划总投资145.5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1.58亿元,投入资金87.89亿元,同比增长14.46%,预计项目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187.86亿元,新增利税20.42亿元。
  【重大项目】
  2011年,全区三批三级五类工业重点项目共计218个,计划总投资922.97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449.7亿元,投资到位率达到48.7%,项目开工率达到95%。已竣工和部分投产项目共计167个,计划总投资380.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40.5亿元,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900亿元,新增税收55亿元。列入区县重大项目共7批52个,计划总投资637亿元,累计完成263.3亿元,已竣工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241.5亿元,实际完成174.7亿元。申报市级重大工业项目共8批15个,计划总投资185.9亿元,累计完成101亿元。
  【技术进步】
  2011年,天津市祥威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和天津大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2个项目列入市经信委“2011年天津市工业技术改造贴息资金计划”,获得支持资金350万元。天津市利强钢管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列入市中小企业促进局“2011年郊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贴息项目计划”,获得支持资金415万元。天津市凤鸣冷板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获得2011年区级企业技术改造贴息资金扶持2108.2万元。通过技改贴息的杠杆效应,拉动投入7.7亿元,预计新增产值83.07亿元。天津市津达执行器有限公司、天津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纽素乐必佳(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通过2011年市级技术中心认定。天津市新丽华色材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企业获得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楼宇经济】
  2011年,根据天津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心城区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西青区联都大厦、赛达新兴产业园、天物大厦等3家被列为天津市重点亿元楼宇项目,已有70家企业入驻,共实现综合税收2.72亿元。联都大厦和天物大厦达到了“亿元楼宇”标准,实现了三年目标当年完成,其中联都大厦实现税收1.2亿元、天物大厦实现税收1.16亿元。
  【培训管理】
  2011年,西青区共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765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9%。高、中、初级职称审核通过62人,其中高级3人,中级19人,初级40人。
  (周建莹)
  商务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商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商务委)内设: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服务业发展科、市场管理科、商贸流通秩序科、外资科、外企科、外事外贸科。有工作人员32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28人,工勤人员4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党委书记 付金凤
  副书记 王学锁
  主任 王学锁
  副主任 李志足 赵振新
  俞震(2011.07免)
  李建军(2011.07任)
  【经济指标】
  2011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同比增长46.4%;实现营业收入1015.2亿元,同比增长47.5%;实现固定资产投入398.1亿元,同比增长33.7%,服务业占全区经济的比重达到40%。外向型经济方面,全区实现合同外资额10亿美元,同比增长70.7%;实际利用外资额8.5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实现外贸出口额20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发展服务业】
  2011年,西青区重点推动服务业项目101个,全年投资208亿元。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创意产业、会展经济、高端服务、服务外包、高端商贸、文化旅游八大服务业主导产业。引进了高德亚特、深国投、永旺等知名企业,重点建设天洲大厦、九策高科技产业基地、天安数码城、深福保创意产业基地等发展载体。全区建设楼宇项目23个,投资总规模80亿元,入驻企业400余家。其中天物大厦、联都大厦年纳税额都达到1亿元以上。投资12亿元,建设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凌奥创意产业园项目,可容纳科技研发、动漫设计、文化传媒等各类创意企业千余家。落实《西青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意见》,为津兰国际商贸中心、天洲大厦、董庄子菜市场、邓店菜市场、凌奥菜市场等5个项目落实扶持资金4659万元。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为凌奥创意产业园、中北永旺商业广场等服务业建设项目协调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利用外资】
  2011年,区商务委充分利用津洽会、广交会等大型展会的影响力,搭建平台,多渠道推介、宣传西青区重点招商载体和招商项目。第十八届津洽会期间,与150个国内客商和50个国外客商进行了接洽,与日本尤尼佳项目、昭和纸包装等国外客商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4.2亿美元。提高外资项目质量,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相继落户,其中有一期投资总额9000万美元的尤尼佳生活用品(天津)有限公司,投资总额3750万美元的津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投资总额4991万美元的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等一批项目。投资近亿万美元的鼎德置业项目,投资3043万美元的天津市第一家中外合资小额贷款公司——天津赛达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200万美元的天津普佳物流有限公司等项目入驻西青区。一批效益好的外资项目竞相增资。
  【外贸出口】
  2011年,区商务委先后走访了中芯国际、日新塑胶、富士能光学、首泰框业等多家重点出口企业。帮助这些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举办了西青区外贸出口政策及出口退税培训班。组织企业参加上级政策培训和对接活动,先后组织昊宇等10家企业参加津港经贸合作论坛、组织非凡太美等6家企业参加天津市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对接会、组织中芯国际等18家企业参加市出口基地授牌大会。做好机电出口基地申报工作,并组织全区近300家机电出口企业申请基地企业,第一批被认定52家。完成西青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申报工作,为赛达公司检验检测平台争取到补贴资金58万元。
  【市场管理】
  2011年,首先将杨柳青广汇等6个菜市场列入首批封闭菜市场提升改造项目,落实区服务业扶持资金79.43万元。对封闭菜市场内蔬菜、粮油、肉、蛋经营户给予相应的摊位租金减免,补贴资金16.82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市场供应,稳定了蔬菜价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部署要求,开展了煤炭、成品油等经营企业的年检核查工作。完成煤炭企业年检初审42家。备案家电下乡企业34家,销售网点51个,家电以旧换新备案销售网点21家,回收企业12家。为了让居民吃上安全卫生方便快捷的放心早点,区商务委启动了“放心早点民心工程”。放心早点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原则,投资960万元建成了6500平方米配送中心,先后在杨柳青、中北、大寺等几个街镇安置早餐亭50个,受益群众5万余人。各职能部门出动700余车次,3700余人次,对新闻出版、手机、服装、汽车配件、药品、种子等商品市场4000余家生产经营企业、11条社区商业街、4个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进行全面排查,市场主体检查率在80%以上。查扣回收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瓶1520只,保健床垫、坐垫200张,高仿三星、诺基亚手机83部,假冒金龙鱼食用油100余桶,销毁8个著名白酒品牌假冒伪劣商品1700余箱,取缔无证游商地摊18个,收缴盗版光盘6500余张、盗版图书1130余册,处理医药举报投诉案件7起。坚持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每周至少深入生猪屠宰企业检查一次。主要节假日,组织力量驻厂进行24小时跟踪检查。深入开展了“猪肉及其制品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投资12.5万元,请专业检验部门对猪肉注水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测,有效地维护了全区生猪屠宰行业的生产秩序。
  (张志明)
  招商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招商局,加挂西青区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牌子,区招商局内设:办公室、投资促进科、经济合作科和一个下属事业单位,即招商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10人,均为行政编制人员。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局长 王凤清
  副局长 张莹 康玉松
  郭有星
  合作交流办公室
  主任 王凤清(兼)
  副主任 张莹(兼)
  康玉松(兼)
  郭有星(兼)
  【内资情况】
  2011年,西青区内资项目330个,内资到位额288.0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71%,同比增长30.92%;外省市项目97个,资金到位155.0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3.4亿元)的101.05%,完成市任务(132亿元)的117.43%,同比增长31.36%。
  【招商引资】
  2011年,区招商局充分利用各类中介组织、天津地区商会和天津驻外办事处等机构,进行紧密沟通。走访各地、各类招商合作客户51批次,建立合作关系客户近100家;全年共为各街镇工业园、西青开发区提供各类项目信息200条。开展招商引资业务知识培训2期,近百人次。内容涉及西青区“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利用形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农地转用土地征收流程、规划建设审批流程、国际商务礼仪等招商专业知识课程,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策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等。指导各街镇及开发区充分用活、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全年接待客商考察、洽谈合作100余批次,近300人。主要协调组织零售业巨头沃尔玛、韩国知识经济部等考察团到各街镇和西青开发区进行投资考察;组织推动中环电子产业园、闽台新家园等大项目的对接洽谈活动;先后前往日本、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和北京、上海、福建、深圳等地进行项目对接洽谈。全年为街镇和西青开发区引进了大唐新能源、联宽药业等企业。洽谈项目96个,其中签约26个,有效促进了全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宣传推介】
  2011年,区招商局加强维护和优化西青招商网,加大全区招商资源和优势的宣传推介力度,吸引大项目、好项目来西青投资落户。西青招商网全年访问量近7万次,日最高击率达5640次。成功组织了“2011西青合作项目洽谈签约大会”,来自国内外153家企业到会,签约项目66个,总投资额652亿元。这次大会在参会企业、签约项目数量和项目质量上全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中央新闻媒体、天津主流媒体等都到会进行了新闻采访,并在一些报纸与刊物上进行了宣传报道和有关网站的转播,天津招商网还将大会情况做成专题网页进行宣传报道,对西青的产业优势、人才保障等整体投资环境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举办天津西青(上海)投资洽谈会。参会企业37家,签约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16.7亿元。此次大会进一步扩大了西青的影响力,促进了西青区与“长江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市的经济合作。
  (姚冰)
  供销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区社)内设: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财审科、业务科、劳资科和13个直属公司,1个基层综合供销社。全系统在册职工人数576人,在岗职工351人。区社机关工作人员21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党委书记 丁志芳
  主任 丁志芳
  【主要经济指标】
  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实际完成10.73亿元,完成全年进度的114.90%。商品完成10.67亿元,同比增长42.83%,完成全年进度的118.77%。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18亿元,同比增长55.68%,完成全年进度的103.08%。增加值完成4100.7万元,同比增长27.10%,完成全年进度的100.58%。利润总额完成7.11亿元,同比增长18.42%,完成全年进度的103.01%。营业收入:全年计划59767.00万元,实际完成71112.79万元,增长37.23%,完成全年进度的118.98%。上缴税金1116.83万元。职工人均收入2.8万元。
  【盘活企业资产】
  2011年,区社将坐落在河西区黑牛城道128号的西青区社所属企业占地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2平方米跃华商贸实业总公司进行了清理。引入有实力企业的资金2400万元,还清历史所欠银行借贷,赎回企业地证、房证。筹借2600万元资金,缴纳了土地出让金和相关契税,并且通过“现状补办”领取新的两证合一的房地产权证,变更了土地使用权属的性质。
  【重点工程企业】
  2011年,区社与合作企业签署“西青供销大厦”合作开发项目协议,通过土地招、拍、挂,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设方案已敲定,开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按计划运行,建设用地地质勘探、建筑设计、办理用地的相关手续等在进行,计划2012年破土动工。大厦建成后区社将获得6000平方米以上办公和商业用房,最大限度地获取企业资产的净值,为企业发展争取创造最佳经济利益。
  【农超对接】
  2011年,区社在业务经营中重点放在传统的医药批发、超市、鞭炮、农资、煤炭、物回六大经营体系建设中,加大对农超对接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百顺公司超市经营优势,为减少中间环节与农民种植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签订蔬菜购销合同,达到企业、种植户和专业合作社共赢。已经投资102万元,新建300平方米蔬菜加工储存保鲜包装设施,租赁了500平方米冷链物流配送仓库,购置了4辆配送专用车,为农超对接向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资经营】
  2011年,区社在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中,以农资公司为依托,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构筑统一品牌和统一经营的发展趋势,做好为三农服务,保证农民切身利益不受损失。在搞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为农惠农措施。和区工商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的红盾行动,深受农民欢迎,同时加盟市农资公司的连锁经营洽谈成功。
  【维护稳定】
  2011年,区供销社在抓安全维护稳定工作中,从加强管理、注重教育、搞好专业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入手,邀请专业人士对基层交通管理专业人员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收到较好地教育效果。从组织、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明确落实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检查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召开企业法人、安全员专题会议,通过影像资料,及时解决纠正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坚持以人为本,保证职工利益。筹措资金300万余元,增加职工收入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加大信访接待工作力度,全年接收信件上访6件,接待来访24人,实际办结6件,办结率100%,答复率100%。
  (刘正强)
  建设开发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西青区建设开发公司有在编人员12人,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全民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及自有房屋租赁。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经理 孙巨赢(2011.03任)
  【工作概况】
  2011年,西青区建设开发公司为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加有效,竞拍张家窝镇丰产河以西约6.95亩商业用地,该项目立项正在进一步策划中。与此同时注册成立隶属本单位的国有全资天津市鑫捷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000万元。水岸华庭项目位于杨柳青镇,用地2.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共10幢商品住宅楼,西青区建设开发公司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缩短相关工作手续办理时间,科学合理安排工期,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项目配套除电以外全部完成,正式用电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预计2012年5月全部竣工实现入住。为了降低销售成本,尽管2011年房地产销售市场低迷不振,水岸华庭项目已经销售房屋150余套,销售额1.1亿元。
  (孙新华)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西青分公司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西青分公司(以下简称西青分公司)供水区域为杨柳青镇、张家窝镇、中北镇、辛口镇和王稳庄镇,以及大寺镇局部区域。下设一座水厂,张家窝、辛口、王稳庄泵站和杨柳青、张家窝、中北镇、辛口镇、王稳庄供水营业服务站以及青成自来水工程有限公司。有工作人员22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1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书记 王振江
  经理 李广生
  副经理 马庆 纪振栋
  王连旺
  总工 贾伯樱
  【产水供水】
  2011年,西青分公司管网直径300厘米以上管道总长度为1595公里,区域表具总量14.92万具。水厂综合供水能力每日3.1万立方米,供水量1683万立方米,售水量1342万立方米。此外,市区水厂产水通过穿越外环线管道直接供给西青区用户。
  【科研基地】
  2011年,杨柳青水厂作为天津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水处理科研基地,承担集团公司和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实施的科研项目。“生物除藻”、“膜法处理”等科研项目都取得了较好成果。天津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在杨柳青水厂建设“2.5万吨膜处理项目”。作为该建设项目的主体单位,西青分公司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2012年将开工建设,为西青地区生产优质自来水。
  【供水服务】
  2011年,西青分公司解决了王稳庄、辛口、张家窝三个泵站双电源的问题,保障了三个泵站区域内安全供水工作。尤其对张家窝泵站内部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增加泵站二次水源管道连接,提高了张家窝供水区域供水的安全性。利用集团旧管网改造资金,对杨柳青水厂出厂直径800厘米管道进行全面改造,更换800厘米输水干管4084米和400厘米配水管线820米,并对沿线的供水设施进行更新。由张家窝镇政府出资,将京福公路直径300厘米供水管线更换为直径500厘米管道,解决了张窝镇、辛口镇的水压不足问题。完善客服中心人员配置,并且实现24小时热线服务。受理热线、服务、维修6135件。
  (王扬)
  天津市电力公司城西供电分公司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城西供电分公司供电营业区面积65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5万人,电力客户92.83万户,其中居民客户87.09万户,全年售电量85.9亿千瓦时。有12个职能管理科室、14个车间,以及两个多种经济实体。有员工1018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总经理 么军
  副总经理 刘志刚 寇士杰
  李慧清
  【安全生产】
  2011年,供电分公司开展“两抓一建”安全风险管控和“安全共保”等安全活动,做到安全工作“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各级人员到岗到位3090人次,到岗到位率100%。圆满完成38项度夏工程,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全年安全生产365天,累计安全生产1461天。完成各类重大活动及节假日的保电任务30余项。
  【电网建设】
  2011年,供电分公司完成西部走廊系列工程外协工作,有力保证了京沪高铁、西部走廊工程顺利完工,解决遗留多年的改造工程问题。与华苑产业园区签订排管垫资建设协议,节约电网建设成本。建设完成中心城区第一个光纤进小区项目,更换智能电表33.1万具。建成投运市区第一个110千伏智能变电站湘潭道站,完成年度“开十投九”的建设任务,节点完成率100%。完成侯台110千伏站建设工作。增加变电容量26万千伏安,新投35千伏及以上线路36条,约59.07公里;新建排管2.32万延米。
  【优质服务】
  2011年,“天津电力心连心工程”启动居民用电服务质量监管专项行动,制定《有序用电管理办法》,精心组织并规范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启动实施C级电力平衡预警方案。分公司实现供电营业厅3个四星级1个三星级,实现24小时自助售电收费在辖区供电营业厅全覆盖,深入推进供电服务进社区活动,全年现场服务20次,办理居民售电、咨询业务3156件,为特殊群体对象上门服务120次。
  (魏立建)
  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设13个部门:即行政部、人力资源部、政工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燃料供应部、策划部、安监部、运行部、检修部、燃料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处和实业公司。全公司在册职工973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4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总经理 徐鸣
  副总经理 董长青
  【装机容量】
  2011年,公司建有四期工程,总装机容量1200MW(兆瓦,下同)。其中一、二期工程安装4台共375MW燃油机组,按照国家能源调整和关停小火电有关政策,已全部停运并报废拆除。三期工程安装2×300MW燃煤抽汽供热机组,先后于1998年12月和1999年9月投产发电。四期工程安装2×300MW燃煤抽汽供热机组,先后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5月投产发电。已累计发电592亿千瓦时,供热3681万吉焦。
  【生产经营】
  2011年,公司为摆脱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狠抓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增收降本、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安全生产保持平稳,年发电量再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股份公司下达的利润目标,主要能耗指标同比显著降低,五期煤机项目和燃机项目实现协同推进,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多经产业实现盈利目标,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发电量69.56亿千瓦时,完成供热量601万吉焦。
  【节能环保】
  2011年,公司紧密围绕与天津市政府签订的2011年节能目标,以机组检修为契机,加大节能环保改造力度,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节能环保工作取得实效,主要指标均优于2010年同期。机组主要能耗指标显著下降。通过6号锅炉降低排烟温度改造和6号汽机高效汽封改造,共计降低煤耗6.5克/千瓦时。加大环保设备运行和维护管理力度,环保各项关键指标同比显著上升,脱硫系统平均投运率96.02%,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削减二氧化硫2.62万吨;除尘器投入率和废水达标排放合格率等重要环保指标均为100%;为有效提升环保减排能力,组织完成了四期脱硫增容改造,积极开展脱硝改造前期工作。
  (刘炜)
  中国石化天津西青石油分公司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西青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西青分公司)内设:综合办公室、零售管理部、结算管理部、客户经理部。下属有在营加油站22座。有员工395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经理 戴永光
  副经理 季如凯
  【经营指标】
  2011年,西青分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实现增量创效。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经营任务指标。加油站零售量15.62万吨,同比增加1.88万吨,其中汽油售量9.85万吨,柴油售量5.76万吨,直销批发完成8.43万吨,其中直销完成8.41万吨,加油卡充值额完成4.88亿元,同比2010年增加4778万元。
  【经营管理】
  2011年,西青分公司对油品价格、营销活动进行全天候监控,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指导启动相应的营销预案。以现场督查为着力点,推进加油站经营管理工作。督查队加大督查覆盖面、加快督查频次。督查队由2人增至8人,由管理岗及加油站各片区经理组成,对加油站经营、管理全方位进行督查。根据工作思路和部署及时与各站做好工作对接,认真督查、及时反馈、电话回访、跟进复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年督查190站次,提出问题600条,整改问题574条,整改率达到95.67%。
  【安全管理】
  2011年,西青分公司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和预案演练,加大加油站隐患整改力度,保障加油站安全经营。未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和人身伤害。对加油站隐患的治理上,从硬件上保证加油站所有的设备、设施安全达标,符合消防、安监部门的要求。进行专项安全检查3次,月度巡检平均每月2次,累积24次,检查发现隐患问题48条。坚持广泛开展岗位培训,组织一线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两次,主要内容为各岗位安全职责、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等,累计培训280余人次;组织一线员工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专业培训,累计培训230余人次。
  【质量管理】
  2011年,西青分公司严把质量关,开展加油站油品数质量大检查。针对“油品接卸十步法”、“加油八步法”、计量器具使用情况以及铅封管理等重点予以检查整改,对在用的181条加油枪计量控制系统铅封进行升级改造,更新配置20升标准计量罐4个,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上级有关部门强制检验加油机114台,检验枪数724把。施打铅封54台加油机,更换全自助加油机14台。创建管理示范站22座,其中精品站1座,形象改造加油站6座,维修改造加油站1座,改造全自助加油站4座。
  【强化营销】
  2011年,西青分公司把开发、维系大客户作为加油卡营销核心工作。采取客户走访方式,以开发区为试点,以推介加油卡为平台,进行客户开发和维系,走访注册企业178家,让客户了解加油卡的便捷、安全、管理功能,同时也摸清了区域市场的占有率。组织40人对全区九个街镇400户企业进行拉网式走访。积极推行充值卡业务。为提升石化加油卡行业竞争力,拓展加油卡新的支付功能,丰富其营销手段,减少睡眠卡,提高加油卡系统运营效率,推出充值卡业务。按照公司要求进行大力宣传,开展购充值卡享“即时”礼和大客户购充值卡返利活动。
  (刘涛)
  天津市西青区烟草专卖局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天津市西青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下简称西青区局(分公司))受天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垂直管理。主要负责西青地区烟草行政执法检查、市场管理和卷烟经营工作,内设:办公室、财务科、专卖科(内部监督管理科)、客户服务中心、网建办、政工科、安保科。有工作人员63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局长 王志涛
  副局长 李涛
  【主要经济指标】
  2011年,西青区局(分公司)全年卷烟销售2.64万余箱,同比增加1559.96箱,同比提高6.27%;实现销售额(含税)5.9亿余元,同比增加1.16亿余元,同比提高24.44%;平均单箱销售收入(含税)达到2.38万余元,同比增加3270元,同比提高17.10%;实现税利1.32亿元,同比增长32.09%:其中实现利润8965万元,同比增长33.51%,税金4228万元,同比增长29.18%,超额完成考核指标35%;三项费用率为3.93%,同比降低0.63个百分点。
  【专卖管理】
  2011年,西青区局(分公司)在卷烟打假、打私工作中,查办涉烟违法案件113起,其中1万元以上案件33起,查扣各类违法卷烟共计2.8万余条,其中假烟4449条,总案值104万余元,共上缴罚没款20万余元,市场净化率达到了95%以上。净增持证户133户,超计划33户,共接听群众举报48起,全部落实并形成反馈意见。并成功破获了由公安部、国家局督办的“8.18”特大制售假烟网络案件,当场查扣非法卷烟2818条,制假烟机6台以及大量制假原辅材料,现场控制犯罪嫌疑人29人,刑拘20人,批捕8人。
  【辖区服务】
  2011年,西青区局(分公司)定期召开专销结合会议、工商零“三位一体”协同会议,及时就辖区内卷烟市场出现的情况交换意见,有针对性的组织货源,使卷烟投放工作科学合理。围绕库存指导分析、订货销售指导、邀请工业公司当一天零售户等方面开展服务月活动,制定并推出了缩短办证周期、帮扶困难无证户上门免费拍照、送证上门以及便民服务等八项措施,并将承诺内容制作成标识牌予以公示,接受辖区零售户的监督。同时,利用自营店窗口,发挥品牌培育、形象宣传、消费引导的作用。
  (王咏卉)
  工农联盟农牧场
  【机构人员概况】
  2011年,天津市工农联盟农牧场(又称天津市农工商宏达总公司)内设:场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工会、财务审计科、劳动工资科、安全保卫科、社区部。控股单位3家:即天津华鼎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天津浦佳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宇世达置业有限公司;以及农工商宏达总公司水电公司、天津燊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工农联盟农业总公司、天津市农工商宏达总公司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农垦医院5个下属单位;下辖华庄村、杨伍庄村两个过渡村。有员工198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书记 史惠敏
  场长 傅同起
  副场长 杨小卫 田树人
  刘瑞成赵庚
  工会主席 丁广新
  【经济概况】
  2011年,全场拥有土地约6000亩,资产总值10.42亿元;利润总额6001.14万元。其中工农产业实现利润1489.65万元,华鼎公司实现利润4511.49万元。在册职工年均收入6.23万元。
  【重点工程】
  2011年,工农联盟农牧场华鼎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华鼎高科技创业中心1—6号楼的高层工业厂房基本售罄。出资500万元成立华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2号楼A座4、5层和B座作为先期开发的孵化场所,已经吸引了翼动文化传播、尊德航空科技、世纪荣光通信技术等3家高科技企业。华鼎高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由天津中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已完成立项、设计方案总平面审定、报建备案、环评等,完成场地平整、地勘等工作。
  【水电公司】
  2011年,工农联盟农牧场先后完成嘉立荷牧业电器及管网改造工程,华鼎公司3号变电室及外网、供暖、照明、管道等项安装工程,城西供电局费控表安装工程(安装电表箱4.8万具),天屋房地产22万平方米住宅小区电力配套安装工程;静海供电局东方仕嘉等变电室安装工程;农科院给排水泵站及智能设备安装工程、海泰中水入户工程。宏达水电公司,投资86万元引进国内先进数控机床设备,为神钢、嘉立荷、农科院、双协机械厂等单位研制了箱式变电站、箱式关闭站、开关柜、电容补偿柜等十多台大型设备。
  【农业公司】
  2011年,工农联盟农牧场,农业公司改变以土地、房屋租赁收入为主的发展模式。主动谋求转型发展,确定以绿化苗木基地建设为主、辅以劳务工程收入的发展思路。年利润增长三倍多。一期苗木建设共投资50万元,栽植海棠、白腊和银杏522棵,成活率达到98%。劳务工程先后完成了天津送变电地埋缆、35KV(千瓦)线缆改造和张家窝22万平方米住宅小区电力配套的沟渠工程等。
  【其他工作】
  2011年,工农联盟农牧场积极支持国家、市政府及西青区的重点工程建设。协调配合京沪高铁天津南站220KV牵引站电源线配套工程及拆旧工程的施工,按时完成了农场界内17座电力塔基的拆建;协调天津地铁3号线(邢庄子变电站经过场区)电缆工程;配合西青区建委按时完成了104国道(津静公路以南农场界内)道路拓宽工程。
  (张睿)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
  【机构人员概况】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行政隶属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位于西青区外环线38公里处。主要承担农作物学、作物栽培学、农业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科学研究工作。并且开展相关技术咨询和产品开发利用。2011年内设:办公室、科研科、财务科、开发科;以及小麦、杂交粳稻、玉米发展、水稻资源、栽培研究中心和综合实验室。有员工8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7人,具有高级职称17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所长 刘学军
  副所长 王胜军
  【科学研究】
  2011年,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天津市级科研项目12项、天津市农科院级项目12项,其他科研项目9项。申请到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门及天津市有关部门科研合同经费1091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经费是634万元。通过结题验收工作,完成《津强专用春小麦新品种5号、6号种子繁育与示范》、《水稻回交导入系构建与种质资源有利基因的高效发掘》国家级科研项目。并且完成《杂交粳稻抗病耐盐种质资源》、《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津强5号春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杂交粳稻新品种10优18及中粳优1号良种产业化》等天津市级科研项目。还完成科研成果登记一项,通过国审品种一个;市审品种三个;省审品种一个。
  【科研成果】
  2011年,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通过与国家、江苏省有关部门合作,培育出可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新品种“津稻263”,开展抗水稻黑条矮缩病基因定位和克隆工作。在黄淮、江淮、长江中下游等水稻产区小面积推广示范“津粳优68”、“津粳优28”合作培育出的杂交粳稻新品种。同时在辽宁省大面积推广“5优280”、“金粳优132”等水稻新品种。强筋二级冬小麦新品种“津农6号”在宝坻、武清区示范种植1.5万亩,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小麦新品种“津07-177”参加国家生产试验。培育成适合东北寒冷区域种植的极早熟糯玉米新品种申报甘肃省品种审定。选育出“津科糯211”等苗头品系10个。选育出参加天津市区试棉花新品系2个,其中大桃型苗头品系和强优势杂交棉组合各2个。
  【成果推广】
  2011年,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在天津、江苏、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省市建杂交粳稻品种示范基地100个。示范推广水稻新品种150万亩,其中杂交粳稻种子生产基地1万亩。召开现场观摩会和技术培训会10次,培训农民1000人次。加强鲜食玉米新品种推广工作,在北辰、武清区以及河北、湖北、吉林等省建示范区五个,示范推广面积3万亩。继续巩固春小麦示范基地面积10万亩,建“津农6号”示范繁种基地1.5万亩。同时建以“津强5、6号”和“津农6号”春小麦为主体核心示范基地。与武清、宝坻、蓟县农技中心和种子公司密切合作,并且辐射各区县农科站和种子销售单位。派出科技人员下乡12次,培训农民20人,服务农户200户,建服务专业合作组织3个。与大型面粉企业达成合作收购强筋小麦订单650万公斤。
  【学术交流】
  2011年,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负责人偕专家学者应邀到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双方主要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克隆项目”立项事宜予以学术协商。先后邀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美国路斯安娜州水稻试验站专家学者到该所作学术报告,并且就水稻和小麦学术研究进行交流。还邀请中国科学院、四川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学者到所访问和学术交流。
  (冯桂岑)
  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蔬菜研究所
  【机构人员概况】
  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行政隶属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主要从事蔬菜育种、蔬菜栽培、蔬菜生理、生物工程等新技术研究与开发。2011年,内设:办公室、财务科、科研管理科、花椰菜研究室、大白菜研究室、西瓜研究室、甜瓜研究室、芹菜研究室、豆类研究室、辣椒研究室、茄子研究室、开发推广部、储藏加工部和实验农场。有员工73人,其中专业科技人员48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20人。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书记 运广荣
  所长 张斌
  副所长 焦定量 王武台
  李素文 李戍彤
  2011年,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在科研方面取得八项科技成果,并且全部通过国家、天津市上级科研部门验收。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种植,而且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择要简介:
  【耐抽薹芹菜栽培】
  2011年,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项目组搜集整理国内外芹菜种质资源105份;在国内首次利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技术(用于亲缘关系鉴定的方法)分析105份芹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制定出芹菜耐抽薹种质资源的评价体系。利用耐抽薹芹菜资源通过人工杂交与系谱选择技术,成功选育出一个优质高产、耐抽薹的春保护地专用型芹菜新品种,平均亩产860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4%,春冷棚栽培4月中上旬抽薹率控制在5.9%,比对照品种降低了12.7%。在产量、品质性状、商品性和耐抽薹性等方面优势突出。研究制定出优文图斯制种技术规范及套栽培技术,增加制种产量,降低繁种成本,已累计推广新品种良种1100公斤,推广面积2.75万亩,获直接经济效益22万元。
  【春早熟紫圆茄培育】
  2011年,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收集茄子砧木资源19份,进行砧木资源材料植物学性状调查、统计及筛选,获得纯化材料10份。通过对10份纯化材料进行田间长势、叶色、叶形、茎色、花色、果色、果肉色、果形、熟性等田间形态学综合描述、比较,筛选出:砧木-07、砧木-09、砧木-13、砧木-14为适宜的砧木材料,嫁接试验筛选出插接法为较适宜嫁接方法。选育出1个适宜春早熟紫圆茄嫁接的杂交品种-丰优一号,以快圆茄为接穗,采用插接法嫁接,嫁接成活率为93%,田间表现高抗黄萎病、中抗青枯病,发病指数低于托鲁巴姆嫁接苗;果实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指数为2.48,略高于对照快圆茄自根苗果实,鲜食果实口感没有苦涩味;平均单果重较自根苗提高33.4%。
  【松散型花椰菜培育】
  2011年,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收集、整理松散型花椰菜种质资源72份。经分离纯化获得纯合材料110份;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126份松散型花椰菜材料。选育出适合北方栽培的松散型花椰菜早熟品种-津松1号。品种属中早熟品种,生长势强,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球面洁白、疏松、平展;花梗绿色,长度10厘米左右,是紧实型花椰菜花梗长的2.5倍;单球重1.1公斤,产量比对照台松65高30%以上。总结出松散型花椰菜新品种栽培技术及南方露地繁种技术,繁育新品种种子30公斤,示范面积40亩。
  【蔓生扁荚菜豆培育】
  2011年,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该项目引进资源162份,其中扁荚资源80份,扁园荚资源82份;应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菜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产量与单花序结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嫩荚长、嫩荚宽和节间数呈显著相关,与抗根腐病等级呈显著负相关。正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为:单花序结荚数>嫩荚长>节间数>嫩荚宽;选育出蔓生扁荚菜豆新品种-“C-253”,其豆荚宽度2.5至3.0厘米,长度30-35厘米,粗纤维含量为1.0%,Vc含量为24.6毫克/100克,总糖含量为3.02%,粗蛋白含量为2.16%,均高于“丰菜豆六号”。炭疽病、锈病田间自然发病率和苗期接种发病率低于“丰菜豆六号”。产量比对照丰菜豆六号增产10%。选育出蔓生扁园荚菜豆新品种-“丰菜豆九号”,其豆荚长20至24厘米,嫩荚为绿色,始花节位为2-3节,春季从始花到第一次收获需55至60天,早熟性与双丰一号相当,比双丰三号提前7天,比对照双丰一号产量高10%。
  (肖瑜)

知识出处

西青年鉴2012

《西青年鉴2012》

本年鉴包括区情要览、特载、西青区人民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军事等类目,重点记述了2011年天津市西青区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最新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