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张同书吟三角淀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088
颗粒名称:
张同书吟三角淀诗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9
页码:
229-237
摘要:
这首诗以三角淀为背景,描绘了夜晚抵达三角淀的情景。
关键词:
古诗
背景知识
张同书
内容
夜抵三角淀
隔溪村犬吠,
夜气渐冥冥。
魂挂将衰柳,
波摇乍出星。
霜浓汀草白,
风历浪花腥。
萧瑟陂田外,
孤舟偶一停。
三角淀
东淀如斯大,
恢恢纳百川。
导河洋禹贡,
敷土始尧年。
风日相吞吐,
沧桑几变迁。
津沽人似海,
此地水为天。
阻风东淀荏苒又年余矣追忆有作
疾雷破山风击岸,
雍奴水上夜将半。
征衣湿尽雨如麻,
蓦忆此时肠欲断。
驹光掷我如飙轮,
尘往年年挚此身。
纵有田园归不得,
况欲取禾三百捆。
重九日由家回津舟抵三角淀感作
雍奴水上浩无垠,
日暮何从问水滨。
巨浸汹汹吞钓艇,
黑烟缕缕辨行轮。
饱尝艰苦成来往,
偶狎凫鸥有主宾。
老圃黄花天际树,
回看应亦恼征人。
注释:
三角淀:又称苇淀,在民间有东淀、西淀之称。原位于天津西北子牙河、北运河之间,向西穿北辰区到武清区西南部(王庆坨、汊沽港一带)。明朝蒋一葵著的《长安客话》上说:“三角淀在武清县南,周回二百里。”1751年,清康熙年间,修筑永定河南、北遥堤,三角淀则被囿于两堤之间。由于人烟稀少,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仍然呈现出“苇淀茫茫
何处泊,一灯明处有渔村”的景象。
陂田:山田。《史记·酷吏列传》:“乃貰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后汉书·周燮传》:“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
雍奴:武清古名之一,因水而得名,《水经注》载:“雍奴,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雍奴薮甚大,东极于海”。
作者简介:
张同书,字玉裁,著名诗人。生于1878年,直隶(河北)雄县人,城南诗社(1921年由严修在津发起成立)社员、诗人。1909年“早游严范孙(即严修)尚书之门,并受诗文法于陈石遗、林畏庐两先生”。自1915年开始,长期寓居津门,曾在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家馆任教,与严修、赵元礼、高凌文等津门学者名流多有诗酒往来。
相关链接:
王庆坨古称王家陀,因王家陀河得名,明改称王庆坨。传说方观承赶考曾在此遇难得救。后来方观承做直隶总督,为报答救命之恩,建堤筑坝以防洪水,后人称方观承所筑之堤为方观堤。
王庆坨地处三角淀为雍奴古治,旧景繁多,有名的旧景观为”八景”。
1.东淀帆影
三角淀乡民称东淀。古时,王庆蛇为雍奴薮边沿高地。舟揖辐辏,四通八达,渔业繁盛,向称水乡泽国。每日,云雾朦胧,渔船往来,为境内一景。
2.南阁夕晖
南阁原名观音阁,位于镇之南端,称之南阁。高数丈,左
右有房屋39间。阁西侧辟花园一区,内有假山流泉,水木清华。夕阳西下时一片光辉,尤为壮观。
3.书院寒灯雍正二年(1724)建庆成书院,乾隆五年(1740)复行增修。光绪七年(1881)重建后,改称萃文书院。由知县蔡寿臻亲撰“重建萃文书院”碑文。莘莘学子秉烛夜读,文风蔚然。
4.教堂晚钟天主教堂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大门向北,上雕“天主堂”三个大字。门上建有钟楼。每晚十时敲响,声传数里。天主堂东侧水池栽以荷花,建有凉亭,四周植以垂柳,花圃,景致幽静,1969年拆除。
5.河口荻花河口即永定河下口,位于王二淀村西。康熙帝三次到此阅视。至雍正年间,六次改移河口,道光三年(1823)改河口至王二淀。这里河水茫茫,荻花盛开,常有游客。
6.土山秋色
镇西北隅,清末秀才丁之棣所筑土山。上下两层,似园柱形,有梯道缘土台盘旋而上。台顶置石桌,木墩,乃眺望远郊。土山脚下有一小屋,门旁挂“王庆坨文明消遣处”一牌。春天繁花似锦,秋天菊香满园,日伪统治时期被削平。
7.西堤垂柳
西堤即九里横堤。每当春光明媚,花柳争妍时,乌瞰西堤,尤如绿色长龙卧于境内。
8.九沟龙亭
九沟位于境西南部,距镇六里。清乾隆十八年(1753)二月,乾隆帝巡视永定河南堤,亲撰“重阅永定河”五言诗一首。诗曰:
夜雪忽已收,朝雾未云敛。
策马尊遥堤,永定金势览。
下口欲其畅,浑流利泛滥。
前者叹行墙,一线奚归坎。
无已筹下策,让地稍避险。
中处徙流移,向南听如渐。
今来阅尾闾,三载惊荏苒。
舍陆命进舟,湉波春淰淰。
虽逊洪泽阔,微山已不减。
荡漾有余地,沉浸乃澄澹。
慰兹忧即兹,积高东鉴俨。
补偏斯不无,永逸则岂敢。
九月,勒石树碑建亭于堤侧,谓之龙亭子碑。1944年亭倾碑卧地,现无存。此景曾引出颇多传说:
乾隆帝巡幸承德“八沟”后,听近臣下禀奏京南武清有“九沟”,遂驾幸王庆坨阅视“九沟”。钦天鉴奏帝云:“此地有王气,必出天子,定生其乱。”帝云:“朕乃当朝天子,何以天子有之?”经查,治河总督于成龙立坟莹于此所致。遂立“龙亭子碑”为镇。遂为当地一景。
文昌阁:
文昌阁即观音阁。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道光三十一年(1805)重修。阁为二层建筑,档上奉观音铜像,像下莲座各瓣上刻有信士弟子姓名。楼下祀文昌帝君,元延佑三年(1316)将“梓潼帝君加封为辅文开化昌司禄宏仁帝君”,后称“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为中国神话主宰功名利禄的神,多为读书人所崇祀。观音阁后改为文昌阁。阁前立碑二通及铁鼎一尊,阁后建圣母殿。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辟为学校。1974年拆除。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在境内兴起,村村
都设坛口,运动闹得如火如荼。王猩犹实录了王庆坨义和团的活动情况:本镇南阁设坛(即文昌阁),树旗“红巾教”,半月后更名为“义和团”。“红灯照”皆妇人,以于二嫂为首,每日游街示威,四方团民云集南阁,多至2000余人,辕门斗方红联曰:奉旨练拳御外侮;严惩脏官锄内奸。
猩即兴赋诗赞曰:
绝无仅有此奇观,红巾为号义和团。
坛外建旗书奉旨,衙中仗剑骂脏官。
扬威大作平洋势,上法休教左道看。
每日三餐得胜饼,众夷一见胆生寒。
(alonwen:《雍奴古城——王庆坨》)
天津郡新而地古,并且历经繁荣,因此诗咏也颇为不少,这其中就有清汪沆的《津门杂事诗》和稍晚出现与其类似的蒋诗的《沽河杂咏》。
汪沆(1684~1764),字西颢,一做西灏,又字师里,号槐堂。清浙江钱塘人,监生,少时师从厉鄂学诗,博及群书,乾隆初举博学鸿词,未被录取。游天津,客居查氏水西庄,应聘编纂天津府、县志。生平记入清同治《续天津县志侨寓》光绪《重修天津府志人物》及《清史稿文苑》。
蒋诗,生卒年不祥,字秋吟。浙江仁和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由编修官侍御。
这两部诗集的特色,是其专记杂事,属于野史,夸张地说,这是两部诗史。确实地,它们不分巨细地记录了天津城市的历史风情以及民俗文化之类,早在清代就已经成为掌故的杂事、旧事,时至今日,读来仍然饶有兴味。
无奇不传,而这两部诗集的魅力则在于“杂”。无所不包,谓之于杂;神乎其趣,谓之于奇。杂中必有奇,杂因奇而
传;奇中必有杂,奇亦因杂而传。所以,杂事也是奇事,杂若无奇,仅仅是杂,乱而无章,因何流传?
《津门杂事诗》多记奇事,而《沽河杂咏》步其后尘,所作也多记奇事。更有趣味的是两部诗集记载了发生在天津的同样的奇事,并且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笔法记之,正所谓兼听则明。我无意求证其历史的真实,这些近乎神话的历史本身未必真实;我也无意衡量其诗作的得失,这种叙事诗的内容决定了其文学性相对较弱。我只是在此略作对比,录其诗而存其史,聊搏方家读者一哂,并求抛砖引玉之效。或者说,这只是一篇关于津门“杂事诗”的闲话而已。
我将说到十件杂事,涉及《津门杂事诗》的十首诗和《沽河杂咏》的十首诗。为了行文简便明晰,我为十件杂事各拟了名字,即:旧城阴晦、双鲤跃桥、孝子葬亲、义骡捕贼、八百里人、烈坟孤峙、千金不应、洛神出水、荷开并蒂、雪中海棠。
旧城阴晦
淀分三角绿于醅,
渔弟渔兄扶橹来。
记得冥冥疏雨里,
似嘘蜃气作楼台。
渔家谁识旧城时,
市里人民宛见之。
阴晦若来三角淀,
不关蜃气也如斯。
据明徐昌祚《燕山丛录》载:“三角淀云是旧城。阴晦之夕,渔人多见城堞,市里人物填集。”所谓旧城,应该是指雍
奴。雍奴为武清古名之一,因水而得名,《水经注》载:“雍奴,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雍奴薮甚大,东极于海”,雍奴城即从雍奴水而来。而雍奴水应该就是三角淀,或是比三角淀更大的一个水的区域。在《津门杂事诗》里另有一首诗提到了雍奴,诗为:“南径滹池更鲍邱,直沽海口是泉州。雍奴野淀九十九,淀淀水声皆逆流。”从此诗当中可以看出,三角淀或许是雍奴野淀其中之一。关于三角淀,明蒋一葵《长安客话》载:“三角淀在武清县南,周回二百里。”其一名笥沟、一名苇淀;与西淀(即白洋淀)对应,又称东淀,在今王庆坨镇以南。民国年间津门城南诗社诗人张同书有题为《三角淀》的诗,曰:“东淀如斯大,恢恢纳百川。导河洋禹贡,敷土始尧年。风日相吞吐,沧桑几变迁。津沽人似海,此地水为天。”雍奴(城)就在雍奴(水),是在水中岛上,是在水畔岸边?不得而知。然而旧城生活、市里景象被复制在水气里——雍奴古城早在西汉或以前即已存在,据《后汉书》载:“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封颍州太守寇恂为雍奴侯,食邑万户,魏遣张合阝、乐进围攻雍奴即此城矣”,这已经是在东汉了;据《旧唐书》载:“至德二载,李忠臣以步卒三千自雍奴为苇筏过海”,这件事情,二部诗集也均有记载且亦神乎其神,因为所记地点雷同,未入我收录杂事之列,此处索性和盘托出,以作旁证玩味——
三千苇筏出雍奴,
白浪青磷裹甲驱。
太息笥沟依旧绿,
蔽天凫阵起孤蒲。
援铃擐甲涉雍奴,
郡是渔阳水是沽。
兵气上追张颌辈,
三千劲旅又乘桴。
步卒三千,苇筏出水,此情此景,堪与八仙过海比肩了。不知道唐代或者汉代,雍奴水中是否已有旧城,而水汽中被渔人所见的旧城又在哪个朝代呢?据史料记载,雍奴县城后来迁至位于今泗村店镇旧县村境内,这当在泉州(亦为武清古名)并入雍奴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8)之后,而具体年代无考。唐天宝元年(742)雍奴更名武清,据此推测,雍奴县城的迁移至少在此以前,因此说所谓旧城距今应该已约有一千二百年以上。这座繁华而遥远的旧城是多么令人神往呀!而那名为三角淀的“绿于醅”的水泊同样令人神往,而今它应该是已经消失殆尽了,只是不知是否有遗迹尚存?
杨仲达《津门“杂事诗”之闲话》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文收录了多位诗人的作品,涵盖了杨柳青等地的景观与情感。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杨柳青及相关地区的思念、赞美和描绘。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同书
相关人物
王庆坨
相关人物
蒋一葵
相关人物
严修
相关人物
陈石遗
相关人物
林畏庐
相关人物
赵元礼
相关人物
高凌文
相关人物
方观承
相关人物
王庆蛇
相关人物
蔡寿臻
相关人物
丁之棣
相关人物
洪泽阔
相关人物
汪沆
相关人物
徐昌祚
相关人物
寇恂
相关人物
张颌
相关人物
杨仲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夜抵三角淀
相关作品
三角淀
相关作品
阻风东淀荏苒又年余矣...
相关作品
重九日由家回津舟抵三...
相关作品
南阁
相关作品
重阅永定河
相关作品
旧城阴晦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