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白莲教败走杨柳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099
颗粒名称: 三 白莲教败走杨柳青
分类号: I277.3
页数: 7
页码: 19-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朝时期山东的一次起义——白莲教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徐鸿儒和王好贤,他们借助宗教信仰和民间恩怨,组织起义军,并得到了一定的支持。然而,起义军虽然一度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战略规划,最终被明朝官军镇压下来。徐鸿儒被捕后被斩于市曹。
关键词: 白莲教 山东起义 徐鸿儒 王好贤

内容

明代天启二年(1622)冬,白莲教在山东矩野起义,后兵败,余部由山东向河北蓟州败退,途经杨柳青。明军一路追杀,白莲教起义军在杨柳青大摆“迷魂阵”,以阻明军。终因不敌,火烧文昌阁而逃。后在蓟州遭到截击,败于盘山脚下。
  白莲教善以装神弄鬼的手法,迷惑敌人,笼络部众,似乎有些滑稽。但这一切也是出于无奈,皆因来自古代传授。
  天启二年山东的徐鸿儒起义,缘起与天津有关的“闻香教”。该教首领名叫王森,是河北蓟州(今天津蓟县)人,秀才出身,三试不进举人,权做塾师授童。素喜怪异之书,偶得禁书《白莲教义》,遂萌倡教之念。适因官府屡加赋税,百姓不堪忍重,抗税之争纷起。王森为谋抗官府之策,事泄获罪,遭受县衙责打。王乃愤愤不平,举家远行投亲,迁居河北滦州(今河北滦县)石佛庄,首创“闻香教”,也称“大乘教清茶门”,以弥勒佛、观世音菩萨等为偶像,甚至将关羽、姜维等“三国”人物杂列其中,以迎合群众的心理,把民间恩怨,都依托神佛来扬惩。他们秉承因果报应的说教,秘密传道,组织联络群众,自称归属白莲教派。
  王森办教,深得滦州百姓欢迎。但只知王森为教首,多数人与王森并不相识,这都因为是层层密传的缘故。
  王森深得信教群众的拥护,为扩大影响,壮大闻香教,乃到各地云游。十多年间,遍走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地,信徒竟达数十万人。
  某年仲秋,淫雨不停。王森到了山东矩野。时值大雨,顺便敲响了一户人家的大门,谎称投亲不遇,前来借宿。那人欣然接待,赠以茶饭,二人交谈甚是投缘。得知那人名叫徐鸿儒,也是个秀才,为人憨厚,素与官吏积怨。王森乃将传教之事相告。徐鸿儒为求入教解脱烦恼,愿拜王森为师。王乃密授真言,从此结为师徒。十数年间两人交往甚密,竟成至交。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王森传教之事,早被各地官府侦知,他也被朝廷列为要犯,命各府州县缉拿归案。王森在外地反倒不容易暴露。万历二十三年(1595),他云游回到滦州,被官府得知,被捕后押送京城治罪,判了死刑。大理寺通判张有才,接受了王家的贿赂,财源多是富户教徒捐赠。通判令王森速写“悔罪书”,多方为其掩饰,得免死罪获释,责令今后永不传教。然王森未能悔改,居然潜入北京继续传教。万历四十二年再次被捕,在押五年后死于狱中,时已年逾八旬。
  王森之子王好贤,继承了其父的衣钵,仍以传教为业,在其父死后就投奔了山东,与徐鸿儒共谋造反。
  徐鸿儒早在梁山一带秘密传教二十多年,蓄有反意。他四处联络铁匠,特赴章丘一带制造武器,把做好的刀矛偷运到指定地点存放。日久天长,被人发现告密,引起官府注意。徐鸿儒见事情要败露,即联络了白莲教徒及其分支教派,铤而走险,推举徐鸿儒为首领,共举义旗。
  天启二年(1622)四月起兵,联合了景州(今河北景县)的于弘志、曹州(今山东菏泽市)的刘永明等起义组织,自称“中兴福烈帝”,定国号“大成(乘)兴盛”。设丞相、总督、总兵等官职,分兵十余部,每部万人至两三万人不等,共统兵二十万众。白莲教起义军连战连捷,仅用两个月时间,连克鲁西南的郓城(地近巨野不足百里)、邹县(孟子故里)、滕县等城。滕县知县姬文允誓不投降被处斩。徐鸿儒造反,震惊了朝廷,急速调兵征剿。起义军虽战法骁勇,然多乌合之众,有勇无谋,且缺乏统一指挥,渐转劣势。徐鸿儒大意轻敌,被明军将领杨肇基、陈九德设计擒住,打进木笼囚车。又各个击败了起义军,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山东白莲教起义就被扑灭。是年十月,官军收复了所有失守的州县,徐鸿儒被斩于市曹。
  王好贤在十月间,率领两万多起义军,远到河北攻打深州(今河北深县),于途中知徐鸿儒被俘,又得知各路义军战败的消息,料到大势已去,不敢再回山东。王好贤处于孤军作战的境地,只得放弃了攻打深州的计划,逃为上策。他原籍蓟州,地有盘山可踞,往北可进入燕山主峰雾灵山(在河北兴隆一带),是个易守难攻之地,或可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于是率众北逃,以避官军锋芒。
  天启二年冬,北上途中,路过天津重镇杨柳青。镇上只有丁勇百余人,哪能抵挡这支两万多人的白莲教起义军?早已吓得魂飞胆裂,四散逃离。白莲教未动干戈,便从容地进了杨柳青。幸好追兵尚未到达,估计至少摆脱了官兵五天的追程。王好贤率众进镇以后,富户人家不敢怠慢这支“神兵”,纷纷献粮捐银,各个饮食小店都义务为“神兵”蒸糕烙饼,农民们则献以柴火草料,妇女们则为他们缝补衣物。“神兵”们都称杨柳青是个善地。他们也不抢不掠,不做坏事,倒也安分守己。他们本来都是农民,也很同情百姓的苦衷。有的说家中尚有妻儿,有的说家中还有老母,都是时运不好,才有今日大难。王好贤一伙,补足了人吃马喂,便全神贯注追兵的动向,设法对付明军。
  白莲教的特点,就是施展妖术,声称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立草变树、剪纸为人,实则都是些诡诈之计。但就是这些装神弄鬼的骗术,竟得到不少人的信服,就连明军也半信半疑,致使追兵不敢冒进。
  起义军进镇后,利用大多数贫苦民众同情白莲教的心理,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布置了“迷魂大阵”,以缓官兵的攻势,使自己暂不至于疲于奔命,能顺利地退至蓟州,占领盘山作为根据地。但这是王好贤的一厢情愿。
  白莲教进镇时,就明显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他们人人皆穿青衣,披头散发,头上扎有黄带。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携带什么兵器的都有,甚至还有镰刀和锄头。只有王好贤身穿皂色八卦仙衣,胸前挂有佛珠一串,身佩宝剑,俨然一位道长,好似吕祖化身、孔明在世,神圣不可侵犯的模样,根本不像个领兵的将军。他们把白衣庙、报恩寺、紫竹庵等三十六座庙宇及祠堂、公所、车棚、马号全都住满。王好贤等众首领,就住在了文昌阁。
  文昌阁是当时杨柳青最高的建筑。南面是一片沃野,一马平川,在晴日可远望二十里,好似为他们造就了一个瞭望台,正好利用来监视追兵。
  初冬时节,已是寒风逼人,大雾弥漫,难见天日。杨柳青一带,对面不见人影。王好贤暗自欢喜,真是人无绝路,天助我也!
  此时,摆了三日的迷魂阵,已经告成。又喜得雾天掩饰,更添玄妙。此阵东起张家园(今十六街),西至李家园(今十五街),沿御河南岸,按八卦阵形排布,所以又称“八卦阵”,设草人数百,旗幡无数,分布其间。在八阵之中,每阵各在其间设法坛一处,旗幡层叠,密不见人。上悬弥勒佛等的画像,每坛各有不同神像显示。主坛设在文昌阁南,中有大纸人一个,形似真人。身披道袍,手执宝剑,远处望去,好像王好贤的身影。另在主要路口,设草人把守。法坛内点燃香烛和干草,令其生烟,昼夜焚烧不停。一时镇民禁止外出,弄得全镇烟雾缭绕,大增玄妙之效。其实王好贤深知“逃为上策”,这是他的金蝉脱壳之计。摆好了迷魂阵,不等追兵临近,就趁夜率领部众逃之夭夭了。
  黎明,追兵先锋已到镇南。霎时,北风刮起,把法坛的烟火吹得火星四散,引燃了各处的草垛,一时火光冲天,火势延及文昌阁。追兵不知底细,误以为白莲教在玩什么妖术,迟迟不敢冒进。遥见各处路口,均似有人把守,各处旗幡随风飘摇,似有白莲教在此决一死战的迹象。远望各处法坛,一片恢弘,暗伏杀机,唯不见声响。明军更加疑惑,唯恐中了伏兵计。相峙到中午,天晴雾散,偶见草人纸幡,官兵大呼上当,蜂拥上前,竟无一兵一卒抵挡。这时,白莲教起义军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白莲教起义的事,引得朝廷震惊;白莲教北上,又闹得朝廷一片慌乱。谋臣说:这伙妖匪北来,决不是攻打北京,而是逃窜,有可能向蓟州方向奔逃,那里有盘山之险可据守。若等妖匪进山之后,势必难于征剿,则后患无穷。不如派兵拦截,掐断其进山的去路,可一网打尽。果然,朝廷猜中了白莲教的意图,明军便在蓟州地界布下伏兵,守株待兔。
  王好贤在杨柳青有惊无险地撤出,北走宝坻之境。途中仍似惊弓之鸟,心神不定。起义军忍着饥困,不敢靠近城镇,有些村庄也家家关门闭户,求食无望,借宿无门。王好贤率领的起义军,已流失了大量兵员。这些“神兵神将”,因为一路跋涉,离家日久,早已归乡心切。并且思量着起义军的前途,觉得随时都有被歼灭的危险。因此,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地纷纷逃匿而去。
  到了临近蓟州地界,尚有义军不足万人。这时却听得一声号炮,明军从四面包围过来。王好贤等自知是朝廷重犯,战是死,降也是死,不如拼死一战,尚有生还的可能。王好贤因此率领起义军奋起抵抗,死拼到底。一时热血飞溅,杀声震天。但起义军终于没能逃脱,王好贤也被明军打入囚车,押回北京,不久即被处斩。
  天启二年十一月,白莲教的最后一支起义军在蓟州边境全军覆没,又为历史增添了一曲悲歌。
  此役,杨柳青文昌阁被烧,也为这段历史留下了佐证。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

《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包含乾宁军鏖战古柳口、李咬住诈降破元兵、白莲教败走杨柳青、周遇吉伏兵玉皇庙、太平军血战稍直口、义和团威震保甲局等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徐鸿儒
相关人物
王好贤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