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3693
颗粒名称: 简述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111-1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西青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同比增长27%的目标。该区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此外,该区还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示范小城镇建设,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并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同时,该区还实施了十项民心工程,改善了群众生活。
关键词: 西青区 人民政府 简述

内容

2011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区委“一三六五”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高水平完成了“实现三年倍增、造福西青人民”的奋斗目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同比增长27%;财政收入突破15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区级财政收入82.49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636亿元,同比增长26.6%;农民人均纯收入17120元,同比增长19.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天津市区县前列。
  区政府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农业持续做优。加快推动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着力提高农业设施化水平、标准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2万亩。国家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117家。“沙窝牌”萝卜和“金三农牌”双孢菇荣获天津市优质农产品“金农奖”。工业持续做强。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优化升级,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同比增长2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6家,大桥集团、新宇彩板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八大产业集群占全区工业比重达到6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50%。引导企业实施技改项目116个,申请专利3229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2家,科技“小巨人”达到161家。服务业持续做大。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高端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015亿元,同比增长47.5%,物流中心达到8家,金融、法律、中介等新兴服务组织超过160家,建成联都大厦和天物化轻2个亿元楼。启动了精武门·中华武林园二期、希乐城儿童职业体验中心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加强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集中推出了新一批110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02亿元,其中12个项目列入天津市第七批区县重大项目名录。截至2011年底,全区385个三级五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0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1.6%。其中289个项目竣工或部分投产(运营),11个项目主体完工,63个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拓展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渠道,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招商相结合,举办了第二届西青区合作项目洽谈签约会,全年新引进内资项目317个,新批和增资外资项目130个,实现外资到位8.5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内资到位288亿元,同比增长30.9%。
  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示范小城镇为龙头的“三区”建设,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农村居住社区建设全面启动。6个镇被列为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累计建设农民住宅557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开工建设还迁安置房项目8个村,全区农村城市化率达到74%。示范工业园区成效显著。3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7.27亿元,完成“七通一平”土地面积22.5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29.26万平方米,引进项目136个,全部通过市政府考核验收。农业产业园区扎实推进。新建杨柳青东洼设施农业产业园,加快中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新加坡闽中食用菌基地、东淀现代农业示范区子牙河风情区建设,完成张家窝农业产业园区花卉生产日光温室改造工程,全区农业产业园区数量达到10个。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建设生态宜居高地,不断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城镇环境不断提升。继续开展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整修洞庭路、卫津南路、芥园西道等5条重点道路17.13公里,提升改造立面76.6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造林1.24万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3%。启动实施清水工程,投入资金1亿元,完成西大洼排河、卫津河、陈台子排水河综合治理。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建成全长23.5公里的赛达大道,完成京沪高铁天津南站周边配套建设,新建改造丰泽道、柳静路等8条道路,铺设供水、排水管网39.7公里。环境治理不断加强,基本实现污水主干管网全覆盖,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491吨,化学需氧量3412吨,氨氮化物排放量414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50吨,空气质量好于二级良好天数占有效监测天数比例达到88%,西青区被环保部评为国家生态区。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把更多的精力、财力、物力投向民生领域,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群众生活持续改善。新增就业2万人,其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371名,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内。完善了农民养老补贴和保险补贴制度,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80元,全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建成老年日间照料中心7个,照料站33个,获评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69个,对27个住宅小区进行了环境提升改造。完成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新建和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7所,33所学校通过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验收,高考实现新突破,本科上线率达到88%。建成区医疗中心,启动了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投入使用85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实现村级农家书屋、文化室全覆盖。
  2011年,西青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和政协西青区第七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期间,区政府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17件、政协提案44件,其中政协提案立案27件,经28个承办单位共同努力,在规定期限内全部办复完毕,代表、委员满意率为100%。建议、提案得到采纳,所提问题得到解决的有20件,其中建议5件,提案15件。建议、提案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有19件,其中建议9件,提案10件。因涉及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和超出行政管辖范围等暂时不能解决的建议3件,提案2件。对于这类建议、提案,经过承办部门的解释说明,代表、委员表示理解。
  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法制意识、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严格执行政府议事规则,规范了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征求意见、集体决策的工作制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申请要件27%,立等可取事项扩大到121个,现场审批率达到95%。为民服务不断强化,全年公开政府信息599件,处理依申请公开19件。通过“政民零距离”、“公仆电话接待日”、“区长信箱”等渠道全年受理解决群众反映各类问题3775件。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组织区、街镇两级党政机关干部130名,组成22个服务工作组开展帮扶活动,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49个。29个行政单位实行24小时开门服务,回复解决问题3827个。坚持从严治政,强化了政府督查,完善了行政单位绩效管理考核制度,严格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了政风行风建设,全区行政机关保持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

知识出处

西青年鉴2012

《西青年鉴2012》

本年鉴包括区情要览、特载、西青区人民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军事等类目,重点记述了2011年天津市西青区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最新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