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唯一号: 020530020230003877
人物姓名: 史可法
人物异名: 字:宪之:号:道邻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09/001
起始页: T00318_00.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602
籍贯: 河南祥符(今开封市)
亲属: 史德威

传略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明末大臣。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生于河南祥符今开封市,自幼读书勤奋刻苦。明·天启初年,二十岁的史可法在府中会考,名列榜首,朝廷名臣左光斗收作弟子。此后,史可法饱受恩师濡染,立志以身报君许国。 史可法于崇祯元年考中进士,时年二十七岁。授西安推官,旋迁户部主事、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三月,闯王李白成率农民起义大军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嗣子失踪。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和张慎言等人,主张拥立贤明的潞王常汾继承皇位,但奸臣马士英、阮大钺奸臣魏忠贤余党等秘密勾结握有兵权的黄得功、刘良左等人,以武力为后盾,拥立贪杯好色的福王于南京登基,这就是弘光皇帝。弘光皇帝即位后,马士英任内阁大学士,掌握朝廷大权。史可法以大学士的名义兼兵部尚书。他积极部署军事,准备抵抗清兵南侵。弘光皇帝派史可法督师扬州。史可法认为“守江南者必于江北设防”,建议朝廷将江北分为四镇防守,由他统领。他设立礼贤馆,广纳四方才智之士,以谋复兴。 在此期间,清·摄政王多尔衮致书史可法招降,并恐吓史可法“以中华全力,受困潢池,而欲江南一隅,兼支大国,胜负之数,无待蓍龟。”云云。 史可法当即复了多尔衮一封长信,引夏少康、汉光武的中兴史实,表达自己中兴明室的决心。 崇祯十七年底,史可法于宿迁县运河一线,打败了清兵,收复了宿迁和邳州。捷报到了南京,马土英却诬陷“这是史可法骗取军饷。”从此,史可法的奏章凡到他手里,一概不理。 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多尔衮率清军从孟津渡黄河,分两路南下,一路从山东济宁到夏镇;一路从河南洛阳到郑州,很快攻占了大运河岸边的淮阴盱眙县,浩荡南下,直趋扬州。史可法闻讯,急调各镇兵马增援,总兵刘肇基只带来四千人。史可法紧急招募兵勇五千余人,闭城死守。围城的清军达十余万。史可法亲自督战,等待朝廷援军,食不甘味,寝不解衣,深得将士爱戴。 攻城的清兵统帅多铎,五次写信劝降,史可法嗤之以鼻,当众撕毁劝降书信。清兵猛攻城池,史可法与刘肇基率军连战七昼夜,清兵伤亡惨重,无法破城,最后用红衣大炮炸毁扬州城的西北角,才得以冲入。史可法知大势已去,拔刀自刎,幸被参将许瑾救下,清兵逼近时乃大呼:“史可法在此!”清兵将史可法押到多铎面前,多铎劝曰:“前书再三拜请,俱蒙叱回,今忠义既成,先生与我收拾东南各省,当不负重任。”史可法声色俱厉斥责多铎:“我为天朝大臣,岂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头可断,身不可屈!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使碎尸万段,也甘之如饴,但愿扬州百万生灵,既属于你,当示以宽大,万不可杀。”一代英烈英勇就义,年仅四十四岁。总兵刘肇基于血战中阵亡。 清兵攻下扬州,多铎下令“屠城十日”。依焚尸簿记载,当时扬州被杀居民,达八十余万,被俘及自缢者不计其数,历史上称“扬州十日”。其惨烈情景,让草木含悲,天地为泣。扬州失守不到一月,南京也被清兵攻陷。弘光皇帝逃到芜湖,为清兵所擒,奸臣马士英被清兵杀死,另一奸臣阮大钺投降了清军,南都偏安之局从此终结。但史可法大义凛然、忠贞殉国的精神则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史可法殉难后,义子史德威到处找不到义父遗体,只得将其生前的衣冠、玉带葬于扬州城外梅花岭下。这是史可法抗清泣血誓师的地方。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专题

推官
职位
主事
职位
兵部尚书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