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会馆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唯一号: 020531020230000145
机构名称: 山陕会馆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09/001
起始页: T00291_00.pdf
地址: 聊城东关古运河畔
起始时间: 清乾隆八年

机构描述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古运河畔。明清两代,聊城运河两岸曾是各省会馆聚集之处,山陕会馆、苏州会馆、江西会馆、赣江会馆、武林会馆等均建于此。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在聊城的客商所建。当年,两省客商在聊城多经营钱庄、旅店、药铺、染坊、杂货、书店、笔庄等多种行业。每至岁末,客商就聚集会馆供奉有信有义的关公关羽,并拜祀火神、财神,祈求神的庇护,后便饮酒看戏。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历经四年,山门、正殿等主体工程竣工。其后,逐年动工扩建,至嘉庆十四年,方具现在的规模。保留至今的有山门、戏楼、南北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飨亭、南中北三殿、游廊、春秋阁、望楼等一百六十余间。山门为三间牌坊式门楼,每间辟门,门旁衔以刻工精细的雕花石柱,门上,如意斗拱托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六层如意雕梁层层排列,显示了清代精工细作、装饰性强的建筑风格。门上正中有“山陕会馆”四个遒劲大字,正门两侧门柱上刻有木质楹联一副—— 本是豪杰作为 只此心无愧圣贤询足配东国夫子 何必仙佛功德 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 一副对联,表现了山陕商人对关羽的百倍推崇。 戏楼为三层三间歇山建筑,东面门上有“岑楼凝霞”四个大字。门两侧又有两米高的大幅线雕石版画,左为松鹤,右为梅鹿。戏楼正面为三间台口,顶部向东北东南各伸出两个挑角,向西北、西南各伸出三个挑角,成十翼角,比作凤凰展翅,俊鸟争飞。 戏楼两侧有南北对称的夹楼,为二层三间单檐建筑,夹楼外侧又有南北对称的钟鼓楼,为单间二层歇山十字脊式建筑。戏楼正对面为飨亭,与南北两侧对称,面阔五间接看楼,围成了一个四合院落。院中置放两尊高3.25米的石狮。 在这处古建筑群里,保留历次重修会馆所立大小碑刻十九幢,石雕方形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额枋四十二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二座。照壁折壁上的人物、花草、山水等石刻画十二幅,主要建筑的一百一十六个柱础,都刻有各种花、鸟、兽等装饰。另有木柱上刻的楹联两副,石柱上刻的楹联十副。整个会馆的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都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馆内许多石碑都载有捐银商号及捐银数目。戏楼与夹楼内壁还记有来此演出的戏班名称及上百个剧目,为研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方戏曲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1988年,国务院公布山陕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