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沆与《杨青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070
颗粒名称: 汪沆与《杨青驿》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6
页码: 144-149
摘要: 该诗描绘了驿馆垂柳的美景,以及垂杨拂河的细腻之感。诗中提到了一个叫潘舍人的人,又引用了一首古代诗《上山采靡芜》来解释“靡芜”的含义。后面的文字表达了对南唐诗人李中的赞美和对他的一些事迹的描述。最后加上作者汪沆相关的简介和《津门杂事诗》的背景。
关键词: 汪沆 古诗 背景知识

内容

驿落垂杨色乍匀,
  丝丝如织拂河唇。
  曾来只欠靡芜绿,
  五字空吟潘舍人。
  此诗录自乾隆刊本《津门杂事诗》
  注释: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驿站。驿馆。驿丞(掌管驿站的官员)。驿吏。
  丝丝:指垂杨细细的枝条。
  河唇:河岸。
  靡芜: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靡芜可以使妇人多子。
  汉古诗有一首《上山采靡芜》:
  上山采靡芜,
  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
  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
  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
  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
  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
  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
  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
  新人不如故。
  《上山采靡芜》叙述一个弃妇和故夫偶然重逢时一番简短的问答。它不从正面写弃妇的悲哀,反而写故夫的念旧,更显出女主人家的被弃是无辜的。尽管她的劳动比人强,颜色也不比人差,她还是不免被抛弃。她的不幸仅仅由于男子的喜新厌旧。
  潘舍人:似指南唐·李中的《献中书潘舍人》。
  运叶半千数,
  天钟许国臣。
  鹏霄开羽翼,
  凤阙演丝纶。
  顾问当清夜,
  从容向紫宸。
  立言成雅诰,
  正意叙彝伦。
  朴素偕前哲,
  馨香越搢绅。
  褒辞光万代,
  优旨重千钧。
  公退谁堪接,
  清闲道是邻。
  世间身属幻,
  物外意通津。
  吊往兼春梦,
  文高赋复新。
  琴弹三峡水,
  屏画十洲春。
  庭冷铺苔色,
  池寒浸月轮。
  竹风来枕簟,
  药气上衣巾。
  茶谱传溪叟,
  棋经受羽人。
  清虚虽得趣,
  献替不妨陈。
  杞梓呈才后,
  神仙入侍频。
  孤寒皆有赖,
  中外亦同忻。
  有士曾多难,
  无门得望尘。
  忙忙罹险阻,
  往往耗精神。
  寻果巢枝愿,
  终全负米身。
  遭逢敦孝治,
  蹇塞值通津。
  最庆清朝禄,
  还沾白发亲。
  甘柔心既遂,
  虚薄报何因。
  远宦联绵历,
  卑栖夙夜勤。
  良时空爱惜,
  末路每悲辛。
  骨立驹犹病,
  颜凋女尚贫。
  而今谐顾遇,
  尺蠖愿求伸。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南唐开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考壬申年为972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又诗人好友孟宾于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文中也说道:“公理淦民,饮淦水,清白著矣”,可知其972~973年知淦阳,约三十年前读书庐山国学,当在942年左右,是否登进士,不考。后显德中任淮西某县令。周世宗南伐,陷于周师,受新命。六年(959),以兄弟亡故,两亲在堂,上表请归故国,得周帝恩准,弃官归南唐亲养。宋乾德初任吉水尉,历新喻、安福、晋陵等县令。开宝五
  年(972)任新淦县令。973年任淦阳宰时,编成自己诗集《碧云集》,共有二百余篇,时晋天福中进士孟宾于任水部郎中,为其诗集作序。未几卒。《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
  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但诗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在病中,在别离中,在怀念中,在高兴中都忍不住赋诗,有“诗魔又爱秋”、“禅外诗魔尚浓”等句,深思苦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思简寂观旧游寄道者》)。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李中情趣高雅,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书法尤佳,善草书,有《墨池编》。
  作者简介:
  汪沆,清,(约公元1736年前后在世)字西颢(一作西灏),一字师李,号槐堂(一作槐塘),浙江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初前后在世,年八十一岁。诸生。早岁能诗,与杭世骏齐名。乾隆十二年,(1747)举“博学鸿儒”,报罢。游天津,客查氏水西庄,南北论诗者奉为坛坫。大学士史贻直将以经学荐,以母老辞。沆博极群书,好为实用之学,自农田、水利、边防、军政、靡不条贯。著有《湛华轩杂录》《读书日札》《新安纪程》《全闽采风录》《蒙古氏族略》《识小录》《泉亭琐事》《汪氏文献录》及《槐堂诗文集》,(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相关链接:
  汪沆(1704~1784),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曾从著名文学家厉鹗学诗。乾隆初年,他到天津,客居查氏水西庄,赋诗治学。他应邀与吴廷华主修《天津府志》和《天津县志》。由于他“学极奥博”,在修志过程中,大至典章制度,小至草木虫鱼,都能“稽核精详”,对天津掌故尤为注意,所以府、县两志修毕,他也写完了自己的百首竹枝词(风俗诗)——《津门杂事诗》,并与《天津县志》同时刊行。
  汪沆的百首《津门杂事诗》,是天津历史上第一部竹枝词,不仅诗意优美,特色鲜明,而且对天津地方史进行了大量认真的考证。如“天津”的得名,前人众说纷纭,而汪沆则直接指出:“天津名自长陵赐,三卫新军驻羽旗。”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天津”一名就是朱棣于1404年所赐,当时为军事建置,即“天津卫”。1961年天津南门外发现的明代嘉靖年间《重修天津三官庙碑记》有明确记载:“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因赐名天津,筑城凿池,而三卫立焉。”证明“天津”之义实为“天子津渡”,乃朱棣所赐,与汪沆的说法完全一致。《津门杂事诗》每首都有十分详细的注释,系汪沆从大量史书、方志中钩稽而成。不仅如此,他还实地调查,访求根据。如他描写灵慈宫(天后宫)卖小金鱼的诗句“琉璃瓶脆高擎过,争买朱砂一寸鱼”,如未身临其境,是不会把这种风俗写得如此真切而生动的。
  松树·绣林的旅游博客《小家碧玉瘦西湖》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文收录了多位诗人的作品,涵盖了杨柳青等地的景观与情感。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杨柳青及相关地区的思念、赞美和描绘。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中
相关人物
刘钧
相关人物
孟宾于
相关人物
周世宗
相关人物
沈彬
相关人物
左偃
相关人物
刘钧
相关人物
韩熙载
相关人物
张泊
相关人物
徐铉
相关人物
方志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杨青驿
相关作品
上山采靡芜
相关作品
献中书潘舍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