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区年鉴1999》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2245
颗粒名称: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25.21
页数: 3
页码: 119-1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由多个部门组成,包括政府办公室、法制办公室等,主要工作包括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等方面。1998年,全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 西青区 人民政府 1998年

内容

机构设置
  西青区人民政府由以下部门组成:政府办公室、信访办公室、法制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经济协作办公室、第三产业办公室、机构编制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农业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乡镇企业经济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计划经济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商业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老龄委员会、人事局、民政局、物价局、文化局、技术监督局、劳动局、卫生局、环境卫生管理局、环境保护局、房地产管理局、规划土地管理局、农林局、水利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畜牧水产局、农业机械局、粮食局、统计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审计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公安西青分局、司法局、国有资产管理局、档案局、广播电视局、供销合作联合社。区政府派出机构有杨柳青街道办事处、西营门街道办事处和西青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正副区长名录
  区长 张景泉
  副区长 程文武 李国文
  臧永芬 沈正国
  张国庆 吴宝忠
  全年工作概述
  1998年,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发扬西青精神,深化二次创业,按照“以科技为先导,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的经济发展思路,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经济总量不减,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财政收入、集体积累和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全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三级财政收入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集体自有资产达到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纯收入4664元,比上年增加404元。
  【农业】
  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全面实施“6185工程”,并取得明显成效。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副食品生产稳步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2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建设了五个区级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实施农业科技项目92项,引进新品种52个,新增保护地4000亩,温室大棚和特种蔬菜分别达到4.1万亩和1500亩。蔬菜、花卉、珍禽、观赏鱼、肉鸭等产业化项目取得新的发展。农田基本建设方面,改土176万立方米,打机井170眼,改造了郭村、曹庄子两个泵站,新修防渗渠道26.7公里,节水灌溉总面积达到10万亩。。1.5万人次参加了农业技术培训,800多人取得绿色证书。按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延包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工业】
  1998年工业采取积极措施,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总量仍有增加。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7%。一是坚持结构调整,实施嫁接、联合和资产重组。在钛铁集团成功兼并、重组大桥集团后,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汇门集团、利民兴集团分别与内蒙古集宁药厂、飞鸽集团、天津重型机械厂实施了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对30家企业集团和280家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给予了重点扶持,这些企业在乡镇工业发展中起到了支撑作用。二是资金投向由外延开发为主转向内涵挖潜为主。加强了项目监管,控制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乡镇工业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新上项目119个,其中技改、延伸等项目97个。三是加强重视营销工作。增加了营销力量,新建了一批营销网点,推广了销售回款提成制,狠抓了货款回收,建立开通了国际互联网西青站,一些拳头名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5%以上。四是规范了企业管理。培育了18家综合管理样板企业,10家企业取得ISO-9000国家质量体系认证,50家企业实现了会计基础规范化达标,又有2个产品成为市2级品牌,20家企业获得天津市安全管理达标证书。对158个重点污染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书,通过治理达标企业44家,关停企业3家。
  【第三产业】
  1998年,围绕房地产开发和市场建设,规划了10个较大的住宅小区和沿外环线的4个市场群。全年房地产开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销售45万平方米。新建了兴达配货中心、王顶堤铝材市场、侯台超市等10个市场,全区市场达50个,实现市场交易额76亿元。国合商业系统进一步推进改革,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实现利税558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7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利税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外向型经济】
  全区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给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带来的影响,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招商,全年新注册三资企业16家,协议投资总额5983万美元。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及时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了出口;自营进出口企业创汇额达26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0%。西青开发区继续实施二期工程,有5家外资企业追加投资2020万美元。
  【个体私营经济】
  区政府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召开了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大力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推动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076户,私营企业140家。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5.48亿元,比上年增长83.3%;利税6.45亿元,比上年增长53.6%。
  【新农村建设】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全部完成了撤乡建街镇工作。七个镇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杨柳青镇编制了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了广汇园和三经路住宅小区;张家窝镇完善了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新建住宅楼12万平方米;大寺镇建成住宅楼30万平方米,被确定为天津市农村城市化试点。全年镇村建设投入6亿元,建成住宅楼60万平方米,公建7.5万平方米,修路22万平方米,植树造林45万株,新增绿地3万平方米。9个街镇全部达小康,建成7个宽裕型小康村。以三项工程为重点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新打四眼深水井,基本解决了杨柳青镇居民用水难的问题;打通了4公里长的新津杨公路;完成了陕气入区8.45公里主干管的铺设任务,启动了杨柳青镇五个住宅小区的陕气入户工程。
  【科教兴区】
  制定了西青区科技发展五年规划,科学普及、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功地兴办了第12届科技周活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7家,新增34个高新技术产品。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2项,其中市级以上星火、火炬计划项目8项,20个项目获市、区级科技进步奖。以星火计划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骨干,星火技术密集区为龙头的科技体系正在形成。
  调整了学校布局,投入4100万元,新建、扩建了6所学校。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教师宿舍。积极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4所中小学达到市级三A校标准,6个街镇普九达新标,全区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率达到99.1%,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1%,高考上线率仍居新四区之首。成立了西青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3个专业4个教学班。继续实施人才工程,完善了三级成人教育办学网络。8.2万人次参加了各类实用技术掊训,1911人取得中专以上学历;39名在职干部参加了研究生学习,其中19人取得毕业证书;招聘引进各类人才275人。
  落实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超优完成了市下达的各项人口计划指标。开展了全民健身运动,在天津市第九届运动会上取得了31枚金牌的好成绩。文化、卫生、广播电视、档案等事业都有新的发展。在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面前,全区人民积极奉献爱心,捐款、捐物总计达869万元,衣被41万件。
  【民主法制建设】
  努力落实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村民议事、村务公开等三项制度,制定实施了《西青区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了依法治区、依法行政和农村依法自治进程。区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的监督,全年共办理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提案88件,满意率达98%;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26件次,群众热线电话245件次,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状况有进一步好转。

知识出处

西青区年鉴1999

《西青区年鉴1999》

本年鉴记述了1998年度天津西青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设有区情要览、大事纪要、特载、专文、政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权、政法、军事、农业、乡镇企业、商业、综合经济管理、金融、城乡建设管理、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22个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贤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