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崇拜的形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寺庙》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386
颗粒名称: 神鬼崇拜的形成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1-3
摘要: 本文记述神和鬼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中。神是约定俗成的被全民族认可的存在,而鬼则是人们对于死亡和灵魂不灭的恐惧和敬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祗崇拜和鬼魂崇拜是相互交织的,人们修建庙宇来表达对神的崇敬和祈求,同时也存在一些民间信仰和仪式来安抚游荡的鬼魂。这种信仰和仪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杨柳青镇 神庙 神鬼

内容

神的观念始于原始社会后期,最初是由物神观念演化而来。这种观念认为,神是自然的、主宰世界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存在。人类早期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知受到智力与思维水平的局限,往往认为它们有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超过了人类自身的能力,认为一些自然物和动植物也高于人类。于是,人们就按照自己的直观表象塑造神祗。起初是模仿牛、马、熊、虎等动物和各种植物以及自然存在的日、月、石等形体造型,即所谓的物神。随后又发展为与禽、兽、虫等动物形体结合的人兽同体的神,如人首兽身、人面鸟尾、人头蛇躯等。再后来,又形成了神人同体的神祗。
  人类早期塑造这些神祗,不仅具有人的形体,而且具有人的智慧、道德、意志、性别,更具有超人的智力、威严、手段、法术。
  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形式的发展变化,神的形象和类别也日益多样化。神的数量由起初的众多自然神,历经多神、主神、一般神的顺序趋于单一化。后来随着社会分工以及在阶级和国家出现后等级分化的加剧,在神灵的功能和品位上,又从简单趋向复杂,最后由主宰一切的至高神及下级等级繁多的诸神构成天界体系。这些,我们从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榜》中都能领略到。
  我们所理解的神,指的是正神。正神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社会约定俗成被全民族认可的神。这种神多半是大神,建有庙宇,有规定的祀典,有些神还有封号。为国家认可的宗教的自然神也是正神。
  总之,神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它存在于人的精神活动之中。这种产物并不是个别人头脑的产物,而是整个社会的集体意识的产物。因而它不只是活动在个别人的精神世界中,而是活动在整个世界的精神活动中。
  在人们的心目中,正神具有神通法力而且正直,关心人间疾苦,乐于帮助人。所以,人们或消灾祛病,或求官祈福,都要拜神。这就是所谓神祗崇拜。
  同样,鬼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这种观念认为,人死后躯体朽坏,灵魂不灭,即成为鬼。中国上古时认为鬼魂是自由存在的,有的进入“阴间”,有的继续飘荡“阳间”或夜间从“阴间”潜入“阳间”,向人托梦传话,也能作祟危害生者。这些,我们在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中可以了解许多。
  鬼像神一样,有超人的能力,能在暗中对人产生重大的作用。自由的鬼魂总是留恋人间,对于喜欢他、崇敬他、供奉他的人们,他也会帮助、救助的。他们也同仇人作对,保护自己的后代,也建立自己的“家”。因而,中国人想象,鬼也会死的,而坟墓是灵魂的居处。这就是所谓鬼魂崇拜。
  上古时,人们把鬼神并提,两者没什么差别,有时把神也概称为鬼。不过,神比鬼尊贵一些罢了。神是自由的,鬼也是自由的,都对人产生作用。
  神祗崇拜和鬼神崇拜,是中国人修建庙宇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

知识出处

杨柳青寺庙

《杨柳青寺庙》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神庙溯源,包括神鬼崇拜的形成和佛道两教尊神和民俗诸神;第二章介绍了寺庙寻踪,包括报恩寺、白衣庙和大王庙等;第三章介绍了庙会盛况,包括庙会形成与发展,以及花会表演、水会设摆和酬神唱戏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