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饮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306
颗粒名称: 长桥饮马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4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桥饮马”是乌鲁木齐市的一个城雕,它是一个象征性的标志,反映了乌鲁木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清代乌鲁木齐河两岸的交通枢纽和马匹饮水的情况。在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地带,也是杨柳青人赶大营的一个重要地方。随着城市的发展,它被移到了红山公园,成为了一个供人们欣赏和回忆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 长桥饮马 乌鲁木齐市 城雕

内容

2000年的8月24日,“情洒大西北,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摄制组初到乌鲁木齐时,便听到关于西大桥下雄伟高大的雕塑“长桥饮马”的介绍,它是该市标志性的八大景观之一,市民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每当途经这里时总要看上几眼方肯离去。而较触动我们寻踪采访兴致的是这座精美城雕,竟是与杨柳青人赶大营密切相关的历史见证。
  长桥饮马最早是实际景物。早在清代,西大桥下的乌鲁木齐河,浊浪滚滚流过市区,沿河两岸分布着无数土坯垒起的车马客店和货栈,这一带便成为京津客商和来自杨柳青的家眷车马落脚的地方。每当夕阳西下,红山映着晚霞之际,商贾们便纷纷牵着骡马,来到河边饮水,长桥饮马因而得名。
  解放以后,伴随着人民政府大力整治河道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展,昔日汛期奔腾咆哮的乌鲁木齐河改道了,沿街密布的车马店变成了高楼大厦,这道历史遗留下的风景线,终于化作往事,成为人们怀旧的闲谈。当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桥饮马”以表达城市文化背景为题,用雕塑形式重新挺立在了西大桥头。
  正当采访组以十分兴奋的心情,策划拍摄这个富有历史意义的题材时,一条意想不到的新闻突然出现在8月26日的《乌鲁木齐晚报》上——“长桥饮马”昨晚“搬家”啦!当时“搬家”的举措牵动了广大市民的心,为此,市委领导告诉记者:“长桥饮马”曾为乌鲁木齐增色,并已成为城市象征性标志。但是随着城市汽车流量的增大,放在这里已不合适,把它移到适当位置,做到移景不弃景,它将站在红山公园的高地上,眺望乌鲁木齐更加辉煌壮丽的未来。
  为补救这一弃之可惜的寻踪好题材,几经努力,终于来到了市园林局“长桥饮马”雕塑的设计师高佩奇先生家中。当他知道了我们采访他的动机之后,愉快地谈起他也是赶大营杨柳青人的后代,宾主间在情感上立即亲近了。采访中他侃侃而谈,神情间时时流露出对自己作品的亲切感和深深的依恋。
  在谈到“长桥饮马”的历史背景和设计构思时。他讲道:一件成功的城市雕塑,就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灵魂,乌鲁木齐要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城,不能没有标志性雕塑。1984年当市政府决定在市内竖立五处雕塑时,他所在的园林局设计室承担辅助工作。当其他四处设计方案定下来了,唯独西大桥的方案却迟迟难以通过时,一天在翻阅《乌鲁木齐晚报》时,看到一篇介绍乌鲁木齐河两岸的交通枢纽,岸边有许多客店,住店的客商多来自天津,每天傍晚,便纷纷牵着骡马在河边饮水,桥后的红山映着晚霞,景色壮观秀美,于是联想到历史上西域产天马,乌鲁木齐的蒙古语意为美丽的牧场,而牧场与马息息相关,这样,一幅雕塑的小稿便在这一灵感的触动中绘制出来。当时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偶然来到这里,连声称好,当即拍定了这个方案。后经紧张制作,于1985年9月28日,“长桥饮马”雕塑便傲然挺立在了西大桥下。
  短短的15年过去了,“长桥饮马”作为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杨柳青人赶大营中繁荣边城商业的一段光辉历史。

知识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作者追随祖先赶大营的路线,考察了丝绸之路、乌鲁木齐、伊犁之路等地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赶大营的后人和历史成就等内容。其中包括红山、大十字、惠远城等地的故事,以及长桥饮马、冤骨同归碑等历史遗迹。文章还介绍了杨柳青人的杰出作品朝阳阁和边城蔬菜种植业的先驱等,以及赶大营的公益善举。

阅读

相关人物

高佩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