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漫话年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大人庄轶事》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670
颗粒名称:
漫话年俗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8
页码:
098-1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大人庄村的春节年俗丰富多样,从腊月初八到腊月三十,包括祭祀灶神、扫房、接玉皇、杀猪割肉、洗澡洗衣、蒸糕蒸馍、贴倒酉、贴窗花等。除夕夜则是除旧迎新、消灾祈福的重要时刻,年夜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等寓意吉祥的菜肴。
关键词:
李大人庄村
乡风民俗
年俗
内容
说年俗,也就是春节期间的风俗。春节,是我国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风俗也最为繁杂。李大人庄所在区域春节的“年俗”,计算的时间一般要从每年年前的农历腊月初八说到年后的正月十五。主要习俗有:
腊八指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把准备好的红豆、大米、红枣等多种五谷杂粮熬粥吃,俗称“腊八粥”,以期春节的到来。
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过去,人们信奉的神灵里有一位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下来的,每年都要从集市上请来一张灶王爷像,然后贴在灶膛前的墙壁上,讲究一点的人家还要专设佛龛,把灶王爷恭恭敬敬镶进镜框。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这天要回天宫汇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送灶时,人们在灶王爷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有的用麦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仪式结束后,竹竿挑着灶王爷像,从下端点燃,送灶王爷上天,嘴里还要念叨着一路走好等一些吉祥话。灶王爷上天的时间是七天,除夕夜他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人们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与送神基本相同,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腊月二十四 扫房日。举行过祭灶后,灶王爷上天了,家里没了监督,人们也随便了,便开始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烟尘的“尘”与陈旧的“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磨豆腐。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听了汇报,并不完全相信,还要于腊月二十五这天亲自下界,视察人间善恶,是否如灶王爷汇报的那样,以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列入春节内容,是因为旧时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经济体制时期,这一天,也是生产队的杀猪日,将饲养一年的肥猪,统一宰杀,按人头把肉分给社员。非农业有肉票,可以到肉店去买。农民没有肉票,有钱也买不到,只有靠生产队杀猪分肉。
腊月二十七 传统民俗中在这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风俗。腊月二十七洗浴为“洗福禄”。另外也有二十七宰公鸡习俗,也是为春节饭桌上的丰盛做准备。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把面发。打糕是蒸年糕,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蒸馍是蒸馒头,二十八,把面发,要的是那个“发”字,发财、发福祈求吉祥。蒸馒头,是这一天家庭妇女的主要劳动,要一锅连着一锅,把整个节日的馒头全都蒸出来。而且家家户户蒸,空气里迷漫的全是馒头味。
腊月二十九 贴倒酉。“贴倒酉”就是把酉字倒贴。酉字在地支中排第十位,属金,酉字倒贴就是金子到了,这与二十八把面发的“发”字一样,是“有财”和“发财”的意思。到了二十九这天,各家里外都收拾干净了,就该开始贴吊钱、窗花、喜帖,窗框上贴吊钱:喜庆有余、四季太平,窗户眼贴窗花:聚宝盆、和平万象,满屋子的箱箱柜柜都贴上“福”字,水缸上是福字,厨房里是福字,有的还故意倒着贴,寓意福到家了。街门贴门神,屋门贴肥猪拱门,也有贴金马驹的,出门对面贴出门见喜,大门框上贴抬头见喜,红纸金色,把原本清贫的家装点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满目祥和一片。贴福字还有一讲,就是贴里不贴外,为什么?你想啊,要是贴在门外头,不就把福字挡在门外,进不来了吗,所以大门以外的门芯板上得贴招财进宝、日进斗金之类的喜帖。年画品种很多,喜庆类的如:八仙祝寿、儿孙祝福、吉利喜兴等,神话故事的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孙悟空大闹天宫等。
腊月三十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年三十,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之意。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年夜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虾的“鱼”和剩余的“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思。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普天下人都盼望着新年零点的到来。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在一夜连双岁之际,鞭炮响起来,这时,也是迎全神、接灶神、祭祖先、拜尊亲的时候,贴上灶王像,点燃香独迎新年,灶王爷也就算回家了。然后饺子下锅。
然后就该给压岁钱了。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
除夕夜,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破碎的“碎”谐年岁的“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改革开放以来,每年的央视春晚,成为除夕之夜人们必看的文化大餐。
春节(正月初一)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过春节又名过年,“年”在中国古时候是一种怪兽的名称,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春节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故此,民俗中有过年躲避“年”兽的伤害之说。贴红色春联、燃放鞭炮又有驱赶“年兽”等鬼神之意。
春节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计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正月初二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姑爷节”。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因为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来访,家里需要招待饭菜,婆家还有好多事儿等着儿媳干呢,但也有儿媳不管不顾,借此机会在娘家一住好几天。
正月初三 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正月初四 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辞职“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 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人们要用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意思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尤其放“二踢脚”称“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要清垃圾,要将过年期间所制造的垃圾清扫干净,谓之“送穷,,,否则会带来穷困。将灶灰及清扫房屋的垃圾送出门外,再放炮驱邪。寓意在新的一年里送出穷困,迎来富裕和幸福。
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俗称“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 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人日要尊敬每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天训孩子。
正月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是八仙下凡神游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 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祭天活动。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旧时民间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 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夕卜,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五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知识出处
《李大人庄轶事》
出版者:中国书籍出版社
本书分为新村漫游、古村史话、乡风民俗、乡贤名人、地域名吃、旅游链接等六部分,记录了李大人庄的古今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何加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大人庄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腊八
相关专题
小年
相关专题
腊月二十四
相关专题
腊月二十五
相关专题
腊月二十六
相关专题
腊月二十七
相关专题
腊月二十八
相关专题
腊月二十九
相关专题
腊月三十
相关专题
春节(正月初一)
相关专题
正月初二
相关专题
正月初三
相关专题
正月初四
相关专题
正月初五
相关专题
正月初六
相关专题
正月初七
相关专题
正月初八
相关专题
正月初九
相关专题
正月初十
相关专题
正月十一
相关专题
正月十五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