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区年鉴1999》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2291
颗粒名称: 农业
分类号: F327.65
页数: 11
页码: 181-1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区农业组织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委员会、农林局、工农联盟农场等多个机构。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发展 西青区

内容

农村工作
  农业委员会
  【机构、人员概况】
  农业委员会有行政编制10人,工勤编制1人。实际有工作人员9人,没有工勤人员。
  主要负责人:
  主任 刘树明
  【全年工作概况】
  1998年全区农业社会总产值8亿元,实现国内生产值4.25亿元,比上年增长6.25%;农民人均纯收入4664元,比上年增加300元;粮食总产73277吨,比上年增长21.5%;蔬菜总产349195吨,比上年减少6.58%;肉类总产13520吨,比上年减少19%;禽蛋产量9239吨,比上年减少37%;水产品总产35091万吨,比上年增长8%。
  1998年全区农业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科技,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1998年,区委、区政府在经济工作会上关于农业的任务,主要强调了加大科技投入问题。根据这个精神,我们在指导和推动1998年的农业工作中,突出强调了科技兴农,并于四月份召开了全区科技推广交流会,增强了农业战线各级干部向科技要潜力,向科技要效益的意识,初步实现了农业和农产品由数量增加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筹办建立了区、镇两级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基地总面积达到600亩,其中,街镇办农业科技基地400亩。年内,我们重点抓了区级的六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即辛口镇蔬菜生产、张家窝镇粮食生产、杨柳青镇大柳滩林果生产、畜牧水产局水产生产、小南河水产良种繁育、中北镇花卉生产等六个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可以逐渐形成全区农业良种供应中心,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中心,农业技术干部和农民科技培训中心。
  2、以优化农产品的结构为突破口,狠抓了新技术、新品种引进。
  初步统计,全区在果品上引进了美国红蒂、绿蒂、黑蒂等葡萄品种,引进了大棚樱桃、油桃、银杏、红巴梨等。在蔬菜生产上试种了美国苦菜,日本绿菜、苋菜、苜蓿、日本弯豆等新品种。水产养殖上在不断扩大名优鱼种养殖的基础上,还试养成功了美国鲟、福寿螺。
  3、完善科技配套政策,加强了科技队伍的网络建设。
  各街镇落实了镇级七站在编在岗人员区财政拨付差额工资的措施,全区有耕地的141个村,有106个村建立了村级科技组。为壮大科技队伍,从市农科院、农学院等科研部门聘请了19名专家长期为我区科技推广服务。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动“6185”工程
  “6185”工程,即六个一万(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建设吨粮田1万亩、建设粮田节水灌区1万亩、扩大粮田复种1万亩、建设蔬菜出口基地1万亩、新增农机动力1万千瓦),一个重点(花卉生产基地),八个项目(粮田规模经营5000亩、建设高效农业示范田2000亩、建设高标准种子基地2000亩,建设高标准瘦肉型猪场年出栏2万头、建畜禽产品熟食加工厂,扩大蔬菜保护地3200亩、实施淡水“双千塘”工程、开发蔬菜外向型深加工),五个产业化龙头配套建设(蔬菜直销、珍禽养殖、花
  卉基地、观赏鱼经销、美国回鱼及肉鸭养殖加工)。
  三、整体推动,加强对农业的社会化服务
  区农口各委局、各街镇,认真贯彻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基本思路,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不畏困难,自加压力,全方位加强了对全区农业的指导和推动。农业战线的干部在组织生产、植保、防雹服务、农民培训、购销服务、项目开发以及争取国家和国外资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表现了很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各乡镇农业乡、镇长及科技人员,具体帮助基层和广大群众解决生产、流通中的难题。
  1998年全区农业形势虽然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镇、村两级对农业的投入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2、农产品价格偏低,影响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3、企业对水源河道的污染问题。
  (张友昌)
  农牧林业管理
  农林局
  【机构、人员概况】
  西青区农林局设有六个行政科室、九个事业单位。
  六个行政科室为:办公室、财务科、生产科、林业科、蔬菜科和农村能源办公室,行政编人员29名。
  九个事业单位为:种子管理站、种子公司、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土肥站、蔬菜工作站、林业工作站、植检植保站、天津农业广播学校西青分校和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事业编人员54名,不在编17名。
  主要负责人:
  局长 张广才(1998年9月调入)
  副局长 张守仁
  【粮食生产】
  年初粮食生产计划全年粮食总产1.4亿斤,争取1.5亿斤。实际总产达到1.3765亿斤,比97年增产1721万斤,增产14%。其中14.5万亩大秋作物平均亩产686斤,总产9983.7万斤,比去年增产1330.5万斤;5万亩夏粮实现单产760斤,总产达到3800万斤。
  粮食生产比去年有一个较大的增长,实现了长年稳产中的高产,我们在总结长年粮食生产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抓好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调整好种植结构
  在今年的粮食生产中,紧紧抓住种植结构的调整,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前堤下,扭转我区东南边缘一季高梁的种植习惯,扩种小麦5000亩,基本形成了小麦5万亩、水稻5万亩、玉米6万亩,并配制了少量大豆、高梁的种植构,实施区域规模化种植,发挥地域规模管理优势,增加科技投入载体,挖掘了粮食生产潜力。
  二、实施作物良种化。
  在1.7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中,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使粮食生产中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了98%,统一供给率也由去年的40%增加到60%,全区5个小麦生产主要乡镇均最大程度地使用了优良品种。到目前,我区已形成了“轮抗6号”、“京冬8号”、“津麦2号”、“京科6号”等4个小麦当家优良品种;在玉米、水稻生产上也不断引进和推广抗逆性强、稳产高产优良品种,为粮食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三、样板田建设成规模
  从95年起,我们按照全面规划、量力而
  行、因地制宜、稳产高产的原则,建成了高标准样板田1.1万亩,其中6000余亩样板田达到吨粮田,实现了渠、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变了粗放型经营手段,成为全区粮食生产的样板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四、规范管理上水平
  根据我区历年来粮食生产的经验和我区气候、土壤等基础条件,不失时机地抓住作物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并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加强了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服务,设点调查、及时通报,进行科学指导,确保高产结构的形成。比如在小麦春季管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促进苗情升级转化,耙麦保墒、浇好返青水、追好返青肥、停水轧麦防倒伏等重要措施,使夏粮生产获得丰收。
  【林业生产】
  年初市下达给我区的植树造林任务是:植树40万株,造林面积6000亩,其中:农田林网4500亩,经济林1000亩,村庄宅旁500亩,育苗300亩。
  经过全区上下的努力,我区上半年植树造林实际完成:植树49.644万株,超额完成24%。造林面积6096亩,其中:农田林网4594亩、经济林1010亩、村宅旁植树571亩、育苗317亩,均超额完成工作任务。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绿化造林工作,把此项工作做为全区的重要工作来整体推动,并提出“统一认识、全党抓林”的指示,为今年上半年我局植树造林工作营造了一个全民动员、敢于投入、提高档次、再上水平的工作氛围。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明确造林任务,实施绿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江总书记“全党动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人民”号召的伟大意义,加大植树造林资金投入,并积极采取了以下措施,保证我区绿化造林任务的完成。
  一是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先后完成了全区农田林网区域化综合治理工程、外环线绿化带续建工程和张窝镇节水灌区绿化工程。改造农田林网120公里,造林面积达1800余亩。为防治我区土地荒漠化,提高农业生产环境质量,调节了土地温度和含水适度,形成了农业生产屏障。
  二是与环境建设相结合,把绿化做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对门道口外环线绿化带社区工程、王村驼鸟基地、中北镇花卉中心、李七庄金鱼养殖厂、高达冷食厂和南河养殖厂等十余个单位绿化环境均做了标准较高、因地而绿的设计,搞好绿化美化,做到了让企业、学校、鸡场、猪场、鱼池和机关“六个绿起来”,使我区工作和生产环境上了新台阶。
  三是与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让绿化做为提高群众生产质量和改善居住条件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实施了新四区生态风景林工程,今春共完成了10个村庄、15个单位和3处景点。相继建成环村林、进村林、四旁绿地和街心公园,做到三个季有花、四季常青,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精神风貌。
  四是引进高新技术,服务基层果品生产。随着全国林果品种的不断更新,我们在果树上重点抓了“苹果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优质梨的引进试验示范”、“果树保护地栽培”等新技术。其中:桃树温室栽培已在区科委立项,葡萄的大棚和温室栽培技术也在有关乡镇试验与示范。同时,还引进了草莓、樱桃等在我区“落户”,以期不断提高我区果品的商品性能。
  【蔬菜生产】
  年初计划上市量为5亿斤,争取6.5亿斤。
  1~10月份蔬菜上市量达6亿斤,根据全区后两月蔬菜生产情况,全年蔬菜上市量可 达6.8亿斤,比去年增产6000万斤。由于
  受市场因素影响,增产未增收。平均亩产值2950元,亩投入1966元,投入产出比为1∶1.5。全区实有菜田69351亩,其中一级基本菜田54242亩,保护地生产达到44722亩,其中温室生产4871亩、大棚生产15077亩、中小棚生产24744亩,比去年增加3253亩,全区蔬菜复种指数已达2.2。
  蔬菜生产以科技兴菜为导向,翔实菜篮子工程质量。
  今年蔬菜生产我们紧紧地抓住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即:科技兴菜自始至终贯穿菜篮子工程工作中心;实施项目和为基层服务两个重点。做到了有调查,有分析,信息快,有效益。
  今年,实施了8个科技项目,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这8个科技项目是:
  一、双万亩小棚蔬菜综合配套技术。市立项目,时限为1997年至1998年,由我局承担,协作单位有辛口镇、杨柳青镇、中北镇。经两年连续实施后,完成推广面积21000亩,比设计要求面积增加1000亩。由于推广间、套、轮作技术,解决品种单一问题,复种指数增加0.8。通过两年来的实施,平均亩产比前三年增加1182.2公斤,提高31%;平均亩产值比前三年增加2343.8元,提高25.2%,投入产出比1∶3.4。该项目实施推广引起市、区、乡及广大菜农的高度重视,3月27日《天津日报》做了报导,5月19日通过了市级专家的现场验收与鉴定。
  二、茄子嫁接防病技术。该项目为研究项目,经与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家共同合作,于5月20日经市级专家及有关方面领导及技术人员约30人通过现场验收。该项目经连续四年的研究,选出了抗茄子根腐病,枯萎病兼抗黄萎病的“红茄一号”为砧木,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防治效果96~100 %门茄座果率达81.1~89%,单果最大369克/个,推广面积已达10亩左右。按今年现场调查增值3500元以上,辐射2个乡镇。为解决长期以来“死秧”的顽症,为全区1.7万亩茄子的正常生产提供了保证。
  三、防水夹筋保温纸被在保护地生产上应用技术。这项技术是“九五”期间国家农业部指定的推广新成果。97年底引进1万平方米,安排了3个乡镇、4个基点,亩增值1000元以上。其技术特点:材质轻,寿命长,成本低,防雨雪,增温保温效果好。通过多点调查分析,大棚、温室、中小棚等4种形式,纸被加草苫与双草苫比平均增温3~3.5℃,提早定值15~20天,提早上市15天左右。
  四、二代节能温室配套技术、CO2施肥技术、冰核细菌研究、遮阳网、南菜等项技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二代节能温室市政府菜办分配我区三年内推广500亩,目前已新建100亩,亩产值均在1.4~1.6万元;CO2施肥装置已推广57台,钢瓶装置38个,推广面积30亩,亩增值800元以上;遮阳网累计推广已达162万平方米,面积3600亩,其中,今年推广使用42万平方米,亩增值1000元以上;南菜、特种菜已推广20多个品种1800亩,辐射七个菜田乡镇,亩增产值600元以上。
  【植检植保和农药管理】
  以“植物医院”为载体,加强了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以植物医院为载体,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堪查,严密监测病虫害发生和发展势态,会诊开方,以病虫情报形式及时通报给各乡镇,及时除治,收到很好效果。保护了我区农业生产秩序。今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市麦田大型药械除草现场会在我区 召开。我区引进的PWM-360型大型药械每天作业面积达800~1000亩。
  二、麦蚜、小麦白粉病及水稻病虫I害防治及时有效。
  今年暖冬,早春雨勤,麦蚜台芽期提前。五月初我们便组织科技人员对全区小麦普查一遍,并在麦蚜开始期和盛期分别发放病虫情报,及时指导联治,组织飞机防治蚜虫1.5万亩及大秋作物水稻病虫害防治3.5万亩,并提前筹备除治农药20余吨。由于测报准确,防治及时,农药对路,防治效果均95%以上。
  三、麦田化学除草4万多亩次。
  初春,对全区麦田杂草普查发现,今年杂草出土危害比往年早7~10天,密度偏重发生。我们协助有关乡镇提前动手,适时防治,对全区2.9亩麦田化学除草一遍,其中1.4万亩麦田除治2遍,保障了夏粮丰收。
  四、飞机防煌作业效果好。
  根据历年经验,去年干旱,疫蝗区无水,适宜蝗虫产卵的特点,我们预测今年夏蝗将偏重发生。于3月初,控卵52点,有卵17块,是近几年卵量最大的一年。因此,我们于6月初对主要蝗区3万亩进行普查,发现碱河行洪道4000亩达到防治指标,两侧堤岸4000亩密度达到30头/平方丈左右。于6月15日1,对疫蝗区8000亩进行两个架次的飞机灭蝗,有效地防止了蝗灾的发生,不但保护了我区的农业生产,更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五、整顿农药市场,规范农药市场管理。
  根据市站指示精神,我区于年初在全区范围内对个体农药经营户进行普查,全区共查出个体农药经营63户,仅1户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其余62户均属无照经营。根据普查情况我们首先向区政府汇报并制定了农药市场管理。因此,区政府下文,责成我局监督农药市场。为此我们采取了对农药市场的管理扶持、筹建镇乡植物医院发挥植保主渠道技术优势,占领农药市场,对个体经营户采取方便农民购药取优劣汰逐步把个体经营纳入植保服务系统等措施。对全区进行了农药大检查,普查结果除上报市药检所外,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今后农药管理规定。
  六、防雹工作尽职尽责。
  今年的防雹增雨工作呈现出时间长、作业多、效果好的特点。天气恶劣、形成雹云快,为此,今年共实施作业日8次,消耗炮弹1243发。由于我们在前期和实施作业中狠抓了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炮械通讯设施安全检测落实,坚持值班制度,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通报信息及时,人员上岗迅速,炮击方位准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我区农业增产和稳定农业生产秩序做出贡献。
  【人才培养】
  在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上,年初计划重点放在“绿色证书”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培训上。经过我局的积极工作,出色地完成了“绿色证书”630人的培训工作。农业农用技术短期培训人员达到3000人次。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同时,另有5个中专学历班,计162名学员;96级中专学历生58名;97级中专在校生70名的在学教育和毕业考试。其中开设了《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涉外经济》、《领导科学概论》、《市场营销》和《农业推广技能》等科目,为我区经济建设培养了很好的实用人才。
  (曹善玲)
  工农联盟农场
  【机构、人员概况】
  天津市工农联盟农场座落在天津市西青区,是一个集农、牧、工、服务、商贸于一体的国有农垦企业,隶属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
  工农联盟农场九八年下辖单位有:农业公司、畜牧大队、百合文具厂、硕丰粉末涂料涂装厂、工农联盟淀粉厂、工农联盟漆布厂、工农联盟畜牧机械厂、工农联盟电器厂、工农
  联盟挤奶设备服务公司、工农联盟商业公司、工农联盟供销公司、工农联盟水电工程服务公司、工农联盟运输场和职工子弟小学、农垦职工医院以及中日合资天津——山田保鲜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津港合资天津华达塑料有限责任公司等。
  农场机关设置有:场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工会、纪委、财务审计科、劳资安技科、行政科、计生办、治安派出所、房管科、武装部。全场职工1144人,其中:干部174人,工人970人。另外,二个合资企业共有干部、工人19名。
  主要负责人:
  党委书记 李家和
  场长 贾德明
  副场长 马同生 叶崇熙
  魏跃鹏 李德生
  张建生
  【全年工作概况】
  98年全场工农业生产总值(现价)5789万元,比上一年下降10%,其中:农业产值554万元,牧业产值1169万元;工业产值4066万元。
  98年销售收入5781万元,比上一年减少547万元,下降8.6%。
  上缴国家税金112万元,比上年减少45万元。
  职工人均年收入7000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场经营亏损281万元,比上年减亏33万元。
  【农业生产】
  98年仍实行生产费用、生活费用全部自理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并把土地承包期和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期相吻合,适度调整了农田种植与水产养殖的承包费,大大提高了承包者对土地、渔池投资的积极性。全年共生产粮豆816吨,青饲料2836吨、蔬菜375吨、成鱼833吨。收入544.6万元,上缴承包费48万元。
  【畜牧业生产】
  农场畜牧业是在困难的环境中渡过的,由于周边地区鲜奶制品低价涌入津门,98年出现了卖奶难、回款慢的局面。尽管畜牧大队采取一系列措施,但经济效益仍不如上年。98年末奶牛存栏1437头,其中成年母牛837头,后备牛382头,犊牛218头。产奶量6029吨,收入1362万元,提取承包费60万元,利润2.5万元。
  【工业生产】
  场办工业整体上巩固了前二年整顿的成果,但未能摆脱亏损的局面。六个工业单位各具特色,其中:淀粉厂克服了因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给企业带来的暂时困难,生产淀粉13496吨,提取承包费90万元,盈利10万元。漆布厂在年初引进技术,自力更生建成一条胶化纸生产线,使产品品种在同行业中趋于齐全,全年生产漆布、漆纸、胶化纸共计234万平方米,上交承包费36万元,盈利15万元。畜牧机械厂以搞外协件加工取代养殖设备制造,提取12万元承包费后盈利6.9万元。硕丰涂料涂装厂虽实行了例逼成本法管理,但因企业负担过重,全年提取10万元承包费后,亏损46万元。电器厂的产品,30年面貌不变,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经营十分困难,拖欠职工工资,亏损44万元。百合文具厂,将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转移出去,利用工厂的地理优势搞租赁经营,收到了效益,98年上交承包费12万元,亏损由上一年50万元减至29万元。
  98年农场下岗职工403人,绝大部分每月享受农场或基层单位发的172元生活费。在下岗职工中70%以上的人员,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和自谋出路等办法,寻求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但保持着和农场的劳动关系。
  (夏长征)
  农机管理
  农业机械管理局
  【机构、人员概况】
  1998年西青区农业机械管理局设置有办公室、财务科、管理科。局下属单位有农业机械监理站、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推广站、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农业机械供应公司、农业机械修理厂。全区有九个(街)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现共有干部、职工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名,具有中级职称的6人,处级干部3人。
  主要负责人:
  局长 韩树珩(兼书记)
  副局长 曹全兴 高逸民
  1998年西青区农机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各级领导和全体农机系统人员的共同努力,农机管理、服务、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推广有了大的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农机管理】
  1998年加大了农机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力度。对参加春耕生产、“三秋”、“三夏”作业的994台机具进行了安全、技术检查;对全区561名拖拉机驾驶员进行了安全技术、操作技能及交通法规的复训和年度审验。对712台拖拉机进行了安全设备、技术状态的年度总检,组织了四次为期40天的拖拉机专项治理活动,出动712人次,使30台无照拖拉机检修合格上了牌照,17名无证人员学习了驾驶证。保证了全区各项农机作业任务的完成和农机安全生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机引进、推广】
  引进推广了石家庄产HT1-8型二氧化碳发生器,免费为菜农安装在大棚里。在全区范围内召开了两次现场会,推广引进120台机器,提高了蔬菜产量,改善了质量,成熟期提前了,受到了菜农的好评。
  引进哈尔滨IGSZ-2-1型组合式多功能旋耕机,在王稳庄镇、辛口镇和水高庄农场进行了小麦秸杆还田试验,用以解决麦茬和土地板结难题。
  加速渔业机械化的推广力度,从宣传和服务上下功夫。除了实行产品质量“三包”服务外,利用冬闲季节,为用户免费维修、保养、培训,推动了渔机发展速度。现已推广池塘增氧机1700台,自动饵料投放机1100台,饵料机120台,为我区养渔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社会化服务】
  1998年春耕生产全区共投入机具1199台套,机耕3.7万亩。“三夏”农机具准备工作动手早,准备充分,局组织了10个人参加的两个农机服务小组,深入到街镇、村队,对投入“三夏”的574台拖拉机,13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30台旋耕机,100台精少量玉米播种机及其它有关机械进行了依法检修,使参加“三夏”的机具各项技术性能指标都达到了标准,保证农机作业任务的完成。“三夏”期间,全局的管理、技术服务人员全力以赴,节假日、公休日一律不休息,农机销售、配件服务窗口部门24小时昼夜服务,电话送货,免费维修服务,在全区农机系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全区“三夏”农机作业任务。5万多亩小麦机收达100%,旋耕、播也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没有发生火灾、机械事故,减少了损失,提高了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做到了丰产丰收,颗粒归仓。“三秋”农机化工作准备充分,服务落实,投入了140台拖拉机、50辆农用汽车、82台犁、182台耙、140台旋耕机、120台小麦播种机、20台秸杆还田机,完成机耕9.2万亩,机播5万亩。深入到各街、镇了解农机化状况,帮助各街、镇选型,购置各种农机具,完成了区下达的年新增1万千
  瓦的农机动力。建成达标农机化,先行村10个。大力开展社会化服务,培训农民农机绿色证书10名,汽车驾驶员197名,拖拉机驾驶员39名,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
  大事记
  2月25日开始,在全区开展对无牌证拖拉机进行专项治理活动。先后四次分别为:2月25日~3月7日,5月21日~5月31日,9月1日~9月10日,10月21~10月31日,计40天。对全区无牌证拖拉机,无证驾驶人员,没有按规定时间参加总检审验的拖拉机及驾驶员进行治理。出动712人次,使30台无牌证拖拉机补了证照,17名无证人员学习驾驶证。
  4月6日,区农机局、区科委、区农林局等组织在上辛口镇水高庄园田科技示范基地,召开了二氧化碳增施肥技术和机械现场会,重点蔬菜街镇代表40余人参加了会,推动了全区蔬菜机械化的发展。
  4月16日,李七庄街妇联,组织了蔬菜专业户中的妇女科技带头人20余名,到杨柳青十四街及上辛口镇第六埠安装了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大棚参观。由区农机局的科技人员讲述了二氧化碳增施肥机械和技术,以及改善蔬菜质量,提高产量的益处。
  5月5日,天津市谷物烘干技术推广现场会在张家窝镇召开,市农机局局长韩志国及副局长王润清、张家窝镇领导、区农机局领导及全区重点村队的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会上由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的教授讲述了烘干技术,参观介绍了董庄子村安装的烘干设备和面粉加工流水线,对推动我区的粮食烘干机械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6月14日,区农机局在王稳庄镇科技站基地,搞了大田多功能秸杆灭茬机试验示范,由生产厂家哈尔滨农机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负责讲解和操作,农机系统和王稳庄镇各村代表共计30多人参加示范演示,为推动我区小麦秸杆还田机械和技术打下了基础。
  (李万才)
  畜牧水产管理
  畜牧水产局
  【机构、人员概况】
  西青区畜牧水产局下设办公室、水产渔政科、畜牧科、水产技术推广站、畜牧水产良种站、兽医站。共有干部职工84人,其中行政编制8人,事业编72人,工人4人。全局有专业技术人员46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9人。
  主要负责人:
  局长 董井川
  副局长 王玉登 田秀书
  【畜牧生产】
  1998年,全区蛋鸡存栏49.73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75.11万只,减少60%;鲜蛋产量1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00%;生猪饲养量14.2万头,比上年减少3.45万头,减少19.5%,其中存栏4.2万头,比上年减少0.84万头,减少16.7%,出栏10万头,比上年减少2.61万头,减少20.7%;全区牛存栏1176头,其中奶牛632头,羊饲养量3.14万只,其中存栏1.38万只,出栏1.76万只;肉鸭饲养量100万只,出栏80万只;童子鸡饲养量100万只,其中出售成品童子鸡120吨;鸵鸟存栏682只,出栏223只;存栏肉种兔1500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3万吨。
  畜禽生产从1996年开始,受大气候影响和市场制约,生产一直处于低谷,给养殖者在经济利益上造成损失。1998年,在严格执行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前提下,大幅度调整生猪
  和蛋鸡饲养数量。蛋鸡饲养向养殖能手集中,生猪饲养建立自繁自养体系。李七庄街、南河镇、大寺镇养猪个体户也形成每户饲养2~5头优良母猪的配套饲养,每年可自繁仔猪50~200头,从而稳定了养猪数量,提高商品猪质量,增加经济效益。1997年蛋鸡存栏124.84万只,由于大环境影响和养殖饲养水平高低不齐,效益差别较大,亏损严重,部分集体养鸡场停产或转产。1998年采取了蛋鸡饲养向基础好、信心强、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养鸡能手转移,并鼓励个人对集体鸡场实行承包。1998年全区仅保留两个集体养鸡场,存栏蛋鸡9.4万只,占全区存栏总数的18.9%,养鸡专业户56户,存栏蛋鸡29.06万只,占存栏总数的58.4%。小孙庄、王村、大柳滩鸡场实行了个人承包,既充分利用现有的养鸡设施,又使集体和个人都能得到一定的效益。1998年,在调整生猪和蛋鸡养殖的同时,重点抓了效益较好的养殖项目。一是南河养殖公司的肉鸭饲养加工和销售。1998年,存栏种鸭1.6万只,年内饲养肉鸭100万只,并在上年种鸭繁育,商品鸭饲养,屠宰分割基础上,扩建了肉鸭熟食加工车间,实现了肉鸭产品的增值;二是中北镇绿美特公司童子鸡生产、加工和销售,该项目1998年刚刚起步,由于符合市场需求发展较快,到年底已存栏种鸡1万套,年内饲养商品鸡100万只,销售成品童子鸡120吨;三是大寺镇王村鸵鸟养殖场,到1998年底,鸵鸟存栏682只,其中成年公鸵23只,成年母鸵47只,1998年孵化成活幼鸵777只,出售幼鸵223只,其中部分为屠宰加工后销售,使单一的销售种鸵向加工销售迈进一步;四是上辛口镇第六埠村开发肉兔饲养。1998年引进优良种兔500对,为今后发展肉兔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创造条件。
  【培养人才】
  1998年一方面继续完善原有推广项目,同时示范推广养殖新技术。。1998年,举办了畜禽检疫、养鸡和饲养技术培训班,培训140人次,其中有30人领取了绿色证书,另外结合全区“双学双比”活动,畜牧专业人员与饲养场户结成对子,为养殖场户解决难题。在畜禽养殖方面:一、提高了节能型畜禽舍及其配套饲养技术推广,推广面积2000平方米,饲养种母猪80头,饲养商品猪400头,这项技术改善了猪的生长环境,不仅增重快,而且降低了猪的发病和死亡率;二、应用复合酶制剂饲喂樱桃谷肉鸭和育肥猪对比试验;三、推广应用高浓度卵黄抗体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治疗发病鸡群8万只,治愈率达98%。同时规范畜禽免疫程序,推广应用11种畜禽免疫用疫苗,免疫数量54万羽只,使全区畜禽免疫率在95%以上。
  【水产生产】
  1998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70488亩,比上年增加155亩;投放鱼种6917万尾,比上年增加766万尾;平均每亩投放鱼种981尾,比上年增加119尾。全年水产品产量33000吨,比上年增加1000吨,比市下达指标增加11000吨,比区指标增加3000吨,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产品总量的38%。
  1998年的水产养殖结构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名特优品增多,投放比例加大。1998年全区鲢鳙鱼投放18.23万尾,占投放总量的26%;鲤鱼投放2023万尾,占投放量的29%;良种鲫鱼投放1635万尾,占投放量的23%;团头鲂投放631万尾,占投入量的9%。另外增加了草鱼、梭鱼、罗非鱼、鲈鱼、鲶鱼、回鱼、黑鱼、白鲳等品种投放量为833万尾,占投放量的12%。1998年,投放河蟹120万只。全区名特优品种投放量达2944万尾,占总投放量的38%。二是投放密度加大。1998年,全区鱼种投放密度普遍加大,与上年相比亩投
  放量增加12%。由于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投放密度的增加,使全区水产品产量提高。尽管1998年淡水鱼价格偏低,销售收入仍达18000万元。
  在水产养殖上继续实施“天津市名特优水产品增养殖综合技术推广”项目。全区7万亩养殖池塘全部为实施面积,项目要求混养和套养名特优品种。1998年10月经市验收达到项目要求。二是示范成鱼池套养河蟹,套养面积1万亩,投放仔蟹250公斤,合100万只,亩投放量100只,秋后产蟹17500公斤,亩产1.75公斤,每亩获纯利润60元。套养河蟹的优点不影响鱼的产量,不增加成本又能增加亩效益。三是鱼用饲料添加剂的推广应用。1998年继续在局水产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配方。1998年示范幅射养鱼面积10万亩(含外区县),配制鱼用饲料68000吨。四是选用进口鱼粉和国产鱼粉饲料添加对比试验,探索降低养殖成本的途径。
  1998年,全区苗种孵化和培育呈现专业化养殖趋势。小南河养殖公司从1997年投入400万元,扩建和新建鱼种场,新建孵化车间一处,孵化环道一座,新建苗种池100亩。1998年孵化各种鱼苗3亿尾,售出水花1亿尾,自己培育夏花1亿尾,售出7000万尾,另外他们还注重多品种的孵化培育。1998年共孵化银鲫2000万尾,红鲫鱼200万尾,锦鲤50万尾,叉尾回700万尾,存塘大规格回鱼种5万公斤,孵化稚鳖15万只,向高技术专业化、规模化鱼种孵化方面发展。
  【以科技为先导,搞好全方位服务】
  1998年,为了淡水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全区养殖水平,举办养鱼实用技术培训班6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600多人。为加大服务力度,指导渔业生产,局抽调两部汽车巡回指导,跟踪服务,水产化验室1998年投资10 万元增添了设备,改善了化验条件。年内共为基层化验水质1000多次,鱼病诊断上千例。另外由于调整了品种结构和放养密度,苗种短缺给春投带来较大困难,为了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局抽调专业人员前往外区县、北京、山东、辽宁等地调进鲤鱼、鲂鱼苗种1500万尾,保证了春投任务的完成。1998年进口鱼粉货源紧张,价格偏高,使部分养殖场户购用国产鱼粉添加饲料,致使鱼类生长丰满度差,体质下降,发病率高。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7月25、26两日在局水产试验基地召开“养鱼生产管理”现场会,有100多个养鱼场户300人参加,会议现场培训,现场解剖诊断,现场制定整改措施,从而对后期养鱼生产起到很大作用。
  大事记
  二月
  23日,畜牧水产局被区委评为文明机关,并予以表彰。
  25日,津西党组发(98)13号文任田秀书同志为畜牧水产局党组成员。
  26日,畜牧水产局水产技术推广站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十佳优秀服务单位。
  三月
  4日,畜牧水产局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6日,津西政发(98)15号文,任命田秀书同志为畜牧水产局副局长。
  16日,畜牧水产局在小南河、青凝侯召开水产专业会,现场观看青凝侯池塘改造,观看小南河鱼苗孵化车间。畜牧水产局总结了97年水产工作、布置98年工作。副区长程文武到会并讲话。各委办领导及各乡镇的农业公司经理和养殖站的站长、大村队村长、书记、渔业队队长共计近40人参加了会议。
  五月
  15日,津西畜水98(1)号文任命刘维汉同志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15日,局购买2000型桑塔纳黑色轿车一辆。
  22日,区直机关党委在畜牧水产局党员联系户小孙庄村召开现场推动会,我局21名党员共捐款1050元,全部捐献给了两个困难户。
  六月
  6日,畜牧水产局团支部被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
  七月
  1日,我局在1994~1997年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建设工作中被市委组织部、市农委评为先进单位。
  25~26日,我局召开养鱼饲养管理现场交流会,区委常委、副区长程文武参加会议,市水产局养殖处的领导也参加了交流会。在会上现场解剖、现场解答针对全区养鱼存在的技术问题。田副局长做了分析,提出了对策,董局长讲了当前养鱼的形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两天共接待了280人次。
  八月:
  18日,畜牧水产局全体干部职工为南北洪涝灾区捐款共计4950元,捐衣物230件,集体购买新棉衣43套。
  22日,局机关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讨论接收王桂军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十一月
  局党组召开全局职工大会,公布用局创收资金在杨柳青购买职工住房9套偏单。
  十二月
  11日,由区粮食局调入我局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一名(董殿元)。
  14日,召开中层扩大会,宣布在市内购买干部住房2套偏单。
  17日,畜牧水产局在第三周期继续教育工作中被区人事局评为先进单位。
  18日,新分配我局事业单位技术工人一名
  24日,畜牧水产局机关党支部被区直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水产技术推广站被评为文明科室,卢德永同志被评为优秀干部。
  25日,津西畜水98(3)号文任命樊振忠同志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1998年度畜牧水产局良种试验基地生产成34万多份渔用饲料添加剂。
  1998年度举办畜禽技术培训班三次,培训人员140人次,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6次,共培训基层技术人员600多人次。
  1998年度畜牧化验室接待咨询者500人次,化验诊断疫病200多例,水产化验室义务化验水质2000多个水样,诊断鱼病2000多例,出诊检查鱼病上百次。
  1998年度水产品产量全区完成34972多吨,比97年增加2972多吨,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产品总量的38%。
  1998年度全区蛋鸡存栏49.73万只,比去年同期减少75.11万只,减少60.2%,鲜蛋产量1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00%。生猪饲养量14.2万头,其中出栏10万头,存栏4.2万头,饲养量比去年减少了3.45万头,全区肉类总产量1300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00%。
  1998年度先后组织动物防疫检查17次,检查屠宰场、集贸市场和肉类销售摊点50多处,取缔私屠乱宰户4户,核发兽医卫生合格证书32份。
  1998年度在兽药工作中,检查验收兽药厂10个,抽检兽药两批6个品种,检出不合格品种4个。
  1998年度水产化验室投资10多万元,添置了水产化验设备。
  96~98年度完成了“天津市名特优水产品增养殖综合技术推广”项目。
  (徐建)

知识出处

西青区年鉴1999

《西青区年鉴1999》

本年鉴记述了1998年度天津西青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设有区情要览、大事纪要、特载、专文、政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权、政法、军事、农业、乡镇企业、商业、综合经济管理、金融、城乡建设管理、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22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