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人》
唯一号: 020530020230004212
人物姓名: 刘波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13/001
起始页: T00053_00.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17
籍贯: 武清区黄花店镇
亲属: 刘桐;刘育成;刘茵华;刘芰华;刘芹华

传略

刘波祖籍武清区黄花店镇,1917年出生。祖父刘桐1900年参加义和团运动,死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之下。父亲刘育成肩背行李到了北京青云店学徒,后做了一家烧锅(酿酒厂)的经理。不久,刘波随母迁至北京,考入育英学校读小学、中学。1948年考取北平师范大学理学院二部生物系。建国后,理学院二部与山西大学理学院合并,刘波随师生同往。1952年毕业后,曾在汾阳中学、山西大学任教,1978年晋升为教授。 在长期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刘波独辟蹊径,敢为人先,取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培养学生近千人,不少已成为教授、副教授。1956年,发表第一篇论文《锈菌》,1959年第一本专集《蘑菇》出版。他还经常走出校门探访山区农民、中医中药界人士,向他们请教,寻求真菌治病验方,搜集标本。经过数年的努力,结合在实验室对真菌研究的成果,撰写了一部《中国药用真菌》专集出版,引起国内外真菌学界的重视。日本抢先在国内《菌蕈》上分期连载,1982年东京自然社结集出版。 1979年美国《真菌学》学报决定发表刘波的一篇论文。按该报规定,每占一个页码,作者要出资25美元,算起来需付300多美元。在当时情况下,他只得要求退稿。《真菌学》编委T.W.小约翰逊看出这篇论文的价值,主动为他交了费用,并热情邀请他加入美国真菌学会,替他缴纳了一年的会费。不久,刘波用英文撰写的《中国真菌药物》、《中国的腹菌》两本专著分别由美国、德国出版,刘波教授被公认是中国真菌研究的创始人。 在刘波著作的影响下,涌现出一批研究真菌的专家学者及专著,建起相关的科研单位,掀起了从真菌(灵芝)中提取抗癌物质的热潮。其成果被多家科研单位、生物制药厂、食品厂广泛应用,为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1983年,山西省成立了食用菌开发研制中心,刘波任副组长兼顾问。在6年的时间里,全省已发展8万多户农民培植食用菌,年创收入超过1.6亿元,使贫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在探索真菌的道路上,刘波与他的合作者共发现真菌新属4个,新种和新变种115个,填补了世界真菌领域的空白。为了扩大科研领域,他与世界300多位学者建立了学术联系,十余次应邀前往美国、日本、泰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考察、讲学或参加国际会议。国内外140多家报刊介绍了他的事迹。他先后获得了多项省级和国家级科研成果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待遇。 刘波教授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老伴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大女儿刘茵华任山西生物应用职业学院教授,长子刘芰华任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次子刘芹华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2000年,73岁的刘波教授退休。 他思念家乡,曾于去年回乡探亲,见到家乡的巨变,十分惊喜。如今,他常从《武清资讯》上看到家乡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新成绩,很受鼓舞。他表示,在有生之年,愿为家乡的建设发挥余热。

知识出处

武清人

《武清人》

出版者:大众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天津市武清区的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享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师刘炳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杰出的穆斯林画家阿里·雷公、相声名家师胜杰、核工业战线上的冯树荣、著名真菌学家刘波、飞机维修专家丁学起、全国优秀教师史学忠、昔日理科状元今日清华骄子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