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营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人》
唯一号: 020530020230004289
人物姓名: 张炳营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13/001
起始页: T00235_00.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籍贯: 河北省沧州市纸房头村

传略

张炳营,河北省沧州市纸房头村人,爱好运动的他从小就喜欢武术,20年来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和一副强健的体格。早在上初中时,好动的张炳营就想出了倒骑自行车的玩法,而且随着不断练习、水平也不断提高。中学毕业后,张炳营和朋友合伙到天津做生意,2000年来到梅厂镇福源经济区,办起了一家金属制品厂。2001年7月13日,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时,张炳营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朋友们一起欢呼起来。此后的张炳营一直在琢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支持奥运的情怀。2005年4月,张炳营在报纸上看到天津的一位67岁老大爷为支持奥运和宣传全民健身,倒着步行从天津到北京。这则消息给了张炳营启发,他想起小时候练过倒骑自行车的“绝技”,可以用倒骑自行车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可是自从中学毕业以后他就从未骑过自行车,要想重拾这个绝活还真是不那么容易。2005年5月份,张炳营买了一辆自行车,经过简单的改装,开始练习倒骑自行车。 张炳营倒骑自行车支持奥运会的举动在沧州市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不少自行车爱好者要求加入张炳营倒骑自行车支持奥运的队伍,但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张炳营从沧州市自行车爱好者协会挑选了12名对自行车和奥运会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作为护车队,随他一起完成这项艰苦但是很有意义的活动。 2005年8月29日上午9时25分,张炳营和他的随行车队从老家沧州市文化广场出发。车队一共有23个人,除了他和12个护车手以外还带着两辆汽车,一名医护人员,两名沧州市公证处的公证人员和一名摄像师,还有几名后勤人员,其中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是张炳营的母亲。张母随队而行,一来是和儿子一样为了支持奥运,更多的是为了照顾儿子。在旅途中,由于自行车改装时的小失误,使张炳营在出发的第一天臀部就被磨破。张母含泪为儿子上药,虽然心疼儿子,却没有劝说儿子放弃,因为她知道,这次行动是儿子的愿望,希望儿子能圆满地完成这次活动。 北方的八月天气酷热,汗水不断地从张炳营的帽檐和脸颊往下淌。在途经武清境内时,张炳营的车队引得不少群众驻足观看,人们纷纷为他加油助威,有的高呼“我们支持你”,有的大喊“加油,你一定会成功的”。路过徐官屯时,一家影楼的年轻人还驱车跟随了张炳营车队一程,为张炳营一行拍摄了一组照片。武清群众的热情支持给疲惫的张炳营增添了动力。 张炳营车队从河北省沧州市文化广场出发途经青县、天津静海、天津市区、武清区、廊坊市、北京大兴,全程295公里,于9月1日9时46分到达天安门广场东侧奥运倒计时牌前。几天的疲惫难掩成功后的喜悦,张炳营振臂高呼“我成功了”。此后,张炳营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申请记录,很快得到批准,并于2005年底领回由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倒骑自行车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张炳营告诉记者,他想一定要尽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支持他的武清人。 谈起今后,热情奔放、爱交朋友的张炳营说:“武清是自行车集中产地,我要在武清组织一个自行车爱好者协会,让更多的自行车爱好者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来。,”

知识出处

武清人

《武清人》

出版者:大众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天津市武清区的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享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师刘炳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杰出的穆斯林画家阿里·雷公、相声名家师胜杰、核工业战线上的冯树荣、著名真菌学家刘波、飞机维修专家丁学起、全国优秀教师史学忠、昔日理科状元今日清华骄子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