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蔡村镇纳征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唯一号:
020534020230001922
专题名称:
南蔡村镇纳征习俗
其他名称:
纳聘财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T00114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纳征又叫“纳聘财”。民间俗称“送彩礼”或“送财礼”。这是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礼仪。由于女家将要把闺女嫁到男方,女方失去了劳动力,男方送财礼是一种经济上的补偿。一般女方家庭在不宽裕的情况下,向男家要些财礼是合乎情理的。另外,男家花一些钱也有利于婚姻关系的稳定,送财礼也含有不能轻易悔婚之意。唐代的法律曾规定:“聘财无多少之限,即受一天之上,并不得悔。”彩礼包括衣物、首饰、金钱等,取“双”数,忌“单”数,表示吉利祥和。 旧社会过的礼按“抬”计算,有八抬、十二抬、十六抬、二十四抬……所谓“抬”,主要是食盒,每一抬四层食盒,每层食盒里放两样东西。食盒宽一尺半,长三尺,高六寸。过礼的东西有衣料、首饰、食品。其中有几样东西是必需的:龙凤饼,是一种表面刻有红色龙凤花纹的点心。枣、栗子、花生,寓意早生贵子,男孩女孩都生。还有猪腿或羊腿,这两样是给媒人的,俗话说:“媒人跑断腿,赔他猪羊腿。”过去,小户人家往往因送财礼多而债台高筑,甚至双方矛盾激化,终使婚姻破裂,反目成仇。建国以后,党和政府提倡婚姻不论财,财礼不在多,礼仪不在奢,婚事倡节俭,曾是各地的良好风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陪嫁彩礼曾实行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农村婚俗中的彩礼也渐次发生变化。聘金(财礼)数目有了上升,一般涨到近万元,城镇涨到两三万元,俗称“万里挑一”。近年来彩礼升至楼房、汽车、高档家电等。民谚有“高级家电高级床,高价姑娘辫子长”之说。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本书记录了运河古镇南蔡村的方方面面,具体介绍了其自然与人文风貌古镇史迹、村落趣闻、民俗轶事、掌故传说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