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292
颗粒名称: 左公柳的故事
分类号: I277.3
页数: 3
页码: 12-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酒泉市有一棵四人合抱的古树,是当年左宗棠在督办新疆军务时,为改善生态环境而栽植的,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将其命名为“左公柳”。左宗棠在率军征战的同时,也致力于保护环境和生态,提倡种植树木以护路基、阻风沙、利行人。在采访中,可以了解到左宗棠的功绩不仅在于征战沙场,更在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
关键词: 酒泉市 左公柳 民间故事

内容

酒泉市著名的酒泉公司,内有一棵四人合抱,枝繁叶茂的古树,就是酒泉胜迹——左公柳。据史书记载,它栽植于清同治初年,至今已有140余年,与杨柳青人赶大营的兴起处于同一年代,左公柳,因为是当年在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左宗棠大力倡导下栽植的,后人为了纪念他改善生态环境的功绩而得名。左公柳历经了百年沧桑,流传下一串脍炙人口的逸闻趣事。
  清代左宗棠,自公元1866年,即同治五年,调任陕甘总督,至1881年即光绪七年擢升军机大臣的十余年间在西北甘肃战功显赫,受到清廷尊崇。由于军事需要左宗棠多次来到酒泉,他的行辕也经常驻扎这里。他为了军运之需和繁荣经济,开拓和修筑了沿河西走廊从甘肃到新疆的驿运大道。这条长达数千里的道路,当时已破败不堪,在进军之前,对这条驿道进行了全面勘察和测定,同时动用军地劳力进行修筑,至今这条大道仍为甘肃通往新疆的主要公路干线。
  在筑路的同时,他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都要栽上几行柳树、杨树或沙枣树,名叫“道柳”。道柳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其目的在于护路基、阻风沙、利行人。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并且制订护林护树的措施,严加执行。因此,湘军所植道柳和河西走廊上的城池所栽林木,都连绵不断。这在历史上开创了注重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的先例。
  相传左宗棠第一次来到酒泉,看到酒泉城内市场繁荣、商业发达,但气候干燥,尘沙飞扬,他便号令军民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于是酒泉城内四条大街两旁全部种起了翠杨嫩柳,城郊还开辟了防沙林地,几年以后,酒泉便披上了绿装。
  光绪元年,左宗棠兼任督办新疆军务,率大军12万人从酒泉出发,杨柳青商帮紧随其后,讨伐在俄英帝国主义羽翼之下叛乱的阿古柏,历时三年,收复了乌鲁木齐、和田等地、讨平了叛乱,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粉碎了俄英帝国主义分裂我国的阴谋。
  相传,当他高奏凯歌返回酒泉后,看到酒泉四大街的新栽树木多已干枯死去。更奇怪的是有些树木的树皮全被剥光。他十分愤怒,对府县衙员严加切责。一天,左宗棠微服私访巡视,发现乡民骑驴或赶着驴车进城办事时,多将毛驴拴在树上,而毛驴悠然自得地啃起树皮,无人过问。于是下令在鼓楼前将驴斩首示众,并且通告,“从即日起若再有驴毁坏林木,驴和驴主与此同罪,格杀勿论”。一时左宗棠斩驴护树传为佳话。时隔不久,酒泉又流传左宗棠严格执法大义灭亲斩侄护林的故事。从此酒泉城内树木葱茏,环境幽雅。由此而后百十年来酒泉人养成了植树爱树的优良品格。到解放时,酒泉南门口,北门口都还有四人合抱的参天大树,就是有名的“左公柳”遗存,可惜在拓宽整修街道和拆除城楼时大部分被挖除了。现在除在酒泉公园和玉门镇还保存极少量的“左公柳”之外,在寻踪采访中还拍下了嘉峪关内的左公槐和哈密城内的左公榆等遗存在那里,当地文物部门为保护这些树木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与这些重要的历史遗存结下了深厚的历史情意。
  在采访了酒泉地区与“地下画廊”、“回鹘文碑”、“三大书院”、“文殊山”、“夜光杯”等文明古迹齐名的左公柳之后,让我们用左宗棠之友杨昌浚的一首赞美左宗棠注重建设生态环境的七绝结束这次报道:
  大将筹边尚未还,湘湖子弟遍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知识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作者追随祖先赶大营的路线,考察了丝绸之路、乌鲁木齐、伊犁之路等地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赶大营的后人和历史成就等内容。其中包括红山、大十字、惠远城等地的故事,以及长桥饮马、冤骨同归碑等历史遗迹。文章还介绍了杨柳青人的杰出作品朝阳阁和边城蔬菜种植业的先驱等,以及赶大营的公益善举。

阅读

相关人物

左宗棠
相关人物
阿古柏
相关人物
杨昌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