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太平军血战稍直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101
颗粒名称: 五 太平军血战稍直口
分类号: I277.3
页数: 9
页码: 33-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林凤祥领导的太平军在北伐中取得了不少战果,顺利绕开清军的重兵防守,壮大了队伍。太平军在静海安营扎寨,同时分兵两路攻打天津,控制了运河两岸的村庄。太平军的歌谣传遍天津,城内的清兵只有千人,谢子澄依靠招募的杂牌武装来抵御太平军的进攻。天津城遭遇大水灾后,仍有积水未消,交通仍然受阻。
关键词: 林凤祥 朱锡珉 太平军

内容

清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杨秀清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称作“天京”,其势力发展到南方十七省。同治三年(1864),在清朝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太平天国失败。
  话说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天王洪秀全立即颁旨,命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进攻天津,打到北京,一心想要推翻清朝的统治,誓把咸丰皇帝拉下马。
  林凤祥这支两万来人的队伍,要想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可是林凤祥当时并未推辞,毅然领了圣旨,准备出征。
  是年四月,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副丞相古文元及检点朱锡珉等率领的两万来人的太平军,在扬州兴师北伐。先锋官是开山王彦三。彦三,广西桂平人,是个彪形大汉,勇猛异常,屡建战功,从一个普通兵卒,提升到先锋官,冲锋陷阵,有攻必克。
  北伐的太平军一路绕开清军重兵防守的关隘,直取津京,因此沿途并未发生大的战斗,借以保存实力,以待津京决战。太平军所到之处,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队伍不断壮大。当进入河北以后,竟发展到四万人之众。
  八月中旬,太平军攻破河北西南的临洺关(今永年县),由赵州、藁城趋而北折,十月间到达冯官屯,已逼近天津,继而打下静海县城,静海知县江安投水而亡。太平军主将林凤祥便安营扎寨坐镇静海,即命李开芳将军和先锋官彦三带领一万人马,分兵两路,攻打天津。一路由良王庄沿运河到达汪庄子;另一路经杨柳青直抵曹庄子以北冯氏坟茔。前锋由开山王率领一千名精锐挺进稍直口,太平军控制了运河两岸的二十多个村庄,所到之处,传诵着太平军歌谣:“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天不怕来地不怕。”“打到杨柳青,朝廷发了蒙;杀到天津卫,咸丰快让位。”歌谣传播得很快,妇孺皆知,大壮军威。
  太平军到达静海,天津知县谢子澄闻报大惊:“长毛贼的大军来得好快呀!”“长毛”指的就是太平军,因蓄长法而被官府贬称。当时,天津城内只有清兵千人,幸有长芦盐政文谦和盐运使杨霈募集的壮丁三千人,名曰“芦团”,俗称“盐兵”。由大盐商张锦文(绰号“海张五”)带领。另有天津大地主梁宝常、吴士俊等招募近千人的“练勇”,也称“团练”。天津知县谢子澄紧急邀请和征调这些杂牌武装,助守天津城。
  这时,虽有蒙古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坐镇保定,率领清兵堵截太平军,但是“远水不解近渴”。谢子澄乃以飞骑日行六百里的速度向朝廷告急。朝廷派出钦差大臣胜保驰援天津,并防止太平军北窜京师。
  话说本年秋天,雨水连绵,各河暴涨。天津城西芥园一带堤防,被水冲决。天津知县谢子澄和天津兵备道道员张起鹓率领吏民堵塞决口。因水势过大,加以指挥不利,致使决口屡堵屡决,因而城西一带大水漫灌,天禾皆被淹没,水头上逆至沧州以南,连淹没数百里村庄。近冬,水退之后,平地仍有积水未消,深处可达三尺,只有高处能够通行。
  就在这时,太平军驻扎静海,正在派兵向天津挺进。谢子澄急速纠集人马,做好迎敌部署:盐运使杨霈连夜到校场点兵,五鼓将明,由张锦文带队,率领芦团大队人马开拔,向着天津城西而来,知县谢子澄也率官兵及募勇同行。天明,到了城西小园村,却不见太平军的声息。谢子澄倒也聪明,让全部人马就地休息待命,避免官兵们无谓地消耗体力。
  时有天津地痞贾庆堂跟随练勇而来。他是团练头子梁宝常的谋士,经常为梁出谋划策。他说,多亏兵备道张起宛不中用,堵不住决口,才有今天的满洼大水,真是天助我也!这大水极有好处,可以阻止太平军不得驰进,还可借水伏兵袭敌,岂不是一举两得!梁宝常听了,还想问个究竟,贾庆堂便和盘托出,言道:宜兴埠人,惯以鱼鹰子捕鱼,还善用“鸭子排”捕打野鸭、大雁。鸭子排的洋名叫佛郎机,俗名“大抬杆”,是一种火枪,数枪齐射,故名鸭子排。届时,舟中暗设此枪,众渔民、雁户驾小舟埋伏于水上,其术精湛,百发百中。作为伏兵,迎战“长毛”,定能取胜。梁宝常言听计从,并向知县谢子澄禀报,紧急征调宜兴埠人助战,命贾庆堂操办其事,战时由他指挥船户,约以铜铙为号,并挖沟建垒,搭设浮桥以自固。这时,张锦文并偕前湖北都司倪虎带领三千芦团愿打头阵,一显身手。
  知县谢子澄拼凑了八千人马,分布在稍直口至姜井村一带,等候太平军到来。
  十月二十八日,太平军到了稍直口,被大水挡住了去路。仅有运河南岸一条通道可进天津。太平军只能壅塞在这条窄路上作战,进兵受到限制,同时三面受敌,形势极其不利。开山王自告奋勇,誓要杀出一条血路,突破敌人重围。战斗开始了,开山王在狭长的道路上猛攻稍直口,太平军个个奋勇争先,拼死肉搏,但也只能投入五百余人参加战斗。只见开山王手执黄旗,左右指挥,势不可挡。芦团用枪击其上部,则骤伏于地,枪击下部,则立即腾越,可距地数尺。如此更番腾伏,烟尘弥漫中渐渐挺进,逼得官军接连后撤。这时,有一老卒献计智取,令枪手上下同时射击,总能中其要害。开山王在第三次进攻时,不幸壮烈牺牲。这时,伏于水上的贾庆堂敲响了铜铙,数十只小舟上,鸭子排齐发,弹如雨下。太平军猝不及防,纷纷中弹落水。最后,太平军丢下三百多具尸体,由前线败退下来。李开芳见开山王阵亡,便急命收兵,退回了杨柳青。
  此时,官兵虽有小胜,情知乃因太平军援军未到,因此不敢轻易追击,恐离城太远,反倒有失。于是偃旗息鼓,赶紧退至城内。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军退至杨柳青,兵屯于各处寺庙,仍不能住下,便在街头露宿,不入民宅,因此镇民普遍感动。是时,正当十一月初,寒风凛冽,太平军出征时尚在春夏之交,衣服单薄。十冬腊月无所更替,甚至还在打着赤脚,穿着草鞋。李开芳所部在杨柳青住了一段时间,秋毫无犯,镇民称其为仁义之师。先有几户人家门外挂出红灯,以示欢迎,随后此风传遍全镇,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镇民纷纷拿出衣物赠与,户户捐粮献茶,把伤病员让到屋里居住,帮助求医施药救治。李开芳感念杨柳青民众的善意,亲自一一登门拜谢并颇有感触地说:“多年来转战大江南北,如是盛情,仅此一地耳!”
  但杨柳青人也因此付出了代价。据说后来县衙逮捕了镇民蒋有德、董一鳌、宋常礼、张二梆子等十多人,以窝藏“长毛”究办。多亏了地保婉言袒护,才获从轻论处。
  李开芳在杨柳青屯军期间,听说此地盛产年画,便邀集年画艺人数十名,为太平军作画,宣扬天国的雄威。但应者寥寥,只有画师“阎美人”允诺,因此深得地官副丞相李开芳的赏识,待之以礼,命作“太平军北伐图”。阎画师便连夜赶制,初稿已成,交李开芳验看。李开芳看后还让做修改。但太平军并未在杨柳青久留,很快就转移至独流去了。阎画师也跟随前往,以后便随军转战南行。
  太平军为何没有在杨柳青久留呢?
  原来,驻保定的蒙古王僧格林沁,人们惯称“僧王”,贬称“僧剃头”,他本人勇猛剽悍,训练的马队尤其锐利,是起义军的死对头。十一月五日,僧格林沁率领马队两千,突然来到与杨柳青近在咫尺的王庆坨。同日,钦差大臣、三口通商大臣胜保也率五百马步兵卒,来到天津驻守,驻扎在城西一带。这两支队伍,加上城内八千守军,对杨柳青的太平军形成夹击之势,情况十分危急。李开芳正在犹豫是守是撤,忽接到静海大营统帅林凤祥信函,告知情况不利,急速撤离。因此十一月七日晨,李开芳点齐人马,撤出了杨柳青,退至独流踞守。
  果然就在太平军撤走的当日,天津知县谢子澄就领兵进了杨柳青,胜保的兵马也相继赶到。太平军做饭用的锅灶尚有余温,只差一个时辰,使杨柳青避免了一场浩劫。
  十二月二十日,官兵集中兵力进攻独流。李开芳急率部退至静海,与林凤祥坚守待援。官兵追至静海五里庄,受到新筑“木城”的阻拦。太平军把守森严,官兵一时无法逾越。
  “木城”是林凤祥预先策划构筑的。他算定官兵迟早会来攻打静海,为了早做准备,依靠民众的支持,昼夜施工,筑成了方圆四里的城寨,用木檩、门板、车盘等物,填充柴草、盐包。外附麻袋、黄土,垒冰为墙,再泼水成冰,滑不可攀。“木城”墙高两丈,外挖壕沟,暗设地雷,城墙上置火炮,杂以酒坛伪装成炮口,迷惑敌人。太平军在恶劣条件下在县城之外还构筑了连环寨,使官兵不能近城,并在城外进行游击战。
  十二月二十三日,官兵进攻木寨。这时副都统佟鉴踏着搭设的木板越过壕沟,竟不慎将木板踩翻,砸破薄冰掉入泥潭。太平军急速将其包围。知县谢子澄在不远处看得一清二楚,亲自领兵飞马过来相救。有人大喊:“那个就是知县谢子澄,别放跑了他!”太平军闻声把他们团团围住,谢子澄身受重伤,死于泥潭之中。佟鉴也被乱刀砍死。谢子澄的从役于鹏龙,见主人已死,也随之跳水而亡,最后被朝廷称作“义仆”。
  这一战官兵损兵折将,士气低落,无意再战,撤兵回到了天津。
  驻扎静海的太平军,虽大战告捷,预料官兵必来报复,为此日夜补修城防工事,以固防守。
  早在数月前,攻打临洺关时,林凤祥即深感兵力不足,派出信差向天京求援:“因北伐之战,将临京畿,清军势必调集重兵截堵。我军孤军深入,攻占京城,敌众我寡,虽竭尽奋勇,恐势尤未能,望乞天朝急速派兵援应,以策万全。”但静海大战后,林凤祥仍未见信使回还,援兵也未见声息。他怀着天朝必派援兵的猜想,预做撤退的打算,以避免被清军包围。万一果有援军到来,再杀个“回马枪”不迟。
  过完春节,已是咸丰四年(1854),未等元宵节到来,天降大雪。林凤祥趁大雪之夜骤然撤兵,挥师南下山东。过了沧州以南,将到山东地界,发现清军马队跟踪。林凤祥抱着与天朝派来的援军会师的一线希望,日夜兼程,加速南进。
  太平军到了连镇,不料僧格林沁的追兵已近,再看前面的条条通道,都被挖成壕沟,断了去路。并有清军重兵把守,太平军身陷重围。林凤祥等面临前敌,后有追兵,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在此与清军决一死战。从晨至昏,杀声连天,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战斗极其惨烈,太平军死伤大半。战至最后,林凤祥身边竟无一兵一卒。他孤身逃到荒野,准备拔剑自刎时被清兵发现活捉。因是朝廷重犯,被押解京城,未几即处斩刑。李开芳幸能突出包围,但终于被俘,也被押到北京处死。
  再说太平军先锋官开山王彦三壮烈牺牲的稍直口,如今人们还记得,村东一块茂密的高地,就是开山王殉难之处,人称“落英台”。太平军这场血战后不久,稍直口被天津县衙更名为“得胜口”,沿用至清末。
  杨柳青的年画艺人“阎美人”,因善于画仕女得名。当年为太平军作“北伐图”,没有来得及印刷,便匆匆随太平军转战南行,至山东连镇全军覆没时侥幸逃回家乡,唯恐清军逮捕迫害,趁夜携带妻子逃往北京,匿于前门外增华斋画店,从事年画创作,并绘制灯画、扇面,赖以糊口。清光绪末年逝世于北京。
  如今的“北伐图”画稿,尚留存传世,成为弥足珍贵的年画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

《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包含乾宁军鏖战古柳口、李咬住诈降破元兵、白莲教败走杨柳青、周遇吉伏兵玉皇庙、太平军血战稍直口、义和团威震保甲局等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凤祥
相关人物
李开芳
相关人物
古文元
相关人物
朱锡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