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薄姓人家的兴衰往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大人庄轶事》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656
颗粒名称:
薄姓人家的兴衰往事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059-0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薄姓家族是李大人庄村内的大户,拥有多民族姓氏,人口占全村30%以上。村里仍保留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薄姓富户人家古民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传统文化艺术风格。过去薄姓家族也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有识之士受到社会赞誉。
关键词:
李大人庄村
薄姓
兴衰
内容
家与国相连,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总会与国家的兴衰命运紧密相连。李大人庄村内的薄姓人家的兴旺与衰落,也留下了时代发展的印迹。
一、薄姓家族
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西北端的青龙湾河南岸的李大人庄,就是一个拥有六七百年历史的村落。其中薄姓是村里的大户人家。
薄姓,在中华姓氏之中是一个稀少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64位。至新中国建立后的2014年5月统计,薄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及皖北等地为多,人口总数列全国第290位。据村内薄姓族人介绍说,薄姓人家,原来是个大户,薄家十个门,厚道薄家是根,传言是从山西过来的。薄姓人家在李大人庄,人口占全村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其家族辈分排列,过去按照“铁、万、玉、艳、德、廷,同、福、林、通、江”字排列。如今,这种辈分排序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无序可言。另据说,薄姓人家老宅原本在村东。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地域的拥挤,一些薄姓人家又选择了到村西头建设宅院。
二、古宅史话
如今,这里仍然保留着一处有3。0多年历史的薄姓富户人家的古民宅。古宅坐落在李大人庄的西部。这所宅院坐东朝西,与当地民房坐北朝南的建筑风格有些格格不入,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房子抢阴。有知情者说,过去村子里的建筑都是沿着村里一条东南西北向的弯道而建。其住宅建筑风格与村内其它住宅的差异,也可能与原村内一条东南西北流向的小河有关。
宅院门口是个青砖门楼,大门下有两个石礅,上面饰以盘龙、花草等吉祥图案,雕刻精美,形象逼真,极具传统文化艺术风格。可惜,历经多年风吹雨淋,石礅均已破损,图案已不完整。走进门楼,里面是一个不大的院落。院内长着一棵年代久远的古松树。房屋为青砖、青瓦,古朴庄重。仔细观察,房子底层所设置的防潮层与众不同,是约10厘米左右厚的青石板,根基坚实牢固。过去在武清一般村民家里的住房防潮层,大都使用价格低廉的芦苇做材料,芦苇本身虽然具有防潮、防碱的性能,但容易腐烂和变质,因此减少房屋的寿命。由此可见,这座建筑之所以保存了300余年,是与用青石板做防潮层分不开的。此房屋布局结构是武清民间典型的“一明两暗”格局,有堂屋(外屋)和两个居室。屋内所使用的材料比较传统,有土炕、有锅台,尤其是房屋顶部上设有房柁,看上去既美观又坚实牢固。
据说,这座古建筑的主人原是村里一个少有的乡绅大户、诗书人家。其后人大多生活在京津一带,还有不少人定居在海外,宅院长期由薄姓主人的亲属代管,现在早已无人居住。
三、富户兴衰
据村内老人们介绍,过去曾有一位叫薄万震(人称“八先生”)的人家,早年迁居北京,在京城开木厂、做建筑生意。由于善于经营,收入颇丰,积累了丰厚的家业、资产,成为京城屈指可数的富户人家。当年,其工人靠企业财大气粗之势,在北京大栅栏一带拉运木料,即使在马路上横着走,警察也不敢阻拦。多年来,附近的大良、河北屯镇在京津地区搞建筑,装修人员居多,成为地域特色产业之一。其原由应与薄姓富户在京城经营建筑、建材业有关。
但是,薄姓富户人家在京也有与我们民族历史发展相关的兴衰之痛。曾有过“十八杆烟枪没有抽倒薄家、十八个吸食鸦片的’白面鬼’却败了薄家”之说。新中国成立前,先是一批在京的薄姓富家子弟抽大烟、吸鸦片(俗称“白面儿”吸毒),不仅使一批薄姓家人祸及身体,还财钱散尽、企业倒闭,走上了败家之路。
据传,薄姓过去也曾有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的美誉。薄姓人家过去曾有人在外地做过县长,但时间只有八天,后来村里人戏称为“薄八天”。民国八年(1919年),薄家还曾获得部分绅士、名流赠送的写有“德孚众望”的匾额。现今,仍有许多薄姓有识之士在国内外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知识出处
《李大人庄轶事》
出版者:中国书籍出版社
本书分为新村漫游、古村史话、乡风民俗、乡贤名人、地域名吃、旅游链接等六部分,记录了李大人庄的古今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汉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大人庄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薄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