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胜春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唯一号: 020530020230000091
人物姓名: 苗胜春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T00027_00.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882
卒年: 1971

传略

苗胜春(1882——1971),字雨青,武清王庆坨人,从年幼时代开始学习京剧。他同时学习武生和文武老生,得到了黄月山的赵春瑞传授,也演出黄派老生戏,并且还可以演其他武生戏和文武旦。他几乎是个全才,可以演绎任何戏剧。他的科班是永胜和,那是一个融合了梆子和皮黄的科班。南派京剧武生名宿白玉昆和苗胜春是同一届的同学,而南派名武净李永利则是他的大师兄。苗胜春自16岁出科后前往东北各地演出,初以演唱战争题材的戏和担当武丑的角色而赢得关东勇猛武生的名号。之后,他在黄派老戏如《八腊庙》、《义旗令》等剧中展现了新的风格和技巧,声誉迅速提升。1900年在大连,苗胜春与东北知名京剧武生演员张桂轩相遇,并成为忘年之交。他们与南派武旦张双凤以及沪上的知名文武老生孟七等人合作,应邀前往海参崴和远东地区演出。此后,他们回国并定居上海,苗胜春与周信芳结识并成为好友。苗胜春在上海与不同名伶合作,成为众多名伶争相聘请的合作伙伴。苗胜春的表演涵盖了各种行当,他对南派和北派戏路都非常熟悉,能根据班社和演员的需要扮演任何一个配角。他在不同剧目中饰演的配角涵盖了生、旦、净、丑等各个行当,包括武丑、老旦、丁三把、岳飞、韩天化、朱光祖、胡理等角色。苗胜春的艺术才华无与伦比,他能演绎广泛而多样的剧目及角色,兼顾武戏和文戏的要求,深受观众的喜爱。解放后,由于年事已高和听力问题,苗胜春无法继续演戏,主要从事授徒教戏的工作。他曾在南京戏校担任副校长,并定居在南京,直至1971年去世。苗胜春在京剧舞台上的合作伙伴众多,他以出色的配角表演艺术闻名。他展现了南派和北派交融的艺术风格,对于清末民初中国京剧的辉煌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知识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梨园名伶武清人》

出版者:远方出版社

本书《梨园名伶武清人》是继《英才风采》后,记录武清文化艺术精英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它辑录了一百多年在梨园界享负盛名的几十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他们不但书写了浓重的人生历程,极大提升了武清的文化形象,而且为我国文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我国戏曲发展的丰碑上,将永远镌刻着他们闪光的名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