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区年鉴1999》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2316
颗粒名称: 商业
分类号: F727.21
页数: 7
页码: 239-245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98年西青区行政管理方面的情况,包含了商业委员会、食品公司、天津石油集团西青石油公司等机构及工作情况。
关键词: 西青区 商业 1998年

内容

行政管理
  商业委员会
  【机构、人员概况】
  人员编制:西青区商业委员会现有人员5名,均为干部编制。
  主要负责人:
  主任 高广才
  【经济指标】
  一、全年实现利润225.41万元,占年计划137万元的164.5%;消化包袱442.38万元;
  二、上缴税金332.64万元,占年计划272万元的122.3%;
  三、完成增加值3748.5万元,占年计划4421万元的84.8%(剔除因职工分流下岗、与企业脱离关系等所形成的工资总数减少、费用降低诸因素,基本完成了任务);
  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396万元,占年计划22389.6万元的100.03%。
  【重点工作】
  一、狠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调整时机大搞市场建设。全年新建了中北汽车交易市场、中北家具装饰城、侯台超市一期工程、北方花卉市场万米展厅、王顶堤铝材批发市场、王顶堤淡水鱼交易市场、津西兴达配货中心、津兰农贸食品市场、津兰旧汽车交易市场、芦北口铁路货运中心等十个具有一定规模、水平较高的专业市场,总建筑面积57800平方米,总投资17342万元。目前全区各类市场已达到50个。其中专业市场24个,农贸市场20个,集贸市场6个。
  由于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市场建设,全区办市场的积极性很高。西青区商业委员会抓住城市周边地区的地缘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准位置、因势利导、严格把关,上规模、成气候,使其成群成带。
  为进一步鼓励多元办市场的积极性,区商委深入基层现场办公,为基层办实事,解决难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原有的集贸市场和农贸批发市场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进行整顿,使其逐步做到管理规范、布局合理、辐射扩展。对现有的各类专业市场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调整改造,达到横向扩展,纵向延伸,上档次,上水平,提高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类市场年成交额85亿元,较上年69.7亿元增长22%;实现增加值9487万元,较上年8501万元增长11.6%;创利税5392万元,较上年4464万元增长20.8%。
  归纳全区的市场建设,可概括为:拓宽思路、勇于实践;放手发展、统筹规划、多元投入、调建结合;利用优势、重点突破。
  二、狠抓骨干企业的发展,大搞房地产开发。区物资总公司广汇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区供销社房地产开发公司充分利用本单位的闲置土地,盘活存量资产,深入社会大搞房地产开发,全年总开工面积70480平方米,较上年47281平方米增长49%;竣工面积29148平方米,较上年的18940平方米增长53.9%;建筑安装工程量27560万元,较上年19416万元增长41.9%;创利税463万元,较上年378万元增长22.5%。物资总公司利用闲置的土地、库房和办公楼与杨柳青运输场置换土地62.5亩搞房地产开发,既盘活了存量资产700万元,又可获得较高的利润还债解困,同时增设3500平方米的封闭市场及物业管理业务,以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两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分别成了物资总公司和区供销社的支柱企业。
  三、狠抓商业企业的深化改革。一是抓大放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区物资总公司在去年改革的基础上,加大了改革力度,理顺了经营机制,精减了机关人员,砍掉了9个小流通公司。通过优化组合,组建了商贸流通公司、燃气工程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使物资总公司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公司为龙头,以燃气工程公司和商贸流通公司为骨干的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对内部职工采取定员优化组合、聘任上岗的方式进行重组,对未被聘任的74名职工进行了下岗分流。在岗职工实行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缴付风险抵押金的制度(职工1万元,中层干部3万元,经理5万元)。加大了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呈现了销售增长、利润增加的好局面。全年实现利润118万元,完成年计划50万元的236%,一举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另外,对下岗职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安置,已再就业73人,稳住了下岗职工的情绪。区食品公司、跃华商贸实业总公司、第三采购供应站已完成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一系列股份合作制改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全区商业系统的边远小门小店通过租、转、卖等形式放开近200个点,抽回资金近300万元。二是狠抓了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程。全商业系统下岗658人,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再就业612人,占下岗人数的93%。三是石油公司巩固完善了“四制”(经营承包责任制、干部聘任制、职工合同制、管理目标责任制),改进了毛利提成年终奖励的办法,落实了内部退休和减员增效的措施,理顺了管理渠道,遏止了不正当竞争。四是区粮食系统改变了等待观望、改革缓慢的局面,通过上下努力,制定出台了《深化粮食企业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及配套方案》,已分流132人,现正在进一步运作实施。
  四、健全了组织。一年来,共调整基层领导班子26个,拓宽了用人视野,使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工作作风有了一定的转变,涌现了一批勇挑重担,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好带头人。
  【存在问题】
  一、改革观念滞后,有相当一部分单位仍然停留在小改小革,在企业内部修修补补上。
  二、商委与三产办工作不顺,任务交叉,力量不集中。
  三、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系统历史包袱重,贷款难度大,流动资金短缺,无力进行场店改造。
  【工作思路】
  一、抓住城市周边地区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市场建设。
  二、狠抓骨干企业的发展,大搞房地产开发。
  三、继续深化商业改革,落实责任,抓紧进度。
  四、狠抓特色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商业企业的市场优势、网络优势,扩大开发商业品牌的经营。
  五、抓紧业态调整,大力推进超市、连锁商业的发展。
  (高天林)
  食品公司
  【机构、人员概况】
  西青区食品公司,设有财会科和综合办公室,共7人。公司辖8个独立核算的站点,有职工163人。有冷库2座,主要经营和加工肉类、水产品和鸡系列产品;大洋冷库还进行冷食生产加工。有液化气灌装站一座,主要经营储存和灌装石油液化气。
  公司经理、书记 宋福钧
  副书记、副经理靳毓刚
  副经理刘永福。刘永福、房万志二位同志,1998年被市总工会评为“九五”立功先进个人。
  【任务完成情况】
  1998年,公司系统内的改革工作是全年的重点。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通过多方努力和深入细致的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98年8月13日,天津市二商集团有限公司下发了津二商国资发[1998]210号《关于同意西青区食品公司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批复》文件,1998年11月13日,天津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下发了津国资评(1998)472号《关于对天津市西青区食品公司资产评估结果予以确认的批复》文件,这两个文件的下发,为今后西青区食品公司企业改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全年购进总值1650万元,销售总值185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6万元。整个可比数字均比去年同期下降,是十几年来我系统的最低谷。其原因:一、市场举步为艰,销售下降;二、长期潜亏、挂帐的调帐;三、待处理资产损失,呆死帐的调整等。
  (靳毓刚)
  天津石油集团西青石油公司
  【机构、人员概况】
  公司设有办公室、财会科、业务科、安全保卫科、基建设备科、汽车队、销售科。
  公司下属单位:
  第31加油站
  第32加油站
  第33加油站
  第34加油站
  西青区润滑油脂公司
  西青区石油产品综合经销公司
  到1998年12月末,全公司共有职工81人,其中科员以上干部34人,工人47人。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人,中级4人,初级22人。
  主要负责人:
  经理、书记 李志勇
  副经理 王少群 肖广平
  【经营情况】
  进货总量为11151吨,进货总值2378万元,销售总量12581吨,销售总值3151万元,利税总额110.41万元,利润50.05万元,完成了全年任务。费用额330.81万元,费用率12.28%。毛利额370.30万元,毛利率13.74%。职工收入人均1.63万元。
  1998年,由于市集团公司实行统一配制资源,杜绝从外埠进货这一规定,使我们失去了购进低价油、搞大批发的机会。再加上三令五申杜绝赊销、坚持钱货两清的原则,都是导致销售量、销售额减少的原因。可喜的是,毛利率13.7%,达到1990年以来最好水平,这是由于我们调整营销策略,扩大零售份额取得的成果。
  【经营管理】
  1998年在企业改革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辞退了一批临时工,办理了一批内退职工,调整了一批干部和职工的岗位,增减了部分机构,改革了工资制度,改进了考核制度等等,实践证明改革是成功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安全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全年没有发生任何事故。被区政法委评为综合治理良好单位。
  1998年年初,投资140万元,改造了32、33两个加油站的罩棚及其它设施,改善了服务环境,统一了集团公司标志,展示了国营公司的形象,体现了西青石油公司的整体实力:
  1998年公司党建工作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拓宽业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任务,努力做好党的建设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戴永光)
  物资总公司
  【机构、人员概况】
  物资总公司设一室二科,三个经营公司。即:办公室、业务科、财务科;广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燃气工程公司、商贸公司。全公司共有干部、职工151,其中在编143人,离退体28人。
  主要负责人:
  书记 高广才(兼)
  副书记 刘育才
  总经理 刘育才
  副总经理 孙太利
  【经营情况】
  1998年在经济工作中彻底摆脱了亏损局面。年初我们制定了总公司的经济计划,全年实现利润50万元。经过一年的努力超额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特别是我们龙头企业开发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用人上坚持引进、培训相结合,任人为贤,采取边、边练兵、边开发的形式,由18人组成的开发中开辟r五个战场,开工面2.49万平方米,年内竣工1.6万平方米,实现利润380万元。广汇园一期工程已于1998年10月28日破土动工,召开了房产交易会,五天共售房196套,成交额2600万元。商贸公司遏止了亏损,实现利润16万元。业务科讨要债权120.41万元,其中现金35万元,实物85.41万元。
  1998年5月,根据市场配套需要,又组建了燃气工程公司,对外承揽供暖、供气工程,对内实现自我配套。经过积极探索、开拓市场,已承接了河西务住宅小区(2万平方米)和凌口小区(3万平方米)两项供气工程。实现了零的突破。
  【经营管理】
  1998年,我们坚持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在产权制度上和产业结构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调整了流通企业,实现了资产重组,兼并改造,突出重点,在去年关停并转七个“小微亏”企业的基础上,产为结构的调整又大大推进了一步。我们进行了清产核资,实行清资产、清帐目、清债权债务,集中资金暂停经营等一些措施。采取了人员分流、资产重组,又将10个流通企业调整为商贸公司,只保留了化轻、机电、金属、煤炭四个分公司,有效地集中了财力、物力,扩大了经营,遏止了亏损局面。同时发展壮大了房地产开发公司,新组建了燃气工程公司。这样我公司在产业结构上,初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带动燃气、商贸的产业格局。
  1998年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全体员工的素质教育,激发了人们的热情,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人们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全体员工积极投身改革,人人出谋划策,以大局为重,以长远利益为重,为总公司扭亏增盈努力工作。
  调整了党的组织机构。年内增补了三名委员,健全了党总支。基层党支部由原来的两个调整为三个,即:机关党支部、商贸党支部、开发公司党支部。
  1998年我们的档案工作改变了过去材料不全、分散保管的局面,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清整有序,查找方便,经区档案局验收达到市三级标准。
  1998年总公司调整了工会组织,召开了首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在经营上和管理上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特别在与杨柳青运输场土地置换问题上,经职代会讨论通过,体现了职工参与民主决策,为防止失误起到积极作用。
  【物资销售】
  1998年物资总公司坚持以经营效益为中心,全年的工作始终围绕走出困境,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工作。全年完成销售总额7018万元,占计划(7000万元)的100%;实现利润335万元,完成计划(50万元)的670%;上交税金36万元;消化包袱229.7万元,占年计划(100万元)的229.7%;增加值实现674万元,完成计划(600万元)的112%。超额完成了区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
  (刘连洪)
  粮食局
  【机构、人员概况】
  粮食局共有干部职工668人,其中,机关人员35名。区局下设16个基层单位,分别座落于全区9个乡镇。
  主要负责人:
  局长兼党委书记 杜雨田
  党委副书记 马新良 曹德云
  副局长:曹德云 柴宝发
  梁玉琴(1998年10月任命)
  纪检书记 高书元
  【主要职能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粮油政策;承担全区合同粮定购和农民余粮收购任务;加强仓储建设,确保储粮安全;负责粮籍等日常粮食行政管理工作;积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搞活经营及粮食制品的加工生产。
  【落实三项政策,完成合同粮定购任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三项政策,我们在粮食收购和经营过程中,采取以质论价、仪器定等、户交户结、方便农民交售等措施,坚持常年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坚持收购资金钱随粮走、库贷挂钩、封闭运行;坚持做到保本微利、顺价销售。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措施得力,全局没有发生一起停收限收、压级压价,挤占挪用收购资金和降价销售、逆向操作等问题发生。1998年,全局共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3623吨,在全市率先完成1730吨合同粮定购任务。
  【企业改革】
  “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为加快企业自身改革,粮食局制定和实施了各项深化企业自身改革方案。通过对全局70%以上的零售网点实行租赁和承包经营,实现了经营机制的转变;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工资工次分配,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通过在全局范围内大力开展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工作,全局有135名干部职工自愿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合同,有20名在职职工办理了离岗挂编手续,有30余名职工办理了退休和内部退休手续,裁减了冗员,减轻了企业负担。
  【储备粮管理】
  1998年粮食局年平均库存量10万吨,露天储存和超期存粮以及外粮库存量为历年之最。面对困难,为确保存粮安全,粮食局加强领导,在各储粮单位继续推行保粮责任制,全面落实各项保粮制度,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保粮方针,大力开展“一符四无”活动,实现储备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防止了坏粮事故发生。由于措施得当,确保了储粮安全,保持了“四无粮仓区”光荣称号。
  【调整产品结构】
  为突破品种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的格局,粮食局面粉工业改变过去单纯生产每袋50公斤装富强粉、标准粉的经营模式,开发生产了自发粉、饺子粉等小包装专用面粉,同时还面向市场,积极开展主食厨房工程,既方便了群众,又推动了面粉销售;饲料工业在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设备优势,搞好自营加工的基础上,开展为养殖户代加工业务,收到良好效果。
  据统计,1998年粮食局共购入粮油1.6万吨,销售粮油1.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741万元,在保供应、稳粮价、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发挥了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
  (段雅芹)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机构、人员概况】
  西青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设有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财审科、劳资科5个机关科室,另有房地产开发公司、五交化公司、烟酒公司3个经济实体。下有18个基层单位,分别是王稳庄供销合作社、大寺供销合作社、李七庄供销合作社、南河镇供销合作社、张家窝供销合作社、大稍口供销合作社、跃华商贸实业总公司、杨柳青商贸总公司、副食杂品公司、百货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物资回收公司、煤建公司、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九龙工贸公司、第三采购供应站、五金交电采购供应站。
  到1998年12月,全社共有在岗干部职工1547人,其中机关干部23人、工勤人员7人。
  主要负责人:
  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张玉斌
  党委副书记 王乃林
  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张庆彤
  杨洪跃
  【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商品销售总额完成34371万元,完成责任目标的91.66%,比97年同期下降2.6%。
  社会零售额完成22071万元,完成责任目标的100.32%,比97年同期增长3.56%。
  工业总产值完成649万元,完成责任目标的129.80%,比97年同期增长33.54%。
  报表利润完成79.41万元,完成责任目标的198.53%,比97年同期增长13.77%。
  核削经济包袱233.38万元。提取折旧日58.3万元。
  【企业改革】
  区社坚持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抓起,并着眼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对基层单位的行政一把手重新进行了聘任,同时把基层的所有行政副职共42人全部免职,由基层单位的一把手按照区社限定的班子成员配备指数重新聘任。
  为减轻基层的负担,本着人员精干、编制从简、工作高效的原则,将机关原8个科室,调整合并为5个,人员由46人精减为30人,改变了机关能进不能出的局面。
  为进一步放活小企业,区社在巩固和完善职工自营和承包经营的基础上,1998年重点抓了以抽资经营为主的放活小企业工作,到年底,供销社有自营网点118个,其中实行抽资经营的98个,占自营网点的83.05%,共抽回商品资金287.60万元。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工作效果明显,一年里区社系统共有568名职工办理了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特色经营】
  重点以医药、煤炭、农资、冷食、家电、房地产业务为主,通过干部职工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企业的经营特色。如农资公司与厂商挂勾,源头进货,采取多种服务措施,促进销售。98年化肥销售额2249万元,比97年同期970万元增长132%;李七庄供销社的冷食销售额512万元,完成年计划440万元的117%,实现利润21万元。1998年又自筹资金100万元新上一台雪人自动切割生产线,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煤建公司面对煤炭经营体制的变化,及时转变观念,主动面向市场,广开渠道自购原料;为节约成本,投资20万元新装一台日产量230吨轧煤球机,自搞加工,在质量、数量、价格上打自己的特色牌,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经济指标。
  【企业管理】
  一是抓了以社有资产为主的财务管理;二是抓了内部审计,加强了财务监督;三是抓了应收帐款的清欠,收回外欠款150万元;四是抓了勤俭节约,仅区社机关1998年比1997年节约费用开支12.42万元;五是加强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对企业财产的管理,以防范为主,抓教育、抓重点、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一年来没有发生大的案件。另一方面对人员的管理,以稳定为前题,抓工作落实,一年里解决拖欠退休职工工资14万元,筹集解困资金22.8万元,对1016名困难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进行走访慰问。
  【班子建设】
  在思想上注重了对班子成员的思想教育,有针对性的对不同人员提出不同要求,该表扬的肯定成绩,该批评的指出不足,该亮黄牌的提出要求。为激励干部奋发向上的干劲,区社提出了“鼓励干的,批评看的,处理捣乱的”用人指导思想。
  在组织上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在保持干部稳定的前提下,突出抓了“一把手”的作用。一年里对13个基层党政班子进行了调整,有33人次调整了工作岗位,有8名干部被提拔使用,16名干部被降、免职,为各项工作的完成,提供了组织保证。
  (李汝珍)

知识出处

西青区年鉴1999

《西青区年鉴1999》

本年鉴记述了1998年度天津西青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设有区情要览、大事纪要、特载、专文、政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权、政法、军事、农业、乡镇企业、商业、综合经济管理、金融、城乡建设管理、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22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