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宋辽代始建的地域村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大人庄轶事》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655
颗粒名称:
宋辽代始建的地域村落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057-0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地域的村落大多在元、明时期建村,但李大人庄附近早在宋辽代便有建村印迹。据史料记载,河北屯镇内14个村在宋辽代便已出现,如河北屯村因运粮大军在此设立军事哨所,军屯立村而得名。其他村落也多因姓氏或地理位置而得名。
关键词:
李大人庄村
地域村落
宋代
内容
武清地域的村落大都在元、明时期建村,而在李大人庄附近却早在宋辽代便留下了建村的印迹。据史料记载,其所属的河北屯镇内就有河北屯、石薄庄、冯庄、三里屯、南口哨、北口哨、武洞上、西洞上、后洞上、王马街、塔园、前韩口、亢家庄、艾家庄等14个村。
河北屯村:李大人庄东南5公里的河北屯村(现为镇政府所在地)就出现在宋辽代的版图中。据《天津市武清地名录》记载:公元1004年(统和二十二年)萧太后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运粮大军经河流到此处,发现此地土地肥沃,水运便利,并在此设立军事哨所,军屯立村,因位于辽代运粮河(萧太后运粮河)北岸,故名河北屯至今。
石薄庄:辽代有石姓、薄姓人家来此居住得名石庄、薄庄。1958年因两村距离较近,合并一村称石薄庄。
冯庄:辽代有冯姓一家来此定居,故此得名冯庄。
三里屯:辽代因村宅于绣针河古河道以北三里,得名三里屯。
南口哨、北口哨村:距离李大人庄东北部9公里处的南口哨、北口哨村,传说尚属于宋辽代建成的村落。据曾经多年从事武清地名研究工作的张洪生所著《武清地名趣谈》一书记载:南口哨、北口哨村建村初期,因地处九河下梢之地,取名大口下梢村。辽代,自萧太后运粮河流经以来,为保护漕运曾在此处设立军事哨所,村民遂改称大口哨。至清朝光绪年间,因开挖青龙湾河,将旧河堵死。1947年以旧河故道为界分成两个村,此村位于旧河故道以南,称南口哨,故道以北的村称北口哨。
武洞上、西洞上、后洞上:距离李大人庄东南6公里处的武洞上村,也属于宋辽时期建成的村落。此地北滨萧太后运粮河,是萧太后存粮囤积之所。最初,经管主事潘、蒋两家首先落户,成村后得名囤上村。后来,潘家修筑一座土城,村名俗呼“城里”。历经多年演变,“囤”谐音演变为“洞”,称洞上村。明朝永乐年间,部分居民西迁另建新村,称西洞上;后又有一部分居民迁往洞上村北重建新村,遂称后洞上。1947年,三村曾划归香河县。1958年,洞上三村划归武清管辖。
王马街:辽代有王、马姓定居于此的村名。
塔园:辽代因村宅建于一佛塔西侧,故称塔园。
前韩口:辽代一韩姓人家来此居住,加之村宅建在萧太后运粮河堤决口处南侧,故称前韩口。
亢家庄:辽代有亢姓人家来此定居,成村后以姓氏为名。
艾家庄:辽代有艾姓人家在此定居成村。以姓氏得村名。
知识出处
《李大人庄轶事》
出版者:中国书籍出版社
本书分为新村漫游、古村史话、乡风民俗、乡贤名人、地域名吃、旅游链接等六部分,记录了李大人庄的古今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艾闻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大人庄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河北屯村
相关专题
石薄庄
相关专题
冯庄
相关专题
三里屯
相关专题
南口哨、北口哨村
相关专题
武洞上、西洞上、后洞...
相关专题
王马街
相关专题
塔园
相关专题
前韩口
相关专题
亢家庄
相关专题
艾家庄
相关专题