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李咬住诈降破元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098
颗粒名称: 二 李咬住诈降破元兵
分类号: I277.3
页数: 10
页码: 9-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柳口,有一个名叫李咬住的汉民,他出身渔民家庭,力大过人,弃渔从军,后被选为柳口巡检。柳口是金国辖区的军事要地,经济逐渐发展,成为汉人和外地商民聚集的地方。李咬住负责管理治安,防范蒙古军偷袭和奸细。他的好友张晖等人化装成马帮商人,前来找他,可能涉及金营中的汉人策反。李咬住对此表示怀疑,但最终决定迎接他们。
关键词: 李咬住 张晖 蒙古军

内容

宋宣和七年(1125),“宋金界河之战”后,柳口之地归属金国管辖。
  南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铁木真崛起,统一蒙古,称成吉思汗。
  金贞衣佑二年(1214),金国已经在柳口设立了巡检司,李咬住任巡检,加强对蒙古军的防范,负责军事和行政管理,是为杨柳青建镇之始。
  提起李咬住此人,本是汉民,世居柳口,父母都是渔民,生有五女一子。他上有五个姐姐,其母生他后重病而死,其父怕他夭亡,乃取名“咬住”。他自幼在渔船上生长,风里来雨里去,力大过人,一人可挑三百多斤的鱼虾,到独流去贩卖。
  金国在征战的年代,需要扩充大批兵员,多以汉人补充,遴选勇夫充军。李咬住便弃渔从军,不久便被提升为哨长,随金军南下,在与宋军作战中,屡立战功,很受上司器重。不料其父病危,只好告假返乡。
  当时金国腹背受敌,尤其缺乏军事人才,凡是金国占领之地,都要设置行政区,且有一定的兵力留守。柳口是渤海地区的军事要地,战略意义十分重要,金国决定在柳口设立巡检司后,李咬住正以战功闻名,此时正好请假在家,便选中他做了柳口巡检。
  这时的柳口已是渔民、船户和猎户的聚集之地,并有了初具规模的商业氛围,以粮食、鱼虾以及日用品为交易重点。镇上有了很多密集的群落,统称柳口。渐渐地有外地商民来此落户,也有因战争来此避难之人,地方日渐发达。这时的柳口已有万众之多,号称“三千户”。
  李咬住当了巡检之后,主要是管理地方治安,以防北边的蒙古军偷袭或派遣奸细。李在巡检司,每日都要出巡或微服私访,因此他对柳口的情况了如指掌。不久,又奉命戍守直沽寨。直沽在军事上处于前沿阵地,但不过是个渔村,烟户不及柳口的一半。
  戍守直沽寨,并非李咬住一人,还有武清巡检梁佐,二人同为督统。梁为正,李为副,二人仍在原地兼任巡检,轮流到直沽寨值守。
  李咬住早年从伍期间,结识了张晖、刘永昌等人,他们都是汉人,成了要好的朋友。张晖等人没有随军南下,被留在金国边防军——“纠军”军中,后来金国中都一带战事吃紧,奉调去了中都附近作战,被蒙古军包围,历七日没有冲出重围,无奈便投降了蒙军。因他们都很机灵,又善于逢迎上司,赢得信任,便收留他们做了奸细,向金营辖区渗透。他们熟悉人情、地理,专向金营中的汉人策反,李咬住便成了他们的目标。
  张晖、刘永昌等一行十八人,隐去蒙古军的身份,化装成马帮商人,以贩马为掩护。某日,他们风尘仆仆地来到柳口巡检司门前,要见李咬住。门口军卒通报说:“外边来了一群马贩子,要见李大人。”李咬住十分诧异,平日与这样的人素无瓜葛,这突如其来的马帮见我做啥?!便令回话不见。谁知这群马贩子硬是不走,李咬住觉得这事来得有些蹊跷。这时军卒又来报告:“那群人说是给李大人送马来的,还说这不是一般的马,而是千里马。其中一人说是李大人的老朋友,叫张晖。”李咬住一听,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八年前,自从和张晖分手后一直没有音讯,既然他来了,又是来送马,哪有不见之理?想着便立刻出门迎接。
  李咬住到门口一看,不仅有张晖,还有刘永昌等许多的老相识,立即把他们让进后厅。马匹都拴在前院。一番寒暄之后,李咬住便问诸位为何落得这般光景?张晖等人编造起了故事:言称他们的纠军被蒙古兵打散,为了生计便落在北国(蒙古)以养马为业。后来听说南边(金国)老百姓缺乏牲畜,于是就干起了贩马的营生,已到各地做了几趟买卖,赚了一些银钱,要比“混差事”富裕多了。最近无意中听到你的消息,说你当了柳口巡检,还升了督统,我们特意来会会老朋友。没给你带什么礼物,这些马中有一匹千里马,送给你当坐骑吧。李咬住听他们这么一说,就信以为真。张晖等人陪着李咬住来到前院“相马”。“瞧,就是这匹黄骠马。”张晖指着一匹马说道。李咬住骑上马在街上遛了一趟,果然是好马,既十分驯服,又勇健机灵。李咬住便决定收下了。马是要了,可钱得给。几番推让:“你不收钱,我不要马!你们做的是买卖。”张晖见李咬住执意要付钱,只好收了十两银子。从此马帮再来柳口时,李咬住都给以关照。
  李咬住骑着黄骠马来到直沽寨商量防务,梁佐一见此马甚是喜爱,感叹自己的马略逊一筹。李咬住便慨然以马相赠。梁佐说:“此马我们这边没有,必定出自蒙古。老弟是怎样搞到的?”李咬住便述说了这马的来历,并把马贩子的一番经历告知了梁佐。梁佐比李咬住年长十多岁,阅历丰富,多些心计,便说:“北边的蒙古军管辖十分严密,岂能容许马贩子过来?再说在蒙古把马匹都作为军用物资,他们哪有这么大的神通?我看其中定有缘故。”这番话说得李咬住目瞪口呆,心中顿生疑云。最后梁佐要李咬住细心观察,并面授应对之策。
  马帮常来柳口,却故意回避李咬住的视线,只在集市上、茶肆间东探西问,住在客店里也千方百计地打听金军的动向。这些情况很快便被李咬住掌握了,“难道他们果然是以卖马为幌子,打着我的旗号套近乎,探听军情的奸细吗?”
  他决定要试探一下马帮的虚实,摸清他们的底细。便以宴请老朋友的名义,请马帮吃了一顿饭。席间,张晖挑头说:“承蒙李大人款待,我等不知怎么报答才好。”李咬住微微一笑说:“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何需报答?你们有啥难事尽管说。”刘永昌便开了口:“我跑了多年马帮,虽说赚了些钱,可是太辛苦了。李大人如不嫌弃,我能否在你这里补个号,愿效犬马之劳!”“哦,可以。只是本司的薪水不多,你吃得了这份苦吗?”“只要你肯收留,还能亏待我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尽兴散去。
  张晖回到北国,对蒙古军统帅说刘永昌已留在了柳口“卧底”,随时可知李咬住的动向,第一步已经得手。
  李咬住赶到直沽寨,见到梁佐便把所遇到的情况全盘托出。
  李咬住将计就计,把刘永昌补了一名“散骑”,是个既不管人也不管事的闲差。一天,刘永昌趁李咬住一人单独活动时凑上去说:“这成吉思汗一心打下中原,与金国争夺江山,柳口是个弹丸之地,很快要被蒙古军占领,李大人可要留条后路呀!”李咬住反梁佐略加思索,要李咬住对刘永昌多加防范,静观其变。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只这一问,刘永昌吓得直出虚汗,支支吾吾地假说是在北国道听途说得知的。总算圆了过去。
  不几日,张晖等人又来贩马,找到刘永昌多次密谈。李咬住见了张晖面带愠色,张晖便问李大人有何心事,为何不悦?莫非是刘永昌惹大人生气了?李忙说:“不是,我还把他作为亲信呢!只是我那一匹黄骠马送给梁大人了,眼下我骑的还是那匹老马,已经七岁口了,近来马腿又瘸了,想借老兄一匹马骑,又不好意思开口,我正为难呢。”张晖一听,马上牵来了自己的乌骓马。李咬住说:“这马算我借的,等我的马腿治好了再还你吧!”
  张晖跑到武清巡检司拜访了梁佐。说我和李大人是老朋友了,不要见外。并借口问那匹黄骠马是否好骑,与梁佐直套近乎。梁佐看到他们鬼鬼祟祟,断定不是好人,密告李咬住及早下手,不要放跑他们。
  张晖来柳口多次,已摸清了金兵布防底细。按预定计划,力争劝降,不降则攻。某日,张晖特约李咬住到外边吃饭,言称有要事相商,并要刘永昌参加。李咬住不得不加提防,便派了一队亲兵在饭馆四周隐蔽下来,以防有变。
  席间,张晖先是“东黄瓜扯到西架上”,一派胡言,最后才说:“我看金国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你是汉人出身的官儿,还替金国卖命,说不定有朝一日会变成阶下囚。你看蒙古军不日就可打下中都,唉,我真替老兄捏着一把汗哪……”张晖虽然巧舌如簧,李咬住自有心计,便问:“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张晖环顾四周,小声地说:“不如及早降了成吉思汗,早降比晚降好!”李咬住故意激他:“我哪有这样的门路!”李咬住的口气一松,张晖就蹬上了劲,说:“这事好办。我有一个朋友,是成吉思汗的护卫将军,届时可来一队蒙古兵接应,这样更加稳妥。”李咬住还说:“我即便要投降,如得不到蒙军的允准,难免也被杀头,历史上先降后斩的例子不少。我在金营也算个不大不小的官了,他们能饶过我吗?我怕最终落个身败名裂,白白留下千载骂名!”张晖说:“这事不难办到,如果蒙古军大元帅有亲笔密信给你,许以高官厚禄,你当如何?”“那倒可以。不过我要和梁佐商议,争取同时举义。他也早有此意。”张晖一听,满心高兴,最后商定了举义的日期。刘永昌忙说:“这么重要的事,我和张晖一同去见成吉思汗!”
  事情到了紧要关头,李咬住和梁佐赶紧商议好了对策,只等张晖和刘永昌回信。
  飞马加鞭,隔了一日,张晖等便匆匆赶了回来,从靴子中取出了一封信,上书:
  梁佐、李咬住二位将军台鉴:
  关于弃暗投明之事,朕甚为关切。望义无反顾,定有封赏。望按约定日期举义,届时派军接应。
  成吉思汗
  李咬住看了成吉思汗的密信,便收存起来。告知张晖:“在举义前夕,梁佐要来酬劳大家。不过要我问清,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一般的马贩子能见到成吉思汗吗?你要与我实说,不然别怨我不客气了。”事到如今,张晖的胆子也大了起来:“我们是蒙古军派来劝降的。我等在北国都有一份差事,论官职我可不比你小,到时候你便可知道了。”李咬住一听,果然不出梁大人所料,他们真的是奸细。张晖接着说:“只要柳口和武清归顺蒙古,直沽寨便可唾手而得。这河北东部便是蒙古军的天下了!李大人莫要见怪,我们实说了,你可不要伤害了老朋友的义气!”李咬住反而一笑:“岂敢,岂敢!”然后把话题一转:“你们到底来了多少人?这些贩马的人都和你是一回事吗?”张晖说:“当然都是一回事。事到如今,你可不能反悔了。我看你有些三心二意,如果弄翻了,就免不了格斗厮杀,他们身上都暗藏兵器。你不要摸我们的底细了,人少了哪能应付。”张晖说着便猫腰在靴子里把匕首亮出来,往桌子上一拍。两人相视哈哈大笑。李咬住将计就计,撒下了大网。
  在“举义”的前夕,梁佐带着马队来到柳口。李咬住已作好了安排,在巡检司后院大厅摆设了酒席,和十八名“马贩子”一同就座。梁佐说本人是赶来为各位接风的。经过一番寒暄,张晖等人也就完全放松了警惕。李咬住说今晚大家要多喝几杯,明天“举义”的事我都布置好了。等这十八人都喝得酩酊大醉,梁佐向李咬住递了个眼色。李一声大喝:“把马贩子全给我拿下!”只见埋伏在厅外的金兵拥进来,七手八脚地把马贩子捆了起来,然后搜出了他们的匕首,并把他们押进牢房。夜深人静,神不知鬼不觉,便收拾了他们,没有走漏一点风声。
  李咬住连夜点兵两千,只待天明五鼓一到,就到界河以北的柳林里“会合”前来接应的蒙古军。梁佐留下足够的兵力看守着“马贩子”。
  黎明时刻,偏将多格木率领的蒙古军,已经赶到了镇北柳林等候降军。他们是绕过金军的关隘,连夜行程二百多里,穿插迂回到达这里来的。已经等了一个时辰,不见“降军”到来,也未见马帮前来联络。多格木心里有些纳闷,但也只有耐心等待。忽见南边烟尘滚滚,马蹄声声,多格木立即整队,作好迎降的准备。只见“降军”领头的骑着乌骓马,这一定是李咬住了。但见他全身披挂,横刀立马,后边的降军全都荷戈佩箭来到眼前。多格木一见有些气愤:这些降兵太不懂受降的规矩了,哪像个受降的样子?降军首领不应披挂,也不能手持兵器。李咬住未等多格木发话,举刀劈头就砍,多格木久经沙场,见情况有变,猛一闪身,只伤了左臂。这时,“降军”一齐猛杀过来,三百名蒙古兵猝不及防,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且战且退,多格木也落荒而逃。李咬住穷追不舍,竟俘获了多格木,一直杀得蒙古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远逃而去。李咬住深知“穷寇莫追”的兵法之忌,只好收兵。
  梁佐心里直敲小鼓,等了两个时辰,不见李咬住返回。正欲来接应,李咬住大胜而归,梁佐才把心放下。二人即按原定的计划升堂,审讯那批“马贩子”。只见那十八人都被五花大绑提上堂来。李咬住开口便问:“你们知罪吗?”“我们何罪之有?”李咬住不容他们反驳,指出他们做了蒙古军的奸细,把成吉思汗的亲笔信和收缴他们的匕首当堂示众,又说:“你们引来了多格木,兵至柳口,人证物证俱在,立斩不赦!”梁佐向李咬住点了点头。张晖等人破口大骂,说:“中了你们的奸计!”
  古代行刑,都在午时三刻,届时把这些“马贩子”连同多格木一同押赴界河岸边,砍了头,引来众多乡民观看。
  后来人们把埋葬奸细的地方,叫作“马帮坟”。日久年深,坟地迷失,人们也渐渐失去了记忆。
  李咬住的事迹,被梁佐上报朝廷。金国主子大加恩赏,赐李咬住“国姓”完颜,这在金国是最高荣誉了,从此李咬住改名为“完颜咬住”。
  斗转星移。事隔二十年,金国灭亡。李咬住在花甲之年,为逃避元朝的灭门之祸,举家乘船南逃,不知所终。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

《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包含乾宁军鏖战古柳口、李咬住诈降破元兵、白莲教败走杨柳青、周遇吉伏兵玉皇庙、太平军血战稍直口、义和团威震保甲局等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咬住
相关人物
张晖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