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1627
颗粒名称: 附录
页数: 41
页码: 330-370

内容

2016年“感动西青”十佳人物、十优人物评选活动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促进全区公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2016年4月,区文明办会同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妇联、区新闻中心、区文广局等部门在全区组织开展了第五届“感动西青”十佳人物、十优人物评选活动。经过推荐申报、评选、公示、文明委审定等程序,按照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等类别,评选出“感动西青·十佳人物”和“感动西青·十优人物”各10名。他们用自己的事迹谱写着人间大爱,他们践行着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着当代的文明风尚、传递着道德建设的正能量,他们是建设幸福西青、实现“中国梦”的道德航向标。
  附:2016年“感动西青”十佳人物、十优人物事迹简介
  十佳人物
  瘦小肩膀撑起多病的大家庭 ——王稳庄镇大侯庄村村民 张克英
  张克英,一位身高只有一米五三的弱小女子,但她却担起了一个不平常的大家庭的重任。夫兄、小叔和丈夫一家人都患有疾病,大嫂体弱多年患类风湿,侄儿媳妇腰间盘突出,侄子头部动过手术,夫兄家孙子走路说话都不太利落。小叔子夫妻都患有半身不遂,不能自理,小叔子还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弟媳还经常犯癫痫病。丈夫段玉强患有腰间盘突出、脑梗,行动不便不能工作,生活起居都要张克英照顾。丈夫看到一家的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十分愧疚,张克英却总是耐心地安慰他:“一家人,就应同患难。”无论生活何等艰难,张克英都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丈夫和这一大家人,周围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张克英用她瘦小的肩膀撑起这个多病大家庭的感人事迹,在西青广为传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西营门街小稍直口社区居民 徐莉云
  多年来,徐莉云一直照顾着同村九十岁的孤寡老人徐三奶奶,而这场孝道是从她的父辈徐金铎手中接力来的,已持续了四十多年。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父母把徐三爷、三奶奶当成亲爹妈一样照顾,给了子女示范教育。徐莉云从小懂事,主动干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经常去找三奶奶唠家常,成了三奶奶最贴心的人。她知道三奶奶爱干净,每天早晨起来就给老人打扫卫生,叠好被子、扫净地面,然后再买菜、做饭,第一碗饭,必定是三奶奶的。徐莉云五十多岁了,在父母和她两代人的影响下,晚辈们也在尽心尽力地孝敬着徐三奶奶。徐莉云的儿子对老太太的感情极深,当年围着老太太转的那个小孩如今已成家立业,他不但支持父母照顾三奶奶,而且自己一有时间就去看望。
  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寺镇大芦北口村村民朱明静
  朱明静,26岁,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学生,大寺镇大芦北口村人。幼时药物中毒,让她远离了有声世界。她身残志坚,艰辛刻苦求学。10岁首次捐出善款后,坚持参加公益,连续两年捐奖学金给困难生和福利院儿童;她多次送摔倒老人回家;为家乡的书院捐赠图书3000多册,并做了书院志愿者;她曾担任2014首届全国聋人汽车驾驶技能联谊赛手语志愿者;在担任学院“星”沙龙手语社社长期间,与香港义工团开展活动,弘扬内地手语文化。她曾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感动校园一天津市大学生2013年度人物”、天津市“三好学生”、“十佳大学生”、“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天津日报》、《今晚报》、《每日新报》、《渤海早报》、《城市快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她的事迹。
  用爱心点燃大山里的希望
  ——中北镇侯台碧水家园社区服务工作站田金会
  田金会,一名社区服务工作站的普通员工,也是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传播爱心的志愿者。从小,她有个愿望,长大后要靠自己的力量帮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发现一个助学群,便立即与他们联系,由此走上了捐资助学之路。三年多来,她走访过山村学校、山区贫困学生和困难老人,足迹踏遍4个省市、8个县市、11个乡、30个村,先后资助贫困学生19人、困难家庭2个,共计资助20多万元。田金会还联合爱心人士和企业资助了10多个困难家庭、3所学校,为学校送去电脑、打印机、文体用品、桌椅等4万多元物资。田金会在帮助困难家庭时不单纯是捐款物,还善于发现被帮助家庭成员的一技之长,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让他们有尊严地获得帮助。
  心存大爱义务献血12年
  ——精武镇兴旺里社区居民安秀伟
  安秀伟,45岁,黑龙江人,精武镇兴旺里社区居民。2004年至今,她义务献血12年,累计献血近4万毫升,相当于七八个成年人的血量总和。
  2004年,无意间看到一则血库告急的电视新闻,安秀伟便立即向居委会表达了献血意愿,由此,她献了第一次血。为不耽误工作,从2009年,安秀伟改在“无假日”的天津市血液中心献血。为避免晕车对献血造成影响,她每次早上到血液中心后休息到下午再献血,献一次血,要占用她一整个休息日。“8.12爆炸”发生后,安秀伟得知临床急需用血,大半夜跑到献血点做检查。在安秀伟的影响下,家人和同事都积极的加入了献血队伍。安秀伟常说: “每个人帮助他人的方式可能不同,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了别人,收获的快乐都是一样的!”
  鱼水情深好片警水乳交融见真心
  ——王稳庄派出所社区民警 王金奎
  王金奎,王稳庄派出所社区民警。刚参加工作时,所里的民警前辈们常告诉他:想当一位好民警,就要舍得一双脚底板!于是王金奎一有时间就挨家挨户调查了解群众所急所需。从警14年,他没有侦破大案后的鲜花和掌声,无缘街头擒凶后的凛然和无畏,但看到社区居民求助的目光,辖区生活困难的家庭,他总会释放全部的热情。王金奎得知孙子英家女儿考上大学却拿不出学费后,立即拿出工资进行资助,而且一直默默资助这个家庭。多年来,王金奎的足迹踏遍了社区中的困难家庭,他累计帮扶困难家庭30余户,捐资10余万元。2013年,王金奎被评为天津市优秀人民警察、天津市爱民模范,并荣立个人三等功;2014年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
  抗争病痛救己助人
  ——西青区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 吴志刚
  西青区中医医院的吴志刚主任,在杨柳青镇乃至十里八乡可谓家喻户晓。他凭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广大患者的爱戴。吴大夫为给患者及时就诊,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上岗,而且中午很少正点下班,每天接待患者数十甚至上百人次。30余年来,他很少歇过完整的节假日,只要患者需要,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刮风还是下雨,他有求必应,被誉为“患者的贴心人”。俗话说“业精于勤”,吴志刚不仅刻苦钻研,还善于总结,他撰写的《论芒针疗法中穴位的枢纽性》等论文曾多次在《中国针灸》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他主编的《芒针医案》填补了中国芒针医案的空白。他的著作宣传了中医保健知识,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保健意识,也使优秀的中医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创新技术精益求精
  ——区公路管理局机械操作手 赵希望
  赵希望,西青区公路管理局公路工程施工所机械操作手。刚参加工作时,他跟着师傅全国跑,住过砖窑、睡过拖车,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他采用独创的“全、细、轻、稳”平地机操作方法参加了多项大型公路建设,效率和平整度得到业主和监理的称赞,被誉为“免验工序”。他对机械保养有佳,自制了多套维修工具,方便使用、节约资金。他还将报废机件的零件重新组装继续使用,变废为宝。他先后参与完成了4项有关施工机械的技术革新项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能操作手。多年来,赵希望以精湛的平地机操作技术为80多项工程的圆满竣工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荣获“金牌技工”、“技术能手”、天津市劳动模范、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公路系统模范养路工等多项殊荣。
  临危不惧施援手挺身而出彰道义
  ——辛口镇第六埠村治保会 任宝、李维龙、郝伟利
  任宝、李维龙、郝伟利三人只是普通村民,却在他人财产被侵害时,挺身而出勇擒偷车贼,践行了惩恶扬善的美德。2015年4月25日凌晨,三人完成交接班后开车回家,途中相向驶来的两辆面包车内,戴着黑色口罩的三名男子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疑惑之时,李维龙发现其中一辆面包车与同村村民的面包车牌照一样,他们认定车上的人就是盗车嫌疑人,并且已盗得车辆正在逃离。危急时刻三人调转车头追击。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驾车多次撞向任宝驾驶的车辆,但他们没有害怕退缩,反而是与其几番斗智斗勇,为民警抓捕嫌疑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正是有了任宝、李维龙、郝伟利三人的挺身而出,案犯才统统落网。任宝也因此被授予第十二届“昆仑奖”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光荣称号。
  身残志坚跑出美丽人生
  ——李七庄街王姑娘村物业公司保安 张旭
  张旭,一位20多岁的大男孩。先天性肢体残疾的他,手和半面身体都异于常人。但从小乐观的张旭不气馁,和其他孩子们一起跑啊、跳啊!渐渐地,他的田径优势显露出来,奔跑时丝毫不逊色于健康的孩子。经过体育老师的举荐,张旭仅进行了一周的训练,参加了天津市首届全民健身大会。没想到,参加三个项目一举取得两个第一、一个第二的好成绩。由此得到了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李教练的青睐,并进入基地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不管训练多累、多苦,他毅然坚持。在基地的五年多,他连续参加了三年全民健身大会,取得了八个第一、两个第二的好成绩。在2013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他获得了T37级200米项目第四和400米第四的好成绩,在2014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获得T37级跳远第四名。
  十优人物
  患难与共夫妻情风雨同舟写真爱
  ——中北镇曹庄村村民 黄明艳
  黄明艳20年前与李树林结婚后,尽心尽力照顾好孩子、老人,体贴丈夫,幸福而忙碌的生活着。然而2000年厄运降临,丈夫李树林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四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生活的重担全都压给了黄明艳。那时,孩子才八岁,她知道自己是家人唯一的支撑,所以她一直都在尽最大努力让孩子感受温暖、让丈夫康复、让老人安享晚年。丈夫从吃饭、喂药、清洁护理到做物理治疗,黄明艳都亲力亲为,是为减少丈夫的痛苦。丈夫患病期间,花光了家里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看到丈夫的身体状况逐步好转,为了维持生计,也方便照顾,黄明艳决定带着丈夫一同出去创业。她用患难与共诠释爱的真谛,给予家人最坚强的支撑,给予亲人最有力的依靠,她用坚强担当经营着温馨和睦的家。
  傲霜斗雪勇于担当的“80后”
  ——西青经济开发区燃气公司电工 韩涛
  “80后”的韩涛,用孝亲承担着家庭顶梁柱的责任与担当。他从小跟随父亲生活,而父亲因常年在外打工劳累致病,2005年、2008年先后查出心脏衰竭、双腿静脉曲张,需住院治疗,韩涛刚工作不久,白天单位、下班医院,到家还要照顾奶奶。他带着父亲四处求医,但却不断恶化,腿部溃疡,还常有血管破裂。高昂的医疗费没有让韩涛退缩、逃避,他坚持着努力的工作,用心找最好的医院为父亲治疗。好景不长,父亲去年又被确诊癌症,父亲要放弃,可韩涛说:“一切都有希望,我们不能放弃!”就这样,父亲同意了手术,病情控制住了。生活虽艰难,但韩涛也乐于助人,常为周围人以电工特长化解燃眉之急。这样一位优秀的“80后”,在困境中没有退缩,他是年轻人的榜样。
  久病床前有孝媳
  ——西营门街小稍直口社区居民 赵淑香
  赵淑香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懂事能干、善解人意,婚后与婆家也十分和睦。1993年丈夫因病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丈夫去世后不久,婆婆因偏瘫后遗症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赵淑香把婆婆接到家中,独自承担照顾婆婆的重担,这一照顾就是22年。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在赵淑香家,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虽然她也患有心脏病,做过两次支架手术,每天都需服药,但她还是无怨无悔。赵淑香的儿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十分敬爱奶奶。虽然平日工作很忙,但一有空就会帮母亲照顾奶奶,服侍奶奶穿衣吃饭、清洗尿布。儿子常说,母亲照顾奶奶任劳任怨,我也要继承她孝敬老人的精神,等母亲老了之后,也要这样照顾她。
  家人永远的守护神
   ——王稳庄镇东兰坨村村民 井海燕
  10多年前,井海燕与万宗喜结为夫妻,婚后生下了小富东,但小富东患有先天性脑瘫。夫妻俩为给孩子治病四处奔走。祸不单行,井海燕的公爹因患肝硬化腹水正在医院治疗,丈夫万宗喜突遭车祸不幸身亡,一下子天塌了,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井海燕一个人身上。井海燕要崩溃了,可是当她看到自己天生残疾的孩子和患病的公婆,她明白,这个家不能再没有了她,她不能逃避,她要替丈夫撑起这个家。她带着儿子去北京治病,白天打短工,晚上睡地下室、睡过道、睡地板,吃尽了苦头,但从未放弃。经过在北京一年多的治疗,孩子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坚定了井海燕为孩子治病的信心和决心。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定要把儿子的病治好,把婆婆照顾好,使老人家安度晚年,尽一个母亲、一个儿媳应尽的责任。
  不离不弃谱写人间真情
   ——杨柳青镇前桑园村村民 杜洪荣
  杜洪荣是一家企业的出纳员。1999年春节前夕,她的丈夫不幸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多方求医,最终诊断需要换肾治疗。当时他们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杜洪荣的公婆也都身患重病不能自理,支撑这个家的全部重担就压在了杜洪荣一个人的身上。为筹集丈夫的治疗费,她四处借钱,尽管生活十分困难,但她的脸上却始终挂着希望的微笑。虽然丈夫进行了手术,三年后丈夫病情加重的噩耗再次传来。巨大的医疗费和生活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深知,她不能倒下,一家老小五口人全都要靠她一人来照顾。家庭的重担并没压垮这个小女人,她不仅把丈夫照顾的无微不至,又先后送走了年迈久病的公婆。她就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丈夫,照亮着她的小家,用爱谱写了一曲真情赞歌。
  挥洒爱心传递正能量
  ——张家窝镇民盛里社区志愿者 李澍印
  80多岁的李澍印,是张家窝镇民盛里社区的志愿者。自2014年,她每天义务向社区居民传授瑜伽运动,奉献了全部的瑜伽精华。李澍印老师退休后曾在日本照顾女儿期间被瑜伽吸引,通过努力学习很快就达到了专业水平。回国后,她做了瑜伽教练。到民盛里居住后,她为居民义务教授瑜伽知识。2014年9月,她义务组建了民盛里社区瑜伽队伍,学员慕名而来,从几人发展到四十多人。她精心创编了一套老年人瑜伽,因人施教。李老师讲奉献、有爱心,每月拿出千元左右去喂养流浪的猫狗,还经常鼓励带动队员爱心助人。李澍印曾受到过渤海早报、电视台的多次采访,她的瑜伽队伍曾登上过《百医百顺》、《鱼龙百姓》的舞台,2010年她被评选为真情都市年度人物。
  桑榆存大义真情筑平安
   ——精武镇姚村志愿者 李桂芳
  精武镇姚村住着这样一位老人,已经年过七旬依然发挥余热,她的名字叫李桂芳,一名交通安全志愿宣讲员,人们更习惯亲切的称呼她为“李奶奶”。退休后跟随儿子来到姚村居住的李奶奶,因为曾亲眼目睹了一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交通事故,就下决心要在青少年中普及道路交通知识,因此她没有去“享清福”,而是重新站到三尺讲台,义务讲授交通安全教育课。十几年如一日投身于交通安全义务宣传工作,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足迹遍布了250多所大中小学,共完成了300多场讲座,听课人数达到30万人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真情奉献18载,不为名、不为利,这是一位老者对孩子的无限关爱,这是一个普通人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寻,这是一名公民对社会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患者花小钱看大病
  ——中北镇大稍口村村医 张华起
  40年前,从部队复员返乡的张华起,主动找到村支书要求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经过在天津医科大学进修一年后,他从此便开始了大半生的“赤脚村医”生涯。每天早晨5点多,张华起就已经来到自己的诊所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只要一打开诊所的门,一天的忙碌工作就开始了。长期以来,他对患者尽量开小处方,尽量避免用高价药,让患者花小钱治大病。先后摸索出几十种治疗方法,只要几块钱就能治好病,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慕名而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出诊不收费、门诊不收费、注射不收费、常规体检不收费、孤寡老人全免费……这是张华起一直坚持的“五免费”。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别光想着钱,给人看好病才是根本。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
  法律尊严的捍卫者
  ——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刘斌
  刘斌任法官以来,审理的2000多件案件实现了零投诉、零信访,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赢得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多次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作为法官,刘斌竭尽全力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即使工作任务繁重,他也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即“当事人来法院只要一次能处理完的事情,绝不让其再跑第二趟”。为此,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已成为他工作的常态,他还坚持耐心细致地为当事人释法析理,做好判后答疑。熟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嗓音总是沙哑的。他常常提醒年轻法官:“只有做得正,才会心中无愧;只有行得直,才会胸怀坦荡;只有判得公,才能让群众信服,才能彰显法律的威严。”刘斌连续多年被评为办案能手,2012年被评为天津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西青区十佳服务标兵,2014年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并荣立天津市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2015年荣立天津市法院系统个人二等功。
  生活困难击不倒的小学霸
  ——大寺中学九年八班班长 解程程
  解程程,大寺中学学生。自幼跟随母亲生活,妈妈为了养家,辛勤工作,早出晚归。她大部分时间和身体不好的姥姥姥爷一起度过,懂事的她,为母亲和外祖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解程程没有上过一天补习班,但一直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为班委,她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老师分忧解难,主动帮助班级里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提高成绩。家庭的清贫挡不住她对生活的热情。除了学习好,解程程还有很多的特长。她多次参加市级、区级演讲朗诵比赛,均荣获奖项;曾在中国日报社主办的首届英语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她的写生作品曾在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中获得优秀奖;她代表学校编排并参演了西青区校园短剧的比赛,荣获三等奖。
  2016年度“西青好人”评选活动
  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区文明办在全区组织开展了2016年“西青好人”评选活动,每季度推出一次“西青好人榜”,共有36人获得“西青好人”荣誉称号,他们在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附:2016年度“西青好人”事迹
  社区里的大忙人 群众心中的好助手
  ——精武镇兴旺里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董旭
  2003年,董旭通过居民选举进入兴旺里居委会工作,十多年来,她用点滴付出诠释着奉献的真谛,用平凡小事感动着每位居民的心;她将自己的满腔热情与爱心全部奉献给社区,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和称赞。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文化事业,在社区枫林书社中发挥重要作用,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她乐于奉献,热心服务社区,牢固树立为居民服务的理念,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她乐于助人,主动帮助困难群众,努力为社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多年来,董旭坚守在社区这个平台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社区发展付出而无怨,为民服务而无悔,为建设平安、和谐、文明的社区大家庭默默奉献。
  街坊的热心人 社区的好帮手
  ——中北镇水语花城社区居民 金树林
  退休以后,金树林主动回报社会、积极服务社区、热情帮助他人,充分发挥了社区小楼长服务群众、服务社区的大作用。他是小楼长,担起为民服务大责任,他每天坚持在楼内入户走访,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都会及时协调解决,尽心尽力维护社区稳定;他是志愿者,坚持无私付出做贡献,他志愿参加社区平安巡逻队,每天早晚都坚持义务巡逻,积极配合社区组织的各项为民服务活动;他是“安全员”,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维护安全稳定,建设和谐社区。多年来,金树林在社区这个平台上兢兢业业,无私助人,奉献社会,成为居民与居委会合作的坚实桥梁,住户与物业沟通的有效渠道,睦邻友好活动的优秀组织者、参与者。
  退伍军人不褪志 平凡岗位继风采
  ——张家窝镇张家窝村村民 康建伟
  康建伟曾是天津消防队的一名军人,退伍后他开办了中医推拿按摩诊所,立志弘扬中医国粹,用己所长,服务百姓,回报社会。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每天早晨6点开门,晚上7点才能忙完,一天要为十几个居民按摩,忙起来就连一口水都喝不上,一顿饭都顾不上吃,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除了接待日常的病人以外,他还主动上门免费为社区老人服务;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在社区里举办免费按摩活动,义务为中老年人讲解一些保健常识。康建伟就是这样不计得失,不计名利,朴实的他就这样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一点一滴中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厚爱。
  情系社区 热衷志愿服务
  ——大寺镇渤海天易园社区居民 吕润荣
  多年来,吕阿姨坚持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原则,服务居民、奉献社区,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称赞,成为广大群众争相学习的模范。在投身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她是社区热心的义务监督员、巡逻员、宣传员,为社区的环境美化、文明和谐辛勤付出着;她经常与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志愿者们一起上门看望孤老户、残疾人家庭,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每逢社区组织捐赠活动,她总是带头响应,发动家人和邻居踊跃参与,热心地捐款捐物,十几年如一日,从未停下脚步,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公益活动之中。多年来,吕阿姨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退休不退色,用友爱温暖他人、回报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
  十载孝老情 传递文明风
  ——王稳庄镇小孙庄村村民 万宗霞
  10多年来,万宗霞精心服侍瘫痪在床的婆婆,用自己朴实的情怀和真挚的感情营造了一个孝敬老人、夫妻恩爱的温馨家庭。2003年,婆婆因脑梗塞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灾难,万宗霞当即辞掉了工作,在家全职伺候婆婆。她就认真学习护理书籍,向大夫请教照顾护理常识,熟悉老人的生活规律。每天早晨她都很早起床,为婆婆准备早餐,老人因吞咽困难,一顿饭下来要一个小时,但她从来都不抱怨。她还为长期卧床的婆婆做全身按摩、翻身、拍打后背,坚持每天给婆婆擦洗多次。在万宗霞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都很好。万宗霞说:“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会带动全家把这一光荣传统发扬下去。”
  尽心竭力照顾婆婆 孝心善举传承美德
  ——西营门街怡和社区居民 王琳
  王琳13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用真心孝敬老人,用实际行动传承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2003年,王琳的婆婆因脑溢血做开颅手术后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有人随时照顾,王琳便毅然决然地独自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担,不辞辛苦,毫无怨言。为了防止老人因为长期卧床而生褥疮,王琳经常换洗晾晒铺盖和被单,细心的王琳还经常为婆婆拍背、按摩、翻身。为了保证婆婆营养均衡,王琳精心准备一日三餐确保老人的健康饮食。在她的精心料理下,多年来老人面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周围邻里无不赞叹,都称赞王琳孝敬有加,是个好儿媳。正是千千万万个像王琳这样的好儿媳默默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才有了我们文明和谐的社会,才能够让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得以弘扬。
  余热生辉 “舞”动不老人生
  ——杨柳青镇广汇园社区居民 王庆芬
  三十多年来,王庆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舞蹈知识,组织成立舞蹈队伍,精心组织排练节目,积极参与各种演出及比赛,用无私奉献的奉献为身边的人带来正能量。退休后,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王庆芬组织社区退休居民成立夕阳红秧歌表演队和腰鼓队,经常带领大家进行排练演出,两支队伍积极参加各类文艺展演活动并获得多项荣誉,充分展现出中老年朋友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在她的带动下,舞蹈队曾多次走进养老院进行公益演出,开展环保、法律等方面的宣传活动,主动向贫困及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传播正能量。就是这样,王庆芬用自己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热情帮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可谓“舞动青春人不老,最美不过夕阳红”。
  老嫂比母 待叔如子
  ——辛口镇水高庄村村民 张凤华
  面对患有智障的小叔子,张凤华含辛茹苦,悉心照顾,用天使般的双手为小叔子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用自己无悔的付出诠释了朴实而又伟大的爱。婆婆离世后,张凤华就主动承担起照顾智障小叔子的重担,这一付出,就是十多年,但她从来都没有怨言。照顾好小叔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凤华留心观察,总结出小叔子的生活规律,每天精心照顾小叔子的饮食起居,洗衣、做饭,从来没有懈怠过。张凤华说“小叔子其实挺知道心疼人的,而且每次他问别人我嫂子呢,我就觉得做一切都值了”。老嫂比母,待叔如子。张凤华照顾小叔子已有十余年,无怨无悔,始终不离不弃。她用满满的正能量诠释了对亲人的爱,她的善行影响着自己的亲戚朋友、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感染着身边的人。
  勇挑生活重担 铸就爱的港湾
  ——王稳庄镇小金庄村村民 陈子淑
  多年来,陈子淑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大家庭的重担,用母亲般无私的爱为两个侄子铸就爱的港湾。大哥大嫂过世后,留下两个患有先天性智障的儿子,作为孩子婶婶的陈子淑主动承担起照顾两个的责任,加上自己的四个孩子,毅然当起了六个孩子的妈妈。本来清贫的家庭过得更加艰难,但她仍无怨无悔,一旦生活条件有些许宽裕,有了点什么好吃的,她都先给两个侄子吃;遇到侄子生病的时候,她便让自己比较大的孩子在家照顾弟弟妹妹,自己带着生病的侄子去医院。随着时光流逝,二侄子由于先天性癫痫发作去世了,老人心中十分悲痛。如今,七十多岁的陈子淑始终对大侄子不离不弃,每天坚持照顾侄子的饮食起居,她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物质,更多的是责任和关爱;对侄子来说,陈子淑老人胜似母亲。
  普及国画精粹 传承邓店文脉
  ——李七庄街邓店村村民 陈子文
  多年来,陈子文专注于国画创作,向广大群众弘扬邓店文化精髓,为传承“国画之乡”的历史文脉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陈子文的努力下,邓店村专门设立活动室作为村民学习国画的场地,开设多门课程免费教授孩子和村民学习绘画,数十名学员在国内书画比赛中获奖,成绩斐然。在他精心的规划组织下,邓店少儿画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制建设等内容,集体创作了一幅百米长卷。同时,他还成立了妇女画班,村民的学画热情日益高涨,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后来,他又组织创作了50余幅反映主旋律、正能量的书画作品,打造村内别具特色的“文化长廊”,使邓店村人文气息愈加浓郁。陈子文在“水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在传承文脉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常说,“只要村民还有需求,我的工作就永远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
  弘扬太极文化 义务服务百姓
  ——李七庄街梨园头村居民 程树梅
  多年来,程树梅刻苦研习太极拳法,并积极弘扬传播太极运动,为营造全民运动的良好氛围作出贡献。2009年9月,她加入梨秀园太极拳健身队,并义务担任队长兼教练。认真地向队员们传授太极拳技艺,在她的带领下,太极拳健身队曾多次在国际、国内体育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程树梅决心扩大太极拳的普及推广范围,从娃娃抓起推广太极拳健身运动。2012年,她来到大寺镇中心小学,义务担任太极拳教练,专职负责太极拳教学,并与老师们联合编写了《太极拳招式》课程教材,使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太极拳,并通过练拳强健了体魄、磨练了性格。程树梅说,“推广太极拳就是在推广健康,使大家都健康快乐地生活,这是利人利己的好事,是我的初心和目标。”
  退休不褪色 余热再生辉
  ——西营门街怡和新村社区居民 单成顺
  单成顺退休以后,始终坚持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党的崇高理念,坚持发挥余热,为党旗增光添彩。她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热情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传递着阳光快乐的生活态度。她热心助人,将社区视为自己的“大家庭”,自己掏钱买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去探望社区残疾人和老人;她团结邻里,与居民朋友们互帮互助,主动为社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在她的帮助和带动下,多位退休阿姨都走出家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找到了老年生活的乐趣。她常说,“我是一名党员,能为居民服务,把健康快乐和正能量传递给他人,我自己也能从中享受到快乐”。多年来,单成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营造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做出贡献。
  天山孩子们的“内地妈妈”
  ——天津市第95中学新疆内高班班主任 杜京梅
  2013年,杜京梅成为第一批新疆内高班班主任。她从熟悉学生名单和信息入手,经常工作到深夜,一遍遍地对照照片读、写学生的名字。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四千公里的路途,三天两夜72小时的硬座车,杜老师一直陪伴着学生,和他们聊天,缓解他们离家的伤感。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每逢新疆节日,杜老师都放弃与家人团聚,和学生们一起包饺子聚餐、歌舞联欢。很多学生都把杜老师称作“杜妈妈”。三年来,杜京梅老师坚守在教师岗位上,用细心、爱心、责任心浇灌着每一朵“天山雪莲”,滋养着祖国未来的花朵们,正是她的无私关爱,让她成为孩子们的“家人”,成为孩子们的 “内地妈妈”。
  孝老敬 亲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模范
  ——王稳庄镇大泊村村民 贾宝鹏、崔继俊
  多年来,贾宝鹏、崔继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姑父病逝后,夫妻俩决定将姑姑接到自己家中,三十年来,贾宝鹏夫妇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照料姑姑,让姑姑享受到天伦之乐。在姑姑因某次意外摔倒而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后,为了照顾好老人,夫妻俩每天坚持整理房间,给老人换洗床单,保持房间整洁干净无异味;夫妻俩总是帮老人翻身,揉肩捶背,擦身换衣,每天给老人洗脸、洗脚,定期洗头、剪指甲,照顾得无微不至;夫妻俩还精心为老人准备饭菜,不好嚼碎的食物,就捣碎,以便老人吞咽;怕老人长期卧床感到寂寞,全家人经常聚在一起陪老人聊天、哄老人开心。就这样,贾宝鹏、崔继俊夫妇俩自己实际行动,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信任。
  临危不惧施援手 挺身而出彰道义
  ——辛口镇第六埠村任宝、李维龙、郝伟利
  任宝、李维龙、郝伟利在他人财产受到侵害时,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挺身而出勇擒偷车贼,维护群众利益,用责任与担当践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中华美德。2015年4月25日零时许,治保会成员任宝、李维龙和郝伟利在开车回家的途中发现正在逃离的盗车嫌疑人,三人立即调转车头,开始对两辆嫌疑车进行追击。经过与盗车嫌疑人一番周旋搏斗,三人协助民警抓获案犯,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危难之时,无惧无畏,这是一个民族的侠肝义胆;善恶之间,以义为先,这是华夏儿女的担当道义。任宝、李维龙、郝伟利三人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维护社会公德,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孝老爱亲真情在 忠孝两全美名扬
  ——区人民法院速录员 王洪艳
  王洪艳7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赡养身患癌症的母亲,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用真情陪伴、悉心照料温暖着老人的心。婆婆突患脑梗后,王洪艳悉心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人,每天坚持给婆婆洗澡、洗脸、梳头、翻身、清理大小便,每隔一段时间还给婆婆剪指甲、理发,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身体日渐好转。正当她为婆婆的康复而欣喜时,她的母亲又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万分悲伤的同时,她又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为了让母亲安心养病,她每天中午利用休息时间为母亲准备饭菜、洗衣、做家务;晚上安顿好婆婆后,她又赶到母亲那里送去水果和点心,这些事情都忙完再回到家里,往往已经是深夜了。这些年,王洪艳坚守着对家庭的责任,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了最好的诠释,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
  指尖流 暖心系孤老
  ——大寺镇龙居花园社区居民 王克美
  多年来,王克美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温暖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他人。退休后的王阿姨组织成立了龙居花园手工结艺社,平日里义务教授社区居民各项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能。在王阿姨的倡议下,结艺社连续开展多场手工作品义卖活动,所得善款全部用来帮助社区内的孤老、残疾、贫困户,助力社区为老公益项目;同时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看望社区需要帮助的群众,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怀。除了热衷于社区文化建设,王阿姨在平日里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她协助社区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协助发放宣传资料;她主动清理社区里有垃圾和卫生死角,提醒、引导居民群众要讲文明,共同维护公共卫生环境。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志愿者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
  孝顺公婆无怨言 勤俭持家成典范
  ——张窝镇高村村民 项敏
  项敏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26个春夏秋冬,践行着孝道,诠释着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项敏与丈夫结婚后跟着公婆一起居住,但夫妻俩辛勤工作,勤俭持家,一家人过的和睦融洽。婆婆患了脑梗塞后,为了让老人早日康复,她每天为婆婆煎药、喂药,悉心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后来,公公又患了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语言也有了障碍,她每天喂公公吃饭,替公公换洗衣裤、床单,不辞辛苦,毫无怨言。2013年,又一个不幸的噩运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她的丈夫也患上了脑梗塞,丧失了工作能力,家庭生活的重担就这样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因为担心丈夫的病情恶化,她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尽自己的所有努力撑起这个家。多年来,项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精神,为我们标注了善心善行的道德高度。
  九年献血路爱心延续生命之光
  ——精武镇兴旺里社区居民 闫红革
  九年来,闫红革主动到血站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上演着一场场“红色浪漫”。一次机缘巧合使闫红革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这一走,就是九年献血路。闫红革说,“每次献血时内心非常激动,想到自己的举动也许会挽救别人的性命,就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2010-2011年她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现在她家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增加一本献血证。九年来,她献血87次,捐献血小板166个单位,献血总量达134400ml,相当于近30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总量,用无偿献血播种着无私的爱。正是这朴实无华的爱心,使闫红革一次次走进血液中心的大门,用关爱照亮病人的生命,用希望托起病人的未来,用厚德大爱诠释着生命的价值。
  孝敬好儿媳 胜似亲闺女
  ——中北镇谢庄村村民 杨树玲
  多年来,杨树玲坚持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公,每天为老人擦身、按摩、喂饭,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在公公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后,为减轻老人的痛苦,她每天用热水打湿毛巾让公公敷在疼痛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尽心照料老人。不久,老人因病情加重完全瘫痪在床,需要更加细致的照顾,她毅然辞掉工作,专心在家照顾老人,并担起了家里的全部家务。老人常年卧床,身体虚弱,消化能力差,杨阿姨每天都将老人的一日三餐和水果打碎,再通过胃管给老人喂饭。为了防止公公肌肉萎缩和产生褥疮,她每天上、下午都要给老人按摩、擦身,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她经常陪伴老人看电视、和老人聊天,讲一些励志小故事,帮助老人增强信心,战胜病魔。公公逢人就说,“这不是儿媳,这是我的亲闺女”。也正是有这么一个胜似亲闺女的好儿媳,老人才有了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
  孝老敬亲 无悔付出
  ——杨柳青镇轻机厂社区居民 朱秀杰
  二十多年来,朱秀杰无怨无悔地悉心服侍婆婆、照料公公,成为社区有口皆碑的孝老敬亲“最美儿媳”。婆婆瘫痪在床后,生活不能自理,照顾老人的重任就落到了她的身上。但她并没有抱怨,而是每天不厌其烦地给婆婆翻身、按摩,做饭,收拾屋子,直到婆婆去世。后来,公公被诊断为白血病,她每个星期都要推着轮椅带公公去医院验血、做化疗,无论刮风下雨,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为了缓解老人的病痛,朱秀杰还经常和公公聊天,每逢天气好的时候就推着公公出去晒太阳。多年来,她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公公的饮食起居,老人的病情逐渐稳定并出现好转。她总是说,“孝老敬老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我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她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久病床前有孝媳”的感人故事,用执着坚韧和善良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
  不离不弃 谱写人间真情
  ——杨柳青镇前桑园村村民 杜洪荣
  杜洪荣常年照顾患有严重肾病的丈夫,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十六年如一日,用柔弱的双肩为罹患重病的丈夫托起一片爱的天空。丈夫患上尿毒症后,坚强的杜洪荣没有选择退缩逃避,在四处筹集治疗费用后,帮助丈夫完成了换肾手术。自从丈夫患病后她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像呵护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天有不测风云,在复查过程中,丈夫新换的肾被诊断为坏死,需要被摘除,每周要做三次透析来维持生命。巨大的医疗费和生活重担让杜洪荣没有喘息的时间,但她深知自己不能倒下,全家上下都要靠她一人来操持。她不仅把丈夫照顾的无微不致,又先后送走了年迈久病的公婆。在这期间受过多少罪、吃过多少苦,已经不可能记得清楚,但她常说“虽然日子艰难,我从来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不幸经历的人很多,而我至少还有一个完整的家”。
  自强不息 勇面生活
  ——开发区燃气公司员工 韩涛
  韩涛,一个80后青年,坚持带父亲四处求医,衣不解带地照顾父亲,支撑起整个家庭。韩涛的父亲患有静脉曲张,双腿疼痛,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动,不久病情又出现恶化,腿部出现溃疡,经常会破裂出血,他不辞辛苦,坚持带父亲四处求医问药,父亲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也能下地走路了,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后来,医院诊断父亲患上了癌症,父亲的精神受到了打击,一度想放弃治疗,怕连累韩涛,但是他对父亲说:“没关系,只要我们坚持,一切都有希望,我们不能放弃!”他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父亲,积极开导劝慰父亲重新振作起来,共同面对困难,打败病魔。经过多方努力,父亲完成了手术,病情也基本得到了控制。就是这样,韩涛始终不畏困难,勇敢面对生活,体现了一名 80后的责任与担当,正是他的这种精神,深深的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最美不过夕阳红 幸福与爱永传承
  ——西营门街利海家园社区志愿者 刘宝臣
  多年来,刘宝臣和老伴儿用他们相敬如宾的生活态度来彰显文明,用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来感染身边的人,用他们无私奉献的志愿行动来传递爱的火炬。刘爷爷是利海家园社区的第一批老年志愿者,除了踊跃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外,他还带头维护社区的公共设施,热心细致地为群众提供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者精神。刘爷爷对社区里的空巢老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为解决空巢老人们的一日三餐问题,他和老伴将几家适合老年人就餐的饭店的电话、菜品、价格等信息汇总后送到有需要的空巢老人手中。此外,老俩口还特别关注社区内的流动人口,他们积极联系朋友、邻居,将闲置的家电送给有需要的社区居民。刘爷爷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他就是夕阳中最灿烂的那一抹红。
  用爱心点燃大山的希望
  ——中北镇碧水家园社区服务工作站 田金会
  田金会是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传播爱心的志愿者。三年多来,她走访山村学校、山区贫困学生和困难老人,足迹踏遍4个省市、8个县市、11个乡、30个村,先后资助贫困学生19人,困难家庭2个,共计资助款20多万元。她还联合其他人和企业帮助了10多个困难家庭,资助学校3个,为他们送去电脑、打印机、文体用品、办公桌椅等价值4万多元的物资。她先后参加了全国性麦田计划天津团队、助梦·蒲公英义工联盟、天津市e+公益、全国慧灵智障学校组织、早安宝贝等各类公益组织,还担任蒲公英义工联盟西青助学助困项目组组长,是多项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参与者、组织者。在2015到2016年度金色麦客奖的颁奖典礼上,她说,“在这里有爱、有温暖、有快乐,更有深深的感动!谢谢这些孩子给了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
  爱管“闲事”的佟大娘
  ——西营门街冬云社区居民 佟连芬
  每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佟连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照顾孤寡老人、调解邻里纠纷,每件事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是社区居民离不开的爱管“闲事”的佟大娘。佟大娘家后院居住着一位无依无靠且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她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十多年,老人的一日三餐都由她料理;到了晚上,她还会为老人洗脚按摩,照顾老人睡下后才回家。每当社区中出现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等情况时,她都主动出头调解。作为一名社区党小组长,佟连芬在积极参加党组织各项活动的同时,主动配合社区搞好各项工作,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内多位八十高龄的老党员都坚持参加社区活动。最美不过夕阳红,年已古稀的佟大娘在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不辞辛苦、不计得失,人生也在热心助人的过程中愈加精彩绚烂。
  心有清泉 爱意满园
  ——中北镇假日风景社区志愿者 杨秀玲
  杨秀玲六年如一日坚守在社区公益岗位上,她清洁每一处街角,用双手创造一方净土;她走过一整个社区,用笑脸传播着和谐;她带着一支队伍,撑起整个社区的半边天。退休后的杨阿姨热衷于公益事业,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她带领志愿者一行70人分别成立了社区巡逻队、护绿队、净美队。其中,环保净美服务队在美化社区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社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此外,杨阿姨带领的数唠嗑队和红娘队也受到居民们的热烈欢迎。在杨阿姨和社区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假日风景志愿者们陆续获得天津市美家美院示范区、西青区三八红旗集体、西青区优秀巾帼文明队、中北镇优秀志愿团队等荣誉称号。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个朴素的心愿,杨阿姨用行动书写着和谐与文明,以杨阿姨为代表的社区志愿者们就像一滴滴露珠,却滋润着万物,温暖着人心。
  创新技术 精益求精
  ——公路管理局公路工程施工所 赵希望
  在与公路机械结下不解之缘的十几年里,赵希望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勇于创新,他精湛的平地机操作技术为80多项工程的圆满竣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市政公路系统高技能型人才的代表。多年来,他勤学肯干,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磨练自己,为技术进步打下坚实基础;他勇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全、细、轻、稳”平地机操作方法,掌握多项施工机械的驾驶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他任劳任怨,克服一切困难完成生产任务,充分发挥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时刻不忘群众利益。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他获得了“金牌技工”“技术能手”、天津市劳动模范、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公路系统模范养路工等多项殊荣。
  扎根“一线” 服务基层
   ——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张垲烁
  参加工作以来,张垲烁用青年干部的热情与冲劲积极投身于动物防疫、动物产地检疫和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迅速地成长为一名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兽医技术人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领导和基层养殖户的肯定和好评。自从他负责王稳庄兽医站的管理工作以来,肩上又多了一项责任,他每天比别人来的更早,走的更晚。每年的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是兽医站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强化免疫效果,他坚持逐家逐户进行疫苗注射,保证畜禽疫苗注射率达100%。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养殖户的问题,多年来他始终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努力保证第一时间替养殖户排忧解难。他就是这样时时刻刻把养殖户的事放在第一位,把养殖户的利益看成自己的利益,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教书育人 乐于耕耘
  ——精武镇小南河中心小学教师 李爱萍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这句话的指引下,李爱萍一路走来,用爱与坚持为孩子们铺就一条成长之路,追寻着这份爱的足迹,充满温情与真诚。担任小南河中心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后,她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抓起,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帮助孩子们逐渐适应校园生活,在言行举止、文明礼仪等方面取得进步,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教育需要爱心更需要耐心,在做好一个班主任的同时,她并没有放松担任语文、数学教师的职责。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在学校组织的绘画、书法、手抄报等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在百词测验中获得“优秀集体奖”,在卫生扫除的评比中被评为“洁净”最美班集体。就这样,她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伟大,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合格教师。
  宁脏一个人 干净千万家
  ——中北镇市容环卫管理站职工 潘少华
  10年不分寒暑、起早贪黑的清洁工作,潘少华始终战斗在环卫第一线,他用汗水装点城市优美环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新时期环卫工人的理想和信念。寒来暑往,他从不迟到早退,始终坚持全天工作制,除规定的工作任务外,他每天还利用收车后的时间抓紧保养车辆,确保垃圾转运车安全行驶。在夏季的炎炎烈日下,他每天要行驶近500公里,眼睛被晒得又红又肿,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从不叫苦叫累;遇到冬季大面积降雪的情况,为保证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他不畏严寒,带领着队伍不分昼夜坚守在清雪一线,在现场进行人员调度安排和积雪清理工作。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我们的城市不能没有环卫工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拿出宁脏我一人,干净千万家的环卫精神”。
  妙手仁心 患者的贴心人
  ——西青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医生 吴志刚
  刻苦钻研,他一丝不苟,工作中精益求精;恪守医德,他以患者至上,妙手仁心。从医多年,吴志刚被亲切地誉为“患者的贴心人”。吴大夫多年来坚持提前上岗,中午却很少正点下班,日诊患者数十甚至上百人次,30余年来经他治愈的患者不胜枚举。他脑中想着的是患者,心中装着的还是患者,只要患者有需要,无论白天夜晚,刮风下雨,他都有求必应。“让患者无痛苦,使针灸成为一种享受。”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苦练基本功,至今仍常在自己身上体验针感;业精于勤,他撰写十余篇论文并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医文化。患者信任吴大夫,不仅由于他精湛的医术,更由于他高尚的医德。“医德高尚”、“医道铸魂”、 “妙手仁心”等锦旗、匾额早已挂满了诊室的墙面,
  而这也正是患者对他医学生涯的最高赞誉。
  高铁安全 我心安宁
  ——中北镇西北斜村高铁护路信息员 于朝清
  作为西北斜村路段的高铁护路信息员,于朝清负责每天上报护路信息、定时定点巡查、巡护情况记录、矛盾纠纷调化等工作,他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他每天或站在窗边,或走在村里,或巡视高铁脚下,手里的望远镜从不离手,走到哪看到哪,站在哪守护哪。他的手里有一个记事本,里面详细地记录着每天的巡护时间、巡护地点、巡护情况,每一笔每一画都写得极为认真。除了日常巡护高铁的工作之外,他还兼任铁路宣传员,经常为居民发放一些爱路护路相关材料,并且积极参与村内开展的各项爱路护路宣传活动,营造出爱路护路的和谐氛围。寒来暑往,他在铁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为西北斜村路段高铁的安全运营默默奉献。在这位老人的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令人肃然起敬。
  拳拳孝女心 报得养育恩
  ——区行政审批局职工 杜美玲
  精心护理卧病在床的父亲,杜美玲用责任与担当阐释了孝老敬亲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2015年,杜美玲的父亲突发脑干大面积出血,被诊断为植物人,照顾父亲的重担压在了她的身上。由于只能通过小肠注食,给父亲喂饭便成为了一件大事,每次只能像打点滴一样注射,光是一小碗流食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她经常累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但从没抱怨过。她坚持给父亲翻身、拍背、擦身子、泡脚、按摩;每天都要给父亲气切处做两次消炎、雾化、擦药水、换纱布,保持干燥卫生;为了避免床单、被子、衣物等有潮气,她总是及时清洗更换。在她的精心护理下,父亲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当不少“80后”还在依赖父母的扶持和照顾时,杜美玲早已承担起同龄人无法想象的生活重担,她用自己的执着、坚韧和善良谱写了人间孝老爱亲的赞歌。
  燃烧自己 点亮他人
  ——中北镇假日风景社区志愿者 李兆兰
  自从退休以后,李奶奶热心于社区的公益事业,多年来积极地投身到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当中,为和谐社区的建设做出贡献。李奶奶是个乐于奉献的人,她积极参加了社区净美服务队和安全巡逻队,长期坚持进行义务巡逻和环境维护;李奶奶是个公认的热心人,她为社区居民清扫积雪,义务照顾空巢老人,创办“快乐大妈公益红娘”服务队;李奶奶是个环保达人,她十分注重节约资源,践行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并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李奶奶还是个闲不住的人。她组织社区成立了地书队、太极拳队等多支文化队伍,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李奶奶曾被授予镇、社区优秀志愿者、节水标兵、低碳环保模范、最美假日人等荣誉称号,她总是说:“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我将用我的毕生精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退休教师 发挥余热
  ——杨柳青镇柳轩苑社区居民 俞彬文
  从学校的三尺讲台到社区免费开设的辅导班,从教授小学数学的人民教师到德智全能知识辅导的社区老党员,71岁的俞彬文退休不退岗,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俞彬文老师退休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义务为社区的孩子们在假期里免费辅导功课。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爱这个职业,更爱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在辅导孩子们的过程中,他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自发产生学习的兴趣。他的义务教学工作对社区孩子们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孩子们的成绩稳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逐渐成长为德智全能发展的优秀学生。他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退休不退岗,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奉献终身;他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尽己所能,发挥余热,回馈社会,用教育和知识托起祖国的未来。
  2016年文明村“十个一”、文明小区“八个一”创建达标村(社区)、创建达标村(小区)
  中北镇:富力湾小区、假日润园小区
  杨柳青镇:白滩寺村
  李七庄街:宏城御溪园小区、天房美域小区
  张家窝镇:锦盛里小区
  辛口镇:新惠园小区

知识出处

西青年鉴2017

《西青年鉴2017》

本书设有区情要览、文献、特载、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员会、西青区人大常委会、西青区人民政府、政协西青区委员会、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金融、城建与管理、交通·邮电·网络等类目,重点记述2016年全区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基本情况以及最新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