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区年鉴 2002》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2759
颗粒名称: 民政局
分类号: D632
页数: 6
页码: 300-3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天津市西青区民政局是负责社会福利、婚姻登记管理、优抚安置等工作的机构。局内设有多个科室,包括办公室、社会救济科、婚姻登记管理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科、优抚安置科、福利企业生产办公室、基层政权建设科和社团科。该局负责社会扶贫救助解困、社会救济、养老保险、福利企业管理、婚姻登记、优抚安置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民政局 西青区 救济科

内容

[机构、人员概况]
  西青区民政局内设办公室、社会救济科、婚姻登记管理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科、优抚安置科(西青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利企业生产办公室、基层政权建设科、社团科等8个职能科室。另有殡葬管理所、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烈士陵园和收容所4个下属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73人。
  主要负责人:
  局长 杨震
  副局长 刘振发 李斌
  [社会救济]
  2001年,全区对低保对象实行一户一档管理,低保工作动态管理的操作程序进入微机化管理。全区符合区城乡最低生活标准(即城镇月人均收入241元以下,农村月人均收入120元)的困难对象有1015户、2407人,全区月支出保障金181912元;其中农业贫困户720户、1719人,月支付保障金104672元,非农业贫困户295户、688人,月支付保障金77240元。注销脱贫低保对象81户、241人,月减少保障金支出17437元;上调低保标准44户、110人,月增加保障金支出4412元;下调低保标准15户、39人,月减少保障金支出1395元。
  2001年11月15日,西青区成立了社会扶贫救助解困领导小组,颁布了《西青区社会扶贫救助解困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工作办法》,形成了具有西青区特色的社会扶贫救助解困体系主体框架,把开展扶贫救助解困活动推向社会化。现在全区有40个委办局和街镇通过“送温暖”、“一助一”、“结穷亲”等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对150户困难对象进行了不同程度地帮扶,使40户贫困家庭逐步脱贫,走上了小康之路。
  春节期间全区救济各类困难对象1380户、3800人,区、街(镇)、村共用款120万元;在临时救济中,市、街(镇)共用款为150万元,对2203户、4813人困难对象进行了救济;在旱灾救济中,市、区共发放救济粮15.26万斤,对全区九个街镇的136个村的困难灾民4183人进行了救济;在安居工程,市、区、街(镇)、村共用款30.8万元,对区困难户、五保户居住危漏房屋进行了重建或修缮加固,重点加固房屋23户、修建87间;在夏令救济工作中,共救济困难对象625户、1629人次,用款43.8万元;在冬令救济工作中,共救济困难对象416户、1185人,用款15万余元。区大灾储备金额为300多万元,街镇大灾储备金额为70多万元。福利彩票的销售额达到588.3万元,为西青区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全区有五保老人161人,其中有117人在八所街、镇办敬老院中集中供养,月人均生活费200元,年人均支出5000元,其余44人为分散供养,月人均支出150元,年人均支出3000元。广筹资金40万元,用于改造全区敬老院院容院貌及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全区敬老院根据实际,大力发展以副补院,收养社会老人由去年65人增加到118人。
  [养老、救灾保险]
  1991年根据国家民政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的批准,西青区被列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1999年国家机构改革,民政部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职能被取消,转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市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也已转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西青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虽经多次协调,始终未能实现移交,区民政局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没有直接业务隶属关系,从而使此项工作的管理体制产生不顺。另外,国家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计息标准始终高于同期银行利率,且采取复利计息法,随着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整顿,很难做到高息融资,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无风险,西青区只能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从而形成了政策性亏损,至2001年底,累计亏损达到400余万元,西青区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经过10年的运行,未达到顶期效果,为了维护全区稳定,保护广大投保农民的切身利益,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以政策性本息和作为清退标准准予清退,区民政局于2001年10月9日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各街镇相应成立了清退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街镇特点的清退方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全区农村养老保险清退工作,全区共清退养老保险资金29562462元,西青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至此宣告结束。
  [优抚安置]
  2001年,为扰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费30万元。区民政局在无预留经费的情况下,为辛口镇、王稳庄、李七庄街等部分医疗支出较大、给生活造成困难的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2.5万元,为张家窝镇一位在乡老复员军人解决住房款5000元,为南河镇一位老复原军人解决住房款2000元。
  自3月1日起,历时三个月,圆满完成了重点优抚安置对象和优抚安置事业的普查登记工作。对重点优抚对象调整抚恤补助标准,使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全市的经济增长同步。在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社会统筹方面,改变了以往的作法,让下属事业单位较多的部门代收本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的统筹金,保证了统筹金的足额收取到位,为每位城镇义务兵家属发放800元生活补助。
  2001年西青区实施了退伍军人待分配期间的管理制度,把退伍军人在待分配期间的表现情况纳入了区《退役士兵安置办法》中的政绩考核内容,采取签定《责任书》、成立学习生活小组等措施加强管理,规范了待分配期间退伍军人的行为,填补了安置工作的空白,为圆满完成2001年的安置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全年共接收退伍义务兵246人,非农业义务兵中有76人被安置就业,13人自谋职业,确保了全体非农业退伍军人第一次就业,安置率达100%。
  [双拥工作]
  局筹集10万余元为驻区部队送去价值8万多元的音像制品、科技书籍和两台价值2万余元的电脑,帮助驻区部队建起了拥军书库,不仅满足了部队训练、生产、生活需求,又为部队发展科技强军补充了知识。驻区部队出动1万余人次支援地方建设。
  为将西城寝园建成全市一流的公墓,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推进西青区的丧俗改革,区民政局把双拥工作融入了西青区殡葬事业的建设中,将西城寝园与武警8634部队结成警民共建单位,共同促进西青区精神文明建设。
  [福利企业管理]
  2001年,民政局与税务部门联合对全区福利企业进行了年检,对合格的企业进行了重新归档,规范了管理,共审查福利企业197家,合格的有126家,取消福利资格的71家。通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企业退还了减免税,减免人民币77.37万元。加强了对福利企业改制工作的指导,及时、广泛地向街镇领导和福利企业宣传改制工作的政策和有关规定,加快了福利企业改制的步伐。全区福利企业实现产值7.7亿元,销售额6.16亿元,利税7700万元,安置残疾人3297名,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的经济及社会稳定。
  [社区建设]
  2001年,区民政局拟定了《区民政局关于推进我区社区建设的意见》,并由区委、区政府联合转发。为进一步推进西青区社区建设工作,积极制定了全面启动西青区社区建设工作的计划。同时结合民政部“星光计划”,区民政局制定了西青区“星光计划”三年规划,确定了杨柳青、西营门等“七个点”做为西青区“星光计划”的建设点,解决了一部分居委会办公地点和老年活动场所的问题,并争取到民政部第一年的活动资金,促进了西青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西青区社区服务业已具雏形,全区共有8所家政服务站,分布在杨柳青、西营门、上辛口,担负着社区居民的家务劳动,不仅方便了社区居民,而且使一些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行政区划]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撤乡建镇的撤并区划工作,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撤掉杨柳青街办事处,西青区由原来的三街七镇调整为两街七镇。
  历时五年的勘界工作,于2001年12月31日全面结束,西青区和津南、大港等区的部分区域多年来未定界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社会办老年福利机构]
  为妥善地解决日益增多的老人养老问题,解除上班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区民政局积极协调,调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通过规范服务标准,严格检查,热情服务,加速了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的发展过程。西青区现有各种档次的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6所,床位220张,床位使用率为70%。按照接待的床位数计算,相当于国家或集体投资2000万元举办的养老机构所接纳的老人的床位。
  [村民自治]
  为巩固西青区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成果,促进村级民主进程,探索了促进自治规范化发展的有效办法,设计印发了《西青区村民委员会工作记录册》,对于村民大会、村党组织等十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规范,积极推广了典型村村民自治经验,促进了西青区村民自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制度化发展。
  [民间组织管理]
  2001年,改变了传统的社团年检工作方法,采取了年检培训、指定社会审计机构对全区社团集中审计、统一验收的方法,对全区社团进行了年度检查和财务审计,并在全市率先完成社会团体基本情况微机录入统计工作。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全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工作,对全区2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复查登记和成立登记。积极配合区有关部门圆满完成了全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基本单位普查”工作,使全区民间组织管理不断完善。
  [婚姻登记管理]
  2001年,区民政局投入20万元进行婚姻登记和婚姻服务场所的软、硬件建设。同时,在婚姻登记中不断完善服务手段,坚持开展预约登记、上门登记、心理咨询、家庭美德教育等项服务,推行了“并联工作法”,规范了离婚登记程序,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和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婚姻服务过程中严格坚持婚姻服务与婚姻登记分开的原则,增设了颁证仪式、数码照相等5项服务内容,拓宽了婚姻服务领域。全区共办理结婚登记2600对,受理离婚申请303对、652人次,办理离婚登记118对,补办夫妻关系证明书50对,预约登记60对,上门登记14对,接待有关婚姻家庭、收养方面的咨询1000人次,婚姻登记合格率100%,违法婚姻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
  [机关建设]
  2001年,区民政局把机关建设与创建先进党组织活动进行紧密地结合,重点从窗口职能单位入手,对办公环境、个人仪表、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重新设置了政务公开栏、办事导引牌等便民服务设施。对机关日常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改、补充,在考核、奖惩方面加大了力度,共修改出台机关管理制度17项。在“人权、事权、财权”上加大了公开力度,在逐级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加强内部廉政监督。搞好社会、人大及群众监督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八小时以外”监督制度,完善了政务公开监督机制,强化了廉政建设。全局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办事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在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比中,区民政局被评为文明机关,婚姻管理科被评为服务优秀单位,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被评为文明所;在先进党组织创建活动中,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区民政局机关党总支被评为首批创建活动先进党组织;局党组学习中心组被区评为先进党组学习中心组。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区烈士陵园、区军休所被市民政局评为市文明窗口单位。全年有4篇典型经验材料在国家民政部和市政府召开的会议上交流,97条民政信息被上级部门或新闻媒介转登,3篇工作研究、4篇调研报告被《天津民政》等上级杂志刊登。
  [法制宣传]
  “三五”普法期间,区民政局圆满完成了“三五”普法规划各项任务,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战线“三五”普法先进单位。2001年9月底区民政局“四五”普法工作开始全面启动,并通过实行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学习档案制度、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及调查研究力度、加强和发展民政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指导、检查与考核相结合、与干部晋升挂钩、确保法制宣传教育所需经费、定期举办法制讲座等项措施来进一步巩固“三五”普法成果,保证“四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
  [殡葬管理]
  2001年,西青区开展平坟工作的力度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区里在各街镇自平后组织有关部门,由区领导、局领导亲自带队,对全区的平坟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在验收的基础上又组织各街镇进行了大规模地联查。据统计,此次平坟各街镇、村两级出动机关干部、雇用民工共计千余人次,出动机动车、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共1百余台次,花费金额达7万余元,共平坟10400余座,清除碑志3000余块,辖区内基本实现了无坟头、碑志,火化率为100%。平坟工作结束后,各街镇立即对丧葬用品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联合派出所、工商所及区殡葬管理所等部门对清理难度大的厂、店进行查处。全区共有26家丧葬用品店合格,查抄关闭违法经营、证照不全经营商品及封建迷信品的生产厂、经销店共计52家,没收销毁非法经营商品及封建迷信品共计142件,扼制了封建迷信品传播,有力地净化了丧葬用品市场,从而使西青区殡葬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受到了市政府的表扬。为不断巩固西青区殡葬工作成果,解决殡葬工作中反复性问题,区民政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殡葬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经区政府批准转发。同时,还建立了殡葬行政执法程序,启动了殡葬管理一般行政处罚程序,及时处理了一起私埋乱葬、两起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违法行为,使殡葬行政处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公墓建设]
  2001年,用于西青寝园公墓设施建设及绿化美化方面的资金共计421万元,种植各种树木27种,共计45000余株,绿化面积9000平米,制作美化动物石雕及设施80多个,大大地改善了西青寝园公墓的环境,提高了西青寝园公墓的整体形象,使其朝着公园化、园林式方向不断发展。2001年西青寝园公墓完成销售收入2300多万元(比2000年增长44.57%),销售墓穴2328块(比2000年增长36.54%),下葬总数达到4000多块,骨灰存放860具(比2000年同期增长30.3%)。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35万元。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殡葬改革的进程。
  [军休干部管理]
  2001年,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为军休干部提供了图书室、健身房等良好的娱乐场所,军休干部年人均福利费达到1900元,制做了公开服务橱窗栏,制定了服务公约,开设24小时服务热线,开展了换位思考、问卷调查等活动。制定了军休干部政治学习制度,向老干部及时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开展各种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了“老兵献爱心”资助困难学生活动,组织军休干部积极深入杨柳青一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军休干部融入社区、发挥余热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烈士陵园建设]
  2001年,西青区烈士陵园积极开展祭扫活动,努力搞好服务和展览解说工作,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全年共接待全市青少年10万人次,其他人员1.5万人次。为建成全市一流的文明服务窗口 高标准、园林化、花园式烈士陵园,制定了五年规划,预计明年开始动工。
  [收容遣送]
  安徽籍下岗工人李志友在津打工时突发脑溢血,被一起打工的村民送到西青医院救治,经抢救脱离危险,病情趋于稳定,需回家进行恢复性治疗。经西青医院多方查找,和病人的家属取得了联系,亲人因生活困难,无力来津接回病人。西青区民政局得知此情况后,经与西青医院研究,决定共同护送病人回家,并及时与天津市民政局和安徽省民政厅取得联系。用了近17个小时,将病人护送回安徽省蚌埠市,病人80多岁的老母亲非常感动,蚌埠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机关领导还亲临现场慰问了病人及其家属,并对天津市西青区民政局、西青医院无私救助、为民解难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

知识出处

西青区年鉴 2002

《西青区年鉴 2002》

本书类目包括:区情要览、文献、特载、政党、民主党派、政权、政法、军事、农牧林业、乡镇企业、综合经济管理、财税·金融、城乡建设、社会生活、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开宏
责任者
杨震
相关人物
刘振发
相关人物
李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西青区民政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