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政府工作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区年鉴 2002》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2615
颗粒名称:
政府工作报告
其他题名:
2001年1月7日在西青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分类号:
D624.21
页数:
10
页码:
20-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1月7日在西青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
西青区
政府工作
报告
内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0年和“九五”期间工作回顾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也是全面完成“九五”计划的一年。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动员和依靠全区人民,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和“九五”计划。
(一)全区经济待续增长
200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2%;完成三级财政收入7.6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区级以上财政收入3.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比上年增加488元。
农业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下力量进行了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全年减少粮食播种面积2.1万亩,增加了高效益经济作物。引进了9507优质麦等6个粮食新品种和羽衣甘兰、香蕉西葫等30多种特色菜,新增特色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水产养殖引进了史氏鲟、罗氏沼虾、加州鲈鱼等8个新品种,优质鱼放养比例达到50%。提升完善了一批龙头项目。中北镇新建了1万平方米花卉智能温室;扩建了当城蔬菜加工车间,形成了年加工出口5000吨的生产能力;建设了小南河鱼苗孵化和畜禽养殖车间,扩大了水产良种繁育和畜禽生产加工规模;开设了无公害农副产品超市,扩大了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和销售渠道。对王村珍禽养殖基地、中北花卉集散中心、小南河水产育苗中心、大柳滩万亩果园、六埠精品园等进行了环境整治。加快了农业设施化建设。新修防渗渠道80公里,打浅井300眼,增加节水灌溉面积2.7万亩,完成了水高庄5000亩节水示范区建设、南口水稻节水工程和六埠精品园喷灌工程,南河镇基本实现了节水灌溉。完成了北水南调、引黄济津、子牙河右堤加固三大工程,动土100万方。
工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年固定资产投入2.97亿元,新上项目58个,其中,红星冷食、生物有机肥、蓖麻油、醒脑胶囊、汽车钙塑板、精细化工等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14个。开发了11个新产品,其中,1项获国家四类新药,2项获国家专利,3项填补了国内和天津市空白。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优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一批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街镇工贸小区,实现了“六通一平”,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企业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145家企业进行了改革,王顶堤、大任庄、程村等一批较大的集团和重点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企业管理得到加强。18家企业实行了目标成本管理,40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完成了财务规范化达标,1400多名会计参加《会计法》培训。21家企业取得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认证企业累计达到51家。两个产品获天津市名牌产品称号,名牌产品累计达到13个。对164个污染源进行了限期治理。
第三产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利税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第三产业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
全年房地产开工面积87万平方米,竣工57万平方米,销售36万平方米。重点开发建设了华苑新城、禾和湾、溪秀苑、水上温泉花园等10个商品房小区。投资1400万元,建成了新泰五金装饰城、长江装饰城、王兰庄农贸水产批发市场;启动建设了天津汽车城、兰珠超市、杨柳青商贸一条街。仓储、租赁交通运输、工程机械、饮食服务等行业进一步发展,全区租赁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交通运输总量4000万吨,工程机械总数达到1354台。加快了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开通了市区到杨柳青一日游线,整修了霍元甲陵园和故居,建成了王村中华医圣苑,完善了杨柳青高尔夫球场配套设施,启动了杨柳青御河道改造工程。高校后勤服务社区建设开始起步,完成了八里台5万平方米学生公寓主体工程。
对外开放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区新批三资企业19家,吸引外资6202万美元,累计吸引外资22.5亿美元。开工企业157家,完成销售收入41亿元,出口创汇1.9亿美元,利税总额8亿元。新批自营进出口企业10家,累计达到28家,年出口总额2480万美元。利用西青之窗和天津经贸网,建立招商项目库和国外知名企业动态数据库,61家企业开展了网上销售。西青开发区年内有10家企业增加投资,增资额达7.53亿美元。新引进了欧洲亿顺工业园、日本千住金属、爱之如服饰等29个项目。完成了开发区消防四十中队、公共保税区仓库和外商投资服务中心的建设,翻修了区内道路,进一步完善了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
个体私营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全区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4445户,全年新增1452户,其中私营企业144户,个体工商户新增1308户,从业人员达到48181人。完成营业收入55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完成增加值2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完成税收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66.40%,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全区的重要增长点。
(二)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区城镇建设总投入10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拓宽改造了津静公路当城水高庄段、芦北路、柳云路等7条道路,施工面积35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3.4万延米。新增天然气用户4000家,累计达到1.1万家,新增供热面积32平方米。小城镇和新农村住宅开工面积86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新增公建设施18万平方米。启动建设了一批规划超前、设施完善、形象美观的试点村。全区各街镇政府所在地都进行了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大寺镇建成了占地4万平方米的龙居公园。进一步加大了杨柳青镇的建设改造力度,拆迁了河沿街、后大道、广场公建、部分主干道路两侧的危陋住宅和路边店10万平方米。拓宽改造了西青道、新华道,启动了交通指挥中心和商贸步行街的建设。完成了老干部疗养院、残疾人活动中心,政法大楼、农业大楼的主体工程。在城镇管理方面,下力量对城镇环境秩序和村容村貌进行了综合整治,实施了“畅通工程”。拆除了外环线、津同路、津港路、津静路、京福路、红旗南路和八里台立交桥的危陋违章建筑18万平方米,并对相应路段进行了绿化,新增绿地21万平方米。投入235万元,新建5座水冲式公厕、5个下沉式垃圾转运站和212个果皮箱,增加了保洁力量。添置了7部机动车辆,加大了巡查、监督力度,全区村镇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三)科技教育取得新成绩
围绕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重点扶持,区、镇、村投入760万元用于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加强了与中国农科院、林科院和天津农学院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全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0项,其中市级以上项目30项,7个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15个项目申请了专利,高新技术交易额达600万元。生物有机肥、维生素B1结晶工艺列入了市级重大攻关项目。加强了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对传统产业产品的改造,引进农业新技术10项,新品种46个。扩建了100亩科技示范基地,启动建设了张家窝镇智能化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区。4000多人参加了种养技术培训班,对农业智能化试点互联网微机操作员进行了培训。制定出台了《西青区科技先导型企业认证办法》,中北镇国家级星火计划密集区通过验收,并正式挂牌。
学校布局调整取得新的进展。新建、扩建了5所学校和幼儿园,完成了新杨柳青一中一期主体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7.5%,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9.5%,高考上线率达到70%,继续保持了在新四区的领先地位。继续加强了素质教育,建设了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实施了人才工程,全年培训各类人员12万次,325人取得大专以上毕业文凭,481人参加了大专以上进修班。
(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十件实事基本完成。落实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区、镇、村三级投入159万元,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筹资670万元用于救济、抚恤、优抚工作。投入500万元建设了大寺老年公寓和120急救中心。全区养老保险扩面3000人,培训下岗职工530人。社区建设得到加强,全区49个居委会中有14个达到天津市一级居委会标准。“双拥”工作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标准,转业退伍军人得到妥善安置,圆满完成了新兵征集任务。投入450万元为西青医院配备了全自动生化仪,为7所一级医院增加了X光机等医疗设备,4所二级医院初级卫生保健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全区医疗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控制在计划之内,超优完成了计划生育任务。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完成了《西青区志》的编写工作。在全国第四届农民运动会上,我区运动员夺取了女子枪术金牌,在武术、摔跤等项目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承办了第六届国际精武武术文化交流大会。
(五)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区人民政府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民主法律监督,认真听取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各类建议和提案110件,满意率达到98%以上。认真贯彻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西青区村民自治示范章程》,145个村依法进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对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和学法、用法考核,700多名执法人员实行了持证上岗。完成了“三五”普法任务。完善了“9148”法律服务专线,安装了语音自动服务系统平台,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处理群众来信来访318件,接待群众热线电话200余件次,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顿了娱乐服务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开展了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以及“法轮功”邪教组织的专项斗争,狠抓了廉政建设,在区政府领导班子和区机关处级干部中进行了三讲教育“回头看”和警示教育活动。对3名违规违纪的公务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回顾“九五”期间的工作,区政府与全区人民一道在区委的领导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任务。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95年增长1.4倍,年均递增19.54%;财政收入比1995年增长1.9倍,年均递增23.18%,其中区级财政收入比1995年增长1.8倍年均递增23.3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5年增加了2482元,年均递增12.75%。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撤乡建镇任务全部完成,张家窝、大寺、中北等新型城镇初具规模。五年累计建设了326万平方米的居民住宅和公建设施,农村城市化率达到36%。五年来,教育投入逐年加大,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共调整中、小学校69所,合并教学点60个。六条社会保障线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全区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在2000年和“九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驻区部队、武警官兵、驻区单位热情支持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西青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看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各级政府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在有些方面,还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农业市场化程度、设施化水平、科技含量还不够高,农业的投入、服务机制还不健全,生产环境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工业的产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一些企业还没有走出困境。第三产业还存在着发展领域不宽、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城镇和新农村规划起点不高,建设质量不高,管理水平不高以及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机制,高级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五”计划和2001年工作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十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而又鼓舞人心的“十五”计划,对于我区在新世纪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区委七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十五”期间总的指导思想是:跨越式发展为主题,按照“一要速度快,二要水平高”的总要求,紧紧抓住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对外开放三件大事,解决好资金、技术、人才三个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进程,努力把西青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环境优美、小城镇布局合理的先进地区。
“十五”计划目标是: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6亿元,年递增15%,比2000年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600元;三级财政收入15.2亿元,年递增15%,比2000年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年递增8%;农村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
2001年工作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三级财政收入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
三、抓好三件大事,推动全区跨越式发展
2001年是跨入新世纪的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起步年,做好这一年的经济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目标至关重要。
按照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我们要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好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
1.继续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全年调减粮田3万亩,增加油料、蔬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提高六个农业生产基地的规模水平。蔬菜生产基地扩大特色菜种植面积3000亩;扩大无公害蔬菜面积5000亩;油料生产基地年内种植蓖麻2万亩;苗木、果品生产基地更新老果园2000亩,新增林果1500亩,扩种苗木2000亩;花卉基地年内扩大名特品种的种植面积500亩;淡水养殖基地要主攻优新鱼种的引进和推广,使优质鱼放养比例达到55%;珍禽养殖基地要继续增加养殖品种,扩大养殖规模。
2.继续加强龙头项目建设。要利用龙头项目积极吸纳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吸引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高效益农业、外向型农业。年内,要继续完善提高中北花卉交易市场,形成北方的花卉集散中心,带动晚香玉等名特花卉的生产和经营。完善当城外向型蔬菜加工保鲜中心,启动1.5万亩无公害蔬菜高科技示范项目,扩大蔬菜的深加工,开辟国内外市场,形成5万吨的蔬菜加工出口能力。建设辛口镇与荷兰、农科院合作的100亩外菜产销项目。完善小南河万亩优质鱼种生产供应中心,年内投资1400万元,建设特种淡水鱼工厂化养殖项目。扩大供应辐射范围,年内培育1亿尾优质鱼种。完善第六埠农业精品园,形成蔬菜种苗生产供应中心。启动建设王稳庄蓖麻油加工中心。建设第六埠与林科院合作的2000亩优质苗木基地。完成杨柳青、张家窝、大寺王村等5000亩经济林建设任务。王村珍禽养殖加工中心要下力量开发产品深加工项目。启动建设王顶堤5000亩农业新技术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南河镇玉泉休闲农庄。各街镇都要努力开辟国内外市场,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尽快建立一批与市场、农户相连的产业化项目。
3.提高设施化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搞好防汛工程和节水工程建设,新修防渗渠道50公里、铺设低压输水暗管70公里,推广喷、滴、灌节水技术,增加节水控制面积3万亩,全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5%以上。完成卫津河大寺王稳庄段清淤改造任务。要制定优惠政策,坚持多元投资,鼓励和引导农民对现有低水平中小棚进行改造,建设二代节能温室和保温大棚,年内形成一批百亩以上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连片蔬菜生产区。
工业是全区的重要经济支柱,我们要紧紧依靠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搞好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工业改造重组步伐,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
1.继续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抓好“六个一批”:一是壮大一批嫁接、联合、重组的企业。进一步理顺大桥、双安、迅达、飞鸽等企业的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滚动发展一批有生命力的企业.对技术先进、市场广阔、效益好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进行扩大、延伸,形成规模效益。三是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一批落后企业。四是开发建设一批新项目。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重点开发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型等项目,全年计划开发新产品10项。五是培育一批上市源。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资本运作方式,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六是创造一批名牌产品。
2.下力量打好企业改革攻坚战。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实现产权人格化为重点,对全区工业进行股分制改造,再造全区工业新优势。要把今年作为企业改革的攻坚年,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组织力量,完成好新一轮的改革任务。各宏观部门要坚决贯彻区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意见》,落实支持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努力降低改革成本,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3.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搞好目标成本管理和会计基础规范化达标,提高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培育综合管理样板企业,积极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争创名牌产品活动,年内力争再完成12家企业认证,争创两个名牌产品。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队伍的培训。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继续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巩固扩大治理成果。
要瞄准城郊型经济的发展方向,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合理布局,拓宽领域,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加快培育五个支柱,扩大经济总量,形成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在房地产开发方面,要瞄准市场,合理开发,建设一批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较高品位和档次的新型住宅区。严格控制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的项目开发,努力提高房地产业的综合效益。年内,全区房地产开发面积80万平方米,竣工50万平方米。
在商贸流通方面,对王顶堤、王兰庄、侯台、杨柳青等重点地区进行全面规划,重点建设,努力提高专业化程度、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建成若干个具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的市场群。年内迁建红旗农贸市场、杨柳青二经路市场,建设好天津汽车城二期工程、王顶堤精品市场、王兰庄亿嘉名品超市、西营门兴业综合商城、杨柳青商贸一条街、广汇商城、一街超市等一批大型市场。各街镇都要根据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积极稳妥地搞好市场建设和商贸流通。
在旅游方面,要大力开发现有资源,提升旅游业的层次和水平。继续完善中华医圣苑、霍元甲故居、杨柳青高尔夫球场和民俗文化区四个景点的功能,整修文昌阁,启动卫南风景区、邓店水上娱乐城、王兰庄“12.9”纪念广场的规划和建设,尽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方面,要抓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机遇,规划建设好服务社区,吸引各类院校到区内投资办学。主动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搞好后勤社会化配套服务。
在交通运输和工程机械方面,根据我区交通运输和工程机械行业规模大、作业能力强和组织分散的现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引导成立行业协会,建立信息服务中心,提高综合作业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努力提高全区经济的开放度。
对外开放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动员全区上下,增强开放意识,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国内外资金,使我区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充分发挥西青开发区对外开放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机制,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启动三期土地的开发和建设,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开放型经济区。各街镇要把工贸小区作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加快规划和建设,制定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措施,尽快具备招商引资条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自营进出口权,提升出口产品的标准和档次,拓展国际市场。要积极寻求与国际经济的联合,用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吸纳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努力提高全区经济的国际化程度。
进一步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和服务,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使之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认真落实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科技型方面发展。着力对23家重点企业进行扶持,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鼓励私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要鼓励民营经济在更多的领域投资发展。鼓励个人投资建农场和养殖场,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个体经营者参与集体企业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入股、参股,领办、创办工业企业。鼓励个人参与服务业、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服务和管理,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手续。继续实行奖励、挂牌保护和收费督察制度,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利益,努力做到既要放得开,又要管得住,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技术创新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核心,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形成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一是采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加快对传统产业、产品的改造。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和推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农业品种和技术。发挥和提高农业科技信息网的功能,完善智能农业信息系统,实施张家窝镇2000亩小麦智能化示范工程。加强与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中心的合作,加快全区化工医药行业的工艺改造,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效益。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在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同时,建立多元化的科技融资体系,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高新技术领域。年内争取国家政策贷款2000万元。要引导科技型企业由自身积累逐步转向资本运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创业板上市。三是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大专利申请力度,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年内争取国家级和市级科研项目30项。四是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引人、用人机制。落实科技重奖政策。在开发利用现有人才资源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信息、外经贸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积极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的尖子人才,大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使西青区成为各类人才的聚集地。
四、以农村城市化为载体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我们要按照农村城市化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积极稳妥地搞好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2001年,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搞好小城镇和新农村规划的修编工作。要建立规划设计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制度,面向全国聘请高级规划设计人员,提高城镇和新农村规划建设水平。要坚持超前性、科学性、整体性和权威性的统一,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全年计划投入12亿元,新建村民住宅楼50万平方米,公建11万平方米,新修道路25万平方米,铺设给排水管网1.5万延米。继续实施天然气入户和集中供热工程,年内新增天然气用户5000家,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在抓好35个试点村建设的同时,要根据布局合理、便于配套、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各街镇要根据修编,加快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多元投资,逐步建成具有城市功能、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充分调动镇街、村及社会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加大杨柳青镇的建设改造力度。年内,要拓宽改造御河道、光明路,建设津浦铁路立交桥、交通指挥中心和杨柳青广场,启动镇区危陋平房改造。三是加强城镇建设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土地管理法》、《西青区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拆旧村、建新村的管理规定,控制宅基地的发放,重视对耕地的保护。要继续加强建设市场的管理,完善招投标制度,落实建设项目“两证一书”制度,组建土地规划监察大队,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违章建设行为。四是继续加强对城镇环境的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区、街镇联合执法队伍的作用,认真落实市容环境管理责任制,加强舆论监督和执法检查,继续抓好违章占道、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的清理。要对全区25条过境公路和街镇主干道路按标准进行规划,拆除各种违章建筑,逐步实施绿化。年内,重点搞好津静、津港、津同、京福及外环线等道路的绿化美化。要加强对垃圾存放点、转运站和处理场的建设和管理,继续加强对白色污染的治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环境建设的新突破。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和道德教育,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积极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实施“新世纪园丁工程”。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搞好杨柳青镇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年内启用新杨柳青一中,新建杨柳青实验小学,合并、改造6所中、小学校。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建设杨柳青、李七庄老年公寓。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加强一二级医院的管理,改善医疗条件,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完成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启动全区有线电视分配网和数据智能网,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完成好义务兵征集任务,继续搞好“双拥”、“军民共建活动”和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搞好体育、人防、妇女和儿童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全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破除各种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文明窗口、文明行业、文明镇村、文明家庭活动,努力在全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拼搏进取的良好风尚。
继续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努力做到公正执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发展全民“四五”普法工作。办好“9148”法律服务专线。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提高领导经济工作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1.自觉接受区委领导。认真落实区人大的决议、决定,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方面的作用,及时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及时办理热线电话、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办的要快办、办好,难办的要创造条件努力去办,暂办不到的,要尽快答复,说明理由。
2.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用创新精神落实好全年工作。区政府一班人要坚持团结协作,分工负责,抓好全年各项任务的落实。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不图虚名,不说空话、套话,一件事一件事地抓好落实。对重大事项、重点工程、重要项目,要组织必要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搞好协调,死盯死守,做到不扯皮、不推诿,不能因为工作的懈怠使西青区的事业受损失。要坚决精减会议、压缩文件,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议。
3.进行两项改革。一项是根据市政府的部署,适时进行政府机构改革。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机制。第二项是与天津市财政体制改革相衔接,适时进行区与街镇的财政体制改革。
4.要用实际行动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廉政建设。区政府一班人和政府部门的负责同志要模范地遵守中央、市委和区委的各项廉政规定,不做群众看不惯、有损政府形象的事情。要对公务员严格管理,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群众举报、查出确有问题的公务员,要给予严肃处理。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加强财务监督,建立政府采购中心,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健全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对交通工具费用进行定量管理,减少行政费用开支。要认真落实干部离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坚决落实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为实现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工作。
知识出处
《西青区年鉴 2002》
本书类目包括:区情要览、文献、特载、政党、民主党派、政权、政法、军事、农牧林业、乡镇企业、综合经济管理、财税·金融、城乡建设、社会生活、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景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