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碱厂药王庙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唯一号: 020534020230000989
专题名称: 大碱厂药王庙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T00239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相传农历四月二十八是药王的生日。药王指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他和历代医学家一样为祖国医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在各地修起了药王庙。里面雕塑了各医学家的塑像,如神农、孙思邈、张仲景、皇甫谧、李时珍等等。每逢这个日子,农民们都要在庙前集会庆贺,称为庙会。这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进香还愿的,有出售农产品的,还有各村民间艺人的表演,如梅花班的地秧歌、小车会、高跷会等。 全县最热闹的要数大碱厂庙会,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赶会。庙会的前三天,那里已是人山人海了。有些大的饭庄、商号都赶来做买卖。为什么这个小地方竟如此兴旺呢?且不说这个药王庙修得如何富丽堂皇,也不谈这个庙会有与众不同的皇会,更不讲这座庙地处九龙口、其传说使人向往。现在单说为什么在这儿修庙这段故事。 据说,在清康熙年间,太子有病,太医院的大夫们束手无策,又请遍天下名医,愈治愈重,后来就不省人事了。老皇上急得团团打转,整天守着太子,不理朝政。有一天,一个老臣上奏说:“太子贵恙久治不愈,请陛下贴榜招纳隐贤诊治吧。”一句话提醒了皇帝,于是下了一道旨意,各处贴榜招贤,上面写着:“凡有能治愈太子病者,赏银万两。”有一个穷汉花某,家中五口人,每天靠打零工维持生活。这天,快到中午了还没找到活干,正发愁间,抬头望见一家酒馆,信步走了进去。他想:人都说借酒浇愁,虽然我不会喝酒,今天也喝两口尝尝什么滋味。掏净了口袋里仅有的几文钱买了一两多酒,两口下肚便觉得两耳发热,头重脚轻,歪歪斜斜出了酒馆,只见一伙人正围着看什么告示,他挤上前问:“什么告示?是找干活的吗?”有人说:“挤什么,你会看病吗?这是招贤榜,给太子治病,治好了赏一万两银子呢。”他酒往上涌,心想什么皇太子,治好个病就给一万两银子,想着就把榜扯下来。看榜的官兵把他带到宫里。宫人见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光着脚,都吓得叫着跑了。皇上见到他,捂着鼻子问:“你会治病吗?”花回答:“自有妙计。”他被太监引到太子床边,装模作样地摸摸头,又拉拉胳膊,看看脉,说:“无妨,先给我饭吃,吃完饭再治病。”这时肚子已饿得咕咕叫了,饭菜端了上来,他在一间小屋子边吃边想:用什么办法应付啊?吃完饭就要开方啊。想着急得他搔首搓脚,忽然看见脚上搓下来不少泥,心生一计,把泥捏成两个小丸,放到鼻子下边一闻,臭得令人作呕,心想,也让太子尝尝我的“五香丸”吧。饭吃完了,有人进来让他开方,他说:“药已随身带来,快用红绸子裹起来送进去吧。”太监忙命人用二尺红绸裹着药送进内宫。这时花某饭吃饱了,菜也吃足了,酒渐渐地醒了。前思后想,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死到临头,这可该怎么办呢,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跑吧,假装要解大便,趁机溜出皇宫,出城南门,顺着大道跑了下来。 太子吃了药丸,觉得恶心,一会儿吐了一大堆癫涎,渐渐苏醒过来,喝点水,又吃了点东西,病情大减。皇上皇后都高兴得不得了,想请大夫再来看看。有人报告说大夫已经不见了,皇上马上派人四处寻找,并说:这个人是有来历的,说不定是药王显灵。一会儿,派出去的人都回来报告:守门的官兵看见花子出南门走了。皇帝又下令马上派一支人马去追。再说花某边跑边想,现在太子吃了“五香丸”可能一命呜呼了。正在这时,后面尘土飞扬。眼看逃不脱了,一头钻进麦地,队伍过去后,他刚要出来,队伍又返了回来。他在麦地趴了有一个多时辰,见队伍找不到人回京城了,才敢出来继续赶路。 皇帝不死心,想让神医给他儿子彻底治好病,第二天又派出一支队伍来寻找。花某正行间,听到人喊马嘶,回头一看,不好了,快追上了。后面的官兵认出他来,边追边喊:“花先生站住!万岁派我们追你来了!”花某想,追回来还有好吗?又拼命地跑起来,后面的人越追越近,他越跑越急,当跑到大碱厂九龙口的地方,觉得心头发热,一口鲜血涌了出来,扑倒在地上断气了。 太子自从吐痰以后,病渐渐地好了。人们都纷纷议论,说是药王显灵。皇帝也深信不疑,为了向神灵还愿,就由皇家拨款在九龙口修了一座极大的药王庙,又封了一个会,叫皇会,参加这会演出的有一百多人,每年皇会出场,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赶来观看。 四、王庆坨龙亭子碑的传说 早在乾隆十八年,也就是癸酉年二月,乾隆爷逛“九沟”时立下了一块石碑(现在的武清县王庆坨乡王二淀村西)。当时,人们起名叫它龙亭子碑。不过,关于龙亭子碑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到现在的还有这样一种传说呢。 康熙年间,有一个名叫于成龙的直隶总督,他专门管治理河道。有一次,他巡视永定河时,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王庆坨乡王二淀村西)。于是,他记住了这个地方。后来,于成龙年纪大了还一心想着这块风水宝地。晚年告老还乡时,他带着妻儿老小来到了距离这块“风水宝地”十几里的郑家楼村落了户,于成龙叮嘱儿女们说:“我死后,千万别给我穿衣服,不要把棺材底钉得过死了,然后,你们抬着我往西南方向跑去,什么时候把我掉下来,你们再停下,我掉在哪块地上,哪块地就是我的葬身宝地。是谁的地就给谁钱。”儿女们听后,不知原因,只好点头示意照办。但是,小女儿说什么也不依。于成龙死后,小女儿硬是给他穿了一条裤衩。 六十年过去了。到了乾隆年间,一次,乾隆爷逛完了“热河八沟”后,听说王庆坨还有个“九沟”,就执意要看看九沟。一天,正是朝雾未敛的时候,乾隆爷坐船顺河流来到了“九沟”。突然,乾隆爷发现前方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怪龙在喝水,仔细一看,此物上身龙形,下身人形。乾隆爷很是害怕,立即传旨问清是怎么回事。众爱卿答道:“万岁爷,相传这块是风水宝地,要出真龙天子了。”乾隆爷听后大怒,亲自撰文下令立碑,说是用碑压住这块宝地。后来,这块碑就是人们说的王庆坨龙亭子碑。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