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科学探险家刘少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人》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755
颗粒名称: 走向世界的科学探险家刘少创
分类号: K828
页数: 5
页码: 105-1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少创是一位来自武清区的科学探险家,他在中国和北极的探险活动中表现出色,并成为在单人无后援条件下成功到达北极点的第一人。此外,他还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和徒步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重新测定了世界十条大河的源头和长度,为解决澜沧江(湄公河)源头难题做出了贡献。他的探险经历和成果备受国内外媒体关注和报道。
关键词: 武清区 探险家 刘少创

内容

连日来,国内外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着一个令世人瞩目、惊叹的武清人。他就是曾徒步去北极考察探险,成为中国在单人无后援条件下成功到达北极点的第一人,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和徒步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已重新测定了世界十条大河的源头和长度的武清籍科学探险家刘少创。近日,记者拨通了他的电话,对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学探险家进行了深入采访。
  今年44岁的刘少创,1963年11月生于武清区梅厂镇小潘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聪慧且胆大心细,善于思考敢闯敢为,孩提时的他就有“刘大胆儿”之称。1981年从杨村一中毕业,并考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85年大学毕业后,在国家防灾科技学院防灾技术系测量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由于他治学认真严谨,业绩突出,深受院领导和师生们的赞誉。但他却始终不满足自己波澜不惊的教书生活,而是喜欢别人不愿意做或想做又难以做到的事。为寻求突破,他再度返回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攻读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于1997年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相继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文章,很快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在国内外众多媒体的报道中,科学探险,并成功地创造了中国两个“第一”,是刘少创事业中极为光彩夺目的一篇。一次是1995年,作为全国第一批徒步走北极活动的一员,他参加了中国首次徒步走北极活动。去北极前,包括刘少创在内的全体科考队员在松花江进行封闭式训练,考验体能,两个人搭伴拉一架雪橇在冰上行进、宿营。当时气温是零下35度多,按规定,队员们5天5夜不准上岸,谁挺不住上岸了,就取消其参加科考队的资格。5天里,他天天拖着头橇引路,在河冰上奔跑。当年5月,刘少创和其他科考队员一行从距北极点直线距离200多公里的北纬88度、西经90度出发,徒步在冰上走了13天最终到达北极点。到北极点那天,刘少创走得最快,比大队提前1小时到达北极点。更令人称奇的是,在那次北极行中,当时有个队友的鼾声太大,为了能休息好,保持第二天探险的充足体力,他一连13个晚上躺在自己在雪地上挖的雪坑里·睡觉。
  另一次是2002年,在他主持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确定的北极科考项目时,他再次进发北极,并成为中国在单人无后援条件下徒步成功到达北极点的第一人。这次北极之行完全可以采取乘直升飞机和坐破冰船进行,而他认为徒步行走考察,沿途可以做一些更细致的科考工作,真实地采集海冰厚度、海水漂移、温度、风力、气压等有关资料,为今后遥感应用研究和大规模的冰上考察积累原始数据。3月3日,刘少创带着他的科考设备和探险器材,从位于北纬81度的俄罗斯共青团员岛出发,开始了他徒步北极探险考察之行。徒步行走北极被喻为比登珠峰还要难十倍的探险,此行的艰险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走进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北极后,在一次支起帐篷做饭时,不小心点燃了泄漏的燃料,火烧着了帐篷,为了保护探险设备,他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帐篷奋力扑救,最终保全了探险设备。在走向北极点的路上,他遇上了被称为北极两大“杀手”的冰裂缝和北极熊。他几次掉进了冰裂缝,都凭着经验与冷静,适时采取措施,才没有葬身冰海。行进途中,一只饥饿的北极熊一直近距离地跟踪了他一天,随时都有被饥饿的北极熊攻击吞食的危险。开始,他想用信号枪把熊吓跑,可饿极了的北极熊竟然不害怕,仍然尾随不懈,被逼无奈,他只得用步枪射击驱赶,靠震响的、擦身而过的步枪子弹才让那头北极熊调头而去。经历无数考验后,于4月26日下午5时,刘少创到达了北纬90度的北极点。此次探险,让这位聪明智慧钢铁般的武清人,在挑战人类自身极限的同时,还获取了大量科考数据,为进一步开展遥感研究奠定了基础。
  给世界大河溯源量身,使刘少创成为科学探险经历中令世界瞩目的人物。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到底在哪儿,一直是国际地理学界的难题。有人说发源地在青海杂多,也有人说在唐古拉山,说法足有十几种。1999年,刘少创所在的遥感所立项,决定利用遥感技术确定澜沧江源头位置。当年6月21日,他和两个藏族向导各骑一匹马,另有两匹用来换乘和驮行李,从青海杂多县莫云乡出发。行进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荒草甸子和石滩上。途中,由于受到游牧藏民的牧羊犬的惊吓,刘少创所骑的马突然狂奔起来,他从马上栽了下来,晕倒在地,躺在地上十几分钟以后,他才逐渐恢复正常。在抵达野永松扎营的时候,他们拣来牧人留在冬季放牧营盘的牛粪点火、烧水、泡方便面。6月26日,他们沿谷涌河北上,来到一片被几座山夹在中间的积雪盆地,周围最高的山被当地人称作“吉富山”。经过测量,这里与卫星影像显示的情况基本吻合,于是他确定这里即为澜沧江源头。为确保考察的准确性,2000年、2002年,他又两次进入澜沧江源区,最终确定了源头位置是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海拔5200米。从这里算起,澜沧江的长度是4909公里。
  长江源头何在?也是专家、学者多年争议的课题。1976年,中国组织专家考察长江源区,结论是,源头五大河流中沱沱河最长,约375公里,当曲长357公里,据此确定沱沱河为长江源头。此后,不少科学家对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2000年9至10月,刘少创和他的同事去了长江源区,对沱沱河和当曲进行实地考察。他们用卫星遥感图像量测各个支流的长度,量出当曲长360.8公里,沱沱河长357.6公里,当曲比沱沱河长3.2公里。而且,在刘少创看来,沱沱河的长度已经把姜古迪如冰川的12.5公里也加进去了,如果再去下这12.5公里,当曲则更长。按“河源惟长”准则,当曲才是长江正源。另外,据现在记载长江长度都是“约6300公里”。刘少创认为长江有多长,不能约,即便说长江是约多少公里,也得有根据,应该往最准确的数上约,而不应该往最长的公里数上靠。为此,他又二上杂多,寻找长江的最长之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长江到底有多长。最后他用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沿河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着量三遍,又反着量三遍,得出长江最新的长度是6236公里,比公认的约6300公里“短”了60多公里。从1999年至今的八年时间里,刘少创通过考察源头和卫星遥感影像分析,重新测定了世界十条大河的源头和长度:尼罗河7088公里、亚马逊河6575公里、长江6236公里、密西西比河6084公里、叶尼塞河5816公里、黄河5778公里、额尔齐斯河5525公里、黑龙江5498公里、刚果河(扎伊尔河)5118公里、澜沧江(湄公河)4909公里。有关专家、国内外权威人士认为,这些河的长度均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测量数据最精确的。
  作为一个世界顶级的科学探险家,刘少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他并未因此而停下脚步。当记者问起他今后的打算时,刘少创说,他已将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等列为近期探测目标,不久将奔赴新的探险征程,去破解更加广阔的科技之谜。当记者告诉他,家乡的人们、家乡的媒体十分关注他时,刘少创动情地说:“感谢家乡父老的惦念,感谢家乡媒体的关注,我一定大胆地闯,扎实地干,为祖国、为家乡争光。”我们由衷地祝愿他在今后的科学探险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少创,家乡人们祝福你健康、顺利!家乡人们在等待你创造更多的新奇迹。
  载2007年7月24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

知识出处

武清人

《武清人》

出版者:大众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天津市武清区的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享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师刘炳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杰出的穆斯林画家阿里·雷公、相声名家师胜杰、核工业战线上的冯树荣、著名真菌学家刘波、飞机维修专家丁学起、全国优秀教师史学忠、昔日理科状元今日清华骄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艾闻
责任者
郑桂东
责任者
刘少创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