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天津做过几件好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民间传说故事》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187
颗粒名称: 隋炀帝为天津做过几件好事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69-70
摘要: 这段文字认为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存在偏颇,虽然他有暴虐乱伦的一面,但他也有为政不假托、实地考察、躬亲政事的一面。他开凿大运河,对发展河上运输,沟通南北商品交流,防洪治水,灌溉农田的作用不可低估。他对植树栽柳有特殊感情,对植树多、栽柳成行者,他进行物质奖励,并赐“杨”姓,这使运河两岸遍栽杨柳,牢固了堤防。他躬亲政事,随船到达天津,在柳口进行实地考察,并下令民工三日内在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栽种杨柳数十万株,数年之后,柳口镇(杨柳青)到处都是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白居易到天津后,看到杨柳青风景如画,立即赋诗《隋堤柳》,对隋炀帝在天津及江南的行为所做的一次比较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 杨柳青 民间故事

内容

隋炀帝,历来与(夏)桀(商)纣齐名,被看成败坏伦理纲常的暴君。就连他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也被看成满足“去扬州赏琼花”的私欲。史学家的史德虽应高尚,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习惯就是“书利而不书弊,书朝而不书野,书显而不书微”,对众口一词的“坏”很难反之。正是由于史学的偏颇,谁肯为历史暴君正名?
  隋炀帝有暴虐乱伦的一面,也有为政不假托、实地考察、躬亲政事的一面。开凿大运河,对发展河上运输,沟通南北商品交流,防洪治水,灌溉农田的作用就不可低估。如果不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天津怎么会从此漕运繁忙,怎么会单海河上就呈现出“运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呢?那么,天津就不会在唐代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不会有后来的发展。另外,从他开凿大运河的设想可看出,他对地理、水利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即使那“赏琼花”的“私欲”,也表明他对帝都洛阳花卉和扬州“仙花”、“神草”情况了如指掌,自然界的“生灵”在吸引着嗜玩如命的皇帝。
  隋炀帝对植树栽柳有特殊感情,对植树多、栽柳成行者,他进行物质奖励,并赐“杨”姓,这使运河两岸遍栽杨柳,牢固了堤防,运河人家造船、建房俱取材得利于此。在此,值得为隋炀帝认真书上一笔的是,605年运河开凿到天津柳口(今杨柳青)时,炀帝躬亲政事,随船到达天津,在柳口进行实地考察。当他看到柳口一带的土质和堤坝结构后,下令民工三日内在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栽种杨柳数十万株。数年之后,柳口镇(杨柳青)到处都是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正如《天津杨柳青小志》上所写那样,之所以柳口后来改称杨柳青,皆因“柳口之变称而美丽之”。杨柳青的风物确实是美丽的,如元代诗人揭傒斯在《杨柳青谣》中写道:“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蓠长。”炀帝植树杨柳青后一千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在他的《射阳先生存稿里》咏杨柳青的美丽景色。
  当年,炀帝在天津做了贡献后不久,也有一个人给予他正确的评价,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到天津后,看到杨柳青风景如画,立即赋诗《隋堤柳》,内容是:“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水流。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这是后人对隋炀帝在天津及江南的行为所做的一次比较公正的评价。

知识出处

杨柳青民间传说故事

《杨柳青民间传说故事》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文收录了杨柳青镇的传说故事,其中包括了画扇面、神驴叫、“鼓”蛔蛔、傻全画火炉、杨柳青年画、乾隆看画、王三买画、“莲年有鱼”、晴雨伞、杨柳青点染丹青、重修文昌阁的故事、文昌阁、普亮宝塔、白滩寺的传说、皇姑坟的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鉴
责任者
唐焦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