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英勇牺牲的杨守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大人庄轶事》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667
颗粒名称: 保家卫国英勇牺牲的杨守山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089-0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大人庄村杨守山先后经历了飞虎山战役、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他出生入死,杀敌立功,壮烈牺牲。
关键词: 李大人庄村 英雄战士 杨守山

内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上,有一名敢打硬拼,英勇善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李大人庄人。他就是保和平、为祖国、保家乡、血洒异国他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杨守山。
  在抗美援朝大规模的几次战役中,杨守山先后经历了飞虎山战役、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他出生入死,杀敌立功,壮烈牺牲。
  飞虎山战役,是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1951年11月4日,我志愿军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经过浴血奋战占领了飞虎山。杨守山所在的三连,在炮火支援下,攻克了飞虎山右侧的一个小山头,利用敌人的工事,打退了多于我数倍的南朝鲜军一次又一次凶猛的反扑。敌人多次攻上山头,前面的打下去,后面的又潮水般涌上来。战地上,我志愿军伤亡在不断增加,战士们全将生死置之度外,跳出工事,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厮杀之中的杨守山,身上多处负伤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字:杀!杀死一个够本,杀死两个赚一个,直杀得敌人狼狈逃窜,屁滚尿流溃退下去。敌人再次发起猛攻,密集的炮火炸得小山头没有一块净土,三连最后仅剩下八名战七,而且全都挂彩受伤。然而,就是这八位战士,在小山头上阻击了敌人的数次进攻,让战旗始终在阵地上高高飘扬。这次战役,整整持续了五天五夜,我防守部队承受着南朝鲜第七师和美军联合部队的立体攻击,在毫无防空力量支援的情况下承受了80余架美机及大炮的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肉搏战,歼敌1800余人。直到11月8日,部队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
  1952年4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美军向上甘岭地区志愿军第十五军防守的阵地发起进攻,战役历时43天,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双方围绕两个高地表面阵地展开激烈争夺。美军依仗军事上的优势,天上飞机炸,地上炮火轰,对我军阵地展开猛烈攻击。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杨守山所在的部队阵地山头被削平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成一片焦土。第二阶段,表面阵地为美军占领,志愿军与敌人展开坑道战。为阻断我军后援,敌人集中猛烈炮火,轰炸我军后方补给线,供给前方将士们的食品绝大部分在运送的途中被敌人的炮火吞没。坑道里的战士们没有粮食,没水喝,忍受着难熬的饥渴与敌人奋勇拼搏。战士们从俘获的南朝鲜兵嘴里得知附近有条小溪,如获至宝。却不料小溪被敌人严密封锁,几次派人取水都有去无回。杨守山和他的班长还有几名战士再次出发,他们身上背着水壶、汽油桶改装成的水桶,还没到小溪边,就有两名战士在敌人的炮火中倒下了,杨守山身背的水桶,也被炸弹洞穿,里面滴水不剩,只有怀抱着的小水壶,完好无损,战士们轮流润润干渴的嗓子,谁也不舍得痛快地喝一口。第三阶段志愿军发起决定性反击,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迫使敌人停止进攻。
  在金城战役中,杨守山所在的连队,配合工兵部队担负架设桥梁的任务。
  1953年6月,正当参战各方准备签字实现停战时,6月18日凌晨,发生了李承晚蓄意破坏谈判协议的事件,派兵偷袭我方阵地。为保证朝鲜停战后形势的稳定,我军决定再打一仗,选定了金城以南南朝鲜军的阵地作为攻击目标。南朝鲜军在金刚川河流沿线布置重兵据守,美军派飞机炸毁原金刚川河上的所有桥梁,以阻止我军南进。架设桥梁,确保志愿军大部队顺利通过,已成为夺取金城战役全面胜利的关键。为此,杨守山和他的战友们日夜奋战,白天在水里打桩,敌机飞来,他们就把头埋在水中,掩护自己,迷惑敌人。晚上日落后,他们又以最快的速度在木桩上铺设木板,待天将亮大部队通过后又将木板拆除,用以麻痹敌机,给敌人以金刚川上的桥梁还在修建中的错觉,从而减少轰炸的次数。战士们还架设了水中桥,桥板距离水面半尺深,敌机白天发现不了,我志愿军晚上却畅行无阻。金城之战,至7月27日结束。志愿军共消灭敌人5.3万人,巩固占领阵地160余平方公里。在这次战役中,杨守山壮烈牺牲,用自己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抗美援朝的壮烈赞歌。

知识出处

李大人庄轶事

《李大人庄轶事》

出版者:中国书籍出版社

本书分为新村漫游、古村史话、乡风民俗、乡贤名人、地域名吃、旅游链接等六部分,记录了李大人庄的古今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振关
责任者
杨守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李大人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