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柳青砖雕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砖雕》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404
颗粒名称: 一、杨柳青砖雕概述
分类号: J528
页数: 12
页码: 1-12
摘要: 本篇介绍了杨柳青砖雕艺术的风格特点、装饰部位、材料、工具、工艺、民间艺人等。
关键词: 杨柳青 砖雕 概述

内容

1.古镇与砖雕
  砖雕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方式,是以青砖为基本材料的一种雕刻艺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早在东汉时期,即已出现了花纹砖和画像砖。如在四川出土的东汉墓里,就发现了描绘墓主的仕宦经历和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及神话故事、社会习俗等内容的画像砖。画面构图富于变化,造型简炼生动。另外,陕西、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地均发现了东汉时期的墓砖图像。可以说,当时的画像砖即是砖雕艺术的早期雏形。在六朝墓中还发现了可拼成大幅画面的模印画像砖。我国古代早期的砖雕,是在砖坯上雕刻或模印烧制而成,称其为砖作(宋代以前)。后来,因窑作工艺较为复杂,成品率低,逐渐由窑作制作转向在成品砖上雕刻工艺。明清以来,随着砖结构建筑的大量出现,砖的应用更加广泛,促进了砖雕艺术的迅速发展。数百年来,无数伟大而又无名的民间工匠,运用丰富的题材,精美的工艺,创作出大量的传世佳作。可惜自古以来,各门类民间艺术,民间艺人,很难载入史册,其作品亦难以登大雅之堂。砖雕艺术也是一样的命运,多少精湛之作无人问津,一直到解放以后,才引起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视,一些博物馆才出现了砖雕作品的陈列。为抢救保护杨柳青砖雕,天津市西青区文物主管部门于1991年开始,对当地居民残留的砖雕作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收集、整理,并在杨柳青博物馆设立了杨柳青砖雕陈列展室,以向世人展示当地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像杨柳青博物馆的专题砖雕陈列在我国还是不多见的。杨柳青砖雕何时兴起,至今还未有准确考证。现在杨柳青博物馆所藏砖雕,大多为清代或民国初期的作品。砖雕由于所用材料的缘故,长年累月披露在外,风霜雨雪使之必然风化,难以长期保留原貌,故未见到更为早期的砖雕作品。
  杨柳青砖雕艺术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人员阶层、民俗民风及审美情趣有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直接联系。
  杨柳青镇于培福摄古镇杨柳青,汉为渤海郡章武县地。宋景德至元丰年间(1004~1085)因黄河决口,洼淀淤积经此入海,故称流口。至金,因此地柳林茂盛,逐谐音为“柳口”。明太祖进京后始改称为杨柳青。杨柳青面临南运河,北依大清、子牙二河。当时的杨柳青已是人烟密集,市井初步繁荣。这里物产丰富,渔航便利不亚江南。因此,素有北方小苏杭之称。难怪引起许多历史名人文豪墨客的赞美诗句。如: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嘉靖二十九年(1550)春,从淮南乘舟途经此地,见景色宜人诗兴大发,抒怀一首:《泊杨柳青》
  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
  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
  春深水暖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
  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觉醉中听!
  元朝揭傒斯,明代翟祐、谢迁,清代高承埏、永理、杨映昶、沈峻、崔旭等都在此留下了名言诗句。杨柳青物产丰富,交通便利,风景如画,故而外埠豪门大户纷纷至此安家落户,从而形成了众多考究的宅第建筑。这一点是杨柳青砖雕艺术兴起的重要因素。交通的便利带动了商业的繁荣,清代曾有一首民谣:东双盛、西汉升,中间夹着石万兴,裕盛、聚德一家董,明盛、同盛不相同,王家人称恒字号,赶大营的安文忠,西头财主头一份,牌坊底下是成兴。民谣道出了当地最为富有的十几家大户,不过仅仅列举了最为突出的富户代表而已。杨柳青是津沽商业重镇,有人曾对清代这里的商业店铺作过统计,有正式门脸店铺的近四百余家。加上无数的地摊及走街串巷的小贩,每天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商业的繁荣必然产生巨商富贾,这些豪门富贾多为千百顷大户,其房屋建筑之规模是可想而知的。就连那些中上等户的居住民宅,也都是磨砖对缝、虎座门楼、影壁雕花、装饰配套。杨柳青砖雕装饰以当地“八大家”(即石、董、周、韩、周、久、安、张)为代表的民宅建筑尤为突出,其中石家号称“津西第一宅”,亦是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家有直系本家四门,十三支,大门福善堂、二门正廉堂、三门天锡堂、四门尊美堂。石家共占有胡同十余条,四合院近百座,其墀头、额楣、山尖博缝均以精美砖雕装饰。现杨柳青博物馆馆址,即是石家第四门尊美堂旧宅院(石家大院)。其宅第建筑宏伟壮观,各式砖雕刻工精美,式样繁多,影壁山花应有尽有。仅门楼就有五座(包括垂花门楼),整个大院砖雕作品达二百余件,各处雕饰均异常考究,件件作品无不精雕细刻。民间艺人的巧妙构思又使得作品特色独具,如一山墙上的山尖花,在博缝砖上贴八角形面砖,面砖正中刻有“阴阳鱼”、八角凸雕“八卦”图案(见60页),这在天津是仅有的,在其他地区也是罕见的。再如屋外山墙碱木下方的用于防潮的透气孔(见130页)的砖雕图案,通长达数米,厚不足5厘米,不仅雕刻细腻,精巧秀丽,还可起到通风防潮的作用。难怪各地游人对这很不突出的“小品”称赞不已,仅此一处即可看出杨柳青砖雕风貌之一斑。杨柳青博物馆砖雕展室
  2.杨柳青砖雕艺术的风格特点
  杨柳青砖雕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佛道法物、吉祥图文、博古器皿、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亭台楼阁、风景人物,无所不包,在古镇建筑中均有体现。在房脊檐下、门楼影壁、山尖博缝、雀替沟筒等,在建筑明显部位都有砖雕装饰,形式多样。
  吉祥如意是人们的共同祈盼,也是民间艺术的永恒主题。因此,在美化装饰房屋建筑的同时,更要反映出房屋主人的吉祥观念。在杨柳青砖雕作品中,吉祥如意的图案比比皆是,现仅就杨柳青古建民居墀头部位所刻作品名称为读者作一简要介绍。
  “双喜图”、“万福图”、“喜上眉梢”、“福寿三多”、“富贵白头”、“富贵平安”、“荣华富贵”、“凤戏牡丹”、“榴开百子”、“加官厚禄”、“四季平安”、“事事如意”、“鹤鹿同
  春”、“麟吐玉书”、“太狮少保”、“辈辈封侯”等等。
  通过以上吉祥如意砖雕作品的名称介绍,可以看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好生活的祈盼与向往,同时体现了杨柳青砖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大多砖雕作品中采用了谐音寓意的方法来确定吉祥如意的题材内容(这也是杨柳青年画的特点之一)。汉语的自身特点,为谐音双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杨柳青地区民间语言中也同样有着广泛的使用习惯,如在当地歇后语中,就常用谐音双关的方法:门缝里吹喇叭——名(鸣)声在外;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老鼠咬茶碗——口口是词(瓷);电线杆绑鸡毛——好大的胆(撞)子;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等。
  在杨柳青砖雕作品中谐音寓意、借物寓意的方法也非常普遍。如石家大院一穿堂屋两侧墀头图案(见67页)左戗檐图案浮雕花瓶两个,左高右低形成对比,插菊花、梅花上下呼应、错落有致。下雕一如意,平安吉祥。右戗檐与左对称,花瓶左低右高,牡丹、莲花插于瓶中,左下方精雕柿子两枚。两件作品虽然相隔六米,组合起来却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春天牡丹、夏季荷花、秋开菊花、冬绽梅花,四季鲜花插于瓶中,“瓶”谐音为“平”,即为“四季平安”。两枚柿子谐音“事事”,连同一件如意,即为事事如意。整体作品即为“四季平安,事事如意”。可谓构思巧妙,立意新颖。
  杨柳青砖雕构图饱满、雕刻精美、浮透结合、形象生动、高雅细腻、古朴大方,多以吉祥如意及佛道伦理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主要特点是吸取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精髓,无论是作品立意,还是画面布局、物体形象,以及制作工艺的精美追求,都是受到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直接的影响,使之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杨柳青砖雕艺术。
  3.杨柳青砖雕的装饰部位
  杨柳青古建民居的明显部位基本都有精美的砖雕装饰。除房屋后檐少有装饰外,其建筑的门楼、影壁、山墙、房屋的突出部位都是砖雕重要的装饰部位。
  (1)门楼:门楼是杨柳青古建民居的突出装饰部位。其砖雕主要体现在瓦顶檐下的门额、门楣和大门两侧门垛上方墀头的装饰(见下图)。楣额图纹横向,墀头对称纵深,使建筑风格古朴庄重,典雅凝重。(2)影壁:影壁又称照壁,是我国特有的建筑形式,始建于西周。整体由上方的瓦顶、脊头,檐下的檐口、花牙,两侧的雀替,壁身及下方的须弥座或墙肩构成(见右图),壁心大多无雕饰(旧时多贴福字或斗方年画),建于大门内外,既起着屏障作用,又能使建筑显得豪华壮观。杨柳青影壁建在门内的较多,建于门外的
  较少。旧时仅见大影壁胡同口的一座影壁,建有大理石须弥座且建筑宏伟、雕刻考究,高六米多,宽近八米,可惜因历史原因现已无存。(3)山墙:因山墙为大面积的平面墙便于装饰,故顺山尖向下装饰一米长左右的大型砖雕——山尖花(见第8页图),如五福捧寿、福寿三多等。雕饰明显,主题突出。博缝板尽头两侧,各雕博缝头,与山尖花呼应,形成一体。
  (4)房屋:房屋雕饰非常丰富,房上翘立的脊头、房顶上的烟囱、房檐上的瓦当、房屋两侧墙垛的墀头、门窗上的楣额、花牙及流水的沟筒等,处处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均包含着祥和喜庆的寓意。
  4.杨柳青砖雕使用的材料、工具和工艺
  砖雕有硬活和软活之分。软活是以灰为原料,根据设计图形堆砌而成,杨柳青的民居多用此方法雕塑吻兽、屋脊六兽装饰在房脊上,其他部位很少采用,瓦当又属原始窑作,故不多述。这本小册子主要展示杨柳青砖雕硬活的精湛工艺,因不是专业工具书籍,故向读者简单介绍一下杨柳青砖雕硬活雕刻时所采用的材料、使用的工具和制作工艺。
  ♦杨柳青砖雕采用的材料:
  杨柳青砖雕所用的材料是青砖,均为当地砖窑烧制。杨柳青地处大运河旁,土质含胶体物质多,可塑性强,澄浆容易。烧制出的青砖密度大,适宜雕刻。为保证青砖的质量,挖出的土料需晾晒一年方可使用。制坯前,土料要经过过筛、澄浆等工序。打浆后,表面上最细的一层泥浆为烧制刻砖或磨砖对缝用砖的泥料。下面的泥浆即是烧制普通建筑用砖的泥料。
  当年杨柳青有六座青砖大窑,规模很大。主要烧至条砖和方砖两大类。烧制的青砖除供应本地外还大量销往北京等地。
  杨柳青砖雕使用的工具:
  主要的工具是寥子。根据作品的构图,需雕刻部位的空间、造型等使用不同型号、形状的錾子进行雕刻。再有,就是用来敲打錾子的敲手。其他辅助工具有描绘图案的木炭条、尺子、木锉、砂纸、清扫砖沫的刷子等。
  杨柳青砖雕的制作工艺:
  首先,用木炭条在青砖上绘出需要雕刻的图案,然后用敲手捶打錾子,按画出的图案线条刻出图案轮廓,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加工,精雕、细刻。雕刻完毕后,要修整、铲磨,直至作品满意为止。
  制作砖雕的艺人需要有较高的悟性,才能雕塑出精美的作品。哪里浮雕,哪里镂空,物象的神志等都不是按画出的线条能完成的,而是边雕刻边思考,不断再创作,反复推敲而成,这也体现了杨柳青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5.杨柳青砖雕的民间艺人
  杨柳青砖雕艺术通过多少代艺人的不懈努力,民间艺术家们创作出了大量精美的传世佳作,可惜民间艺人在过去是不被人们所重视的。故很少记载他们的生平事迹,现根据当地知名人士王洪逵先生生前记载的一些资料,介绍几位晚清时期造诣较深的杨柳青砖雕艺人。
  白永泰、白永和系兄弟二人,出身于建筑世家,是当地知名的艺师,杨柳青石氏家族所建住宅的砖雕装饰大都出自他们之手,尊美堂正门上的“富贵牡丹图”用方砖二十四块,双层套刻,枝叶繁茂,疏密相间,托出牡丹花四十朵,大花盛开,小花含苞,栩栩如生,曾有“牡丹大王”之誉。
  白永泰的砖雕烟囱堪称一绝,有的雕成群花争艳的花篮,有的雕成刻花宝瓶,有的刻一卧象背上驮宝瓶,称是“卧象下安”祝愿主人睡卧安神,还有的瓶中插有三戟,谐音为“平升三级”,更有雕成四方凉亭,蓬莱仙阁或
  七星宝塔、聚宝盆等,远望玲珑剔透,令人赞叹。
  李竞波、李竞源是杨柳青名家建筑作坊白家作的瓦工,后拜木器作刘师傅为师,由于二人心灵手巧,掌握了木雕、砖雕、泥塑等多种技能,在杨柳青曾留下了不少砖雕作品。
  杨如喜:自幼爱好砖雕工艺,其作品以神采逼真,做工细致著称。如为杨柳青八大家之一裕盛董家制作的“胡仙楼”高四尺,楼二层,一脊四坡,风檐瓦陇,画栋雕梁,门窗隔扇全以砖雕工艺砌成。栏杆上下槛可拆可装,门窗隔扇可开可关,枢纽灵活,仿佛木制,檐上悬铃,边薄如纸,风吹摆动,其轻可知,可称砖雕制作之精品。他曾雕刻长四尺宽二尺六寸砖雕横幅一件,按著名年画作坊齐健隆画稿摹仿刻出“十八学士登瀛州”计有虞世南、杜如海、孔颖达等唐代个人物或下棋或赏画、抚琴、读书,神态各异,另有三童,有用竹管吹火烧水,有奉茶与对弈者,有怀抱酒坛者,背景刻楼阁花木,远山流水,湖石小桥,茅亭酒帘等,其境幽雅如世外桃园,边框配以竹、梅、兰、菊,更为画面增色,据说此件已运至国外。
  其他后来的吴家作之吴顺栋、吴金松、周家作之周乾,贾家作之贾耀海等均善砖雕工艺。

知识出处

杨柳青砖雕

《杨柳青砖雕》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古镇杨柳青镇砖雕艺术概述、杨柳青砖雕艺术风格特点、装饰部位、民间艺人、作品赏析。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