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度岁月铢积寸累求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史实》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260
颗粒名称: 1.苦度岁月铢积寸累求发展
分类号: I277.3
页数: 5
页码: 16-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文忠是一个小商贩,跟随军队到了甘肃兰州和新疆哈密、乌鲁木齐等地,通过细心观察和诚信经营,逐渐积累了财富。他在新疆创业,尤其是乌鲁木齐地区,形成了杨柳青商贩的聚居地。然而,在旧中国,即使付出艰苦的劳动,财富积累也十分不容易。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民间故事 安文忠

内容

清同治末年,话说安文忠又复去大西北,那时他才20岁出头,精力旺盛,挑着担子沿途做着小买卖,经过一年光景,到了甘肃的兰州,在兰州城里边做买卖,边打听左将军的军队到哪里去了,同时寻找旧时一起随军做生意的伙伴。知情者告诉他军队已开拔到了肃州,小贩们大多也跟随军队远去了。安文忠又挑担赶到了肃州,当地的百姓非常贫穷,十几岁的孩子还光着屁股,大人们也是衣不蔽体,根本没钱买东西,只有城外的兵勇们手头有些饷银。遵照当时的规矩,安文忠到营务处登记后,被准许进入营盘的买卖圈子,他到那里先细心观察,见这里的兵勇们最需要的物品是烟叶、茶叶、干辣椒、糖、针线、擦脸巾和布袜等,便从批发商那里进了一些抢手的货物,在肃州城外的营盘附近卖了几天,资金周转了好几次,挣了几十两银子。
  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进兵新疆,往征阿古柏。部下刘锦棠的部队进入哈密,安文忠又挑担随后续部队到了哈密。哈密是新疆的重要门户,也是以往兵家必争之地,刘锦棠的部队一面继续向西北挺进,一面留下重兵把守哈密这块战略要地。左宗棠所率各部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哈密,这里买卖圈子很大,商贩们获利不少。每到一地,安文忠都非常关注形势的发展,做买卖越来越精明,第一,他讲究诚信;第二,深知官兵们所需,并随时让出一点小利,所以与一些官兵混得很熟,回头客特别多。在哈密干了两个多月,手中已有银子200多两。听说军队要去古城子,还听说军队越往前去,生活日用品越缺乏,他赶紧从坐地的老商户(进疆更早的山西、陕西、甘肃的大商家)进了不少货,跟随军队到了古城子。古城子一带军队调动频繁,相距不远的吉木萨尔就是左宗棠部队征战阿古柏的前线。吉木萨尔、阜康、乌鲁木齐之间,这几百里的战线上,战事激烈,无法设买卖圈子,古城子的商贩们轮番采购当地的蔬菜、副食品送到前线,接济军需。有些胆小的商贩或在古城子或返回哈密等待战线向前延伸。安文忠是个敢冒风险的人,约半年的时光,直到玛纳斯战役结束,北疆的战事告一段落,安文忠才停下经营,回到古城子过冬,这半年虽然受战争的影响挣钱不多,但也没闲着,除吃、住开支外,还略有盈余。转年春天,后续的军队都向乌鲁木齐集结,为向南疆进攻做准备,安文忠又紧跟官兵到了乌鲁木齐,“赶大营”的商贩们大多集聚到这里。
  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它有史以来就是新疆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清末改为迪化州,民国后叫迪化市,又因城内有红山,山上建有玉皇宫,故也有人称此地为“红庙子”。解放后,一扫这类歧视边远少数民族的名称,又改为乌鲁木齐市(故本文中不分历史年代,概称乌鲁木齐)。清乾隆年间,乌鲁木齐隶属伊犁统辖。光绪十年(1885年),清廷奏准左宗棠的上谏,在新疆建省,省府设在乌鲁木齐。
  话说左宗棠率兵进入北疆征讨阿古柏取得了胜利,乌鲁木齐战事平息之后,逃难的居民陆续回到城内。经过多年的战乱,城内市面冷冷清清,日用商品极度匮乏,从各省“赶大营”来的商贩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日用商品,解了老百姓一时的生活难题。安文忠到乌鲁木齐后,经商已不同于在营盘里,军队中多是汉人,语言交流没有障碍,兵勇们的所需他也了解,短时间内就能和他们混熟,而在乌鲁木齐就深感身单力薄,经营上就不如早进疆的那些山西、陕西等地来的商人。就在他感到孤单时,巧遇了两个老乡,即杨三和李五。杨三,大名润棠,天津杨柳青镇七星庄人,家有房产和生意,自幼习武,功夫不浅,与弟弟杨春华相依,别无他亲。同治初年,因仗义打抱不平,误伤人命,被定罪流徙到新疆伊犁,曾在专为罪犯设置的“缱屯”里种了几年地,1875年光绪登基被特赦放出,到乌鲁木齐做小生意为生。李五的大名翰臣,是杨柳青镇运河南岸人,原为左宗棠带到新疆的“绿营”兵弁,进疆后被遣散,想回家又没盘缠,便滞留新疆做了小贩。李翰臣虽也在古城子住过,却与安文忠未见过面,后来为参加玛纳斯战役的清兵运送蔬菜时,与安文忠相识,但因战争激烈,不久又失散了。安、杨、李三位老乡在乌鲁木齐相遇,真是“他乡遇故知”,心中甚喜,彼此格外亲热。乌鲁木齐的战火刚刚熄灭,市区显得很荒凉,城内空地很多,官府也无精力管理,这三位老乡便在“大十字”一块空地边搭盖起几间泥草小屋,虽然极其简陋,但总算有了固定的住处,可以挡风御寒,而且可以门前摆摊。日久天长,房区不断扩建,进而成为坐商。其他的随军商贩也接踵而至,争先恐后地找空地盖房,营业点越来越多,“大十字”交叉大道很快发展成了繁华的大十字商业街。清朝末年,大十字街地区以天津杨柳青人为最多,初步形成了杨柳青商贩的聚居地。
  到新疆创业的杨柳青人在高峰期竟达万余人,他们都对发财充满了希望,殊不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靠付出艰苦的劳动积累起财富是多么的不容易。鸦片战争后,帝俄多次出兵侵扰我国西北边境,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除在我国东北占领的大片领土外,在西北还吞并了我国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派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后经多次交涉,帝俄虽然退出了伊犁,但在后来的几十年间,帝俄商人都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借口,可以在新疆任何地区经商而不纳税。他们到处设置贸易圈子,欺行霸市,如同上海、天津等城市的租界地一样,中国商人在自己国家的这些领土上却没有经商的自由。还有些汉奸商人,他们同俄商相勾结,为虎傅翼,不仅出卖民族利益,帮助这些俄国商人欺诈国人,而且他们还将自己的商品伪装成俄商商品,也逃避了大量的税款,这样,新疆繁重的赋税便压在了中下层工商业者的头上。在这种经营环境下,远贸新疆的杨柳青人创业的艰难便可想而知了。去新疆早些的安文忠等人,有了固定的店面,需起早贪黑照顾门面售货,又要打听行情和进货,忙得不可开交,才挣下了钱;去新疆晚些,又无经济实力的,仍需挑担走街串巷,或到城外沿途叫卖,甚是辛苦,寒冬腊月,乌鲁木齐的气温能降到零下20多度(摄氏),有时甚至达到零下30多度,经常是风雪交加,冰天雪地,做生意尤为艰难。那些给人帮工的,虽然能有温饱,但工钱都少得可怜。有些给亲友帮忙的,能好一点,逢年过节改善一下伙食,打打牙祭,得个红包分点红利。凡是当伙计的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打扫店里店外,从开门营业到天黑关店门,整整忙活一天,关了店门才能吃晚饭;店主进货,他们理所当然是搬运工;店主家里的重活,例如挑水、倒垃圾、买煤和柴等,他们是随叫随到,不能有半点懈怠;夜晚就搭铺睡在店里。这是店主们从天津商家学来带到新疆的做法,伙计们是店主义务的夜间值班人。有些手艺人,如泥瓦匠、木匠、裁缝等,只要技术高,活计被人们看好,其经济收入较店里的伙计要高一些,发展成独立作坊的机会也多一些。到新疆创业的初期,无论是有些经济基础,还是一无所有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吃尽了辛苦,受够了累。每个人都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想多积攒点钱求得自身的发展,但是多年之后,在杨柳青万余名到新疆的“淘金”者中,有些人稍有点积蓄,仍旧是小生意人;很多人还是在帮工、店员之列,维持个温饱的生活;真正进入富商阶层的,只有安文忠、周乾义、贾绍山等二三十户商家。

知识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史实

《杨柳青人赶大营史实》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这是一部历史纪实文学书籍,讲的是天津杨柳青商帮赶大营,早期开发大西北经济的光辉史实。。130多年前,清王朝失去对新疆的统治能力,阿古柏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入侵我国新疆,并建立所谓“哲德沙尔”汗国。为了维护中华民族和国家的统一,清政府命令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入新疆讨伐阿古柏,同时号召内地人支边,并诱使杨柳青人兴起随军的商贩活动,形成了天津商帮。这段内容描述了赶大营这个历史奇迹的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以及作者王鸿逵的写作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安文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