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财势如沙丘 越聚底越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石家大院》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336
颗粒名称: 4.财势如沙丘 越聚底越厚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5-7
摘要: 在早期,石家通过经营万兴粮行积累了财富。1805年左右,石宝善和石宝庆兴建了八个大四合院。石家在天津也拥有大片土地并被官方承认为大财主。他们还通过土地兼并和开设典当业进一步增加了财富。石家家族在当时拥有18处典当行,500多间住房,千余顷土地,以及大量现金。总体来说,石家的财势越来越强盛。
关键词: 石家 财富积累 住宅建设

内容

(1)早期的住宅建设
  石氏自清乾隆五十年(1785),正式在杨柳青落户定居,并开设万兴粮行,经过了二十年的锐意经营,财资雄厚,而生齿日繁。清嘉庆十年(1805)左右,石献廷已有了四个儿子、十多个孙子了。长子石宝善、次子石宝庆均将而立之年,不得不考虑这些后辈的住处问题。因此,在前大街购买了大片旧房基地,盖起了八个相连的大四合院。四年后(1809),石宝庆、石宝善先后考中了武举人、武进士,官绅的酬酢也多了起来,石宝庆就从原住宅迁出,另在老住宅西北部盖起与原住宅相仿的六个大四合院。
  天津自清雍正九年(1731),立天津府设附郡县,而天津县都是由沧县、静海、武清三个县旧有村落划入版治的,地图地貌从未丈查过。直到嘉庆二十年才正式做了一次人口普查,把每一村镇都认真填明绅商百姓、三教九流等户口人数,并绘制了地貌图。石家在此时已是“甲第连云”、“田连阡陌”、名列绅衿的大财主了。地貌图上把石家住宅区域,由东起美承德胡同西至大寺胡同,南至前大街,北至后大街,划了一个长方形的格子,作为石家的庄园区。以后断断续续地经过了三十年,这个普查材料到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才刊印出版,定名为《津门保甲图说》,这表明石家的财势已经为官方所承认了。
  (2)早期的土地兼并和其他
  清嘉庆六年(1801),大水灾过后,治河官员采取了疏水入海的办法,首先将中亭堤延伸到杨柳青以东的铁锅淀,这段河堤在子牙河北岸,是在清康熙年间的格淀堤基础上加高加厚的。河水猛涨的时候,中亭堤挡住了河水流入淀内,真正地做到了河归河、淀归淀。后来淀中水逐渐干涸了,便形成了很多无主的退水地,于是官府就把这些退水地经过丈量卖了出去,从中自得了一大笔收入。当时石家经营粮行,若干年积累了大量资金,就用这些钱买了良田千顷,像东淀水库的“石家洼”就是当年购进的一部分。从此,连本地和外地,东西南北各处的土地积累,还有多处富户之女嫁给石家人为媳的陪嫁地,因而在清道光年间就有了“石万顷”的称号,石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地主。这个时期的石家不仅有了大量土地,同时还在固安、大城、武清、文安、霸县、永清、静海、天津等地开设典当业。据当时统计,石氏家族有典当十八处,住房大小五百余间,土地千余顷,还有万兴粮行、营运大船等,库存现金约值三百余万两。

知识出处

杨柳青石家大院

《杨柳青石家大院》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杨柳青石家大院》,内容涵盖了石氏家族兴衰史、津西第一家——“尊美堂”的轶事、石家大院后代概略、石家大院建筑赏析、石府戏楼堂会与京剧名家名票、石家大院民俗陈列展览、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陈列展览以及为社会服务迎八方宾客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石献廷
相关人物
石宝善
相关人物
石宝庆
相关人物
石家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沧县
相关地名
静海区
相关地名
石家乡
相关地名
良田镇
相关地名
固安县
相关地名
大城县
相关地名
文安县
相关地名
永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