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区年鉴1999》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2402
颗粒名称: 社会生活
分类号: D669
页数: 7
页码: 318-3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区社会机构基本情况。包括计划生育委员会、劳动局、保险公司、民政局等。
关键词: 社会生活 问题 西青区

内容

计划生育委员会
  【机构、人员概况】
  西青区计划生育委员会设有一室二科三站,即办公室、业务科、政策法规科、药具站、宣传站和技术站。共有干部职工20人,其中行政编10人,事业编10人。
  主要负责人:
  主任 李恩如
  副主任 马秀云
  主任助理 赵永郁
  【全年工作简述】
  1998年度,全区出生3242人,其中,计内一孩2553人,计内二孩686人,计外二孩2人,计外三孩1人,计划生育率99.91%人,人口出生率为10.57%,自然增长率为5.7%‰。与1997年相比,全区婴儿出生增加131人,人口出生率增长0.41个千分点。
  1998年,全区共有已婚育龄妇女72326人,采取综合节育措施的65726人,其中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50187人,综合节省率90.87%,长效有节育率69.39%,全面超优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人口计划指标和工作任务,继续保持了在全市的领先地位。
  【宣传教育】
  1998年,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宣传阵地网络的建设,宣传内容突出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扩大了服务面积,加深了感染力。全区100%的街镇、98%的村都建有能承担宣传、培训、咨询、服务任务的计划生育活动室,为进一步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奠定了基础。为扩大宣传,宣传站编印了460余份《浅谈人口与计划生育》教材,分四期在区委党校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上学习。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传播计生知识、通报计生信息、弘扬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7月12日天津《今晚报》第一版刊登了《我们的“范大姐”》文稿通信号和图片,宣传了中北镇曹庄村计生主任范玉杰事迹。
  【政策法规】
  1998年,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制工作修改完善了《西青区人民政府贯彻天津市计划生育条例的实施细则》即津西政发(94)21号文件,修改后的文件为《西青区贯彻〈天津市计划生育条例〉的具体办法》,即津西政办发(1998)14号。举办了培训班,又对33人颁发了执法证。11月20日,举办了西青区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辛口镇、大寺镇、张家窝镇计生办分获一、二、三名。全年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计划生育行政征收案件4例,行政执程序合格率100%,全年全区无一例恶性案件。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了对外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登记、建卡、发证工作,全区登记建卡率、婚育率登记证发放率均在97%以上。8月11日,在李七庄街举办了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李七庄街计生办、蔡台村、大寺镇计生办、杨柳青镇计生办、张家窝镇计生办、中北镇侯台村分别介绍了经验,并实地参观了李七庄街计生办为流动人口设置的帐、卡、册。
  【基层工作】
  1998年,在落实《基层计划生育管理规范》工作中,狠抓基层领导的重视,狠抓基层帐卡单的正常运转,狠抓孕检制度的落实,狠抓示范街镇的工作。我区示范街镇在去年李七庄街、大寺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中北镇、张家窝镇和杨柳青镇。计生委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亲自编写教材,深入基层讲解规划统计、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药具技术、协会工作等要求。在优质服务工作中,重点抓了先期五个试点即李七庄街、大寺镇、中北镇、张家窝镇、杨柳青镇工作的深化,强化技术服务。全区继李七庄街成立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以推行孕产妇保健保偿责任制为重点的服产期服务后,又有4个街镇开展了此项服务,把孕产妇的管理与服务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孕产妇的保健水平。1月4日“全国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会议”在津召开我区沈正国副区长做为天津市唯一的区县级的代表出席会议,并代表区委、区政府做了题为《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为群众提供优质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发言,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在选择试点张家窝镇举办了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培训班,选出了首批知情选择的对象,即当年生育后应避孕的妇女措施失败需要重新选择的妇女,措施不当需要更换的妇女、本人要求推迟生育的新婚夫妇。设计制作了融药具知识与实物为一体的知情选择宣传包。为进一步规范基层的管理与服务,全区统一设计制作并启用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手册》和《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手册》共20400多册,在全区5个街镇开展了育龄妇女问卷调查,了解优质服务工作情况和育龄妇女生殖健康需求。9月2日,召开了西青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推动会,大寺镇、中北镇、杨柳青镇、李七庄街、张家窝镇的分管领导做了大会发言,区委副书记陈鸿恩做了重要讲话。
  【协会工作】
  1998年,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在基层基础建设、协会项目工作、宣传服务活动、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等方面都做出了较突出的业绩。在“三结合”项目的实施中,有计划、有方案、有总结,能真正把“三结合”项目落到实处,使近400个计划生育户受益。特别是实施中国计生协在我区设立的15~35岁青年进行生殖健康宣传的项目,通过搞调查、搞培训、搞宣传,项目运转质量高。4月8日,国际计生联项目部、亚太地区负责人孙萨拉女士来我区中北镇考察协会项目工作。5月28日,国际计生联中央执委会主席及亚太地区主席倪绪保、国际计生联秘书长英格·布鲁格曼,亚太地区代理执行主席马迪·那威也到我区中北镇考察生殖健康项目执行情况,对我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全市争了光。我区计生协被评为市级社团先进组织。
  【药具、技术服务】
  1998年计划生育药具工作保障了全区的药具供应、发放到位、落实了药具工作双轨制,加强了市场销售服务工作。在落实药具工作规范化管理中,共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乡村专干717人,全区1/3的村落实了药具工作规范化管理,做到一帐、两册、两表、一本、一柜齐全。上报的《杨柳青镇建立药具服务健康档案》的信息,荣获市计生委宣教处、宣教中心好新闻三等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满足群众需求,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全年共下基层为育龄妇女查体1万余人次,在查体的同时,宣传保健知识、避孕节育知识。全年共查出患各种妇科病的1324人,中医药治疗各种妇科病、肥胖1500余人,治疗有效率达98%以上。同时,还组织有关专家对7个区属单位共计900余名育龄妇女搞了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受到广大干部的好评。1998年,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最佳服务单位。
  (赵永郁)
  劳动管理
  劳动局
  【机构、人员概况】
  西青区劳动局设办公室、就业指导科、劳动工资科、安全科、劳动仲裁科(劳动争仪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劳动监察科、劳服企业管理科、培训科、财务科。现有工作人员40名,其中干部36名、工勤4名。
  主要负责人:
  局长 赵广林
  副局长 时书杰 于福政
  路国彬
  【基本情况】
  1998年共安置行业下岗职工1640人,区属企业下岗职工811人,创造就业岗位5581个;劳服企业营业收入3799万元,实现利润95万元,综合指标完成情况全市名列第六;失业保险基金征缴834万元,养老保险扩面完成2533人;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76件;劳动年检172家;职业培训431人;特殊工种人员培训2360人,职业技能鉴定340人;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9次,检查企业174家,处理伤亡事故6起,伤亡事故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之内;25名退伍军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再就业工作】
  一是广开门路,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了劳动力资源管理,开展了失业人员调查,为全区各类企业29813名职工发放了《就失业证》;加强了外来劳动力管理,严格实行证卡合一制度,全年清退非法外用工530人;积极开展职业介绍,为208个单位4520名求职者提供了中介服务,交流成功1250人,逐步形成了企业为主、区街配合、全社会支持的格局,保持了西青区就业局势稳定。
  【发展劳服企业】
  全年共完成24个劳服企业的年检认证,新办劳服企业13个,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233名,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完成了对部分劳服企业的改制工作,营业收入和实现利润均超额完成市下达指标的50%以上,保持了西青区劳服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一方面做好失业保险的核定征缴工作,配合企业搞好停产整顿。1998年调整了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比例,即原来企业1%提高到2%,增加收取个人征缴1%。配合企业搞好停产整顿,对塑料机械厂、第二大理石厂等停产整顿企业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检查验收,做好430名失业职工的接收管理,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18户,发放补助金3060元。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严格执行离退休人员审批手续。深入贯彻《天津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条例》狠抓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扩面工作,采取由独资企业和座落在开发区企业入手、扩面与劳动年检相结合的方法,走访106个单位,全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246个单位59735名职工和2100余名外地农民工、各种临时工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另外,审批退休人员396名、审定和重批连续工龄687名、核发养老保险手册3782人、审定养老待遇档案16657人、完成劳动鉴定54例。同时还积极做好1999年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政策出台的准备及生育保险的调研工作。
  【劳动关系协调】
  加强了对企业工资执行情况的检查,对11个国有企业8个集体企业1997年工资总额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逐步规范了无主管部门的三资、私营企业工资计划核定和管理,增加了对22个单位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发放工作。
  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做好劳动合同的鉴证工作。共接待上访申拆案件76件,涉及职工189人,其中立案处理18件,均已结案。全年共鉴证劳动合同15715份,依法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大了劳动监察力度,开展了劳动年检工作和用工大检查,检查企业256家,督促企业补办就业证卡126人,补签劳动合同3134份,清退风险抵押金1550元,补发拖欠工资和退休金1.76137万元,追缴养老保险费478100元,失业保险基金63683元。
  【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全面开展各类培训,其中培训电工1923人、电气焊工272人、起重工165人,顺利完成了1998年特殊工程人员全市统一培训、考核、换证工作,严格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全区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进行了整顿,为6家办学单位颁发了办学许可证。
  【安全生产】
  一是进一步加大了安全生产的宣传和监察力度。全年共讲行全区性安全大检查9次,发现问题78项,全部得到整改,进行专业性检查3次,检查锅炉房、建筑施工工地、重大危险源部位160余个。二是在完成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工作的同时,还完成“三同时”审批8项,建筑业企业资质认证7个,另外还在购置和安装锅炉上为乡镇企业节省资金,促进了我区乡镇企业发展。
  (刘尧)
  保险
  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
  【机构、人员概况】
  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坐落于杨柳青新华路75号,公司内设经理室、办公室、业务一科(负责财产保险业务)、业务二科(负责机动车辆业务)、理赔科、计划财务科和综合科,工作人员30名。
  1998年1月,根据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总经理室的决定,于延斌同志调任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天津市河北区支公司但任总经理;殷家生同志由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天津市北辰区支公司调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担任总经理。
  【承保和理赔】
  1998年,公司承保全区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总额71.5亿元,办理赔款案件1396起,支付保险赔款1315万元。其中机动车辆保险赔案1109起,赔款1052万元;企业财产保险85起,赔款194万元;其他保险赔案202起,赔款69万元,结案率82%。
  【工作概况】
  1998年,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继续坚持“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为西青区二次创业服务”的原则,以机动车保险创名优工程为龙头,通过全心全意为保户服务活动的开展,使“笃守信誉、忠诚服务”的信念牢记在公司每位员工的心中。同时,通过员工的积极努力,充分发挥了保险公司组织经济补偿,防止灾害损失的作用,为促进西青区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于1998年10月份复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简称也将由过去的“中保”重新恢复为“人保”。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也同时复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复名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将牢记“以人为本、效益为先、笃守信誉、稳健经营”的公司立业之本,以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领先的技术优势发挥好主渠道作用。
  (马勇)
  中保人保险有限公司天津市西青区支公司
  【机构、人员概况】
  公司共设两室四科,即:总经理室、办公室、计财科、综合科,业务科及营销管理科。共有正式职工14人,男性职工10名,女性职工4名。营销业务人员108人。本年新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各1名。
  主要负责人:
  总经理 信玉泉
  副总经理 高昌焕
  【代理网点】
  1998年公司代理网点的建设成绩显著。在全区九个街镇均设立了保险所、办事处,另外与计生协、社会保险,交通部门也建立了代办关系。代理队伍进一步壮大,代理业务也增长较快。
  【整体经营】
  1998年是分业经营的第二年,是西青寿险的发展年。公司在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支持下,“讲政治,抓学习,扶正气”,发扬“同心同德,拼搏创业,务实求新,敢于争先”的西青精神,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指标。
  1998年保险费总收入5185万元,比上年同期递增104%。其中:普通寿险1947万元,比上年同期递增914%;年金险1178万元,比上年同期递增3.8%,意外险和健康险业务505万元,比上年同期递减8%。
  全年共受理赔款案件4000余件。死伤给付及赔款支出303万元,比上年同期递增22%;满期给付1035万元,比上年同期递增9%。由于在理赔工作中,狠抓了管理与服务,实行了“立等可取”和“限期结案”等制度和措施,使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理赔速度明显加快。综合结案率达85%以上,受到了广大保户的好评。
  此外,在大力开展寿险业务的同时,着重抓了内控制度的健立健全、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及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使其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在1998年的全市评比中,中保人寿西青区支公司荣获“五比五看劳动竞赛”优胜单位、“交通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在业务质量、财务质量达标晋级考评中,团体业务技师达到二级标准,营销业务质量和财务工作质量分别达到三级标准。在全市,中保人寿西青区公司的各项工作均名列前茅,为西青争得了荣誉。
  (马立安)
  民政
  民政局
  【机构、人员概况】
  西青区民政局设办公室、社会救济科、婚姻登记管理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科、优抚安置科(西青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利企业生产办公室、基层政权建设科、社团科。现有干部职工30人。
  主要负责人:
  局长 丁山
  副局长 傅金凤 张静
  沈洪升
  【社会救济】
  1998年4月,西青区顺利启动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走在了全市前列。符合我区城乡最低生活制度标准(即城镇月人均收入185元以下,农村月人均收入100元以下)的有578户、1253人,全区月支付保障金79724元。其中农业贫困户450户、979人,月支付保障金53042元;非农业贫困户128户、274人,月支付保障金26682元。
  扶贫工作中,区社会救助基金储备达到50万元,使用10万元;街、镇、乡储备社会救助基金68.4万元,使用16.8万元。年内重点扶持贫困户185户、有108户达到脱贫条件。
  在夏令救济中,为民政救济对象57户的危漏房屋153间进行了修缮加固,对特困户126户,302人进行了生活救济,共支出夏令救济费20万元;在冬令救济中,全区共用款16万元,救济困难户552户、1179人,修缮危房228间,发放衣被1055件。保证了全区社救对象安全度夏、过冬。
  1998年,西青区有五保老人178人,有110人在全区八所街、镇、乡办敬老院中集中供养。新建三所老年公寓共投资70万元,加强绿化和外部设施改造。各敬老院“以副补院”收入25万元。全区五保老人生活标准达到月人均180元。
  【养老、救灾保险】
  在国家机构调整情况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积极准备移交劳动部门的同时,继续加强了规范管理。全年收取养老保险金144万元,在保人数3.74万人,发放养老金1603人、52万元。
  救灾保险科学地调整了险种、费率,进一步发展。全年救灾保险收取保费46万元,赔付人身意外伤害险16.6万元、118人,赔付房屋家财险10.2万元、202户,农作物赔付280亩、0.4万元。共计赔付27.2万元。
  【优抚安置】
  及时出台实施了“西青区农村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管理暂行办法”,在解决农村老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上,初步确立了医疗费增长机制,改进了医疗费发放办法。使全农村老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费与1997年相比,投入增加了20%,补助比例达到实际支出医疗费的70%,明显缓解了老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继续积极推行了义务兵军属优待金统筹,农村义务兵军属优待金标准较1997年提高了20%。
  1998年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工作,当年退伍的184名退伍军人(其中城镇退伍军人71名),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
  【双拥工作】
  继续开展了双拥工作七项系列活动,抓好军民共建“六项工程”,即人才工程、五个一工程、菜蓝子工程、扶贫工程,环境工程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驻区部队出动一万余人次支援地方建设,民政、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帮助驻军解决了生产、生活、训练、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难题60余件。如西青开发区今晚报造纸厂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协助武警8634部队建立小型企业,解决了一批部队家属就业;驻区52914部队与中北镇谢庄签定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约,军地双方互办实事蔚然成风。
  【募捐】
  全区开展了为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受灾群众募集款、物活动。全区共捐款550万元,救灾物资折款330万元,贡献衣被43万件。在速度、数量、质量上都走在了全市前列。
  【基层政权建设】
  继续深入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大力宣传《西青区村民自治章程》掀起了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新高潮。
  发展了以便民服务为主体的民办经济和社区服务活动。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饮食业、家电维修服务、文体健身、医疗药店、房屋维修、上下水管道维修等多种社区服务项目。全区照顾孤老残志愿者队伍近千人。社区服务扩大了服务门类和项目,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并存的社区服务网络,初步建成了社区服务体系。1998年,全区49个居委会中已有7个居委会达到一级标准,14个居委会达到二级标准,15个居委会达到了三级标准。同时,为三个新建居委会解决了用房、资金等问题。
  【婚姻登记管理】
  1998年共进行结婚登记1845对,登记合格率达到l00%,婚检率达到95%以上,接待申请离婚2129对,进行离婚登记66对,调解合好30对,建议司法程序解决33对,办理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116对。全年制止不够法定婚龄要求登记65起,一方不到场要求登记10起,处理了一起越权登记事件。同时继续加强了婚姻服务,实行了电话预约登记和对有困难的残疾人、老年人入户登记、免费用车服务,全年办理此类登记20余对。
  【行政区划】
  完成了西营门撤乡建街道办事处工作。至此,经过几年努力,我区在全市新四区区划中第一个成为“无乡建制区”。
  【殡葬管理】
  对制造、经营丧葬用品的厂、店、销售点,逐一进行了清查,重新登记,换发了营业执照。对全区丧葬用品市场进行了多次联合执法检查。查封了3个封建迷信品制造点,清理了2家生产、销售花圈、花篮厂、店,取消无照经营店3家,销毁了一大批封建迷信制品。全区火化率保持100%。区政府又投资40万元,进行了骨灰堂二期工程。
  市民政局在西青区召开了全市殡葬工作经验交流会,民政局、王稳庄镇和上辛口村分别介绍了加强殡葬管理、深化丧俗改革的经验,得到市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市推广。
  【社团管理】
  完成了全区社会团体的清理整顿。原有53个社团中,对符合保留要求的39个社团予以登报公告,换发证书,对达不到要求的14个社团办理了撤消手续。
  【福利企业管理】
  积极为企业搞好各有关部门的协调服务工作。1998年为企业办理减免养路费511吨,折合人民币153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贷款周转资金460万元。积极帮助企业搞好产权制度改革,使福利企业的改制与全区乡镇改制同步发展。努力帮助企业搞好产品调整,帮助新办企业搞好增项、变更手续。通过改革和调整,扩大了一批企业规模,增强了内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8年全区福利企业产值达到7.7亿元,销售额5.6亿元,实现利税7.7千万元。
  (李铁军)

知识出处

西青区年鉴1999

《西青区年鉴1999》

本年鉴记述了1998年度天津西青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设有区情要览、大事纪要、特载、专文、政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权、政法、军事、农业、乡镇企业、商业、综合经济管理、金融、城乡建设管理、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22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